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沙灣鎮位於宕昌縣南部,是宕昌南大門,國道212線縱貫全境,距宕昌縣城60公里,距隴南市政府駐地武都區50公里。全鎮轄21個行政村,10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330戶,總人口23351人,總面積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496畝,海拔1100—2800米,年均氣溫13.50C,年均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270天。境內氣候溫暖,白龍江由北向南貫穿全境,水資源豐富,水電開發條件得天獨厚,上堠子梓潼文昌宮、董家莊龍橋等旅遊資源歷史悠久。農作物一年兩熟,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高粱、水稻等為主,經濟作物以大黃、黨參、黃芪、花椒、無花果、石榴、葡萄、油橄欖等為主。轄區內有中國小校15所,中心衛生院1個,交通、能源、通訊便利。藥材、林果、勞務是該鎮支柱產業。2007年,全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8700畝,總產量6971噸,藥材播種面積2296畝,總產量267噸,油料播種面積2000畝,總產量150噸。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大年三十,宕昌縣沙灣鎮董家莊民眾舉行社伙表演,歡度新春佳節大年三十,宕昌縣沙灣鎮董家莊民眾舉行社伙表演,歡度新春佳節

沙灣鎮位於宕昌縣南部,距宕昌縣城60公里,國道212線縱貫全鎮,全鎮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000畝(其中水澆地7800畝),草原面積45600畝。全鎮轄23個行政村,126個村民小組,5457戶25603人,212國道沿白龍江而行,交通便利,水能蘊藏量大,光照充足,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一年兩熟。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洋芋、水稻、高粱為主;林果以花椒、柿子、葡萄、石榴、油橄欖、桃、梨、無花果為主;藥材以黨參、大黃、紅芪、柴胡、當歸為主,大黃遠銷到東南亞國家;蔬菜以洋蔥等返季節蔬菜為主;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鐵、石膏、矽酸鹽、鉛鋅等。沙灣鎮歷史悠久,從明朝起開始經商,經濟比較活躍,帶動了當地和周邊鄉鎮的發展。境內還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築群,上堠梓潼文昌廟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社會發展

鎮黨委、政府在充分認識鎮情的基礎上,按照“內抓扶貧開發,外抓勞務移民”的指導思想,以改善基礎設施為主,實施了中國小教學樓、醫院辦公大樓以及鄉村公路、梯田、田間道路、農貿市場、水利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使民眾的生產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全鎮基本解決溫飽的基礎上,部分村向小康邁進。

宕昌縣沙灣鎮農民在田野上辛勤勞動宕昌縣沙灣鎮農民在田野上辛勤勞動

民風民俗]社火
即將消失的文化社火,古老的民間藝術,緊隨著城鄉一體化的飛速發展和民間老藝人的老齡化,這一文化正在逐漸衰退。

宕昌縣沙灣鎮沙壩村人們在表演民風民俗社火活動宕昌縣沙灣鎮沙壩村人們在表演民風民俗社火活動

為了全面建設小康村鎮,今後,鎮黨委、政府將帶領全鎮幹部民眾,以蔬菜、林果、藥材、勞務、養殖業為主,實施整村推進項目,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到2010年左右實現村村通公路,中國小開通遠程教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走環保、立體和產、供、銷、加工一體化的路子;以建材、加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以人為本的公民道德建設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名優特產

沙灣罐罐酒

位於宕昌縣沙灣鎮境內的3公里長的蘭渝鐵路沙壩特大橋建設進展順利位於宕昌縣沙灣鎮境內的3公里長的蘭渝鐵路沙壩特大橋建設進展順利

沙灣罐罐酒,亦稱黃酒、砸桿酒,是燒制“二鍋頭”的料酒。據史料記載始於宋代,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罐罐酒的釀造,有嚴格的要求和複雜的程式,首先要將曬好的紅谷、青稞、高梁等糧食除去秕谷和雜物,然後放入加熱的鍋水中煮。這一過程要掌握火候,絕不能煮焦,煮熟後馬上涼在大蒲籃里,不停地攪動散熱,涼冷後,拌以酒麴。酒麴也有兩種,一種為山林里採摘的植物密密貫(園形小葉連成藤狀),曬乾後和麥麩做成酒麴,這種酒麴發酵慢,稱為慢曲;一種為購買的四川酒麴,這種酒麴發酵快,稱為快曲。酒麴拌好後捂上三至五天,待發熱有酒味後,裝入缸中,缸口用圓形石板蓋住,並用青土泥密封,不能透一點氣。過三至六個月後(一般快曲三個月,慢曲六個月),可將發酵後的酒醅舀入煨罐,加水煮沸,插入小竹節筒飲用。快麯酒濃烈醇香,使人精神爽快,慢麯酒醇香甘美,使人回味悠長。如果是紅谷酒,那就更為上乘。
沙灣的罐罐酒以其用料種類多,營養豐富而深受民眾的普遍喜愛,是地地道道的綠色食品。家家沙灣家家酒,灌灌酒既是勞動歸來後消除疲勞的“解乏酒”,也是招待客人的“看家酒”。如今,沙灣的罐罐酒作為一種地方特色飲食已走出沙灣,享譽縣內外。

沙灣二老殼

沙灣二老殼,原名老烤,由於兩字音相近,地方口語叫做二老殼;也是由料酒煮一次,再烤酒一次,共兩次而得名。是把提前釀造好的料酒再次燒烤而成的白酒,酒精度一般在35-40度之間。燒制二老殼非常講究工藝,燒制的器具也非常獨特,由圓孔鍋蓋、套桿、套缸、竹筒組成。套桿起連線作用,套缸下面是一個圓通孔,用來連線兩端的套桿和竹筒,通孔上面是冷卻缸,用來裝水冷卻通孔里的酒蒸氣。烤酒時,把料酒放入大鍋蓋上之後,將套桿與鍋蓋圓孔、套缸圓孔一端相連,竹筒從另一端相連。鍋里的料酒煮開後,酒蒸氣從鍋孔蓋傳入套桿,再由套桿傳到套缸,在套缸的通孔子裡,酒蒸氣由上部的水冷卻變為酒,從竹筒里流出。烤制時要不斷更換套缸的熱水,以便穩定溫度,火更要注意,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酒出來後有焦味,小了出酒慢且味淡。酒的好壞與料酒有關,料酒若在酒缸里密封不好漏氣,烤出的酒就會有一股酸味。二老殼更奇怪的是與燒制人的性格還有關,如燒制女人性格剛強,酒則烈,性格溫柔,酒則綿,性格古怪,酒則怪味。烤制二老殼常用的料酒有高粱、玉米、紅谷、青稞、小麥,其中高梁居多,青稞的酒最為上稱。在沙灣,不管貧富,婚喪嫁娶,招待客人,都不買酒,全用自家烤制的二老殼。二老殼與沙灣罐罐酒齊名,是宕昌南部地區特有的地方飲食。它以特有的鄉土風味和物美價廉的獨特品質,長盛不衰,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現在二老殼已走出沙灣,享譽縣內外。

宕昌當歸

宕昌境內哈達鋪理川一帶為當歸原產地中心產區,因屬古岷州轄地,故以“岷歸”著稱。“岷歸”栽種千年,一直離不開故土,外地移栽,藥性大減,因而自古以來,產量質量均為全國之首,“岷歸”身價信譽有增無減。早在公元505年,宕昌國王梁彌博向南梁國王的貢品就是當歸。唐代《新修本草》載:“當歸以宕州者最佳”。產地集中在宕昌中北部阿塢、哈達鋪、理川、車拉、將台等鄉鎮。年種植面積3萬畝,年產量達450萬公斤。當歸歷來是宕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宕昌當歸榮獲外貿部《出口商品榮譽證書》,在東南亞地區享有極高聲譽。

宕昌的當歸宕昌的當歸

“岷歸”身乾粗長,根頭肥大,叉根較少,外皮棕黃,肉質飽滿,香氣濃郁,折斷有白色,有粉質。含有香精、糖分、醇劑、揮髮油、水溶性生物鹼,維生素B12等多種成分和人體所需的17種胺基酸,素有“藥王”之稱。除藥用外,近年來採用新的種學方法,當歸又被製作成當歸酒、當歸茶、護膚品和太空人的高級滋補品等,得以廣泛套用。

風味小吃

紅軍鍋盔

紅軍鍋盔:哈達鋪鍋盔歷史悠久,色樣繁多,大一尺,底平面突,突面形似牡丹,狀如頭盔,故名鍋盔,也稱穹鍋。用特製火鍋灰燒而成,食之乾酥,清香可口,回味悠長。鍋盔是哈達鋪人民當年獻給長征紅軍的最高級食品。後來,哈達鋪人民將鍋盔的外觀改成由八個瓣組成,象徵紅軍的八角帽,名字也改為紅軍鍋盔,以此紀念。

哈叉

哈叉(當地方言)是哈達鋪、理川一帶的風味麵點。是宕昌上半片家家戶戶逢年過節、舉辦宴席、款待貴客必不可少的食品。其做法是先將小麥粉和成麵團自然發酵,適量的鹼水中和,反覆揉搓,使麵團光滑柔韌,用器皿捂蓋,讓麵團回醒片刻。然後後將麵團揉搓成長條,擀杖擀開,用刀切成約長10厘米,厚約3-4厘米的長條,從長條中間劃開兩刀,兩頭不能劃斷。用手提起中間麵條,把整個一角從中間麵條中翻過,形如“8”字,又像古時婦女頭上耀亮無比的金釵,故稱哈叉。再放入油鍋烹炸,至兩面金黃,蓬鬆酥軟,色香噴鼻。最好以當地傳統手工榨制而成的蔓菁油烹炸,味道更加地道濃香。
哈叉製作時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做成甜味或鹹味兩種。尤以麵團中加入天然蜂蜜做成的甜味哈叉為最佳。 多年來,哈叉一直是當地民眾十分喜愛的首選麵食,不僅是因為其具有獨特的地方風味,更重要的它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今,這一傳統小吃已成為宕昌及周邊地區遠近聞名的獨特風味美食。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武都區
宕昌縣
文縣
禮縣
陳院鎮
洛塘鎮
成縣
碧口鎮
丹堡鄉
劉家坪鄉
玉壘鄉
范壩鄉
口頭壩鄉
尖山鄉
臨江鄉
梨坪鄉
舍書鄉
堡子壩鄉
石坊鄉
西和縣
店村鎮
馬河鄉
固城鄉
湫山鄉
上坪鄉
江口鄉
兩當縣
西坡鎮
伏家鎮
江洛鎮
泥陽鎮
嘉陵鎮
銀杏樹鄉
水陽鄉
栗川鄉
榆樹鄉
大河店鄉
徽縣
哈達鋪鎮
康縣
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屯寨鄉
上丹鄉
蘇元鄉
三倉鄉
五庫鄉
郭河鄉
阿塢鄉
賈河鄉
車拉鄉
拋沙鎮
平洛鎮
石雞壩鄉
岸門口鎮
長道鎮
洛峪鎮
石堡鄉
稍峪鄉
馬元鄉
曬經鄉
太石河鄉
六巷鄉
陽壩鎮
祁山鄉
望關鄉
永坪鄉
寺台鄉
崖城鄉
羅壩鄉
大南峪鄉
洮坪鄉
迷壩鄉
王壩鄉
雷王鄉
龍林鄉
中壩鄉
沙金鄉
草坪鄉
雷壩鄉
肖良鄉
三峪鄉
灘坪鄉
碾壩鄉
站兒巷鎮
豆壩鄉
雲屏鄉
白楊鄉
太石鄉
銅錢鄉
黃渚鎮
紅川鎮
尚德鎮
安化鎮
小川鎮
麻沿河鄉
桔柑鄉
沙壩鎮
虞關鄉
佛崖鄉
盧河鄉
裕河鄉
外納鄉
鐔河鄉
八力鄉
中廟鄉
西高山鄉
木耳鄉
顯龍鄉
龐家鄉

何家堡鄉
磨壩藏族鄉
豆坪鄉
蒲池鄉
新城子藏族鄉
永寧鎮[甘肅省隴南市]
竹院鄉
三河壩鄉
甘江頭鄉
索池鄉
何壩鎮
石峽鎮
王磨鎮
韓院鄉
理川鎮
臨江鋪鄉
店壩鄉
鐵樓藏族鄉
好梯鄉
柏林鄉[武都區]
肖家鄉[文縣]
宕昌鎮
馬街鄉[武都區]
漢林鄉
南陽鎮[宕昌縣]
官亭鎮[宕昌縣]
隆興鄉[武都區]
龍壩鄉[武都區]
橋頭鄉[文縣]
官鵝藏族鄉
金木鄉
牛家鄉[宕昌縣]
中寨鄉[文縣]
南河鄉[宕昌縣]
漢源鎮[西和縣]
金廠鄉
馬營鄉[武都區]
姜席鎮
池壩鄉
大舍鄉
錦屏鄉[武都區]
西峪鄉
蘇合鄉
簸箕鄉
興隆鄉[西和縣]
琵琶鄉[武都區]
將台鄉[宕昌縣]
月照鄉[武都區]
十里鄉[西和縣]
大橋鄉[西和縣]
蒿林鄉
楓相鄉
盤底鄉
渭河鄉
坪埡鄉

鹽官鎮[禮縣]
石橋鎮[甘肅省禮縣]
白河鎮[禮縣]
寬川鄉[禮縣]
永興鄉[禮縣]
草河鄉
興化鄉[宕昌縣]
紅河鄉[禮縣]
城郊鄉[武都區]
秦峪鄉
化馬鄉[宕昌縣]
新寨鄉[宕昌縣]
獅子鄉[宕昌縣]
五馬鄉[武都區]
三河鄉[武都區]
大堡鎮[康縣]
西支鄉[武都區]
兩河鎮[康縣]
長壩鎮[康縣]
雲台鎮[康縣]
東江鎮[武都區]
漢王鎮[武都區]
透防鄉
兩水鎮[武都區]
龍鳳鄉[武都區]
玉皇鄉
宋坪鄉
甘泉鄉[武都區]
楊店鄉[兩當縣]
左家鄉
店子鄉[康縣]
魚池鄉[兩當縣]
張家鄉[兩當縣]
紙坊鎮[成縣]
泰山鄉[兩當縣]
金洞鄉[兩當縣]
角弓鄉
鐔壩鄉
大坪鄉[成縣]
支旗鎮
柳林鎮[徽縣]
魚龍鄉[武都區]
水泉鄉[成縣]
二郎鄉[成縣]
南康鄉[成縣]
熊池鄉
黃坪鄉[武都區]
高橋鄉[徽縣]
石門鄉[武都區]
化埡鎮
黃陳鎮
隴南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