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疑症

多疑症

多疑是指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消極心態。具有多疑心態的人往往帶著固有的成見,通過“想像”把生活中發生的無關事件湊合在一起,或者無中生有地製造出某些事件來證實自己的成見,於是就把別人無意的行為表現,誤解為對自己懷有敵意,沒有足夠根據就懷疑別人對自己進行欺騙、傷害、暗算、耍弄陰謀詭計,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以致與人隔閡,在人際交往中自築鴻溝,嚴重時還有可能反目成仇。

基本概述

多疑症多疑症

如果看見兩個同學在竊竊私語,就以為在說自己的壞話;別人無意之中看自己一眼,以為別人不懷好意,別有用心;每當自己做錯了事,即使別人不知道,也懷疑別人早就知道,好像正盯著自己似的;別人無意之中說了一句笑話也以為在譏諷自己。懷疑別人對自己的真誠,認為這些都是虛假的,整個世界都是罪惡的,自己沒有一個可以與之談心的朋友;經常地感到孤獨、寂寞、心慌、焦慮。沒有足夠根據就懷疑別人對自己進行欺騙、傷害、暗算、耍弄陰謀詭計,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以致與人隔閡,在人際交往中自築鴻溝,嚴重時還有可能反目成仇。 多疑心態一旦形成,相對就比較頑固,它是導致偏執性人格障礙的溫床,需要警惕。但單純的多疑,即在成為一個人的行為模式之前,則通常在誤會或有人搬弄口舌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例如妻子因社交需要與異性接觸就懷疑妻子不忠,聽到別人的善意批評就懷疑別人存有敵意等等,即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下,具有多疑心態的人才會“疑心生暗鬼”,以主觀想像代替客觀事實,才會產生忿恨甚至報復心理。而在其他沒有誘發情景的時間裡,則一般不會產生多疑心態,完全能像常人一樣心態平靜地生活。

類型區分

多疑症多疑症

多疑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內應多疑;一種是外應多疑。 有的人常犯多疑病,一旦懷疑某人對自己不好,某件事對自己不利,便耿耿於懷,悶悶不樂,情緒立即反常,半天都不能排解。嚴重些的,好幾天都心情鬱結,臉上愁雲密布,這就是內應多疑。精神病學家曾對這種人做過心理測定,發現他們在犯多疑病的日子裡,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內分泌出現某種混亂,大腦電波有某種異位。他們多數人會患上程度不同的神經衰弱症、血管硬化症、高血壓症,少數人會發展成為精神病。外應多疑的人懷疑後很快對外界做出反應,特點是針鋒相對:如果認為別人諷刺了他,便要反唇相譏;如果覺得別人看不起他,便要以冷淡回答。嚴重的,如果覺得自己性命受到威脅,還要殺人以“自衛”。因懷疑而大人、罵人,甚至殺人,便構成了犯法、犯罪,就成了社會禍患了。外應多疑的危害更大。

多疑症多疑症

多疑與猜疑不同。猜疑只是一般的懷疑,這種懷疑有可能毫無道理,純粹是神經過敏所致,但也可能有一定道理並符合客觀事實。正常的猜疑人皆有之,不屬於心理問題。多疑則是猜疑的極端狀態,絕大多數都是無端生疑,不僅在量上表現為更多的猜疑,而且在質上屬於毫無根據純粹是為了證明成見、偏見的猜疑,是心理失衡的表現。

解決方法

多疑症多疑症

(1)了解多疑心理產生原因。多疑心理產生的原因,往往和消極的暗示有關。

(2)認識危害,加強修養。要認識到無端猜疑的危害及不良後果。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猜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黑暗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我們認識了多疑的危害,就要果斷地克服多疑,要用高度的理智、寬闊的胸懷,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只要我們心廣大如天地,虛曠如日月。就不會為這些小事而斤斤計較,無端猜疑了。

(3)自我暗示,厭惡猜疑。當你猜疑別人看不起你,在背後說你壞話,對你撒謊的時候,你心裡可以不斷地反覆地默念“我和他是好朋友”,“他不會看不起我”,“他不會說我壞話”,“他不會對我撒謊”。“我不該猜疑它”,“猜疑人是有害的”,“我討厭猜疑”等等。這樣反覆多次地默念,就能克服多疑的毛病。心理學家證明,從心理上厭惡它,在觀念和行動上也就隨心理的變化而放棄它。

(4)交換意見,坦率地、誠懇地把猜疑問題提出來,心平氣和地談一談,只要你以誠相見,襟懷坦白,相信疑團是會解開的。

(5)放鬆點,先查明真相,再計畫行動。

人到老年,精力逐漸衰竭,體力不支。這種感覺帶來的心理感受是“我已經老了”,在家庭中已從“當家做主”的地位上跌下來,開始變成累贅,並會由此生出許多“猜想”,如子女是否嫌棄他了,人們討厭他了等等,往往會在疑心重重中愈陷愈深。此外,有的老年人在判斷問題時常常是以“經驗”為基礎的,帶有許多個人主觀因素。判斷往往有失誤。但是,越是這樣的判斷對於他就越有誘惑力。

如何解除這種由“不安全感”引起的“多疑症”呢?那就是樹立老人的自信心和優勢感。所謂自信心,就是想方設法用事實證明他還沒有老,應該讓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他想做,千萬不要說他不行,還可以暗暗地幫助他成功。所謂優勢感,就是說子女在大事面前,要請老人多拿主意。以維護他在家庭中的“決策優勢”,達到心理的滿足。要消除主觀臆斷的“多疑心理”,還要求子女做事應必須開誠布公,把老人想了解的事告訴他。切不可對他想知道事視而不見或問而不告。這樣,就能使老人感到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樂趣。

心理學研究

多疑症多疑症

在生活中,時常會碰到一些猜疑心特別重的人,你對他說一句平常話,他再三品味“言外之意”;你面帶笑容地問候他,他認為你不懷好意,笑裡藏刀;同事間開個小玩笑,他懷疑是在影射他;看見別人低聲說話,他猜測是在議論他;生活中碰到點小麻煩,事業上遇到點小挫折,他歸罪於有人在整他;甚至你好心好意幫助他,他也猜度你用心不良;對愛人和親友的忠誠,他也無端懷疑,像偵探似地跟蹤調查。那種高度的警覺性和動不動就翻臉的衝動性格,令人難以忍受,只好對他敬而遠之。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多疑是一種心理疾病,屬於偏執型的性格缺陷。多疑症患者一般是在兒童時代受到嚴厲對待或遭受不幸,與別人在感情上慢慢疏遠,又由於缺乏感情交流,逐漸發展到對一切人都不信任。這類人往往自視甚高,心胸狹窄,神經過敏,懷疑一切,遇事愛往壞處想,總認為人人都在與自己作對,在向自己耍陰謀詭計,甚至捕風捉影,聽風是雨,別人咳嗽一聲,開顏一笑,都認為是衝著自己而來,從而引發怒火,產生出攻擊性的言行,在家不能與親人感情和睦,在外不能與同事融洽相處,弄得周圍人際關係緊張。多疑症患者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整天處於心理緊張之中,長期為惶惑不安、孤獨空虛、沮喪焦慮等不良情緒所困擾,缺乏真誠的親情、友情和愛情。

歷史回顧

多疑症多疑症

患多疑症的人自古就有。在我國,就有許多關於多疑的典故,“疑人竊斧”和“杯弓蛇影”,是其中較有名的典故。前者說的是古代有個砍柴的老頭丟失了斧子,疑心是鄰居的兒子偷了去,看見那孩子一舉一動都非常像偷斧子的人。幾天后,老頭在山裡找到了斧子,原來是自己坎柴時遺忘在那裡的。回到家再看鄰居的孩子,一舉一動又不像偷斧子的人了。後者說的是漢代一位小官拜見上司,上司賜酒,他在端起酒杯喝酒時,牆上掛著一張弓的影子映在酒杯中,很像一條小蛇,他尚未完全看清,酒已下肚,於是他懷疑喝下了小蛇,從此腹痛不止,久治不愈。 在中國的歷史人物中,患多疑症的大人物不在少數,三國時的曹操,是典型的一位。曹操刺殺董卓未遂,逃回家鄉募兵討伐董卓,途中借宿父親的結拜兄弟呂伯奢家,呂伯奢吩咐家人殺豬款待曹操。曹操在屋內,聽見後院有磨刀聲,又聽見有人說:"綁起來再殺!"懷疑呂伯奢要謀害自己,決定先下手為強,拔劍衝進後院,將呂伯奢家男女老少全部殺死。搜查至廚房,看見一頭豬被綁這裡準備宰殺,方知自己疑心過重錯殺了好人。由此可見,多疑症是大有害處的。中國有句俗話叫“疑心生暗鬼”,這“暗鬼”一害自己,二害別人,若是小人物,患了多疑症還掀不起多大風浪。像曹操一類的大人物患了多疑症,可就不得了,輕則給別人帶來滿門抄斬的惡果,重則給國家民族造成深重災難。

對多疑症患者能避而遠之固然是好,但如果這類人不巧出現在親友和同事中,沒法避開,應該從心理學角度,把他看成是“病人”,給予儘可能的寬容和諒解,在他面前說話做事,處處小心在意,儘量避免對他產生不良刺激,萬一發生不愉快,應採取退後一步天地寬的態度化解矛盾,切勿與他對著幹,激化矛盾。與他較親近者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給予他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在他較心平氣和、能進行正常的感情交流時,向他介紹多疑症的特點、表現及危害,讓他明白自己所存在的心理障礙,及早採取糾正和治療措施。多疑症患者本人呢?則應在親友們的幫助下,對自己心病及早認識,盡到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它。必要時可求助於心理醫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