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

在心理學上,自卑屬於性格上的一個缺點。自卑,即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作出偏低的評價,總覺得自己不如人、悲觀失望,喪失信心等。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立、離群、抑制自信心和榮譽感,當受到周圍人們的輕視、嘲笑或侮辱時,這種自卑心理會大大加強,甚至以嫉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現出來。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是實現理想或某種願望的巨大心理障礙。

基本信息

定義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自我評價,一種在認知上產生偏差的,認為自己是無能軟弱的情感。自卑的人他們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總會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行,做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但是事實證明,這種自我評價是錯誤的,自卑的人跟自信的人相比,能力並沒有區別,區別的只是一種心態,如果調整好這種自卑心態,那么你和別人一樣是優秀的。

自卑,就是自己輕視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嚴重的人,並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種缺陷或者短處,而是不能悅意容納自己,自慚形穢,常常把自己放在一個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歡,進而演繹成別人看不起的位置,並由此陷人不可自拔的境地。自卑其實是不可怕的。從某種程度上講,自卑也是推動一個人不斷自我完善的動力。

自卑心理的深層分析:“自卑與超越”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不是以單獨的個體存在,“我們並非人類種族的唯一成員”[1],而是生活在群體之中,我們會逐漸發現對自己所處的地位並不滿意,而是希望加以改進和提升。這種追求超越的心理越強,自卑心理就越強。沒有人能夠長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個體一定會採取某種行動來消除自己的緊張狀態,以提升自己的地位從而超越他人。阿德勒認為:“自卑是個人在追求超越地位時的一種正常發展過程。”[2]
通常情況下,一個傲慢自大的人的心理感覺是:別人總是瞧不起自己,因此自己必須表現出優越於他人的地位。一個在說話時手勢表情過多的人,我們也能猜出他的感覺:如果不加以強調的話,自己所說的東西就顯得分量不夠。在舉止間處處故意要凌駕於他人之上的人,也會令人懷疑:在他背後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抵消的自卑感。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採取的行動已經氣餒,不再認為腳踏實地的努力能改變自己所處的情境,他仍然無法忍受自己的自卑之感。這時,他仍然在努力設法擺脫它們,只是所採用的方法已經不能使自己通過進步來解決問題。
這樣一個自卑的人,他的目標仍然是凌駕於困難之上,可是他在行動上不再設法克服障礙,而是用一種優越感來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與此同時,他的自卑感會越積越多,因為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沒有改變,客觀問題也依舊存在。而他所採取的每一步驟都會逐漸將自己引入自我滿足之中,帶來的壓力也日益增大。
我們可以看到:他雖然像其他人一樣竭盡全力使自己處於更優越的地位,可是卻放棄改變客觀條件來提升自我價值。在他覺得軟弱的時候,他會跑到使自己感覺強大的環境中去。
這類人不是將自己鍛鍊得適應更高地位、擁有更高能力,而是用近乎自我欺騙的手段使自己在自己眼中變強。
我們可以給自卑情結下個定義:“當一個人面對他無法適當對付的問題時,他表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出現的就是自卑情結。”[3]由於自卑感總是造成緊張的狀態,所以追求優越感的補償動作必然會同時出現,但是其目的卻不在於解決問題。
有自卑情結的人對公共場所往往抱有恐懼心理,多多少少都會限制住自己的活動範圍,將自己局限在自我感覺能夠主宰的環境之中。由於強烈的不安全感,這類人不會把興趣擴展到他最熟悉的少數幾個人之外。他們害怕跟別人相處時,不能再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來控制局勢。
眼淚和抱怨是破壞合作、貶低他人使自己獲得超越感的一種手段。這類人我們可以在他的舉止上看出自卑情結,他們已經默認了自己的軟弱和他們在照顧自己時的無能。而在其心底不為人所見的,則是好高騖遠的目標以及獲得超越他人的優越感的決心
自卑情結讓一些人在解決問題時,總是無法獲得進展。這些人在生活中都表現出對自己行為不當的害怕,因而造成猶疑不決的生活風格。從深層原因分析,我們可以了解這些人因好高騖遠而將自己的成功目標定得太高,無法超越。

產生原因

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因人而異。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誘因是思想認識方面的,如對自己的期望不高,或者相反,期望過高,不切實際;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誘因是心理素質方面的,如五官不夠端正,過胖,過瘦,口吃等缺陷;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誘因是社會環境方面的,如出身農村,經濟條件差,學歷低等,有人的自卑心理原因是性格方面的,如內向、孤僻等,有人的自卑心理的原因是生活經歷方面的,如情場失意,當從出醜,被人嘲弄等。

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總的來說包括四個方面

自我認識

一般人總是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這樣最易使人產生自卑心理。也有人追求自身的完美來獲得超越的地位,而這不能實現的目標常常使人心灰意冷失去動力而陷入自卑之中。這些情況歸根結底是因為人對自我認識的不足,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地位,沒有正確設立自己的目標,從而形成自卑心理。

家庭經濟因素

在家庭中,母親的教育方法是否成功,直接影響了個人潛能的發展。母親的教育需要一定的技巧,這需要考驗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每個人每天都會處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其中無數地方需要套用孩子的領悟和了解,因此這些能力是無法用教條來傳授的。在一個人性格形成發展的初期,如果母親未能用足夠的耐心引起孩子對別人的興趣,引導他學會合作和分享,那他在未來生活中必然很難學會合作之道,“如果以和人未曾學會合作之道,那他必然會走向悲觀之途,並發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結。”[4]
在家庭生活中,父親的地位和母親的地位同等重要。通常人在幼年時,和父親的關係不怎么親密,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也較晚才發生效果。這就需要母親把孩子的興趣擴展到父親身上,否則孩子在社會感覺的發展上,會有嚴重的障礙。在外部世界中,男性有比較多的機會體驗社會生活,了解社會道德關係,權衡社會制度利弊,他們活動的範圍比女性的活動範圍大。因此,父親在引導孩子融入社會生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一個人如果不能融入社會生活,那他必然會陷入孤獨以至自卑之中。
家庭格局對個人自卑心理的影響也很大。一個人在與自己的兄弟姐妹交往過程中學會分享、合作等行為模式。對長子女而言,父母對他們的到來充滿著熱切期待,而且長子女更加希望獲得父母的肯定,而對他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感受到的由於弟妹的出生使自己在家中的優越地位被剝奪的威脅,因此他們相對而言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5]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無地位下降的苦惱和打擊,他們永遠是家庭關注的中心。然而到學校時他們將承受這種打擊,因為在學校不可能每一位學生都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他們承受的落差將更加嚴重。如果老師不能對他們循序漸進地加以引導,這群人極易在落差中感到自卑。

社會文化因素

每個人都處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文化對自卑心理影響很重要。根據米德等人的研紐幾內亞的三個民族的人格特徵,居住在湖泊地帶的張布里族,男女角色差異明顯,女性是社會的主體,她們每天勞動,掌握經濟實權。男性處於從屬地位,主要從事藝術工藝與祭祀活動並承擔孩子的養育責任。這種分工使該地區的男人有明顯的自卑。

成長經歷有關

人的一生不能說漫長也不能說太短,但真正對人產生深刻影響的關鍵時期就那么幾個,其中童年經歷的影響尤深。心理科學的研究已證實,不少心理問題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癥結,自卑作為一種消極的心態也不例外。

個人性格特點

意志品質。氣質抑鬱、性格內向者大都事物的感受性強,對事物帶來的消極後果有放大趨向,而且不容易將其消極體驗及時宣洩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對他們心理的影響往往要比對其他氣質、性格類型者的影響大,產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應增大。而意志品質表現為自覺性、果斷性和自制力的學生在其上進心、自尊心受到壓抑時,不是變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強烈的自尊,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以更大的幹勁衝破壓抑,努力拚出一條成功之路來。但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則正好相反,在經過一番努力後尚無效果,便會泄氣,認為自己不行,於是變得自卑起來。

學校因素

學校是親職教育的延續。學校所擔負的責任是發現學生種種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在學校環境之下,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其教書育人的作用,培養學生合作與競爭意識,正確評價學生的發展,處理好對學生先天不足與後天培養的關係,區分出學生的個性特徵。
教師要做的事情,是和學生聯繫在一起,並從心裡對他產生興趣,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老師想要吸引學生的注意,他必須了解這個學生的興趣,並設法使其相信自己在這種興趣以及發展這種興趣上都能獲得成功,當學生在某一方面對自己滿懷自信時,要在其他各點
上刺激他便容易得多。[6]如果不能發現學生行為背後潛在的真正想法,便無法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走出自卑心理的困擾。

主要表現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因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當自卑達到一定程度影響到學習和工作的正常進行時,才歸之為心理疾病。在人際交往中,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疑忌心理;行為畏縮、瞻前顧後等。

自卑心理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心理上的消極的自暗示。其表現在: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現實交往受挫,產生消極反應的結果。青少年在交往過程中常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礙,導致交往挫折感的發生。如失戀,常常就會引起失戀者較長的時間的不良情緒反應。對待這種愛情挫折,有自卑傾向的人會難以忍受,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或倒霉的命運,因而灰心喪氣,意志消沉。

這種不良後果會產生消極的自我時間性示,使得自卑心理更深入內心,並不斷膨大,以致喪失交往的勇氣和信心。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極的自我暗示。由於先天或後天的原因,一些青少年常因個子矮、過胖、五官不正、身體有殘疾、缺陷等抑制了自己天性的發揮,於是感到精神壓力重重,常懷疑或擔心自己的缺陷被人恥笑,因此而離群索處,不敢主動交往或接受友誼。

對自我智力估計過低帶來的消極暗示。有些青少年由於學業上、工作上成績平平,無出色表現而過低估計自己的才智水平,甚至導致對整個自我認識消極,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於是在交往中過於拘謹,放不開手腳,擔心自己成為笑料或被人算計。

對性格與氣質自我評價帶來的消極的自我暗示,自卑者大多對自己的性格、氣質特片有些了解。但他們對於自身存在的不利不交往的性格特徵,總表現出無能力的態度,嘆曰:“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如那些自認為性格怯懦、抑鬱低沉、反應遲繪者,多不敢主動結交朋友,常常“天馬行空,獨來獨往”。

自卑是心理暫時失去平衡的一種心理狀態,對此可以通過補償的方法來加以調適,這種補償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有的青少年明知自己能力不強,卻故作姿態,甚至以奇異打扮來招人注意,藉以爾補自己內心的空虛。這種消極的補償方法,是不足取的。

作用

補償作用

推進力的形成過程是:由自卑引起心理壓力和緊張激活主體的補償轉換機制轉化為擺脫自卑的推進力。這一模式在現實生活中可找到不少的例子來外印證。

阻遏作用

阻遏力的形成過程是:自卑引起心理壓力和緊張激起逃避或退縮反應抑制自信,導致焦慮形成內在阻遏力。這是相當普遍,也是非常有害的壓力轉換模式。現實中這樣的事例很多。

大學生群體

自卑心理自卑心

當代大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容易產生程度較高的自卑心理,原因如下:

自卑心理角色換不適應

踏入人才濟濟的大學後,大多數大學生感到從前的各種優勢已不復存在。這種落差大大地刺激大學生的自尊心,並逐漸陷入自卑的境遇。

社會因素

有相當一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同學之間家庭背景差異較大,容易使貧困學生在認識上產生偏差,使他們在正常的人際交往和群體活動中產生障礙,害怕被別人看不起,顧影自憐。

理想差距

大學生的理想自我與現在自我的一致性較低,因此當兩者發生矛盾時,就容易產生自卑情緒,甚至以畸形的形式表現出來。

依賴性

有些大學生長期由父母包辦一切,形成一種脆弱的依賴心理,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哪怕只是一點點不順心,就無法承受,就會對生活和未來失去信心,進而掉進自卑的羅網。

特殊個性特點

自卑心理較強的大學生多數伴隨有性格內向、膽小、多疑、處事謹慎、優柔寡斷、不善社交、應變能力較弱等性格特點。外界因素對他們心理的影響往往要比其他氣質、性格類型者要大,當然,產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應增大。

戰勝方法

認知法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
就是通過全面、客觀的認識,辯證地看待別人和自己。自卑者往往有很強的自尊心和抱負,自我評價協定高,當在學習生活中,由於自己方法不當,或缺乏處世能力而陷入困境時,自尊心受到損害、優越感嚴重失落,於是從一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一個完全失去自信的人。

常言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優點,我們應該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優點,但也不忌諱自己的缺點,沒有缺點優點也能以浮出水面。這樣就能正確地與人比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處時,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處或過人之處,偉人之所以難以高攀,是因為你跪著看的緣故。其實,最重要的比較是自己跟自己比。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等等來確立自己的事業和人生道路,為此發奮努力,為斷進步,最後實現人生的價值。這樣的人生才是積極的、有意義的人生。

作業法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現自己的過程中,由於受到挫折,對自己的能力發生懷疑而造成的。有此心理學同學,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一舉成功後便會有一份喜悅,每一次成功都是對自信心的強化。而自信心的恢復需要有一個過程,切不可著急。應從一連串小小的成功開始,通過為斷的成功來表現自己和確立自信,來消除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表現自己時,期望值不要過高,不要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有自卑感受的人多為性格內向、敏感多疑,因此,表現自己還得從鍛鍊自己的性格入手。有自卑感受的大學生應多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堅韌性、果斷性、勇於進取等優秀品質,確立自信,以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補償法

補償法即通過努力奮鬥,以某方面的成就來補償自己自身的缺陷。生理上的補償現象,如盲人尤明、聾者尤聰,這是大家常見的。其實,人還有心理上、才能上的補償能力。勤能補拙、揚長補短,可以說是心理上、才能上的補償作用。華羅瘐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記住:只要功夫深,一定能趕上他人。其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學會揚長補短。亞歷山大、拿破崙,他們生來身體矮小,這是他們的短處,但他們並不因此自卑,而能看到自己的長處並立志在軍事上取提成就,經過不斷努力,最終他們都成功了。所以說,人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而要看自己願不願意改變。只要找到正確的補償目標,就能克服自身的缺陷或者從另一方面提到補償。

領悟法

領悟法即有自卑感受的大學生,主動求助於心理諮詢老師,進行心理諮詢和心理分析治療。其要點是在心理老師的幫助下,通過自由聯想和對早期經歷的回憶,經分析找出導致自卑的深層原因。經過心理分析,主求助者領悟到,一個人之所以有自卑感,並不是自己的實際情況很糟,而是潛藏於意識深處的癥結使然。顯然,自卑者會發現被過去生活中的陰影影響今天的心理狀態是沒有道理的,從而使他們有豁然開朗之感最終從自卑的陰影中解脫出來。

暗示法

暗示法就是個人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進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評價實際上就是人對自我的一種暗示作用。它與人的行為之間有很大的關係。消極的自我暗示導致消極的行為,而積極的暗示則帶來積極的行動。每個人的智力相差都不是太大,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就應不斷地暗示自己,別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好。始終堅信“我能行”、“我也能夠做好”。成功了,自信心得到加強;失敗了,我們也不應氣餒,不妨告訴自己“勝敗乃兵家常事,慢慢來我會想出辦法的。”

性格訓練法

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在性格上表現出不當之處,如內向,不與人交往,敏感多疑等,為此我們不妨進行一下成功性格的訓練。

其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隨意找到四個你的熟人,問他們對你的印象如何,確定你是否喜歡他們的回答,判斷你為什麼喜歡或不喜歡留給別人的那種印象。
第二、確定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演員的話,願意扮演什麼角色,以及你為什麼喜歡這個角色
第三、選擇任何一個你所崇拜的人,列出他身上那些使你崇拜的特徵和品質。
第四、把第二和第三綜合為你自己所選擇的性格。
第五、改變你的形象、行為、個性中你所不喜歡的東西,強化你所喜歡的東西。
第六、去表現你的新個性。

打破枷鎖

客觀看待事物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總是過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極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極的一面,缺乏客觀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提高自己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客觀地分析對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潛力,而不是妄自嗟嘆、妄自菲薄。

彌補自身不足

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較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極暗示,從而愈發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而如果能正確對待自身缺點,把壓力變動力,奮發向上,就會取得一定的成績和成功,從而增強自信、擺脫自卑。
自卑,除了消磨一個人的雄心、意志,使他自暴自棄、悲觀漏氣之外,恐怕不會有什麼好作用。年輕人,生活、事業都還剛剛起步,征途還漫長著呢,即便起步時遲緩了一些,或走了點彎路,成績一時不如人,也遠不足以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好比一個優秀的長跑運動員,剛起跑時,比別人慢了一些,並不要緊,只要他攢足勁,加加油,照樣可以趕上、超過前面的人,甚至可能拿金牌。自然,看到許多同齡人比自己強,畢竟是一件令人慚愧的事。冷靜地反思一下造成自己落後的原因是必要的。

克服自卑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
1、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我評價
自卑的人往往注重接受別人對他的低估評價,而不願接受別人的高估評價。在與他人比較時,也多半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相比。越比越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越比越泄氣,自然產生自卑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因此,有自卑心理的人,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我評價,要經常回憶自己的長處和自己經過努力做成功了的事例;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肯定成績,以此激發自己的自信心,不要因為由於自己某些缺點的存在而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不能因為一次失敗而以偏概全,認為自己什麼都幹不了。
2、善於自我滿足消除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較敏感脆弱,經不起挫折打擊。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意志消沉,增強自卑感。因此,凡事應不懷奢望,要善於自我滿足,知足常樂,無論生活、工作或學習,目標都不要定得過高,這樣,就容易達到目標,避免挫折的發生。
必須明白和做到:努力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標,而不是為了打敗別人。而每次取得的成功體驗,都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是十分有利於恢復自信心的。
3、坦然面對挫折加強心理平衡
自卑的人心理防禦機制多數是不健全的,自我評價認知系統多數比較偏低。因此,遭受挫折與失敗的時候,不怨天尤人,也不輕視自我,要客觀地分析環境與自身條件,這樣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才可以發現人生處處是機會。
4、廣泛社會交往增強生活勇氣
自卑的人多數比較孤僻、內向,不合群,常自己把自己孤立起來,少與周圍人群交往,由於缺少心理溝通,易使心理活動走向片面。自卑者如能多參與社會交往,可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樂,豐富生活體驗;通過交往,可以抒發被壓抑的情感,增強生活勇氣,走出自卑的泥潭;通過交往,可以增進相互間的友誼、情感,使自己的心情變得開朗,自信心得到恢復。

自卑心理的解決方法

1、改變自我認識

人不能沒有自我,也不能只有自我。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唯唯諾諾、沒有主見;一個只有自我的人,狂妄自大,缺乏團結合作精神。自我意識過強或過弱都是自我認識不足的表現,也是自卑的表現,因為他們無法對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作出正確評估。對這些人來說,首先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要盲目進行比較或是給自己制定過高的目標以求超越他人。人和人其實只有微小的差異,但這種微小的差異會發展為愈大的差異,這就源於個人的心態。所以,要擁有寬廣的胸襟、寬宏大度,不自命清高、不墨守陳規,這會讓個人寵辱不驚,沒有從優越感到失落感的落差,也沒有超越凌駕於他人之心,就不會產生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有很強的自尊和抱負,自我評價協定高因而,當他們缺乏能力而陷入自卑時,失落感便更加嚴重。所以,人需要認清自我局限,放棄完美主義。每一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無法隨心所欲;人經常會有遺憾,不能如願以償。人類是一種不完美的存在,只有想像中的自己可以是完美的,而我們卻生活在現實中。完美主義的自我要求之下,難以超越自我和他人,最容易產生自卑感,我們不需要完美主義。如果拚命地追求一個完美的自我形象,心理承受力就會下降,而它又為自己的挫折感加重提供了一個不良的人生哲學基礎,而挫折感經常是形成自卑感的催化劑。[7]

2、建立正性暗示

自卑情結嚴重者,往往有比較嚴重的軀體化症狀。因此,運用森田療法包容問題,要儘可能進行正性的自我暗示,超越自卑、增強自信。只有在不被症狀困擾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超越自卑情結。[8]

3、儲蓄成功信心

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分五個層次,其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並且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腦便有一種刻劃的痕跡——動作模式的電路紋。當人重新憶起往日成功的動作模式時,人又可重新獲得那種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自卑,充滿信心。[9]自卑者需要多為自己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給予自己肯定,儲蓄成功的信心。
結語
克服自卑心理,我們才能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做到真正的超越,並且在人生途中重新審視自己、更好的把握自己。
了解更多身心健康的知識請上健時康APP-健康管理、就醫問診、健康測評

職場中不好的15個心理

籠統地講,不良心理包括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所謂不良心理是相對於健康而言的,大學生的不良心理往往表現為心理障礙現象。健康心理是指個人能以積極的、穩定的心理狀態適應生活、學習、工作中各種內外因素、環境、政策的變化,從而保持應有的心理平衡。而不良心理或心理障礙是指這種心理平衡被打破,出現了異常的心理傾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