聱

◎ 話不順耳:~牙(語句念著不順口)。 ◎ 不聽取他人的意見:“彼誚以為~者,為其不相從聽”。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聱拼音:áo

簡體部首:耳,部外筆畫:10,總筆畫:16

繁體部首:耳,部外筆畫:11,總筆畫:17

五筆86&98:GQTB 倉頡:GKSJ

筆順:橫橫豎橫折撇撇橫撇捺橫豎豎橫橫橫

四角號碼:5840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071

基本字義

● 聱

áoㄠˊ

English

bent and twisted; too complicated

詳細字義

聱〈形〉

(形聲。字從耳,從敖,敖亦聲。“敖”意為“抬高”、“抬升”。“敖”與“耳”聯合起來表示“把耳朵對準天空”。 本義:把耳朵轉向天空。 引申義:不聽)

同本義 [perverse]

聱,不入人語也。――《廣雅》

彼誚為聱者,為其不相從聽。――元結《自釋》

又如:聱牙(乖忤,牴觸。亦謂與人意見不同,不隨世俗)

文詞艱澀 [involved and abstruse]。如:聱牙戟口(聱牙詘曲,聱牙詰曲,聱牙詰屈。都形容文辭艱澀難讀);聱屈(拗口難讀)

聱牙

[crotchety writing] 文句彆扭,讀不上口

聱áo話不順耳。不接受他人意見。[聱牙]讀念文句不順口。

────────────────—

聱yóu 1.眾聲雜作貌。參見"聱耴"﹑"聱聱",詰屈聱牙。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五交切《韻會》牛交切,音謷。《說文》不聽也。《廣雅》不入人語也。《埤蒼》聱牙,為其不相聽也。《唐書·元結傳》能學聱牙,保宗而全家,自號聱叟。
又辭不平易。《韓愈·進學解》周誥殷盤,詰曲聱牙。
又聱耴,眾聲也。《左思·吳都賦》魚鳥聱耴。《釋文》聱,魚曹切。《注》倉頡篇曰:聱耴,眾聲也。
又《廣韻》五勞切《集韻》《正韻》牛刀切,音敖。亦不聽也。
又《集韻》魚到切,音傲。聱耴,魚鳥狀。

拼音是ao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