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

從心理學角度講,猜疑心理是常見的心理之一。猜疑心理是人性的弱點之一。疑心重的人思慮過度,凡事都往壞處想,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正如培根所說:“猜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猜疑心理表現在交往過程中,自我牽連傾向太重,何謂自我牽連太重,就是總覺得其他什麼事情都會與自己有關,對他人的言行過分敏感、多疑。

形成原因

猜疑心理猜疑心理

作繭自縛的封閉思路
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就像一個圓圈一樣,越畫越粗,越畫越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一個人丟失了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從這個假想目標出發,他觀察鄰居兒子的言談舉止、神色儀態,無一不是偷斧的樣子,思索的結果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標,他斷定賊非鄰子莫屬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頭,再看那個鄰居兒子,竟然一點也不像偷斧者。現實生活中猜疑心理的產生和發展,幾乎都同這種封閉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維密切相關。

對環境、對他人、對自己缺乏信任
古人說:“長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長相疑。不過,“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聯繫。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別人,實際上也是對自己有懷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認為不如別人,因而總以為別人在議論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計自己。一個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別人,越不易產生猜疑心理。

對交往挫折的自我防衛
有些人以前由於輕信別人,在交往中受過騙,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損失和感情挫折,結果萬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

從心理上分析,猜疑心理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相互之間缺乏了解和信任,心理不夠健康。表現在心理上,對別人總有一種不放心感,常常會歪曲地理解別人善意的、正常的言行。例如別人讚揚他.他會懷疑是在挖苦、譏諷他:別人批評他。他又會懷疑是攻擊他;別人不理他,他又懷疑別人是在孤立他。狹窄的心胸使他無法容納別人對他的正確評價。

二是作繭自縛的封閉性思路,即思想方法主觀。猜疑一般總是以某一假設目標為出發點進行封閉性思考的。就像一個圓圈,越畫越粗,越畫越圓。同時也經常戴上“有色眼鏡”去觀察人,用別人的舉動來驗證而不是修正自己的看法,因而常常歪曲事實,對別人產生懷疑。

三是對愛情的片面理解,缺乏自信。愛情就其本性來說是排他的,但是,愛情並不排斥友情,友情不具有排他性,要相信自己和戀人,對自己和戀人有足夠的信心。若沒有這些,自然會萌生猜疑心理。

四是聽信流言。他們既要以別人的評價作為衡量自己言行的是非標準,又很在乎別人的說長道短。而當別人的態度不明朗時,他們往往要從不利於自己的方面去猜疑、懷疑,自尋煩惱。

猜疑心理的啟示

啟示1:不要衝動,要用理智思考
疑心重的人通常很敏感,發現一些徵兆便陷入衝動的情緒當中,然後胡思亂想,縮小攝取信息的範圍,並且將所有的分析、推理和判斷建立在這些只證明自己構想的信息上,這就是典型的循環證明法,當然會以假亂真,從而自圓其說。
當懷疑的念頭萌生時,應當立即尋找這個念頭產生的原因,在沒有形成循環思維之前,要積極引進正反兩個方面的信息,而不要輕易為自己的懷疑提出主觀的單方面的依據。在出現懷疑跡象時,一定要控制住自己混亂的思想,提醒自己不要想太多,提醒自己別人沒有那么壞,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準備懷疑的對象,在毫無客觀證據證明自己的懷疑時,請立即停止懷疑。

啟示2:被誤會時,敞開心扉交談
在生活中,被人誤會是正常的,關鍵是我們要有消除誤會的能力與方法。當你被人誤會時,要儘快想辦法消除誤會,不然別人對你的誤會就容易演變為猜疑,就可能越來越糟糕。所以,如果你有勇氣、有誠意的話,最好能同懷疑你的人開誠布公地交談,以便弄清究竟自己怎么被人誤解了,從而使自己在今後的生活中注意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解決方法

猜疑心理猜疑心理

第一,最佳化個人的心理品質。也就是說要加強個人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質的修養,淨化心靈,提高精神境界,拓寬胸懷,以此來增大對別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擾。

第二,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只有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擴展思路,走出“先入為主”“按圖索驥”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證實和不能自圓其說的情況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開心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靈閉鎖者人為設定的心理屏障。只有敞開心扉,將心靈深處的猜測和疑慮公之於眾,或者面對面地與被猜疑者推心置腹地交談,讓深藏在心底的疑慮來個“曝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間的了解溝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閡、排釋誤會、獲得最大限度的消解。

第四,無視“長舌人”傳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長舌人”的煽動下,才越燒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釀成惡劇。因此,當人們聽到“長舌人”傳播流言時,千萬要冷靜,謹防受騙上當,必要時還可以當面給予揭露。

猜疑心理猜疑心理

第五,要綜合分析被猜疑對象的長期表現,識破各種離間計。當我們開始猜疑某個人時,最好能先綜合分析一下他平時的為人、經歷以及與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現,這樣有助於將錯誤的猜疑消滅在萌芽狀態。

猜疑的人通常過於敏感。敏感並不一定是缺點,對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靈氣,有創造力,但如果過於敏感,特別是與人交往時過於敏感,就需要想辦法加以控制了。具體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用理智力量克制衝動情緒的發生
當發現自己開始懷疑別人時,應當立即尋找產生懷疑的原因,在沒有形成思維之前,引進正反兩個方面的信息。如“疑人偷斧”中的那個農夫,如果失斧後冷靜想一想,斧頭會不會是自己砍柴時忘了帶回家,或者挑柴時掉在路上,那么,這個險些影響他同鄰人關係的猜疑,或許根本就不會產生。現實生活中許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於猜疑者的頭腦被封閉性思路所主宰,卻會覺得他的猜疑順理成章。此時,冷靜思考顯然是十分必要的。

培養自信心
每個人都應當看到自己的長處,培養起自信心,相信自己會與周圍處理好人際關係,會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這樣,當我們充滿信心地進行工作和生活時,就不用擔心自己的行為,也不會隨便懷疑別人是否會挑剔、為難自己了。

學會自我安慰
一個人在生活中,遭到別人的非議和流言,與他人產生誤會,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細節上不必斤斤計較,可以糊塗些,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煩惱。如果覺得別人懷疑自己,應當安慰自己不必為別人的閒言碎語所糾纏,不要在意別人的議論,這樣不僅解脫了自己,而且還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勝利,產生的懷疑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及時溝通,解除疑惑
世界上不被誤會的人是沒有的,關鍵是我們要有消除誤會的能力與辦法,如果誤會得不到儘快的解除,就會發展為猜疑;猜疑不能及時解除,就可能導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同你“懷疑”的對象開誠布公地談一談,以便弄清真象,解除誤會。猜疑者生疑之後,冷靜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靜思索後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該通過適當方式,同被疑者進行推心置腹的交心。若是誤會,可以及時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過談心,了解對方的想法,也很有好處;若真的證實了猜疑並非無端,那么,心平氣和地討論,也有可能使事情解決在衝突之前。

案例

猜疑心理猜疑心理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曹操刺殺董卓敗露後,與陳宮一起逃至呂伯奢家。曹呂兩家是世交。呂伯奢一見曹操到來,本想殺一頭豬款待他,可是曹操因聽到磨刀之聲,又聽說要“縛而殺 之”,便大起疑心,以為要殺自己,於是不問青紅皂白,拔劍誤殺無辜。

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導致的悲劇。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歷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是卑鄙靈魂的夥伴。一個人一旦掉進猜疑的陷阱,必定處處神經過敏,事事捕風捉影,對他人失去信任,對自己也同樣心生疑竇,損害正常的人際關係,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

生活中我們常會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們整天疑心重重、無中生有,認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見到幾個同學背著他講話,就會懷疑是在講他的壞話;老師有時對他態度冷淡一些,又會覺得老師對自己有了看法等等他們總覺得別人在背後說自己壞話,或給自己使壞。喜歡猜疑的特別注意留心外界和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別人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發現其中的“潛台詞”,這樣便不能輕鬆自然地與人交往,久而久之不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響到人際關係。這種人心有疑惑,不願公開,也少交心,整天悶悶不樂、鬱鬱寡歡。由於自我封閉,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輸入和人間真情的流露,便由懷疑別人發展到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變得自卑、怯懦、消極、被動。

猜疑是愛情的殺手
有人說:愛情是自私的,一個人不可能把愛同時奉獻給若干個異性。一般來說,一個人有了戀人以後,同異性可以繼續來往,保持朋友關係,當然這種關係不具有愛情的性質的。如果排斥戀人同一切異性的往來,自然會萌生猜疑心理。

當確立戀愛關係後.應努力把愛情關係建立在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對別人的閒話不要盲目相信,一旦有了猜疑,更不要意氣用事,而要冷靜分析。
夫妻間的感情亦是如此。一旦萌生了猜疑就違背了以上的那些原則,它是夫妻真摯情感的殺手。因為婚姻中倘若有了猜疑,悲劇便會產生。

心理:健康的另一半

健康,是每個生命的追求,對於人類來說,健康不僅僅是體魄的強壯,更是心理的成熟穩定。那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生活才會更幸福。

職場中不好的15個心理

籠統地講,不良心理包括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所謂不良心理是相對於健康而言的,大學生的不良心理往往表現為心理障礙現象。健康心理是指個人能以積極的、穩定的心理狀態適應生活、學習、工作中各種內外因素、環境、政策的變化,從而保持應有的心理平衡。而不良心理或心理障礙是指這種心理平衡被打破,出現了異常的心理傾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