明代摩崖石刻

明代摩崖石刻

明代摩崖石刻位於吉林市東南15公里阿什哈達屯松花江北岸山上,是迄今為止吉林省內發現的唯一明代摩崖石刻。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石刻是迄今為止吉林省內發現的唯一明代摩崖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經略東北的重要歷史遺蹟,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什哈達為滿語,意為“一山忽然分為二”為斷崖峭壁之意。明朝建國之初,為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統治,首先於洪武八年(1375年)成立了遼東都指揮使司,並廣設衛所,明永樂九年(1411)為有效管理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監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龍江下游東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奴爾乾都指揮使司。由於當地氣候寒冷,不產糧食,居民主要以捕魚打獵為生。而明朝駐軍所需糧食,全靠遼東和中原地區供給,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遼東都指揮使劉清來松花江設立船廠領軍造船。500多年前的吉林市是東北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明永樂七年(1409)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設定造船基地,把吉林當作加強遼東都司與奴爾乾都司之間聯繫的紐帶,專司建造運載官兵,糧草賞賜品和貢品的船隻,同時也把這裡作為官兵、糧草的轉運站。在當時,這一舉措直接推動了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經濟開發。

遺址現存的兩處摩崖石刻詳細記載了明代驃騎將軍、遼東都指揮使劉清三次率領數千官兵、工匠來吉林造船的具體時間。

第一處石刻刻於明永樂十九年(1421),雖歷經風雨,石刻上字跡清晰可辨,上有三行陰刻楷書,碑文是:驃騎將軍遼東都司指揮使劉。第二處石刻刻於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條上圓下方的碑形線,中間高122厘米,寬62厘米,刻線內有七行文字,陰刻楷書,字型大小不等。由於久經風雨剝蝕,花崗岩面風化較重,字跡多模糊不清,經認真仔細辨認,碑文為:

欽委造船總兵官驃騎將軍遼東都指揮使劉清

永樂十八年領軍至此

洪熙元年領軍至此

宣德七年領軍至此

本處設立龍王廟宇永樂十八年創立

宣德七年重建

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這個碑文明確記載了劉清三次率軍來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總兵以及修建龍王廟,重建龍王廟的具體時間。

阿什哈達摩崖石刻距今已近六百年的歷史,為保護這一古蹟,1984年,省、市、區文物部門在此地修建兩亭,分別冠名“摩崖閣”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覽館。

明代摩崖石刻明代摩崖石刻

為加強對摩崖石刻的保護,1983年在第一碑處修建一閣,第二碑處修建一亭。今摩崖遺蹟前方設有陳列室。兩塊摩崖碑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臨景點

  • 吉林北大湖滑雪場
  • 北山
  • 吉林霧凇
  • 松花湖
  • 吉林隕石
  • 龍潭山公園
  • 吉林文廟
  • 官馬溶洞
  • 聖母山
  • 吉林教堂
  • 拉法山國家公園
  • 世紀廣場
  • 松花江
  • 龍潭山鹿場
  • 明代摩崖石刻
  • 松江中路
  • 保全睡佛
  • 朱雀山森林公園
  • 玉皇閣
  • 朱雀山滑雪場
  • 松花湖滑雪場
  • 興光朝鮮族民族村
  • 西團山遺址
  • 官馬吊水壺自然保護區
  • 金日成讀書紀念室
  • 松花江三湖自然保護區
  • 玄天嶺
  • 吉林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