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紅黃雞

海紅黃雞

海紅黃雞是江蘇省家禽研究所於1965-1972年育成的黃羽肉雞新品種。育成後,曾推廣到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江蘇、甘肅和貴州等省、區飼養。海紅黃雞為肉用型雞新品種,其生產性能可與紅色科尼什雞相媲美。

基本信息

概述

海紅黃雞海紅黃雞
海紅黃雞是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於1965~1972年育成的黃羽肉雞新品種。該雞具有生長速度快、產蛋較多和肉質好等特點,適宜於南方產銷和活雞出口的需要。育成後,曾推廣到廣西廣東江西湖南江蘇、和貴州等省、自治區,普遍反映良好。
在原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我國部分黃雞品種性能觀察”的基礎上,從1965年開始,對12個不同品種雜交組合進行比較測定,其中以海啟(即江蘇省海門市啟東市的地方雞種)與新漢夏公雞雜交效果較好,該組合的海新第一代,公雞90日齡平均體重達1515克,耗料比為3.43∶1。在此基礎上,再用紅色科尼什公雞進行復雜交。對所得海紅雜交二代比較測定,又發現海紅二代雞早期生長速度快,超過其父代紅色科尼什雞,65日齡公母平均體重為1305克,耗料比為3∶1。因此,從1967年起進行橫交固定。以後採取每年多批次選留,嚴格淘汰,有計畫、有目的地進行近親配種。經過6年的努力,於1972年育成海紅黃雞。

外貌特徵

海紅黃雞體型偏肉用型。全身羽毛棕黃色,頸羽和尾羽略有黑斑。單冠。喙、脛、皮膚均為黃色。

生產性能

海紅黃雞海紅黃雞
1.產蛋性能
海紅黃雞平均開產日齡為180天,平均開產體重2300克,500日齡平均產蛋143.7枚,平均蛋重為56克。
2.產肉性能
70日齡體重公、母雞平均為1425克,料肉比為2.75∶1;90日齡體重公、母雞平均為1910克,料肉比為3.61∶1。
全淨膛屠宰率為75%以上。該雞在肥育階段(70日齡左右)給予適當的高能飼料和合理的飼養管理方法,無論公、母雞均在皮下或腹膜間沉積一定量的脂肪,所以肉質嫩滑,皮緊貼而富有彈性,肉味優於白洛克雞或科尼什雞。
3.繁殖性能
海紅黃雞公、母配種比例以1∶10左右為宜,平均受精率90%,受精蛋的孵化率為85%。42日齡存活率為93%。

飼養管理特點

海紅黃雞海紅黃雞
1.進行限餵海紅黃雞體脂沉積優良。因此,種雞在育成期的飼養過程中,要進行限制性飼喂,使生長速度控制在適宜的範圍內。
2.補充光照單憑自然光照不能激發海紅黃雞種雞最大的產蛋率,因此,在18周齡開始,就應該對種雞每天增加0.5小時的人工光照,然後每周增加0.5小時,直至每天達16小時為止。

雞品種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鳥禽類。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