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坊鎮[成縣]

紙坊鎮[成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紙坊鎮位於隴南地區成縣西30公里,西臨西和縣,總面積77.6平方公里,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黃豆、蕎麥為主,經濟作物以柿子、核桃、蘋果、油菜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

基本信息

簡介

紙坊鎮位於隴南地區成縣西30公里,西臨西和縣,總面積77.6平方公里,全鎮海拔在1200米至2000米,居住分散,年均氣溫11.8℃,年降雨量620毫米,是成縣最為乾旱的鄉鎮。全鎮有16個村,110個村民小組,2190戶,13500人,耕地面積約3.24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黃豆、蕎麥為主,經濟作物以柿子、核桃、蘋果、油菜為主,人均占有糧500公斤,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近年來紙坊鎮委、鎮政府不斷解放思想,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走“農業立鎮,商貿活鎮,德法治鎮、科教興鎮”的可持續發展路子,使全鎮長足發展,面貌日益改善。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據了解,2001年,全鎮人純收入為1060元,2003年達到了1570元,增長率達48%。該鎮先後被評為地級先進鄉鎮,縣級文明鄉鎮,鎮黨委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鄉鎮黨委。

產業調整

紙坊鎮地處山區,又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如何使現有資源得到極大程度的開發與利用是全鎮經濟發展的保障,也是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徑,為此紙坊鎮委鎮政府立足牧業,以農業為主,因地制宜,重視特色產業的開發,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經過鎮領導及廣大民眾的不懈努力,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花椒、核桃為主的林果產業、蠶桑產業,畜牧養殖業以及中藥材業等四大支柱產業,並制定完善了“南蔬菜、烤菸;東蠶桑、林果;北畜牧、中藥材;西林果”的經濟發展格局。

根據地域特點及產業特點,核桃、花椒產業方面,一方面以集中聯片的辦法,結合退耕還林,搞規模化種植,目前,以核桃、花椒為主的經濟林帶建設。已逐步實現了品種優良化,管理科學化,並已初具規模;另一方面,以分散抓地埂經濟的模式,有效利用地埂空地栽植核桃、花椒等經濟作物,多方位增加農民收入;桑蠶產業方面;一改過去零星種植、養殖、推廣大棚養殖模式,採取三畝桑一個大棚;五畝桑一個大棚,使其規模化、科學化;畜牧養殖方面,以退耕還草為契機,大力發展養殖業,在有條件的村社扶持重點大戶,分散養殖,以點帶面,力求良圈、良種、良料、良法、良疫,有力推動了畜牧養殖業發展,同時,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條件,發展大棚蔬菜,中藥材種植以及烤菸業,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由於黨委、政府引導得力,方法得當,今年共完成農業增加值1412萬元,大旱之年,以秋補夏糧,總產量達730萬公斤,蔬菜種植面積950畝,發展豐產桑園540畝,新建溫室養蠶大棚52個。

生態建設

紙坊鎮地處山區,過去由於歷史等原因,人民民眾意識差,加之連年乾旱,使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嚴重威脅到人民生存,困擾著人民生活,如何有效改善人民生存與生活環境,做好生態環境保護,關係到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紙坊鎮委、鎮政府結合本地實際,突出地方特色,統一規劃,既注重長遠利益又兼顧當前利益,把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有機結合起來,廣泛宣傳動員,統一思想認識,生態建設取得可喜成績,鄉村面貌得到了明顯改善。

退耕還林是調整農業產業化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生態建設工程,紙坊鎮委、鎮政府因地制宜,帶領廣大民眾,確定林種樹種結構,將生態林與經濟林相結合,在適宜生態林的地方大搞生態林,種植古柏、刺槐,在條件好的地方栽植以核桃花椒為主的經濟林,目前,生態林和經濟林比重占到8∶2,今年共完成退耕還林1417.02畝,歷年累積3591.7畝,保存率達100%。荒山荒坡造林綠化3500多畝,完成坡改梯2000多畝。既達到了改善生態環境,又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形成了一批林、果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社會事業

鎮黨委、鎮政府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和廣大黨員在農村中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廣泛開展了“雙培雙帶”活動,學、幫、比活動和“雙聯雙促”活動,並根據當地實際,將該項工作引向深入,統一部署,整體推進,取得了良好效果。

具體工作中,一是通過調查摸底,健全和完善了《貧困黨員花名冊》、《致富黨員花名冊》、《非黨員致富能手花名冊》、《致富能手入黨積極分子花名冊》、《貧困黨員培養致富能手花名冊》等5個檔案資料,為“三項活動開展提供了準確依據;二是按照一名黨員致富能手幫帶一名貧困黨員,一名貧困戶,一名致富先進分子的“一帶三”方式,確定落實16村156名致富黨員幫帶122名貧困黨員、127名貧困戶、83名先進分子,按照一名致富先進分子幫扶2名貧困戶的“一幫二”方式,確定落實166名致富先進分子幫扶244戶困難戶,並相互簽訂幫帶責任書,結成了幫帶對子,黨委組織專人定期進行考核;三是地教委、衛生處和縣直8個機關黨支部105名黨員與該鎮7個村黨支部183名黨員結成了幫扶對子,鎮直4個機關和支部70名黨員和4個村黨支部86名黨員結成了幫扶對子,開展了“雙聯雙促”活動,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為村活動室建設和黨員生產生活解決了許多資金和物資,通過廣泛開展學科技、幫貧困、比貢獻活動,充分發揮了黨、團、工、青、婦組織的先鋒骨乾作用,為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經過幾年的改造建設,紙坊鎮修通了各鄉村公路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同時在有水區投入大量資金實施了人飲工程,家家用上了自來水,無水區實施水窖工程,先後投資新打水窖150眼,基本上解決了人畜用水難問題;去年爭取項目資金200多萬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使電價降至0.47元,減輕了農民負擔,方便了農村生產與生活。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武都區
宕昌縣
文縣
禮縣
陳院鎮
洛塘鎮
成縣
碧口鎮
丹堡鄉
劉家坪鄉
玉壘鄉
范壩鄉
口頭壩鄉
尖山鄉
臨江鄉
梨坪鄉
舍書鄉
堡子壩鄉
石坊鄉
西和縣
店村鎮
馬河鄉
固城鄉
湫山鄉
上坪鄉
江口鄉
兩當縣
西坡鎮
伏家鎮
江洛鎮
泥陽鎮
嘉陵鎮
銀杏樹鄉
水陽鄉
栗川鄉
榆樹鄉
大河店鄉
徽縣
哈達鋪鎮
康縣
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屯寨鄉
上丹鄉
蘇元鄉
三倉鄉
五庫鄉
郭河鄉
阿塢鄉
賈河鄉
車拉鄉
拋沙鎮
平洛鎮
石雞壩鄉
岸門口鎮
長道鎮
洛峪鎮
石堡鄉
稍峪鄉
馬元鄉
曬經鄉
太石河鄉
六巷鄉
陽壩鎮
祁山鄉
望關鄉
永坪鄉
寺台鄉
崖城鄉
羅壩鄉
大南峪鄉
洮坪鄉
迷壩鄉
王壩鄉
雷王鄉
龍林鄉
中壩鄉
沙金鄉
草坪鄉
雷壩鄉
肖良鄉
三峪鄉
灘坪鄉
碾壩鄉
站兒巷鎮
豆壩鄉
雲屏鄉
白楊鄉
太石鄉
銅錢鄉
黃渚鎮
紅川鎮
尚德鎮
安化鎮
小川鎮
麻沿河鄉
桔柑鄉
沙壩鎮
虞關鄉
佛崖鄉
盧河鄉
裕河鄉
外納鄉
鐔河鄉
八力鄉
中廟鄉
西高山鄉
木耳鄉
顯龍鄉
龐家鄉

何家堡鄉
磨壩藏族鄉
豆坪鄉
蒲池鄉
新城子藏族鄉
永寧鎮[甘肅省隴南市]
竹院鄉
三河壩鄉
甘江頭鄉
索池鄉
何壩鎮
石峽鎮
王磨鎮
韓院鄉
理川鎮
臨江鋪鄉
店壩鄉
鐵樓藏族鄉
好梯鄉
柏林鄉[武都區]
肖家鄉[文縣]
宕昌鎮
馬街鄉[武都區]
漢林鄉
南陽鎮[宕昌縣]
官亭鎮[宕昌縣]
隆興鄉[武都區]
龍壩鄉[武都區]
橋頭鄉[文縣]
官鵝藏族鄉
金木鄉
牛家鄉[宕昌縣]
中寨鄉[文縣]
南河鄉[宕昌縣]
漢源鎮[西和縣]
金廠鄉
馬營鄉[武都區]
姜席鎮
池壩鄉
大舍鄉
錦屏鄉[武都區]
西峪鄉
蘇合鄉
簸箕鄉
興隆鄉[西和縣]
琵琶鄉[武都區]
將台鄉[宕昌縣]
月照鄉[武都區]
十里鄉[西和縣]
大橋鄉[西和縣]
蒿林鄉
楓相鄉
盤底鄉
渭河鄉
坪埡鄉

鹽官鎮[禮縣]
石橋鎮[甘肅省禮縣]
白河鎮[禮縣]
寬川鄉[禮縣]
永興鄉[禮縣]
草河鄉
興化鄉[宕昌縣]
紅河鄉[禮縣]
城郊鄉[武都區]
秦峪鄉
化馬鄉[宕昌縣]
新寨鄉[宕昌縣]
獅子鄉[宕昌縣]
五馬鄉[武都區]
三河鄉[武都區]
大堡鎮[康縣]
西支鄉[武都區]
兩河鎮[康縣]
長壩鎮[康縣]
雲台鎮[康縣]
東江鎮[武都區]
漢王鎮[武都區]
透防鄉
兩水鎮[武都區]
龍鳳鄉[武都區]
玉皇鄉
宋坪鄉
甘泉鄉[武都區]
楊店鄉[兩當縣]
左家鄉
店子鄉[康縣]
魚池鄉[兩當縣]
張家鄉[兩當縣]
紙坊鎮[成縣]
泰山鄉[兩當縣]
金洞鄉[兩當縣]
角弓鄉
鐔壩鄉
大坪鄉[成縣]
支旗鎮
柳林鎮[徽縣]
魚龍鄉[武都區]
水泉鄉[成縣]
二郎鄉[成縣]
南康鄉[成縣]
熊池鄉
黃坪鄉[武都區]
高橋鄉[徽縣]
石門鄉[武都區]
化埡鎮
黃陳鎮
隴南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