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裔

劉昌裔

劉昌裔,字光後,太原陽曲(即今太原陽曲縣)人,生於天寶十一年(752年),唐代陳許軍節度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右龍武統軍,彭城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贈潞州大都督。卒於元和八年(813年)。劉昌裔有子五人:縱(光祿主簿縱,學於樊宗師,士大夫多稱之長,後任陵州刺史,卒於任上)、元一(淮南軍衙門將)、景陽(元和初明經科進士)、景長(元和末明經科進士);紓(昌裔幼子,《李大使士素夫人曲氏墓誌》)。劉昌裔回朝途中,得知唐憲宗心意,怕回朝受懲,即假稱風眩上表唐憲宗請求休養,得到準允,於當年在洛陽家中逝去,卒葬洛陽金谷。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劉昌裔,字光後,太原陽曲(即今太原陽曲縣)人,生於天寶十一年(752年),卒於元和八年(813年)。

唐代陳許軍節度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右龍武統軍,彭城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贈潞州大都督。

個人履歷

劉昌裔曾獻策邊將,但未被賞識,遂入蜀(今四川),遊說民變軍楊子琳歸順朝廷,拜滬州刺史,之後特置他為州佐。楊子琳死後,劉昌裔往居河朔間,被唐名將曲環上表引為其判官。當時劉昌裔為曲環作討李納的檄文,言詞剴切,對李納曉以大義,頗動人心。當曲環將檄文上奏唐德宗後,受到唐德宗的讚賞,及曲環收復濮州,詔授劉昌裔為監察御史。

劉昌裔劉昌裔

貞元十五年(799年),曲環為陳許節度使,引劉昌裔為營田副使。同年曲環死,上官說為節度留後。這時,領申、光、蔡等州的節度使吳少誠乘機進攻許州(今河南許昌市),上官涚欲棄城逃跑,劉昌裔及時制止了他。時兵馬使安國寧與上官涚往日有隙,至比,安國寧謀圖以城降敵,結果謀洩。劉昌裔為不驚擾人心,先用密計將安國寧斬首,然後,召集安國寧所部千餘人會食,井每人賞縑兩匹。與此同時,劉昌裔安排伏兵於各

要道巷口,下令將持縑經過者全部斬首,竟無一人逃脫,訊息傳到城外,吳少誠解圍而去。第二年,上官涚因功提升為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也被提升為陳州刺史。

貞元十八年(802年),劉昌裔改任陳許行軍司馬。第二年上官涚卒,朝廷即以劉昌裔為許州刺史,兼陳許節度使,並加檢校右僕射。這時,吳少誠已向朝廷謝罪,但其不臣之心未泯,在這種形勢下,劉昌裔很重視與吳少誠的關係,他命邊境軍士不得侵犯吳少誠境,如吳少誠軍士有犯陳許境者,捕捉後都捆送吳少誠處置。對此,吳少誠往往自慚,後來也下令其邊境軍士不得暴掠陳許。不久,劉昌裔加封彭城郡公。

元和八年(813年)五月,許州發生大水沖壞房舍,淹沒居人。這時劉昌裔年歲已高,怠於軍府事務。在大水期間,軍府也被沖毀。這時唐憲宗君臨天下,銳意對吳少誠用兵,而劉昌裔則與之保持較好的關係,引起唐憲宗的不滿。值此,唐憲宗召劉昌裔回朝。劉昌裔回朝途中,得知唐憲宗心意,怕回朝受懲,即假稱風眩上表唐憲宗請求休養,得到準允,於當年在洛陽家中逝去,卒葬洛陽金谷。朝廷贈潞州大都督,謚曰威。

昌裔家世

劉昌裔父親劉誦,贈右散騎常侍。祖父劉巨敖,太原晉陽縣令,好讀老子、莊周。曾祖劉承慶,武則天朝左拾遺、太常博士,開元中任朔州刺史,棄楚不還(來自彭城徐州)。高祖劉佺壽(劉審禮長子),太常臣(重慶《劉氏宗譜》、《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彭城盛族支葉(劉縱幼女《劉婉墓志銘》)。

劉昌裔有子五人:縱(光祿主簿縱,學於樊宗師,士大夫多稱之長,後任陵州刺史,卒於任上)、元一(淮南軍衙門將)、景陽(元和初明經科進士)、景長(元和末明經科進士);紓(昌裔幼子,《李大使士素夫人曲氏墓誌》)。劉昌裔夫人武功蘇氏,封邠國夫人。

南京老畫家劉昌裔

早年私塾教育,後在華大南京分校就讀,後來到北京清華就讀(清華校錄有詳細記錄),在後來就國民黨政府下單位工作(從事文職),再後來就解放了,文化大革命期間,在農場住15年。

由於有好的文筆,在農場就幫別人寫字畫畫為生。後在在黨的政策下,給予平反。

代表作

工筆仕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