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中國漢字]

熬[中國漢字]

熬是中國的漢字。繁體部首:火,部外筆畫:10,總筆畫:14 有烹調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裡煮,熬白菜; 久煮:熬粥,熬藥, 忍受; 耐苦支持:煎熬,熬夜,熬煉的含義

基本信息

詞語注釋

“熬” “熬”

拼音:āo 和 áo

注音:ㄠ ㄠˊ

簡體部首:灬,部外筆畫:10,總筆畫:14

“熬”字源演變 “熬”字源演變

五筆86&98:GQTO

倉頡:GKF

鄭碼:CIMU

【筆畫順序】一一丨一乛丿丿一丿乀丶丶丶丶

“熬”字形對比 “熬”字形對比

【筆順編號】1

【三畫查字】114(一一丶)

【漢英翻譯】Stew;to boil;to simmer

四角號碼:58334

UniCode:CJK

熬āo

基本字義

烹調方法,把食物等放在水裡煮:~白菜。

詳細字義

〈動〉

1、詞源見(āo)聲。把蔬菜等加水並放在文火上煮 [stew]。如:熬白菜;熬豆腐。

2、另見 áo 。

熬áo

基本字義

“熬”字形對比 “熬”字形對比

1、久煮:~粥。~藥。

2、忍受,耐苦支持:煎~。~夜。~煉。

3、古同“嗷”。

詳細字義

〈動〉

1、形聲。從火,從敖,敖亦聲。“敖”意為“抬高”、“抬升”。“敖”與“火”聯合起來表示“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熱”。 本義:以間接加熱方式熟化食物。 辨析:熬與煎:熬指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熱;煎字從前從火,“前”意為“打尖”、“尖頭”。“前”與“火”聯合起來表示“火苗尖尖”。煎本義為“用火苗舔著燒”。因此,熬是間接加熱,煎是直接加熱。煎的加熱方式比“熬”猛烈,用時較短,否則會燒焦;熬的加熱方式比“煎”緩和,用時較長,沒有燒焦之虞,但要多加水,否則水幹了,食物還沒有熟透。

2、同本義 [extract sth. by heating]。

熬,乾煎也。——《說文》

熬,火乾也。以火而乾五穀之類。——《方言七》

淳熬。——《禮記·內則》

設熬。——《周禮·小祝》

何物中長食?胡麻慢火熬。——王建《隱者居》

3、又如:熬谷(乾炒過的穀物);熬稃(爆米花)。

4、用小火慢煮 [stew;boil]。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新唐書·摩揭陀傳》

5、又如:熬粥(慢火煮粥);熬湯(煮物制湯)。

6、忍受;忍耐;堅持 [drag on;hold out]。

我心兮煎熬。——《楚辭·怨上》

二則口渴難熬。——《水滸》

7、又如:熬不住(忍耐不了);熬不過苦刑。

8、另見 āo 。

常用詞組

◎ 熬出頭 áochūtóu

[endure the sufferings until the hardship is gone] 忍耐支撐到了情況好轉的時候。

解放了,窮人總算熬出頭了。

◎ 熬更守夜 áogēng-shǒuyè

[not to sleep the whole night] 出於某種需要而徹夜不眠。

◎ 熬夜 áoyè

[be up late into the night;do not go to bed at night;stay up late] 到深夜還不睡或一夜不睡。

他們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魯迅《社戲》

【熬不住】áo bù zhù 忍耐不了。

【熬腸刮肚】áo cháng guā dù 指從事飲食方面盡力節儉。〖出處〗陳登科《活人塘》三:“咱薛家祖上是鍋碗一擔挑到新河集的,落了戶,靠兩隻手苦,可憐,熬腸刮肚的買了這幾畝田。”

【熬日頭】áo rì tóu 謂消極怠工,拖延時間。

【熬姜呷醋】áo jiāng xiā cù 比喻生活清苦。〖出處〗清·李漁《憐香伴·氈集》:“下官知從選了這個窮教官,坐了這條冷板凳,終日熬姜呷醋,尚不能色問舍求田,哪裡再經得進口添人”。

【熬心】áo xīn ① 方言。鬱結於心。② 方言。操心;擔心。

【熬月子】áo yuè zǐ 謂服侍產婦坐月子。

áo熬āo的區別

熬áo——《說文·火部》:“熬乾煎也。”在古代指用火焙乾,煎熬、熬盡心血等都反映此義。讀熬āo,長時間煮,是後來產生的引申義。如:熬白菜、熬豆腐。【提示】“熬(āo , áo)”與“敖(áo)、傲(ào)、嗷(áo)、獒(áo)鰲(áo)、螯(áo)、鏊(ào)遨(áo)、驁(ào)謸(áo , ào)、隞(áo)、璈(áo)”這幾個字音基本相同字形相近,容易混淆,注意記住區別在於上“敖”是音符,下邊或左邊的字是意符。“熬”上邊的“敖”是音符,下邊有四點水“灬”是意符,而這四點水“灬”是“火”演變而成的。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熬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1

《唐韻》五牢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音敖。《說文》本作。乾煎也。《揚子·方言》凡以火而乾五穀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熬。《禮·內則》煎醢加於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周禮·地官·舍人》共飯米熬谷。《後漢·邊讓傳》少汁,則熬而不可熟。

又與嗸通。《前漢·陳湯傳》眾庶熬熬苦之。《注》愁聲。 《說文》或作䵅。《集韻》或作。

拼音是a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