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周

熬周

熬周,是一種在成都白領圈子裡新興的生活方式,它是百元周的升級版,花最少的錢生存又不失生活樂趣,在淺度煎熬中度過一周。

簡介

“今天你熬了嗎?”通常是熬友見面的開場白,"熬友"相會都自帶白開水,

“熬粥”基本裝備:公交卡,家裡上網的電腦。

“熬友”日常工作:蒐集自己住地附近買菜吃飯購物的便宜地方,在群里交流菜市場價格。娛樂健身,以不花錢的跑步騎腳踏車為主,尋找並組織不花錢的場地打籃球、羽毛球、桌球等。

熬友

熬周 熬周

見面第一句:今天你熬了嗎?中午1點過,“龍行天下”坐在朋友泥巴糊糊的桑塔納3000里,不時調整坐姿,急急地從成都向華陽趕。他和咚咚約好在華陽喝露天茶,商量如何準備群里的第一次大型聚會。華陽的府南河邊,野油菜和家油菜花都開得黃艷艷,幾張舊桌子,幾把爛椅子,在河堤上一字排開。“素茶10塊,白開水5塊。”“龍行天下”是劉斌夫的網名,他是成都的社會經濟學者。“咚咚”真名叫劉咚咚。他們兩人是“熬粥”的群主,也是熬友活動的召集人。

熬粥級別

“100元過一周的生活是有些自虐感的節約遊戲,“熬粥”則是特殊經濟形勢下人們迫不得已的一種生存技巧和生活藝術。”群管理者咚咚介紹,熬友分“白開水”、“清湯”、“濃湯”、“稀飯”四級,像她這樣沒有工作,又最節約的就是骨灰級的“白開水”,不喝飲料,出門一般自帶開水,這種和“100元一周”的生活比較接近。“稀飯”就是不怎么刻意節約的,只是不主張浪費。

老劉在群里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大家的“熬粥心得”集結成書,“新節約主義與理財是“熬粥”和“100元周”的共同之處,到我們更強調實用和科學,錢少不等於不花,窮也不能自亂陣腳。”

熬粥故事

熬周

2元錢喝稀飯 最高記錄13碗

熬周 熬周

劉斌夫,“龍行天下”,老劉,44歲,群主也是群里最年長的人。有兩樣東西最讓大家佩服。一是他的本行,對中國巨觀經濟和金融危機方面的研究,二是他的大胃。他對買菜穿衣的精打細算和生活的藝術也一流。老劉寫過《中國城市走向》、《策劃成都》等書,同時也給國內的一些經濟雜誌寫文章,他現在關注的是金融危機下人們的生活,還想把“熬粥”的網友們的心得日記集結成書。“60後”老劉的最愛還是稀飯。午飯,老劉請客,交大附近的稀飯莊。一份鹽煎肉,一個油菜頭,一盤胡豆。“曾經節約是一種美德,金融危機把它變成了時尚,我們準備把他推廣成群里的生活習慣。”2元包乾,品種任選。他用兩口氣,吃了四碗。“今天重感冒,平時又是晚上的話,喝個十來碗不成問題,13碗是我現在的最高記錄。”離開時,飯店的老闆一臉苦笑。

5角錢2小時 公車上混時間

20多歲的劉咚咚闖過珠三角,在成都的多家知名企業當過白領金領。2009年2月,她和200多名同事同行一起,離開成都軟體園的那家“歇業”的美國公司成都部。月薪7000乘以3,那是她最後一筆收入。投出去簡歷近百份,有高管和研發經驗的她還是進入了待業者的行列。

“什麼最少,錢!什麼最多,時間!”106路公車,可以從她租房的成仁路“靜居嘉苑”直達她的母校西南交大。“用10元20次的公交卡,趕在兩個小時內上回來的車,才5角錢。實在找不到打發時間的事,我就回學校看看。”

現在,她忙的是學做菜、煮營養稀飯和煲湯,同時把經歷和境遇類似的“熬友”們聯繫起來,交流“熬粥”心得,相互幫忙尋找工作機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