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心

中國信心

中國信心,是指義大利《歐聯時報》當地時間8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改革開放後,從“兩會”泉涌而出的新名詞、新概念不斷傳遍世界。

(圖)中國信心中國信心

義大利《歐聯時報》當地時間8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改革開放後,從“兩會”泉涌而出的新名詞、新概念不斷傳遍世界。一個個新名詞使人們感受到中國改革在深入、社會在發展。溫家寶在報告中多次使用“信心”一詞,清晰地將“中國信心”傳遞給世界。“中國信心”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產生了積極影響,成為了中華大詞典的新名詞。“中國信心”一詞伴隨著2009年“兩會”的閉幕,將會更加深入人心。

文章摘錄

(圖)中國信心中國信心

2009年3月5日,在中國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溫家寶總理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了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背景下的“兩會”最受關注的焦點。溫家寶在報告中多次使用“信心”一詞,清晰地將“中國信心”傳遞給世界,全面透徹地詮釋了實現“中國信心”的有效保障和社會基礎。“中國信心”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產生了積極影響,成為了中華大詞典的新名詞。

義大利《歐聯時報》發文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中國今年要實現8%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這不僅僅是作為中國政府和人民的一個美好願望,更是基於建立在中國穩定的政局、經濟總體趨勢良好、政府有力而有效的行動力、人民滿懷信心抵禦風險基礎之上的實實在在的“中國信心”。

法國《歐洲時報》
2009年3月6日刊發社論文章指出,中國要戰勝危機,持續發展,靠的就是中國式的信心。希望這一信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最終對世界走出危機產生積極的影響。

該報說,溫家寶在約兩個小時的報告中,八次使用“信心”一詞。在凸顯危機中中國高揚的“信心”的同時,溫家寶也用了八個“來自”闡釋了“信心”的源泉,極具說服力地詮釋了這種信心的政府、政策、社會和民間堅實基礎。這個報告再次向世界傳達強有力的“中國式信心”,並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產生了積極影響,意義非凡。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坦言,今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正在肆虐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總理多次提到信心:“通過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增強企業投資的信心,增強社會消費的信心,增強人民民眾對國家發展的信心。”

美國《華爾街日報》
在全球性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領導人對實現8%左右的經濟成長目標仍充滿信心,這種信心的展示在當今世界已經不多見。溫家寶總理的報告顯示中國將通過加大政府開支以及支持出口來達到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

兩會新詞

政府工作報告為世界經濟開啟了春天的希望。中國依靠改革開放,取得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增強了民族的信心和責任感。“中國信心”已成為在確保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對世界做出的承諾。

改革開放後,從“兩會”泉涌而出的新名詞、新概念不斷傳遍世界。“政府上網”、“招標採購”、“通貨緊縮”、“環境質量”一個個新名詞,使人們感受到中國改革在深入、社會在發展。“中國信心”一詞伴隨著2009年“兩會”的勝利閉幕,將會更加深入人心,它不僅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而且蘊含著世界對中國的期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