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頂自然保護區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建於1979年8月,為廣東省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4200公頃。位於廣東省封開縣境內,北回歸線從保護區貫穿而過。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封開縣境內,北回歸線從保護區貫穿而過。

自然環境

區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溪流婉蜒,瀑布如銀傾瀉。黑石頂海拔高度為1100多米,林木蔥籠四季常綠;異花奇果,滿山遍野。從山腳仰望,濃霧繚繞,峰頂若隱若現。登臨絕頂,雲霧層層,變幻無常,時而迎面而來,時而繞身而過,猶如置身仙景。區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7月平均氣溫在23℃左右,極端最高氣溫也不超過30℃,且高溫時間暫短。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740毫米,相對濕度80%;冬季見霜,偶有冰凍。

植物資源

保護區植物種類繁多,維管束植物有190科654屬1605種,裸子植物6科8屬10種,被子植物154科590屬1495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格木、粘木、紫荊木、觀光木、穗花杉、雞毛松、福建柏、巴戟、伯樂樹等。經初步調查而發現的新種有封開蒲葵、心葉帶子藤、線葉紫金牛、金毛半楓荷、廣東葉下珠、封開新月蕨、封開蓮座蕨等。特別是一片葉子面積達1平方米的封開蒲葵,更是當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品。 據專家考證,黑石頂自然保護區盛產多種蘭花,是廣東蘭的主要產地。幾乎中國所有的蘭花品種這裡都有。

格木:常綠喬木,高30米。胸徑可達12厘米,花期3—4月,果期10—11月。分布於廣東、廣西、台灣部分地區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粘木:常綠喬木,高10—20米。胸徑可達30厘米,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湖南、福建、雲南及貴州海拔700米以下的疏林中。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紫荊木:常綠喬木,高30米,胸徑達1米;樹皮暗無褐, 縱裂紋或成長方狀開裂,幼枝密被銹紅色柔毛。葉聚生小枝頂端,革質,長圓狀倒卵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6-12厘米,寬2.5-4厘米,先端圓而常微缺,中部漸狹。花1-3朵腋生,下垂;花梗長2-3厘米,密被銹紅色絹毛;萼片外輪2片較大,內輪的較小,兩面密被氈毛;花冠白色,冠管長約4毫米,裂片10,長約8厘米,被短柔毛;果梗粗壯,長3-4。5厘米;種子長圓狀橢,兩側扁,長達2厘米,種皮黃褐色,光亮。

動物資源

區內有脊椎動物2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有雲豹、蟒蛇、穿山甲、蘇門羚、大靈貓、小靈貓、白鷳等20多種。區內昆蟲繁多,共有988種,其中有“封開匙同蝽”、“黑翅蝗蟲”等13個新種。

大靈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重6~10千克,體長60~80厘米,比家貓大得多,其體型細長,四肢較短,尾長超過體長之半。頭略尖,耳小,額部較寬闊,沿背脊有一條黑色鬃毛。雌雄兩性會陰部具發達的囊狀腺體,雄性為梨形,雌性呈方形,其分泌物就是著名的靈貓香。體色棕灰,雜以黑褐色斑紋。頸側及喉部有3條波狀黑色領紋,中間夾有白色寬紋,四足黑褐。尾具5~6條黑白相間的色環。

大靈貓生性孤獨,喜夜行,生活於熱帶、亞熱帶林緣灌叢。雜食性,包括小型獸類、鳥類、兩棲爬行類、甲殼類、昆蟲和植物的果實、種子等。遇敵時,可釋放極臭的物質,用於防身。在活動區內有固定的排便處,可根據排泄物推斷其活動強度。每年1~3月份發情,4~5月份產仔,每胎2~4仔。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被譽為“生物寶庫”,“活的自然博物館”、“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 。這裡不僅是科研重地,而且是旅遊勝地。

肇慶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肇慶市管轄端州、鼎湖兩區,高要、四會兩個縣級市,廣寧、德慶、封開、懷集四個縣和大旺綜合經濟開發區。面積1.5萬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368萬人。其中,肇慶市區常住人口38萬人。
景點包公井 | 城東清真寺 | 城西清真寺 | 崇禧塔 | 德慶孔廟 | 鼎湖風景區 |端州古城牆 | 飛水潭 | 燕岩 | 華表石 | 紀念五君祠 | 閬鳳岩 | 麗譙樓 | 羚山炮台 | 龍母祖廟 | 龍山 | 梅庵 | 披雲樓 | 七星岩 | 慶雲寺 | 三元塔 | 水月宮 | 萬竹園 | 文昌閣 | 西江風景區 | 星湖 | 硯洲 | 玉屏岩 | 元魁塔 | 閱江樓 | 貞山 | 盤龍峽 |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 | 德慶學宮 | 鼎湖山風景區 | 葫蘆山遊覽區 | 高要廣新農業生態園 | 葉挺獨立團史跡陳列室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