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裔

五年,轉始州刺史。 五年,遷潼州刺史。 六年,征拜大將軍,除西寧州刺史。

司馬裔(?-571),北朝北周將領。字遵胤,河內溫(今屬河南)人。起家司徒府參軍事。西魏大統三年,據溫城舉兵。西魏任為河內郡守。自率軍與東魏作戰歷年,頻有克捷。大統末,宇文泰以重賞,召關東豪強武裝入關,裔領千餘戶先入關中。拒不受封爵。北周初,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封琅邪縣伯。武帝天和初,率軍擊破信州蠻諸部。即任信州刺史。不置產業,律祿多供親友。天和六年,卒於長安。居處簡陋,帝下令為其家建祠堂。

人物傳記

司馬裔,字遵胤,河內溫人也,晉宣帝弟太常馗之後。曾祖楚之,屬宋武帝誅晉氏戚屬,避難歸魏。位至使持節、侍中、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朔州刺史,封琅邪王。裔少孤,有志操,州郡辟召,並不應命。起家司徒府參軍事。後以軍功,授中堅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及魏孝武西遷,裔時在鄴,潛歸鄉里,志在立功。
大統三年,大軍復弘農,乃於溫城起義,遣使送款。與東魏將高永洛、王陵等晝夜交戰。眾寡不敵,義徒死傷過半。及大軍東征,裔率所部從戰河橋,又別攻懷縣,獲其將吳輔叔。自此頻與東魏交戰,每有克獲。六年,授河內郡守。尋加持節、平東將軍、北徐州刺史。八年,率其義眾入朝。太祖嘉之,特蒙賞勞。
頃之,河內有四千餘家歸附,並裔之鄉舊,乃授前將軍、太中大夫,領河內郡守,令安集流民。十三年,攻拔東魏平齊、柳泉、蓼塢三城,獲其鎮將李熙之。加授都督。
十五年,太祖令山東立義諸將等能率眾入關者,並加重賞。裔領戶千室先至,太祖欲以封裔。裔固辭曰:“立義之士,辭鄉里,捐親戚,遠歸皇化者,皆是誠心內發,豈裔能率之乎。令(一說“今”)以封裔,便是賣義士以求榮,非所願也。”太祖善而從之。授帥都督,拜其妻元為襄城郡公主。十六年,大軍東伐,裔請為前鋒。遂入建州,破東魏將劉雅興,拔其五城。
魏廢帝元年,征裔,令以本兵鎮漢中。除白馬城主,帶華陽郡守,加授撫軍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二年,轉鎮宋熙郡。尋率所部兵從尉遲迥伐蜀,與叱羅協破叛兵趙雄傑於槐林,平鄧於梓潼。以功賜爵龍門縣子,行蒲州刺史。尋行新城郡事。魏恭帝元年,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本郡中正。
孝閔帝踐阼,除巴州刺史,進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琅邪縣伯,邑五百戶。保定二年,入為御伯中大夫,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戶。四年,轉御正中大夫,進爵為公。大軍東討,裔率義兵與少師楊扌剽守軹關,即授懷州刺史、東道慰勞大使。五年,轉始州刺史。
天和初,信州蠻酋冉令賢等反,連結二千餘里。裔隨上庸公陸騰討之。裔自開州道入,先遣使宣示禍福。蠻酋冉三公等三十餘城皆來降附。進次雙城,蠻酋向寶勝等率其種落,據險自固。向天王之徒,為其外援。裔晝夜攻圍,腹背受敵。自春至秋,五十餘戰。寶勝糧仗俱竭,力屈乃降。時尚有籠東一城未下,尋亦拔之。又獲賊帥冉西梨、向天王等。出師再期,群蠻率服。拜信州刺史。五年,遷潼州刺史。六年,征拜大將軍,除西寧州刺史。未及之部,卒於京師。
裔性清約,不事生業,所得俸祿,並散之親戚,身死之日,家無餘財。宅宇卑陋,喪庭無所,有詔為起祠堂焉。贈大將軍,加懷邵汾晉四州刺史。謚曰定。子侃嗣。
侃字道遷,少敢勇,未弱冠,便從戎旅。保定四年,隨少師楊扌剽東征。與齊人交戰,扌剽為敵所擒,侃力戰得免。天和二年,授右侍上士,加都督,進大都督。從大軍攻晉州,以功授使持節、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又從平並、鄴,除樂安郡守。後更論晉州及平齊勛,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遷兗州刺史。未之部而卒。贈本官,加豫州刺史,謚曰惠。子運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