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年齡

心理年齡

心理年齡是指人的整體心理特徵所表露的年齡特徵,與實際年齡並不完全一致。人的一生共經歷8個心理時期,即胎兒期、乳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個心理年齡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如幼兒期天真活潑;青少年期自我意識增強,身心飛躍突變,心理活動進入劇烈動盪期;進入老年期,心理活動趨向成熟穩定、老成持重、身心功能彈性降低、情感容易傾向憂鬱、猜疑。

基本信息

心理年齡概述

心理年齡

是指根據標準化智力測驗量表的“常模”來衡量的人的智力水平,用它來表示人的心理發展的絕對水平。

以兒童為例,“時序年齡”小於“心理年齡”,表示其智力水平較高,反之,“時序年齡”大於“心理年齡”者,則表明該兒童的智力水平較低。就謂“社會心理年齡”,即主觀感受年齡,用以表示由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主觀感受的老化程度。

人的“ 時序年齡”增加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客觀現象,與人的主觀願望和行為無關。而“生理年齡”的增加卻是可以通過體育鍛鍊、加強營養、培養樂觀性格、注意生理與心理衛生等來推遲的。至於人的“心理年齡”,則可以在不斷的學習中得到提高,而要想控制“社會心理年齡”,就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個人對社會變遷的適應性,充滿“明天會比今天更美好”的信心,並爭取去實現。

心理年齡的計算

心理年齡是按照記憶、理解、反應、對新鮮事物的敏感程度等計算的年齡。與生理年齡相似,也要根據心理測驗而取得不同年齡群體的心理常模,然後與某人的心理檢測 結果相對照,從而得出其心理年齡。

心理商數(IQ)同心理年齡有一關係式。

IQ的公式:IQ=(心理年齡/實際年齡)×100怎樣的心理年齡才算標準的:

處理人際關係

經常聽到有人說,哎,我老了;身還年輕,心已蒼老。

所謂心老,大約說的就是 心理年齡超過了生理年齡。也的確有專業 測試的結果,很多人的心理年齡就是大於生理年齡的。

心理年齡遠大於實際年齡的人,會顯得城府過深,很難與同年齡的人有相互的理解與共同的語言;而心理年齡遠低於實際年齡的人,則會顯得過於天真,不利於個人的社會化生存與 成長

實際上心理年齡並不是一個“固定值”,它是可以變化的。如果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環境中,擅長利用這種變化,將十分有利於人際關係的處理,而此時的“心理年齡”就是改善各種難於溝通“阻力”的“滑動變阻器”。

比如,對待小孩,我們可能都會自然而然地和他們用“孩子的口吻”來交流,因為對方是小孩,只有這樣才能比較順利地與他們進行對話溝通。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齡”不自覺地下調到了與對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會覺得有溝通障礙。其實這種方法,如果稍加用心地“普遍套用”,將會成為人際交往的一貼良好的潤滑劑。

最簡單的,和父母之間,成年後會覺得 溝通困難,那是因為,在父母心目中,我們永遠都是天真爛漫可愛的小孩子,不管在外面,是多么大的公司多么高的地位,那些“附加值”在父母看來,都不過是“皇帝的新裝”。用“社會面孔” 去對待父母,你不自知,可父母會感到極端不舒服。有時候我們一廂情願地覺得父母“應該享享清福”,而 忽略了讓他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我們一些照顧,實際才是他們最需要的。關愛自己的孩子,並不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消失。所謂“還不清的兒女債”,其實也是父母心頭最 甜蜜的債。若沒的還了,沒的指點了,恐怕也是一種失落。所以,在長輩或上司面前,要適當地表現出較低的心理年齡來。

標準介紹

(1)個體的實際年齡應儘量與心理年齡、 生理年齡相符;
(2)個體的不同心理發育期應表現出與該時期身份、 角色相符合的心理特徵

自測表說明

心理年齡是指人的整體心理特徵所表露的年齡特徵,與實際年齡並不完全一致。人的一生共經歷8個心理時期,即 胎兒期、乳兒期、 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個心理年齡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如幼兒期天真活潑;青少年期自我意識增強,身心飛躍突變,心理活動進入劇烈動盪期;進入老年期,心理活動趨向成熟穩定、老成持重、身心功能彈性降低、情感容易傾向憂鬱、猜疑。自測表是測試每個人的心理年齡的量表。

小故事

一個農家擠奶姑娘頭頂著一桶牛奶,從田野里走回農莊。她忽然想入非非,“這桶牛奶賣得的錢,至少可以買回三百個雞蛋。除去意外損失,這些雞蛋可以孵得二百五十隻小雞。到雞價漲得最高時,便可以拿這些小雞到市場中去賣。那么這樣一年下來,我便可分得很多賞錢,用這些錢足夠買一條漂亮的新裙子。聖誕節晚宴上,我穿上漂亮迷人的新裙子,年輕的小伙子們都會向我求婚,而我卻要搖搖頭拒絕他們。”想到這裡,她真的搖起來。頭頂的牛奶倒在地上,她的美妙幻想也隨之變成了巨大的懊喪。

這是個心理年齡小的姑娘,在她的眼中,生活是很美好的。通過這則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的心理年齡決定了一個人面對世界的態度,心理年齡小的人持積極態度。心理年齡大的人持保守態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