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洛鎮

江洛鎮

江洛鎮地處國道316線與省道江武公路交匯處,歷史上就是隴南北部地區物資集散地和徽縣經濟商貿重鎮,有隴南“旱碼頭”之稱。北抵麻沿河鄉,西接成縣,南連泥陽鎮,東鄰游龍川鄉,全鎮面積31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93萬畝,轄30個行政村,134個合作社,1個居委會,50多個鎮屬及駐鎮單位,總人口2.2萬人,其中鎮區人口6200人。曾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鎮”稱號,綜合實力名列隴南市“十強鄉鎮”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江洛鎮位於徽縣縣城西北42公里江洛鎮位於徽縣縣城西北42公里
江洛鎮地處國道316線與省道江武公路交匯處,歷史上就是隴南北部地區物資集散地和徽縣經濟商貿重鎮,有隴南“旱碼頭”之稱。
自然環境:江洛鎮位於徽縣縣城西北42公里,總土地面積187.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30米。年均降雨量700毫米,年平均氣溫12°C,全年無霜期202天。

行政區劃:轄1個居民委員會,30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4675戶,鄉鎮總人口20415人,鄉鎮從業人員10208人。

六通情況:30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公路,21個村通電話,7個村通自來水,10個村通有線電視

文教衛生:有各類學校31所,教師132人,在校學生2904人。有醫院、衛生院2所,醫生56人,病床60張。

經濟指標: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5539萬元,糧食播種面積3365公頃,糧食總產量11123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081元;財政收入387萬元,財政支出387萬元。

名優特產:核桃、板栗、杜仲及中藥材、鉛鋅礦及其精粉。

行政區劃

江洛鎮轄30個行政村,134個合作社,1個居委會,50多個鎮屬及駐鎮單位。下轄行政村有:上壩村、下寨村、劉壩行政村、化嶺村、大嶺行政村、店兒溝村、張門行政村、徐陽行政村、成河行政村、楊柳行政村、殷家溝村、趙河行政村、趙灣行政村、邱家山村、青河行政村、高樓行政村、黃壩村、龍頭村、街市村。

資源優勢

江洛鎮板栗
江洛鎮地處北部山地向中部河谷丘陵過渡區,地勢由北向南逐漸降低,東南部為河谷區,西北部是山區,境內海拔多在1300至1800米之間,氣候受地勢影響大,北部南部氣溫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11C,無霜期160至200天之間,年降水量700毫米,多集中於夏、秋兩季。

該鎮山區面積大,耕地面積小,僅有2.4萬畝,約占總面積的3.6%。森林和藤雜灌叢面積大,發展蓄牧業條件優越,已定為以牛肉主的商品畜牧基地建設鄉鎮之一。林果業發展亦有較好的條件,利用荒山、荒地、荒坡種植核桃、板栗、桃、梨、葡萄、山碴、杜仲、花椒等經濟林果,對發展該鎮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鎮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鉛鋅儲量可觀,對發展以鉛鋅開採、加工為主的工業提供了條件,現已被隴南地區確定為西成開發小區重點鄉鎮之一。199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為2444.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680元。鄉鎮企業有鉛鋅礦、鉛鋅浮選廠、化工廠、磚瓦廠、綜合廠、縫紉部等。另外小隴山林業實驗總場江洛林場駐該鎮。

該鎮是徽縣北部的經濟、文化、交通、商貿中心。鎮政府所在地處在316國道線和江武公路交叉口,交通十分便利,具有良好的與周邊縣、市、地區經濟交往的條件。周圍鄉鎮的糧食、農副產品和其它產品也經該鎮銷往外地,對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該鎮村村通汽車,有中學1所、國小15所、村學7所,文化、衛生設施齊全。位於鎮政府背面崖頭的三眼洞為原廣佛寺遺蹟,該洞雕塑青獅、白象、石佛均為南北朝時遺物。

產業發展

江洛鎮金銀花
黨委、政府按照“特色立鎮、企業強鎮、三產活鎮、小城鎮興鎮”的總體方針,堅持抓了以鉛鋅為主的礦產品採選、以黃牛為主的草畜開發、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建設、以金銀花為主的藥材種植等幾大特色產業,不斷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放手發展非公經濟及第三產業,使全鎮經濟社會保持了和諧、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4255萬元,較2009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1910元,增長12%;鄉鎮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總產值達到10295萬元,增長15%;財政大口徑收入達到610萬元,增長9%;工業產值10030萬元,與去年同比增長15%,農業總產值完成3510萬元,同比增長5%;第三產業實現715萬元,同比增長20%。

鄉鎮企業及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猛。江洛鎮富含鉛鋅資源金屬貯量達50餘萬噸,全鎮有礦山企業17戶,鉛鋅選廠12戶,其它工業企業18戶。礦山企業實行聯合重組後,建立了6家有限責任公司,年初又增加了豪森礦業有限公司和明昊礦業有限公司2戶,按照科學合理、安全增效的行動標準,完善了各項經營手續,通過了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更新設備,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其中隆江有限公司固定資產已達千萬元,擁有3處礦山、選廠、茶廠等幾戶較大的子公司,年產礦粉1000噸,年產值600多萬元,解決全鎮的剩餘勞動力250餘人。第三產業異常活躍,餐飲、運輸全縣馳名,個體工商戶671戶,上繳稅金達265萬元。

特色產業

江洛鎮黃牛養殖場
全鎮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同時,立足優勢,加快了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草畜、核桃、金銀花三大主導產業。一是以黃牛規範養殖為主的草畜產業。建立了下寨百頭養牛場和青河黃牛養殖基地,湧現出了徐陽、成河等8個規模養殖大村。養牛8頭以上的大戶達到360戶,圈舍改造達765座3060間,青貯池208座,種植優質牧草2000畝,年出欄商品畜3500頭,銷售收入700萬元,農民人均養畜純收入達350元。二是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產業。全鎮共有核桃面積1340畝,新建優質核桃示範園300畝,年產核桃乾果70多萬公斤,產值達350萬元。其它銀杏等經濟林面積達到3680畝,年產值達100萬元,農民人均林果收入215元。隨著小城鎮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江洛鎮已成為隴南最大的核桃銷售集散地,年成交量達2000萬公斤。三是以金銀花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在店兒溝、趙灣分別建成500畝的金銀花示範基地,年產金銀花乾花2萬斤,實現產值180萬元。建成金銀花茶加工企業兩戶,年加工茶2000多公斤,產值達60萬元,黃姜、柴胡等中藥材基地達到1200畝,年產值達200萬元。

城鎮建設

江洛鎮江洛鎮
小城鎮建設方興未艾。依託交通優勢,以礦產資源開發為主導,以農業特色產業開發、商貿流通為兩翼,以健全城鎮功能、提高民眾物質文化水平為目標,努力構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設備完善、環境優美、具有活力的小城鎮。按照城市化、現代化、社會化的發展方向,全鎮上下齊動員,運用市場機制,多方籌集資金,聘請省地質測繪大隊專業技術人員對鎮區3.2平方公里的地形地貌進行了歷時四個月的實地勘測,又聘請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對江洛鎮建設進行規劃設計,繪製了五圖一書,製作了鎮區建設規劃“沙盤”。

在農貿商場建設中共投資700多萬元,征地21畝,建成了五排十棟6800平方米的商業用房和3棟1000平方米的鋼塑大棚,並修建供排水、供電、地面硬化等公共設施。農貿商場現可容納攤位200多個,年商品交易額達860萬元,年創稅80多萬元,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800多人。使江洛成為全縣交通發達、功能齊全、輻射帶動力較強的鄉鎮之一。

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全鎮共完成教育重點建設項目投資380餘萬元,進行江謝礦區道路建設、316國道鋪油等工程,絕大多數村可以通車,完成了鎮區供水工程和農網改造,建成了標準較高、功能齊全、輻射力強的全省一流文化站。江洛鎮榮獲“省級衛生先進鎮”、“市級綜治黨建先進單位”稱號,連續三年全縣黨建及精神文明考核一等獎,三個文明相得益彰、和諧發展、共同促進。

文化發展

江洛鎮文化中心大樓
徽縣江洛鎮在狠抓經濟建設的同時,對精神文明建設一點不手軟,堅持軟體硬抓,虛功實做,加大投入,變“軟循環”為“硬驅動”,把精神文明經費納入鎮財政預算,按照人均不低於5元的標準建立了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基金,專門用於農村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了鞏固創建精神文明成果,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按照隴南市委建設“文化隴南”和徽縣縣委建設“富庶、魅力、和諧新徽縣”的要求,徽縣江洛黨委、政府以農村陣地建設為突破口,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強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抓住“百縣千鄉文化站工程”的有利時機,爭取資金12.5萬元,自籌資金35.5萬元,在鎮區繁華地段建成了一座4層20間的文化中心大樓,這集文化、娛樂、圖書閱覽、政策宣傳、科技推廣、健康諮詢服務、吸納文人墨客練筆獻藝、整理挖掘傳統民眾文化為一體的多功能宣傳文化中心,引領著全鎮乃至全縣宣傳文化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蓬勃發展。2008年又多方籌資62.8萬元建成了游龍農民文化大院,在江洛鎮區東面6公里處游龍村中心,建設了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的徽縣江洛鎮游龍農民文化大院,深受民眾歡迎,成了農民的精神家園,促進了鄉風文明建設進程。

江洛鎮以鎮宣傳文化站和游龍文化大院為龍頭,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民眾性文化活動為載體,使精神文明建設更有滲透力和感召力。江洛鎮利用元旦、春季、元宵、國慶等節假日和農閒季節,組織民眾大力開展歌舞比賽、社火匯演、書畫比賽、農民運動會等民眾性文化活動,在全鎮形成了文明和諧的良好風氣,並促進了了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開展,全鎮有縣級文明單位8個、文明村6個、市級文明單位3個、市級文明村3個,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463戶,“五好家庭”800戶,“文明幸福家庭”2800戶,評選出“文明班組”18個、“文明櫃檯”12個。全鎮兩個文明建設呈現出了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的良好高格局。江洛鎮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全省基層文化先進單位”、“省級文明鎮”、“全省社會治理先進單位”等稱號,並進入了“全市十強鄉鎮”行列。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武都區
宕昌縣
文縣
禮縣
陳院鎮
洛塘鎮
成縣
碧口鎮
丹堡鄉
劉家坪鄉
玉壘鄉
范壩鄉
口頭壩鄉
尖山鄉
臨江鄉
梨坪鄉
舍書鄉
堡子壩鄉
石坊鄉
西和縣
店村鎮
馬河鄉
固城鄉
湫山鄉
上坪鄉
江口鄉
兩當縣
西坡鎮
伏家鎮
江洛鎮
泥陽鎮
嘉陵鎮
銀杏樹鄉
水陽鄉
栗川鄉
榆樹鄉
大河店鄉
徽縣
哈達鋪鎮
康縣
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屯寨鄉
上丹鄉
蘇元鄉
三倉鄉
五庫鄉
郭河鄉
阿塢鄉
賈河鄉
車拉鄉
拋沙鎮
平洛鎮
石雞壩鄉
岸門口鎮
長道鎮
洛峪鎮
石堡鄉
稍峪鄉
馬元鄉
曬經鄉
太石河鄉
六巷鄉
陽壩鎮
祁山鄉
望關鄉
永坪鄉
寺台鄉
崖城鄉
羅壩鄉
大南峪鄉
洮坪鄉
迷壩鄉
王壩鄉
雷王鄉
龍林鄉
中壩鄉
沙金鄉
草坪鄉
雷壩鄉
肖良鄉
三峪鄉
灘坪鄉
碾壩鄉
站兒巷鎮
豆壩鄉
雲屏鄉
白楊鄉
太石鄉
銅錢鄉
黃渚鎮
紅川鎮
尚德鎮
安化鎮
小川鎮
麻沿河鄉
桔柑鄉
沙壩鎮
虞關鄉
佛崖鄉
盧河鄉
裕河鄉
外納鄉
鐔河鄉
八力鄉
中廟鄉
西高山鄉
木耳鄉
顯龍鄉
龐家鄉

何家堡鄉
磨壩藏族鄉
豆坪鄉
蒲池鄉
新城子藏族鄉
永寧鎮[甘肅省隴南市]
竹院鄉
三河壩鄉
甘江頭鄉
索池鄉
何壩鎮
石峽鎮
王磨鎮
韓院鄉
理川鎮
臨江鋪鄉
店壩鄉
鐵樓藏族鄉
好梯鄉
柏林鄉[武都區]
肖家鄉[文縣]
宕昌鎮
馬街鄉[武都區]
漢林鄉
南陽鎮[宕昌縣]
官亭鎮[宕昌縣]
隆興鄉[武都區]
龍壩鄉[武都區]
橋頭鄉[文縣]
官鵝藏族鄉
金木鄉
牛家鄉[宕昌縣]
中寨鄉[文縣]
南河鄉[宕昌縣]
漢源鎮[西和縣]
金廠鄉
馬營鄉[武都區]
姜席鎮
池壩鄉
大舍鄉
錦屏鄉[武都區]
西峪鄉
蘇合鄉
簸箕鄉
興隆鄉[西和縣]
琵琶鄉[武都區]
將台鄉[宕昌縣]
月照鄉[武都區]
十里鄉[西和縣]
大橋鄉[西和縣]
蒿林鄉
楓相鄉
盤底鄉
渭河鄉
坪埡鄉

鹽官鎮[禮縣]
石橋鎮[甘肅省禮縣]
白河鎮[禮縣]
寬川鄉[禮縣]
永興鄉[禮縣]
草河鄉
興化鄉[宕昌縣]
紅河鄉[禮縣]
城郊鄉[武都區]
秦峪鄉
化馬鄉[宕昌縣]
新寨鄉[宕昌縣]
獅子鄉[宕昌縣]
五馬鄉[武都區]
三河鄉[武都區]
大堡鎮[康縣]
西支鄉[武都區]
兩河鎮[康縣]
長壩鎮[康縣]
雲台鎮[康縣]
東江鎮[武都區]
漢王鎮[武都區]
透防鄉
兩水鎮[武都區]
龍鳳鄉[武都區]
玉皇鄉
宋坪鄉
甘泉鄉[武都區]
楊店鄉[兩當縣]
左家鄉
店子鄉[康縣]
魚池鄉[兩當縣]
張家鄉[兩當縣]
紙坊鎮[成縣]
泰山鄉[兩當縣]
金洞鄉[兩當縣]
角弓鄉
鐔壩鄉
大坪鄉[成縣]
支旗鎮
柳林鎮[徽縣]
魚龍鄉[武都區]
水泉鄉[成縣]
二郎鄉[成縣]
南康鄉[成縣]
熊池鄉
黃坪鄉[武都區]
高橋鄉[徽縣]
石門鄉[武都區]
化埡鎮
黃陳鎮
隴南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