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川鎮

紅川鎮

紅川鎮位於徽成盆地腹部,甘肅省隴南市成縣東部,距縣城20公里,轄1個社區居委會和10個村民委員會,2668戶,總人口1.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929人,非農業人口652人。經濟總收入67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有耕地16900餘畝,平均海拔1721米,年均降雨量723毫米,無霜期210天。該鎮交通、通訊便捷,雨水充足、土壤肥沃、氣候濕潤,具有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優勢。

基本信息

自然環境

紅川鎮東距縣城20公里,總土地面積6.83萬畝,耕地面積1.69萬畝。平均海拔1721米,年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雨量723毫米,全年無 霜期210天。

特色產業

核桃產業

紅川鎮黨委、政府為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十分重視核桃產業的發展,全鎮積極推廣發展核桃產業。現已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優質核桃示範園----丁家溝核桃示範園,該園於2003年開始規劃建設,於2005年全面建成,總面積達到1000餘畝,栽植優質嫁接核桃2.2萬餘株,積極探索園內種植新模式,大力推廣優質新品種核桃,農戶每畝增加收入達2000餘元。

蠶桑產業

紅川鎮按照縣委、政府提出的“內抓特色產業,外抓勞務經濟”的工作思路,結合實際,立足優勢,制定了“調整產業結構、推廣立體種植、發展高效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總體發展思路,把發展蠶桑產業作為富民強鎮的支柱產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採取統一規劃,部門協調,齊抓共管的方式,現已建成以韓莊村為中心輻射的東槐、西柳、席郝、韓莊、呂壩、席坪、二條嶺等村社的國家級優質蠶繭基地。同時,積極與縣蠶桑中心和繭絲綢公司聯繫,不斷引進技術和人才,大力推行“公司+農戶+基地”的產業運行模式,引進推廣“3+1”大棚養蠶新模式,並圍繞實現“雙千田”、“多千田”的目標,積極進行了“林農兼作、一地多收”套種新模式的探索,現已形成兩種較為成熟的套種新模式:“桑樹+地膜洋芋+黃豆”、“桑樹+地膜大蒜”模式,極大的促進了紅川鎮蠶桑產業的健康發展。

截止目前,全鎮共有優質桑園4500畝,建成高標準蠶棚76座,養蠶農戶達280戶,共養蠶900張,產鮮繭36000公斤,產值66.96萬元,戶均產值可達2800多元。蠶桑產業真正成為紅川鎮蠶農增收的支柱產業。

畜牧養殖產業

紅川鎮積極推廣發展畜牧養殖產業。形成了以大型畜牧養殖公司與農戶相結合的新型養殖模式,走出了一條種植業和畜牧業相結合的生態農業經營模式。有效回收利用了當地玉米秸稈,做為青畜飼料,既有效保護了環境同時也大幅度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以康正肉牛廠為當地龍頭企業的畜牧養殖廠,集育肥、繁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大型肉牛育肥廠。項目總投資1.2億元,興建牛舍56600㎡,飼養母牛5000頭,年出欄肉牛達萬頭以上。解決農戶就業人數達百人,積大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加快了全鎮“四個轉變”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旅遊景區

紅川鎮甸山風景區,距縣城22公里,背倚西秦嶺余脈,俯瞰甸河和廣袤的田野,海拔約1000米。因奇峰峻拔,樹木蔥蘢,狀若游龍,當地百姓又稱為蒼龍嶺。

早在北宋時期,甸山就有道教建築。明代萬曆年間,道士張三豐曾遊歷此地。道教活動至清代達於極盛,山門、道觀、戲樓、鍾室、鼓樓、殿宇諸般建築頗具規模,遍布于山間。遺憾的是,許多古老的建築物在二十世紀中葉傾圮殆盡。八十年代以後,賴民眾之力略有修復,但型制樸陋,聊蔽風雨而已。始有大規模興建之舉。甸山方圓不足5平方公里,但峰壑縱橫山勢險峻,有天池坪、藥王台、老君殿、達摩洞諸名勝,還有流泉飛瀑,點綴其間,給峰嶺溪谷帶來勃勃生機。山上林木蔚然,苔碧草茂,遍地是白皮松。白皮松又名白果松,屬珍稀樹種,幼樹的軀幹呈青綠色,長得稍粗壯後,樹幹便呈現粉白色,且片片皴裂,如龍蛇的鱗甲,拔地撐天,尤為偉岸瑰麗。連山越谷,懸崖上,陂陀間,亂山中,溪水邊,密匝匝幾乎是一色的白皮松,虬枝夭矯,千姿百態,有的傲岸雄奇,有的婀娜秀逸,老樹參天蔽日,幼樹亭亭玉立於叢莽之中,令人目不暇接。山風吹過,只見混混茫茫的嘆為白皮松的奇觀!最大的白皮松樹幹直徑近1米,樹冠直徑11米,樹齡在千年以上。面積如此之廣,數量如此之多,樹齡如此之長的白皮松群落,在國內尚不多見。

遊覽特色

人們穿行於松林曲徑間,盤桓至甸山極頂,縱目遠眺,廣袤的川原上晨曦淡靄,煙浮霞映,良田萬頃,禾稼豐茂,山水相映,市場繁榮,一派興旺景象。清乾隆年間,縣令陶萬達酷愛山水,遊覽期間,曾對甸山風景一一命名:如“蒼龍疊翠”、“天池映月”、“天賜神功”、“錦屏對峙”、“萬松濤聲”、“松舞乾霄”、“石碣凌空”、“古老仙洞”等等,並賦詩題詠,使甸山一時平添了幾許文化色彩。甸山的名勝古蹟值得一提的,要算達摩洞,工匠在東邊懸崖下部鑿出一處深2米,高3米許的洞窟,內鑿成達摩祖師的雕像,正襟危坐,雙目微閒,神情淵默,造型生動。惜乎不知是何代所開鑿。每年盛夏,農曆六月,甸山照例要舉行廟會,成千上萬民眾絡繹不絕地上山,進香,拜神,遊覽,休憩,絲竹管弦,盈盈入耳,雖僅三五日,卻極一時之盛。

地區代碼

•甘肅省成縣紅川鎮紅川居委會[621221102001]

•甘肅省成縣紅川鎮青山村委會[621221102200]

•甘肅省成縣紅川鎮東槐村委會[621221102201]

•甘肅省成縣紅川鎮西柳村委會[621221102202]

•甘肅省成縣紅川鎮席郝村委會[621221102203]

•甘肅省成縣紅川鎮韓莊村委會[621221102204]

•甘肅省成縣紅川鎮呂壩村委會[621221102205]

•甘肅省成縣紅川鎮席坪村委會[621221102206]

•甘肅省成縣紅川鎮楊河村委會[621221102207]

•甘肅省成縣紅川鎮二條嶺村委會[621221102208]

•甘肅省成縣紅川鎮墁坪村委會[621221102209]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武都區
宕昌縣
文縣
禮縣
陳院鎮
洛塘鎮
成縣
碧口鎮
丹堡鄉
劉家坪鄉
玉壘鄉
范壩鄉
口頭壩鄉
尖山鄉
臨江鄉
梨坪鄉
舍書鄉
堡子壩鄉
石坊鄉
西和縣
店村鎮
馬河鄉
固城鄉
湫山鄉
上坪鄉
江口鄉
兩當縣
西坡鎮
伏家鎮
江洛鎮
泥陽鎮
嘉陵鎮
銀杏樹鄉
水陽鄉
栗川鄉
榆樹鄉
大河店鄉
徽縣
哈達鋪鎮
康縣
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屯寨鄉
上丹鄉
蘇元鄉
三倉鄉
五庫鄉
郭河鄉
阿塢鄉
賈河鄉
車拉鄉
拋沙鎮
平洛鎮
石雞壩鄉
岸門口鎮
長道鎮
洛峪鎮
石堡鄉
稍峪鄉
馬元鄉
曬經鄉
太石河鄉
六巷鄉
陽壩鎮
祁山鄉
望關鄉
永坪鄉
寺台鄉
崖城鄉
羅壩鄉
大南峪鄉
洮坪鄉
迷壩鄉
王壩鄉
雷王鄉
龍林鄉
中壩鄉
沙金鄉
草坪鄉
雷壩鄉
肖良鄉
三峪鄉
灘坪鄉
碾壩鄉
站兒巷鎮
豆壩鄉
雲屏鄉
白楊鄉
太石鄉
銅錢鄉
黃渚鎮
紅川鎮
尚德鎮
安化鎮
小川鎮
麻沿河鄉
桔柑鄉
沙壩鎮
虞關鄉
佛崖鄉
盧河鄉
裕河鄉
外納鄉
鐔河鄉
八力鄉
中廟鄉
西高山鄉
木耳鄉
顯龍鄉
龐家鄉

何家堡鄉
磨壩藏族鄉
豆坪鄉
蒲池鄉
新城子藏族鄉
永寧鎮[甘肅省隴南市]
竹院鄉
三河壩鄉
甘江頭鄉
索池鄉
何壩鎮
石峽鎮
王磨鎮
韓院鄉
理川鎮
臨江鋪鄉
店壩鄉
鐵樓藏族鄉
好梯鄉
柏林鄉[武都區]
肖家鄉[文縣]
宕昌鎮
馬街鄉[武都區]
漢林鄉
南陽鎮[宕昌縣]
官亭鎮[宕昌縣]
隆興鄉[武都區]
龍壩鄉[武都區]
橋頭鄉[文縣]
官鵝藏族鄉
金木鄉
牛家鄉[宕昌縣]
中寨鄉[文縣]
南河鄉[宕昌縣]
漢源鎮[西和縣]
金廠鄉
馬營鄉[武都區]
姜席鎮
池壩鄉
大舍鄉
錦屏鄉[武都區]
西峪鄉
蘇合鄉
簸箕鄉
興隆鄉[西和縣]
琵琶鄉[武都區]
將台鄉[宕昌縣]
月照鄉[武都區]
十里鄉[西和縣]
大橋鄉[西和縣]
蒿林鄉
楓相鄉
盤底鄉
渭河鄉
坪埡鄉

鹽官鎮[禮縣]
石橋鎮[甘肅省禮縣]
白河鎮[禮縣]
寬川鄉[禮縣]
永興鄉[禮縣]
草河鄉
興化鄉[宕昌縣]
紅河鄉[禮縣]
城郊鄉[武都區]
秦峪鄉
化馬鄉[宕昌縣]
新寨鄉[宕昌縣]
獅子鄉[宕昌縣]
五馬鄉[武都區]
三河鄉[武都區]
大堡鎮[康縣]
西支鄉[武都區]
兩河鎮[康縣]
長壩鎮[康縣]
雲台鎮[康縣]
東江鎮[武都區]
漢王鎮[武都區]
透防鄉
兩水鎮[武都區]
龍鳳鄉[武都區]
玉皇鄉
宋坪鄉
甘泉鄉[武都區]
楊店鄉[兩當縣]
左家鄉
店子鄉[康縣]
魚池鄉[兩當縣]
張家鄉[兩當縣]
紙坊鎮[成縣]
泰山鄉[兩當縣]
金洞鄉[兩當縣]
角弓鄉
鐔壩鄉
大坪鄉[成縣]
支旗鎮
柳林鎮[徽縣]
魚龍鄉[武都區]
水泉鄉[成縣]
二郎鄉[成縣]
南康鄉[成縣]
熊池鄉
黃坪鄉[武都區]
高橋鄉[徽縣]
石門鄉[武都區]
化埡鎮
黃陳鎮
隴南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