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川特曲

紅川特曲是在原紅川燒酒和紅川大曲的基礎上,採用傳統生產工藝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的釀酒方法,科學配方,精心釀造而成。

介紹

8

紅川特曲是在原紅川燒酒和紅川大曲的基礎上,採用傳統生產工藝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的釀酒方法,科學配方,精心釀造而成。人們稱這種酒的特點是:酒色透明,狀若清露,窖香濃郁,味長回甜,尾淨不澀。有“冽酒產紅川,盛名貫九州”,“甘泉佳釀,獨占酌風”之譽,歷來暢銷於甘、陝、川三省。

紅川特麯酒是以優質高粱為主料,以新鮮稻殼為輔料,以小麥、大麥、燕麥混合配育的大曲,加當地甘泉釀製。

紅川特麯酒於1979年在甘肅省釀酒技術會議上,曾被評為全省名酒之一,1980年被評為全省清香型酒的第一名,1985午獲甘肅省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又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並始終保持這一稱號。目前,紅川特麯酒年產量達560多噸,銷路擴展到西北各省區。[1]

紅川特曲釀造

本酒以優質紅高粱為主料,加上以小麥,大麥,豌豆,燕麥諸成分培育成的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再用稻殼為輔料,汲取珍珠龍泉水,採用傳統的老六甑續渣混蒸法,結合瀘州老窖特曲釀酒工藝,經置於地庫或者地窖“回味”後,精釀而成。

紅川特曲的口感與入菜

紅川特曲屬於濃香型大曲白酒,酒度為55度。酒色清亮透明,酒質綿甜醇厚,酒濃泛著窖香,入口甘洌爽淨,回味悠長待甘。向以“酒色透明,狀若清露,醇香四溢,味長回甜。”而著稱於甘陝川三省。
品嘗紅川特曲,只要有碗清燉牛肉麵,外加海帶,花生,豆乾,豬頭肉等滷味,即可其樂融融,如想進入深奧層次,依據我個人體驗,用上海本幫菜的蝦仔大烏參,雞醬骨,三黃雞,油豆腐細粉,禿肺等搭配,亦有相乘效果

歷史追溯

紅川酒可追溯到唐代
唐代安史之亂時,杜甫由秦州(今天水市)遷移同谷縣(今成縣)避亂。他在《發同谷》一詩中對此處作過這樣的描寫:山青水秀,氣候濕潤,農桑興旺。

事實上,對於這裡的景色,詩人僅僅記錄下了視覺上的一些感受,而真正讓他流連忘返的,卻是成縣的紅川燒酒,也正因此,才有了“釀得萬家合歡液,願與蒼生共醉歌”的千古絕句。其中我們不難體會出詩人借酒排遣抑鬱的心情,更可以透過詩句領略出詩人對紅川燒酒的讚譽。

紅川鎮地處陝、甘、川通道的咽喉,和絲綢之路有著不解之緣,這緣由的紐帶,便是紅川的燒酒。“酒罈過路,香飄十里”,紅川酒成為絲綢路上商客的必備,酒香沿絲綢之路,遠據文獻記載,成縣紅川鎮,古名橫川鎮,因其川橫貫東西而得名,已有1000多年的釀酒歷史:清乾隆六年編纂的《成縣新志》說,“至橫川,稱都會於東,為百貨所集,川之花棉,陝之布匹,悉貨於是,而火酒之烈,尤四方之共推者矣”;

《中國名食指南》說,“橫川燒酒,甘肅名酒,歷史悠久,產於成縣”,此酒以優質紅高粱為主料,“用珍珠龍泉井”之水釀成,素以“酒色透明,狀若清露,醇香四溢,味長回甜”而聞名甘、陝、川諸省;明代時有“烈酒產橫川,盛名貫九州”之譽; 明末清初年間,橫川鎮一帶釀造業已具相當規模,如“春和涌”、“隴豐海”、“順合源”等,燒酒作坊達三、四十家。

紅川酒興於元朝
由於紅川酒在甘、川、新、陝等地享有盛譽,因而許多酒店為招攬顧客,都要掛上“地道橫川燒酒”的招牌。河西走廊、蘭州、定西、天水等地很多酒樓、飯館都以“橫川酒家”、“橫川酒館”為招牌,“橫川燒酒”的幌子隨處可見。

紅川雖盛產燒酒,但在眾多的酒坊中唯“春和涌”燒坊最正宗,並以其品質和知名度為客商所爭購。那時,“春和涌”是少數殷實富裕人家和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才能享受得起的“奢侈”品。

而對於“春和涌”的來歷,有這樣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元朝中期,山西杏花村有一姓楊的商人做生意路過這裡,發現紅川一帶氣候濕潤,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林茂糧豐,水質優良,酒的生意比較紅火。於是高興地跑回故鄉帶來徒弟和夥計,採用當地珍珠龍泉井水,在原釀酒工藝的基礎上,引進汾酒的釀造工藝,一舉釀出了香氣撲鼻的燒酒。當時地方官吏曾作為珍品上貢朝廷。從此,這位楊姓商人便在此地安居樂業,開辦作坊,釀造燒酒,商號就是“春和涌”燒坊。

這家酒坊不僅釀造技術高超,而且還獨占珍珠龍泉的優質水。這口井的水夏涼如冰,刺人肌膚,冬如溫泉,熱氣蒸騰,遇旱不枯,逢澇不溢,清亮如清晨露珠,壺內煮沸無水垢。

民國初年,“春和涌”燒坊由傳人容向榮(陝西寶雞人)繼承。以“春和涌”燒坊出產的“橫川燒酒”為代表的釀酒業有了更大的發展,方圓五十餘里不少村莊辦有釀酒燒坊,工藝主要採用清蒸清燒法,產品暢銷陝、甘、川等省。容掌柜於1938年去世後,由陝西寶雞人何近仁繼承,引進了“西鳳酒”的釀造工藝,使“橫川燒酒”質量更上了一層樓,成為隴上名產,向全國銷售,一直延續到建國初期。

建國之後,當地政府為了保護和發展這一優秀工藝和珍貴遺產,在“春和涌”燒房的基礎上,組織老傳人、老師傅、老酒工燕志民、何尚文、周宗賢、王俊清等人成立了國營成縣紅川酒廠。繼承和挖掘了橫川燒酒的傳統工藝,研製生產了清香型紅川大曲,在國內市場暢銷不衰,受到越來越多客戶的歡迎。

紅川酒廠

1983年,經甘肅省經濟協作辦公室與四川省有關部門聯繫,紅川酒廠派出技術人員去四川瀘州老窖酒廠學習,同時請來該廠老技術人員姚榮華長期駐廠,在生產車間現場操作指導。將原生產清香型的發酵池改為人工老窖(即原青磚牆改為窖泥牆,池底變為黃泥底),低溫制曲改為中溫制曲,發酵期由原來的15天增加到了60天,延長了陳貯時間。

這種香型、窖池、制曲、發酵期、貯存期的改造創新,博採眾長,揚長避短的方法,使傳統工藝和國家名酒先進工藝相結合,生產的濃香型“紅川特曲”,具有濃香四溢、乾冽醇厚、回味悠長的獨特風格,於 1985年和 1988年分別被評為甘肅省優和商業部優產品,為古老的名酒贏得了榮譽。

1998年11月,在甘肅省紅川酒廠的基礎上,通過企業改制,組建了甘肅紅川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為甘肅省白酒釀造行業的重點企業之一。

在新的運營機制和市場形勢下,公司採取“派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多年來有40餘名技術骨幹到四川、貴州等國家名優酒廠參加學習培訓,並請國家知名的白酒釀造專家來廠講課。同時,在原釀酒工藝的基礎上,吸收、消化國家名酒劍南春的優秀工藝,在原配方(高梁、小麥、玉米)的基礎上增加了大米糯米,使酒具有五糧香氣。用小麥制大曲時,加入大麥,提高制曲溫度,保持入池澱粉濃度高,出池澱粉濃度高,水份、溫度、輔料用量適度。延長發酵期,由原60天延長到70天。在調酒時將醬、濃香結合,生產出了滿足消費者口感要求的兼香型酒。

根據市場的需要,公司先後開發研製了二十餘種高中檔“綿繡隴南”、“金成州”、“成州酒”等系列白酒,受到了釀酒專家的好評和用戶的歡迎。其中,“成州酒”被隴南市委、市政府選定為全市接待用酒。

甘肅成縣紅川酒集團有限公司

甘肅成縣紅川酒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系國有控股釀酒企業。全廠總資產4483萬元,占地面積40320平方米,現有職工29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8人),年生產能力達1500餘噸。目前該廠主要生產“成州古酒”、“成州老窯”、“紅川特曲”等兩大系列十餘種產品。其中“紅川特曲”1985年獲甘肅省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獲國內貿易部優質產品銀爵獎;“成州老窯”2000年被隴南地市行署授予“隴南名牌產品”稱號。近年來,企業面對全國白酒市場供大於求、銷售不暢的不利形勢,在加強企業管理的同時,不斷加大企業技術改造的力度,按照市場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新產品,使企業生產經營健康發展,經濟效益逐年上升。2001年,企業完成產值1805萬元,實現利稅1194萬元,上繳稅餘705萬元,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已成為全市的利稅大戶。

甘肅省特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