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雜鳥雞

肉雜鳥雞

肉雜鳥雞是利用優秀專用肉雞做父本,利用生產性能先進的商品蛋雞做母本。採取‘虛擬配套系’方式,通過肉蛋跨界雜交手段,多快好省地進行種蛋、雞雛繁殖生產,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肉雜鳥雞模式通過多樣化個性化雜交組合,豐富了肉雞品種結構,滿足了社會對多樣化個性化雞肉種類的需求。當前,肉雜鳥雞正通過向生態化轉型,開始升級換代的步伐,向占領全球低碳養雞業制高點進軍。

中國肉雜雞現象

肉雜鳥雞 肉雜鳥雞

我國肉雞業具有地域品種多樣性的特點,也具有雞產品消費市場多樣性的特徵。面對消費文化多樣性的雞肉消費市場格局,任何一個流派都不能獨自支撐起中國肉雞產業的天下。在我國肉雞產業中,有快大型白羽雞、有優質型黃羽雞、還有生態型肉雜鳥雞。三大肉雞分支產業,分別擁有各自的消費者群,都有自己的產業優勢,各有自己的地盤,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三大肉雞產業的形成是我國養雞業歷史沉澱的結果,是我國養雞業改革開放的結晶,是歷史積累與時代潮流的匯聚。

2009年12月26日,“817”肉雜雞研討會在山東濟南召開。據會議報導,目前,肉雜雞在山東德州、聊城、濱州、棗莊地區大量生產,“德州市每年大約生產扒雞1000萬隻,禹城市每年生產3000萬隻,基本上是用817肉雜雞”。“肉雜雞不僅在山東發展勢頭迅猛,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江蘇、吉林等地也開始大量飼養肉雜雞,一些地區大有趕超山東之勢,如安徽省就是如此,目前山東省市場上的肉雜雞苗一部分來自於安徽,而且所占份額越來越大。”“據有關專家推算,肉雜雞養殖量約有10億隻左右,產值將達到100億元以上。”

肉雜鳥雞並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簡單的隨便的胡亂雜交,並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肉雜鳥雞能夠崛起,能夠由產業邊緣進入主流,由另冊進入正冊,是跨界融合交叉嫁接創新的結果。是破除教條主義解放思想的成功。通過生態型肉雜鳥雞這一產業模式,將快大型白羽雞作為我國肉雞業的一個創新元素來利用,將現代商品蛋雞作為中國特色肉雞業的一個要素來使用。通過肉雜鳥雞這樣的發展方式,讓高科技的快大型白羽雞實現洋為中用。

肉雜鳥雞沒有重複美國快大型白羽雞的路子,而是選擇主動出擊改造利用快大雞,不客氣地顛覆快大型白羽雞原有體系。肉雜鳥雞利用世界優秀專用肉雞和專用蛋雞種源,採取‘虛擬配套系’方式,多快好省地進行種蛋雞雛繁殖生產,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肉雜鳥雞模式通過多樣化個性化雜交組合,豐富了肉雞品種結構,滿足了社會對多樣化個性化雞肉種類的需求。

肉雜鳥雞創新出了產量能升能降的生產機制,構建了彈性靈活的產業體系,有效化解了市場不確定性風險。肉雜鳥雞採取肉蛋雜交和土洋雜交手段,增加了對養雞業的覆蓋廣度和滲透深度。正在改變中國肉雞產業的整體格局,拓展擴大了中國肉雞業生存發展的空間。當前,肉雜鳥雞正通過向生態化轉型,開始升級換代的步伐,向占領全球低碳養雞業制高點進軍。

生產成本低

(一)肉雜鳥雞通過虛擬配套系,獲得種蛋雞雛低成本優勢

肉雜鳥雞雞雛成本低,雞雛價格僅是快大雞的三分之一左右。這個低成本是從哪裡來的?是在種雞方面實行‘虛擬配套系’取得的結果。肉雜鳥雞不投資建設祖代父母代種雞場,它採取的是‘借腹生子’的策略,是拿來主義的辦法,父本直接利用快大雞種源,母本直接利用商品蛋雞種源。

這樣,肉雜鳥雞就節省了種雞場的固定投資,不存在經營種雞的運營成本。投資是少的,成本是低的,效益是高的,市場競爭力是強的。雖然成本低,但質量並不低。其父本快大雞是專業肉雞品種,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育種體系,生長速度最快,肉料比最低。母本海蘭是專業蛋雞品種,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育種體系,產蛋性能好,體重較大,更能兼顧肉蛋綜合效益。

有人說,目前肉雜鳥雞的雜交組合不是最最佳化的。這種看法有些片面,現在中國雞肉市場已經多元化,消費需求多樣化。對於雞產品,消費者在外觀上有個性化訴求,在品質上有特殊性需求。在中國多樣化市場環境下,只有最合適的品種,沒有最最佳化的品種。如同服裝一樣,你穿著好就是好,但穿到我身上不一定合適。肉雜鳥雞最大的優勢是適應市場需求,能夠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量身定做,快速地組合出各具特點的肉雞品種。

我國肉雞經濟雜交制種素材資源豐富,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開展經濟雜交活動。生產數量眾多、各具特點的肉雞品種,滿足了市場的多樣化需求。肉雜鳥雞提供的不是一個品種,而是一系列品種。從這個角度說,肉雜鳥雞不是一個品種,而是一個品類,是一個產業模式,並且將要逐漸發展成一個產業生態系統。

當活雞市場對外觀羽色有要求時,肉雜鳥雞就用安卡紅公雞,其雜交的F1代羽色都是紅色。與黃羽雞毛色相近,而且在肉質和口感上,與三黃雞接近,能夠得到活雞市場的認可。肉雜鳥雞的每一個雜交組合,每一種配套系,都是一個細分品種。肉雜鳥雞的品種是多種多樣的,如同服裝一樣,有男裝有女裙,有西裝有夾克衫等等。

經濟雜交與生產的距離更近,它是短平快的。可以從國情實際出發,從市場需求出發,根據生產需要採取經濟雜交方式,來獲得地域生態型品種,來獲得市場生態型品種。在生產實踐中,也不必路經依賴地照搬國外的肉雞生產體系,教條主義地拘泥於從原種出發,構建祖代、父母代、商品代配套的生產體系。可以根據生產需要,採取虛擬配套系的方式來獲得種蛋雞雛。虛擬配套系是成本最低的供種方式,是最容易商業化的供種方式。

採取虛擬方式建設配套系,是多快好省的供種方式。肉雜鳥雞是肉蛋雜交雞,是利用海蘭、羅曼等商品蛋雞做母本,用快大雞做父本,採取經濟雜交方式生產的商品代肉食雞。其種雞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容易獲得。肉雜鳥雞父本母本都是現成的,父母代數量充足,不用花錢建種雞場,不必投資建設配套的種雞繁育體系。採取虛擬方式即可形成供種體系,直接組合經濟雜交,就能迅速形成產業規模。

經濟雜交與育種是兩回事,我們不能把‘制種’與‘育種’混為一談。制種是生產活動,而育種是科研活動,應該單獨進行,不可以摻和到肉雜鳥雞產業鏈當中來。肉雜鳥雞採取虛擬配套系的方式,成本低質量高效果好,是最好的種蛋雞雛生產方式。如果另起爐灶去搞育種,是多此一舉,是得不償失的。對於肉雜鳥雞產業來講,培育新種並不是當務之急,肉雜鳥雞有現成的父本母本,父本是最好的專用肉雞品種,母本是最好的專用蛋雞品種,採取虛擬配套系拿來主義,是最好的方式。

(二)肉雜鳥雞養殖投入低,讓農民養雞變得容易簡單

將肉雜鳥雞升級換代為生態型肉雜鳥雞,能夠將我國肉雞業導入資源節約型的生產方式。採取生態化飼養方式,不需要水電配套等基礎設施,不需要建設投資較大的高標準的土建雞舍。僅建設造價低廉的塑膠棚,能夠節省建築材料,減少建雞舍的投資。只需在林地上、果園裡、草地中,建設一個造價低廉的半地下塑膠雞棚,用於遮風擋雨和保溫增溫。養雞設備也很簡單,在支架上鋪塑膠網,上面放飼料桶和飲水器即可。

工廠化養雞固定投入較大,需要水電設施配套,機械給水供料、機械通風、熱風爐給暖、燈光照明、機械排污、水洗處理糞便,需要大量耗用電、煤、水等資源。生態化養雞僅搭建一個簡易棚即可養雞。夏季還可以利用樹木進行披蔭降溫,防止熱應激。採用生態化方式養雞,充分地利用太陽光能取暖,不用燒煤提供熱源,太陽光是老天爺賜予的,不用花錢購買,節省了煤炭能源。

生態化雞舍是個塑膠棚,既遮風又擋雨,在早春晚秋季節,還能保溫增溫,也節省煤炭能源。半地下式的塑膠雞棚,冬季利用地溫保溫,夏季利用地溫降溫,利用不花錢的地溫,實現冬暖夏涼的效果。

生態型肉雜鳥雞白天在林地草地上放牧飼養,不使用風機進行機械通風,靠大自然通風。晚間或颳風下雨時,進入塑膠雞棚里,掀開雞棚前後的塑膠,可實施橫向通風。把雞棚兩端的門敞開,實行縱向通風。這種自然通風不需要通風設備,也不耗電,是能源節約型的。

生態型肉雜鳥雞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林地草地里,進行放牧飼養,糞便由綠色植物吸收利用,變廢為寶。排泄在塑膠雞棚里的糞便,採取人工方式清理。不採用機械排污清糞,既節省投資,又節省電力。生態型肉雜鳥雞是人工給水餵料,不採用機械給水,也不採用機械化餵料,所以也省電。

採用生態化方式養雞投資少,養雞農戶不必大量舉債來養雞,沒有貸款還本付息的壓力。他能承受季節性飼養的安排,能適應肉雜鳥雞彈性靈活的生產體系。行情好價格高,有利可圖時,就飼養生產;價格下跌出現賣難時,可以停產歇業,有效規避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三)肉雜鳥雞防疫效果好成本低,受到養殖戶歡迎

<中國禽業導刊>在記者述評中說:“聽許多養殖戶講,他們現在之所以不養白羽肉雞了,是因為當前的養雞環境越來越差了。白羽肉雞不如起初那樣好養,在原本利潤不高的情況下,死亡率就成了影響左右養殖戶利潤的關鍵因素。現在白羽肉雞易生病是很多養殖戶無法對付的難題。”在此情況下,他們就選擇了抗病力比較強的肉雜鳥雞。同時,肉雜鳥雞也獲得了發展機會。

快大型白羽雞採用集約化的舍飼籠養方式,高密度飼養方式違反雞自然天性,致使雞的抗病能力越來越弱,疾病越來越多,並越來越難防治。工業化的養雞模式,把用化學藥物消毒防疫治療,作為對付畜禽疫病的仙丹妙藥,把藥物殺滅作為萬無一失的措施。但是,因為病原菌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的,靠藥物殺滅是不能讓它們絕根斷種的。治本的方法是採取生態化飼養方式,提高動物自身的免疫抗病能力。

快大雞兩月齡體重達到2 -3kg,過快的生長速度,致使其免疫器官的發育跟不上體重的增長速度。二者不平衡不協調,即使按照免疫程式注射各種疫苗,也難以產生有效的免疫應答,容易發病且難以防治。肉雜鳥雞不人為追求超出雞生長極限的生長速度,讓其順其自然地生長。

肉雜鳥雞生長速度適宜,其免疫系統的發育同體重增長同步,在注射疫苗時,能產生較好的免疫應答,抗病能力大大增強,防疫效果好。生態化養殖的肉雜鳥雞,通過新鮮的空氣,自由的運動,順其自然的生長速度等,加強免疫器官的發育,提高免疫能力,抵抗疫病的能力加強,致使病原微生物無法傳染它,處在休眠抑制狀態。肉雜鳥雞為親緣較遠的肉蛋雜交雞,發揮了生物多樣性優勢,具有雜種優勢,抗病能力增強。

採取生態化方式飼養的肉雜鳥雞,不實行高密度的舍飼籠養,能夠在草地上自由運動,生存空間擁有量擴大,保證了動物福利,使其得到運動鍛鍊,因而身體健康。生態型肉雜鳥雞在林地里草地中自由活動覓食,有條件採食雜草中的小蟲沙礫等。補充了免疫器官發育所需的未知微量元素,提高了免疫能力,提升了自身的抗病能力。

採取生態化飼養方式的肉雜鳥雞,放牧場建在有草有樹的地方,既能放牧,又能利用樹木遮陰。能有效控制熱應激,提高雞群的免疫力。肉雜鳥雞舍選擇半地下塑膠雞棚,棚內空間擴大,方便飼養管理作業。半地下雞舍利用土壤吸收了部分熱量,能降低棚內溫度,還能實現冬暖夏涼。有效解決了夏季太陽暴曬問題,解除了熱應激危害。

生態型肉雜鳥雞在林地草地上放牧飼養,比舍飼籠養通風效果好。即使有病原菌存在,也會被大氣稀釋,濃度迅速降低,密度變小,且空氣是流動的,病原菌會在空氣流動過程中,迅速因失水等原因失去致病能力,利用通風措施進行低成本的防疫。傳統雞場特別是建場多年的老雞場,疫病難根除。

而生態型肉雜鳥雞牧場,可以打一槍換個地方,可以隨時移動搬遷,在林地里、草地上輪牧。生態型肉雜鳥雞牧場,可以隨時輕易地移動搬遷塑膠雞棚,更新改換場地,更換新的飼養環境。相當於總是在新雞場養雞,相比固定雞舍與工業化養雞小區,更具靈活性和選擇性。

降低市場風險

(一)肉雜鳥雞產量能升能降,化解了市場不確定性風險

在研討會上有人說,“飼養肉雜鳥雞的多是小型養殖戶,由於這些養殖戶經濟條件有限,他們養雞是短期的市場行為,沒有長期性和計畫性,市場行情好時的一哄而上,會造成下一輪市場大跌,養殖戶的這種投機行為,會導致市場波動,進而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穩定發展”。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有片面性,把理說反了,把事情弄顛倒了。

恰恰相反,肉雜鳥雞是為小型養殖戶量身定做的一個產業,它比較適合小型規模化農戶來經營。因為養雞業與工業生產不同,工業品沒有生命,可以用機械替代人力。養雞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物,需要經營利益同生產者緊密掛鈎,以獲得農業生產者的特別關心。如同養寵物,甚至像母親哺育嬰兒。養雞隻有與經營利益的結果掛鈎,才能激勵生產者提高努力程度,家庭經營是成本最低的激勵方式。

肉雜鳥雞為什麼能夠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養殖戶為什麼會選擇肉雜鳥雞模式,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據報導,目前國內養雞業存在著產能過剩,市場價格大起大落,導致養殖戶經營大紅大黑。市場不確定性增加,養雞戶無法預測和把握,更沒有能力控制。而肉雜鳥雞能夠化解市場不確定性風險,所以能夠應運而生。肉雜鳥雞產業體系產量能升能降,能踩油門抓商機,能踩剎車避風險,是肉雜鳥雞產業體系最大的優勢。

養雞戶市場行情好時的一哄而上,是對市場變化反應靈敏的表現,是優點而不是缺點。這是不可以批評譴責的,而是應該表揚鼓勵的。當市場機會到來時,不儘快上產量,那就是笨蛋,就是腦袋進水了。同樣,市場出現價跌賣難時,不儘快踩剎車,就會跌入萬丈深崖之中。

肉雜鳥雞產業體系有剎車避險裝置,產量能升能降,這是對市場不確定性的對策,是對市場風險的化解,這沒有什麼不好。肉雜鳥雞採取肉蛋雜交模式,實行動態地彈性化生產,在市場行情好,商機到來時,能夠踩油門迅速上量,若需壓產時,也能踩剎車,有效地應對市場不確定性風險。雞是卵生的繁殖方式,雞蛋既能夠做商品蛋‘食用’,也能夠孵化做‘種用’。兩種產品功能可以隨時轉換,因而能夠適應種蛋與商品蛋兼用的生產體系。

產量能升能降是肉雜鳥雞的特異功能,不能用所謂‘長期性計畫性’來捆綁肉雜鳥雞的手腳。計畫要服從變化,踩剎車與踩油門都是根據情況變化的調整性操作,踩剎車並不是一踩到底,也不是踩上去就不松腳,踩油門亦是調整性操作。

中國雞肉市場的波動,主要是由國際化因素輸入傳導的,並不是我國小規模養殖戶無序造成的(我國的小農戶沒有在市場上興風作浪的能量),我國養雞戶只能採取靈活彈性的方式應對,才能勉強生存。肉雜鳥雞產業體系能踩油門抓商機,能踩剎車避風險,是中國特色肉雞產業的生存方式,是中國肉雞業的創新與突破,是針對國際化風險的重要防禦工具。

在生態型肉雜鳥雞產業體系中,種雞場是採取虛擬方式建設的。商品蛋雞場就是肉雜鳥雞的種雞場,商品蛋雞就是肉雜鳥雞的母系種雞。需要種蛋的時候,只要對產蛋的商品蛋雞實施人工授精,就可以隨時獲得大量的種蛋。

當不需要種蛋時,則停止人工授精,繼續生產銷售商品雞蛋。雞幾乎每天產蛋,可以實行連續生產。雞繁殖能力強,可以在短期內迅速上量,實現規模化生產。這是雞的特異功能,肉雜鳥雞挖掘利用了這一特異功能。將其打造成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的有力武器,這是肉雜鳥雞的重要創新點,不能顛倒黑白將其否定。

(二)實行“虛擬一體化”運作,產業鏈組織成本低

研討會提出,“由於缺少龍頭企業的帶動,從種雞飼養、苗雞孵化、商品雞養殖、飼料加工、屠宰加工到產品銷售,沒有協調統一的計畫,更沒有哪一家企業從事全方位的系統化運作,這些都不利於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這的確是個問題,但這卻是難以改變的現實。

因為這種局面的出現,有一個歷史發展演變的過程。我國的肉雞產業在發展初期,都是種養加一條龍的,也是貿工農一體化的。後來,由於日本雞肉出口市場萎縮,也由於美國雞肉低價進口衝擊,還由於飼料原料玉米大豆出現‘金融化’情況。中國肉雞全產業鏈一體化企業被庫存燒傷,加之禽流感等因素的打擊,中國肉雞全產業鏈一體化企業紛紛解體。

由於種雞場不能適應市場大起大落的波動,無法承受這種市場不確定性風險,成為一體化肉雞企業的軟肋。因為,種雞產蛋不顧及市場行情好壞,都會照樣產蛋不誤。對於全產業鏈運作的龍頭企業來講,只要種蛋產出來就要進行孵化,只要孵出雞雛來,就要及時發放到戶進入飼養程式。

農戶把商品雞飼養出欄,屠宰廠就得收購。收購毛雞屠宰後就要銷售,而在行情低迷時銷售,就要發生虧損賠錢現象。為了避免賬面虧損,企業會被動地把產品放在冷庫里,巨大的庫存占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增加了財務成本,也加大了市場風險。

全產業鏈大型肉雞企業迫於庫存壓力,被逼無奈就得降價甩貨,不但會把市場價格打壓下來,巨大庫存還會轉變成虧損因素。在市場壓力下催生出來的肉雜鳥雞模式,其種雞場,飼料廠、屠宰場都獨立經營,都採取市場化方式運作。獨立運營後,對於飼料廠沒有什麼大影響,因為飼料廠可以‘以銷定產’。

對肉雞屠宰場也沒有什麼危害,它在行情好有利可圖時就收雞屠宰,行情低迷無利可圖就停止收購。由於肉雜鳥雞的母系種雞是商品蛋雞,雞肉行情好時產種蛋,雞肉行情不好時就賣商品蛋。肉雜鳥雞的種雞生產方式是虛擬化的,實行獨立運作。

在種蛋雞雛環節能踩剎車,也能踩油門。可以採取與飼料廠、屠宰廠一樣的生存方式,進行市場化彈性靈活運作。在今天,如果讓哪一家企業從事全產業鏈運作,就是把它往火坑裡推。肉雜鳥雞仍然需要產加銷一體化運作,但只能採取‘虛擬一體化’方式來運作。

達爾文說:地球上並不是最強壯的物種得以生存,也不是最聰明的物種得以生存,而是那些最適應變化的物種得以生存。針對複雜多變的市場,應對之策是構建彈性靈活的產業鏈體系。做到產量隨市場波動能升能降,能踩油門,能踩剎車,隨時動態平衡。

使企業與農戶能夠靈活地面對變化波動的市場。根據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價格的高低以及雞肉產品市場行情的好壞,隨時主動地調整雞產品產量的大小。能夠及時抓住市場商業機會,也能夠有效規避市場風險以及疫病等自然災害風險。

快大雞是“大而全”的產業模式,生態型肉雜鳥雞則是化整為零,將種雞、孵化、飼料、屠宰、商品雞等環節分拆,讓它們各自獨立。這些成員單位之間,由全產業鏈時代的上下級關係,變成弟兄般的合作夥伴關係,它們分別擁有獨立的產權,各自獨立,但又是產業鏈上的利益夥伴,通過市場化的訂單組織聯合起來,彼此依賴合作共贏,是一個有分有合的產業體系。

生態型肉雜鳥雞的產業鏈體系,也是“產供銷”一條龍,但不是“大而全”,而是外包代工。產業鏈上的成員聯合起來,構建成產業集群。種雞場、孵化場、飼料廠、商品場、屠宰場等,由各自獨立的小廠(場)家來完成。再建立產業聯盟來組織協調,這是適應當今信息化商業環境的商業模式。這是最新的模式,也是最好的模式。這個模式成本最低、投入最少、資金占用量小,是資金周轉最快,上量也最快的新型模式。

實現差異化競爭

白羽肉雞產業鏈條十分完整,增重速度快,生產效率高。但遺憾的是,這條產業鏈由美國人主導,中國人沒有話語權,我國的白羽肉雞隻是美國全球肉雞產業體系的一部分。白羽肉雞的種雞由美國控制,白羽肉雞的蛋白飼料主原料豆粕由美國控制,白羽肉雞飼料原料價格由美國芝加哥期貨市場主導。白羽雞肉銷售渠道由美國掌控,零售主渠道是沃爾瑪等超市,餐飲主渠道是肯德基麥當勞快餐店。美國主導的白羽肉雞是全球體系,實施全產業鏈體系化操作,我國只是其全球體系的一部分。

我國白羽雞肉市場對美國是開放的,也已經對巴西開放,美國與巴西在白羽肉雞產業上是弟兄關係,這哥倆占全球雞肉貿易量的80%。由於美國已對中國白羽肉雞實現了全產業鏈各環節的滲透,這種衝擊與挑戰將是防不勝防的。這才是真正的威脅與挑戰。也就是說,我國肉雞產能過剩以及產品過剩,都是外部輸入性的,美國巴西雞肉過剩我們就必然會過剩,也沒法不過剩。

現實情況是,美國雞肉已經嚴重過剩,巴西雞肉正在過剩,會把中國雞肉市場壓垮,會長期陷入價格低迷之中,我國從事快大雞企業會長期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會長久的處於苟延殘喘的日子裡。由於肉類產品之間的替代關係,雞肉價格低迷,會誘使更多的消費者消費雞肉,而對豬肉鴨肉產生擠出效應,造成豬肉鴨肉的賣難價跌。

快大雞對玉米豆粕高度依賴,玉米大豆等大宗農產品已經金融化,期貨現貨是互動的,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已經聯網,在金融資本的炒作下不斷波動,飼料原料的波動引發雞肉產品的大起大落,給中國肉雞生產增加不確定性,也給中國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帶來隱患。我國的肉雞產業是一個整體,不僅要有白羽肉雞,也有黃羽肉雞,還應該有肉雜鳥雞。應該把肉雜鳥雞視為中國肉雞產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形成三足鼎立的結構才是穩定的。

當前,我國的快大型白羽雞產業要與北美南美短兵相接,在中國大地上同台競技。從保護市場資源的角度,從守國門的角度,我們需要通過自主創新,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道路。要通過差異化樹立本土化品牌,通過品牌與南美北美的同質化雞產品形成產品區隔,進而形成市場區隔,從而使我國的快大雞產業能夠在美國主導的國際標準化產業體系中凸顯出來,能夠在中國本土市場上占有較大的份額,能夠主導中國本土市場,占領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

(一)肉雜鳥雞採取差異化戰略,在市場夾縫中爭得一席之地

肉雜鳥雞誕生在競爭的環境中,在快大型白羽雞和優質型黃羽雞的縫隙中生存發展,能夠脫穎而出不是偶然的。肉雜鳥雞採取了差異化競爭策略,才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上爭得了一席之地。它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定位,巧妙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黃羽雞產品形式以帶羽色的活雞為主。肉雜鳥雞選擇了‘小體重整雞’這一產品形式。在整雞產品形式中,沒有副產物,全部是正品。在分割雞產品形式中,雞腿、雞翅、雞胸是正品,能賣上較高的價格。而雞骨架、雞頭則是副產品,賣價很低不值錢。

肉雜鳥雞產品形式是西裝雞或白條雞,整雞產品形式全部是正品,不值錢的骨架子也能夠當肉來賣。整雞產品形式不是傳統落後,而且能夠讓產品增值溢價。整雞與分割雞相比,生產工藝簡單節省用工費用。與銷售活雞相比,活雞銷售半徑小,局限在本地區域內。而工業化生產的白條雞或西裝雞,可以採取凍品方式銷售到全國市場上去,市場半徑有效擴大。

現代家庭普遍小型化,肉雜鳥雞投其所好選擇了小體重整雞產品形式,以滿足小型家庭對小體重雞的需求。快大雞也能生產白條雞或西裝整雞,但體重一般為2kg左右,一隻雞相當於肉雜鳥雞兩隻的重量,而肉雜鳥雞體重較小,只是快大雞的二分之一,體重小价格自然就便宜,買一隻快大雞可以買兩隻肉雜鳥雞。消費者以‘只雞’為單位來比較,感覺買肉雜鳥雞更便宜。

肉雜鳥雞雞雛成本低,適合生產小體重雞,而快大雞與黃羽雞雞雛成本高,生產日齡較短的小體重雞,養雞戶算不開賬難以接受。美國巴西快大雞憑恃政府高額補貼,以大大低於我國養雞成本的低價格實施傾銷。

國內的屠宰場已經脫離一體化肉雞企業,轉型為獨立的屠宰生產商,都以短期效益為目標,大量進口西裝或白條整雞,在國內加工成分割雞。在上述情況下,肉雜鳥雞如果去搞分割雞,肯定不是快大雞的對手。只有搞整雞,與進口分割雞實行差異化競爭,才能獲得一席之地。

肉雜鳥雞在產品形式選擇上,堅持中國特色紮根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土壤上,中國人吃小雞燉蘑菇也好,熏雞扒雞也好,大多追求以全雞為原料。飲食文化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吃飯本事,許多人卻不知珍惜。

可以說,沒有幾千年飲食文化做消費壁壘,在盲目快速與國際接軌的今天,中國肉雞業就會失掉防禦屏障。國外雞產品就如同進入無人之境,會長驅直入把中國肉雞產業徹底顛覆,美國巴西雞產品就會取而代之,中國農民就得下崗失業。是飲食文化提供的市場支撐,為中國特色肉雞產業提供了保護。中國肉雞業沒有整體淪陷,還能夠有今天的局面,是託了老祖宗的福。

(二)肉雜鳥雞為蛋雞業找到了產品增值的路徑

在後工業化時代,產業邊界日益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的趨勢越來越強。養雞業也是這樣,肉雞與蛋雞之間,黃雞與白雞之間,也會互相融合,創新出多樣化衍生產品來。肉雜鳥雞不僅深度介入了黃羽肉雞和白羽肉雞,還在廣度上覆蓋了蛋雞業和肉雞業,改變了中國肉雞產業的整體格局,擴大了肉雞業生存發展的空間。

從廣度上講,不僅有沿著肉用方向的肉蛋雜交,也有肉用目標的土洋雜交。肉雜鳥雞已經滲透到黃羽肉雞領域,如用隱性白快大雞做父本,與三黃雞進行雜交組合,培育出了帶黃毛的快大雞,黃毛快大雞也是肉雜鳥雞的家族成員。

肉雜鳥雞也深入到白羽肉雞領域,由於肉雜鳥雞用快大雞父母代做父系,擴大了快大雞父母代公雞的使用範圍,拓展了父系公雞的市場空間,這對快大雞產業的發展是有利的。同時,肉雜鳥雞還讓母系公雞派上用場。在快大雞父母代種雞場中,母系公雞隻能作為商品代處理。由於肉雜鳥雞產業的發展,在父系公雞供不應求時,也把母系公雞利用起來。

肉雜鳥雞還滲透到了蛋雞業,為蛋雞業產品增值提供了支持。蛋雞業有關專家說,我國蛋雞業面臨著產能過剩,正在進入微利時代。由於飼料價格漲幅較大,提高了蛋雞的養殖成本,致使養殖戶效益下滑。蛋雞業只有尋找出產品增值的路徑,才能夠解決養殖效益下滑問題。

肉雜鳥雞滲透到蛋雞業之後,找到了蛋雞業擺脫困境的路徑。肉雜鳥雞把商品蛋雞場轉型為肉雜種雞場,商品蛋雞在生產商品蛋的同時,也生產肉雜鳥雞種蛋。種蛋價格比商品蛋要高,使雞蛋產品實現溢價增值。提高了蛋雞場的盈利能力,並拓寬了蛋品的市場銷路,增強了商品蛋雞場的市場競爭力。肉雜鳥雞能夠兼顧蛋雞的肉用性能,使肉雜鳥雞商品代有較好的肉用性能,提高了淘汰蛋雞的殘值效益。

肉雜鳥雞改變了蛋雞育種導向,為滿足肉雜鳥雞的需要,蛋雞育種不能片面追求體輕省料,而要考慮有較大的體重和蛋重,能夠兼顧蛋雞的肉用性能。肉雜鳥雞傾向選擇蛋用性能好的品種,讓養雞戶不會因為提供肉雜種蛋而影響商品蛋收益。

同時,也要選擇蛋重比較大的蛋雞品種,讓肉雜鳥雞商品代的個體較重,為肉用性能發揮打好基礎。還要考慮母本蛋雞的體重,儘量選中型偏重的,不選輕型小型的,使母本蛋雞淘汰雞有較高的殘值。並在肉雜商品雞階段生長速度儘可能快一點,體重個頭儘可能大一點,以獲得較好的肉用性能。

轉型低碳生產方式

一、要儘快轉變飼養方式,占領低碳農業制高點

在研討會上,有的專家說肉雜鳥雞抗病能力差,這裡面有誤區,不是肉雜鳥雞抗病能力差,而是由於採取了與快大雞同樣的飼養方式所導致的。肉雜鳥雞如果選擇與快大雞一樣的工業化生產方式,快大雞的問題同樣會出現在肉雜鳥雞身上。因為,雞不是鐵鑄的,也不是銅造的,是有生命的。工業化生產方式同樣會導致肉雜鳥雞疫病多發,難以治癒無法對付。

對肉雜鳥雞疫病防治問題,需要從轉變發展方式來入手解決,將肉雜鳥雞升級換代為生態型肉雜鳥雞。這次研討會應該向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那樣,讓肉雜鳥雞占領低碳農業的制高點。研討會沒有關注肉雜鳥雞的低碳發展方向問題,應該是一個巨大遺憾。

疫病泛濫成災難以防控的問題,是舍飼籠養工業化飼養方式造成的,是追求集約化的高密度飼養目標造成的,這種工業化的人工飼養環境條件,有利於病原微生物,而不利於飼養動物的身體健康,抑制了飼養動物免疫能力的提高,通過生態化方式才能根本解決。養殖污物對土壤河流的環境污染,是由於規模化飼養方式導致局部區域養殖污物排放過量,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是生態失衡造成的,也必須從生態化入手來理順,沿著生態化的方向來調整,才是低成本的,才是可持續的,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發展中國特色肉雞產業的出路在於轉變發展方式,這是肉雞業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黨中央強調的轉變發展方式也適合肉雞業的情況。當前,應對氣候變暖成為各行各業的重要任務,肉雞業也不能例外。全球經濟都在緊盯低碳方向進行綠色轉型,我國更是責無旁貸。

低碳經濟已是養雞業繞不過去的問題,肉雜鳥雞必須要走低碳循環的路子,向生態文明的飼養方式轉變,由工廠化舍飼籠養向生態化放養轉型。現在,許多地區的黃羽雞選擇了林下放養方式,生態型肉雜鳥雞更是從誕生那天起,就定位在生態化飼養方式上。採取生態化飼養方式,肉雞可以呼吸到更多新鮮空氣,可以降低飼養密度,可以讓雞擁有較大的生存空間,擁有更多的動物福利,讓飼養的肉雞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通過飼養方式的轉型,使所飼養的肉雞獲得動物福利,減輕疫病發生的幾率,減輕政府與社會的疫病防控壓力,減少農戶與企業的經濟損失。生態化飼養方式不但能夠降低防疫成本費用,還讓雞產品擁有綠色健康的品質,獲得較高的附加價值。

採取生態化飼養方式,不僅能夠增加養殖戶的收入,還能夠讓消費者吃上健康安全放心的雞產品,從源頭上保證了食品安全。採取生態化放養方式,養雞排泄的糞便由綠色植物吸收利用,減輕了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

生態化飼養方式不僅是生態友好型飼養方式,還是資源節約型的生產方式。採取生態化飼養方式,北方養雞農戶不需要建設投資較大的高標準的土建雞舍,能夠節省建築材料,減少建雞舍的投資。只需在林地上、果園裡、草地中,建設一個造價低廉的半地下塑膠雞棚,用於遮風擋雨和保溫增溫。飼養設備也很簡單,在支架上鋪塑膠網,上面放飼料桶和飲水器即可。

我國南方氣溫較高,更不需要投資建設雞舍,冬季養雞搭建一個簡易棚即可養雞。夏季還可以利用樹木進行披蔭降溫,防止熱應激。採用生態化方式養雞投資少,養雞農戶不必大量舉債來養雞,沒有貸款還本付息的壓力。

他能承受季節性飼養的安排,能接受彈性制生產的調度。行情好價格高,有利可圖時,就飼養生產;價格下跌出現賣難時,可以停產歇業,有效規避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據悉,放養雞已被納入到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之中。上海實驗站正在崇明島試驗發展林下養雞,浙江海寧實驗站正在發展冬閒田養雞,海南文昌雞篩選出兩個適合林下生態飼養的優質黃雞品種。它們在林下養殖關鍵技術方面都獲得了突破,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在全球低碳綠色浪潮的推動下,我國的肉雞放養將大行其道,會成為主流的飼養模式。

我國出現了追求健康雞產品的白領階層,出現了認同放養雞的中產階級消費人群,這是一個消費高端產品的細分市場。放養雞符合健康消費理念,非常受消費者的歡迎。放養雞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同,銷售價格比較高。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說,肉雜鳥雞迫切需要獲得高端消費人群,迫切需要開發高端細分市場。要讓肉雜鳥雞產品能夠賣出較高的價格,能夠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肉雜鳥雞沒有理由拒絕猶豫,應該大踏步的衝上去。

肉雜鳥雞產業具有中國特色、產品具有中國特點、品牌具有中國特徵。今天,肉雜鳥雞已經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同,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在全國不斷走紅,並為養殖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肉雜鳥雞的異軍突起,改變了中國肉雞業的布局,最佳化了品種結構和產品結構。

肉雜鳥雞要升級換代為生態型肉雜鳥雞,在全球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在生態畜牧業大潮中,占領低碳循環養雞業的全球制高點,崛起了眾多中國地域特色的雞肉品牌,為中國養雞業在世界上占據一席之地。

二、養殖肉雜鳥雞的大棚雞舍,要由固定改為可以移動搬遷

根據<中國禽業導刊>對研討會的報導,山東省莘縣徐莊鄉是817肉雜鳥雞最具代表性的地區,經過幾年發展,肉雜鳥雞養殖以成為徐莊鄉的主導產業。全鄉共有雞棚3000多個,標準養殖大棚寬9米,長60米,單棚養雞每批6000多隻,一年可以養7批雞,年出欄量1億多隻。

資料表明,山東地區的肉雜鳥雞的飼養方式,仍然是舍飼籠養,只是把固定的土建雞舍改為塑膠大棚。塑膠大棚雞舍優點多多,其造價低廉,降低了肉雞飼養的固定投資。塑膠大棚雞舍靠自然通風,就能獲得較好的通風效果。

在生產活動中,大棚雞舍既能橫向通風,也可以縱向通風。將兩側塑膠布捲起來,能夠順利實現橫向通風,通風量大效果好。把雞棚兩端的門打開,能夠實行縱向通風。不需要通風設備,也不用耗電,是資源節約型的。

筆者建議,將現有的塑膠大棚雞舍改為半地下式,半地下式雞舍降低了雞棚外部地面高度,還擴大了雞舍內部的操作空間。冬季能夠利用地溫保溫,夏季能夠利用地溫降溫,利用不花錢的地溫,實現冬暖夏涼的效果。半地下雞舍在作業時進出雞舍不太方便,但是綜合評估利大於弊,可以通過小範圍試驗後再推廣。

在一個地方長期高密度地飼養肉雜鳥雞,持續多年之後,就會出現多年老雞場的弊端,致使疫病多發難根除。塑膠大棚與固定的土建雞舍不同,土建雞舍不能移動搬遷,塑膠大棚可以移動搬遷。山東地區的肉雜鳥雞可以塑膠大棚可以移動搬遷的特性,採取大棚舍飼與舍外放養結合的方式,在林地里、草地上輪牧,由肉雜鳥雞向生態型肉雜鳥雞轉型。

生態型肉雜鳥雞在林地草地上放牧飼養,比舍飼籠養通風效果好。即使有病原菌存在,也會被大氣稀釋,濃度迅速降低,密度變小,且空氣是流動的,病原菌會在空氣流動過程中,迅速因失水等原因失去致病能力。

塑膠大棚雞舍既遮風擋雨,又保溫增溫。不僅造價低廉,還可以拆裝搬運,可機動靈活彈性化地開展飼養活動。採取打一槍換個地方的辦法,根據需要將塑膠大棚雞舍移動搬遷,不斷更新改換場地,相當於總是在新雞場養雞,相比固定建築的雞舍與工業化養雞小區,更具靈活性和選擇性。

生態型肉雜鳥雞的放牧場地,可以是樹林果園,包括速生林、稀疏林、杏樹林、灌木林、果樹林,也可以是荒地草地等,在各類林地上養禽,糞便由林草植物吸收利用變廢為寶,又不污染土壤、大氣、河流等生態環境。不占用短缺寶貴的耕地,所以是節地型畜牧業。肉雜鳥雞養殖選擇在有林地的地方,樹木能夠為養雞提供披蔭條件,夏季能夠有效防止熱應激。

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改變過短的飼養日齡和過高的營養標準

根據會議報導,817肉雜鳥雞的體重1千克左右,料肉比已達到1.8~1.9:1,飼養日齡以前是42天上市,現在已經提前到35天。肉雜鳥雞產品形式適合做整雞,或白條雞、或西裝雞。體重1千克左右的定位是準確的,因為這個體重標準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符合市場消費需求。

在肉雜鳥雞市場上, 0.7~1.0kg規格的產品被高度追捧。1.0kg以下的品牌肉雜鳥雞最受歡迎。這個規格的產品,既好賣供不應求,價格又高。如果產品規格超過一公斤,就成為‘肉白條’,其與品牌化肉雜鳥雞價格每噸相差3000元左右。

但肉雜鳥雞較短的飼養日齡,是值得商榷的,筆者認為,35日齡出欄是過短的。較短的飼養日齡,僵化固定的飼養日齡,是缺乏彈性靈活的,難以適應雞肉市場行情的波動變化。

肉雜鳥雞最大的優勢是靈活機動,靠靈活的機制來化解市場不確定性風險。如果飼養日齡可長可短,有伸縮的餘地,就有調整的空間。養雞戶在市場低迷時,就可以延長飼養日齡多養幾天。如果市場行情好,養雞戶也可以縮短飼養日齡提前出欄。

但是,肉雜鳥雞為了實現一公斤規格的小體重,就需要使用高營養標準的快大雞飼料來飼餵。把料肉比提高到1.8~1.9:1,對肉雜鳥雞這樣來操作有片面性。因為這是在沿襲快大雞的飼養模式,還是數量型發展方式,仍是在追求更快生長速度,在追求更短的飼養日齡。

筆者猜測,817的項目單位是否試圖把817做成一個新品種,做成一個與快大雞具有同樣增長速度的新品種,做成一個與快大雞料肉比一樣的新品種。以證明817的科技含量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們質疑,如果817肉雜鳥雞與快大雞一模一樣,沒有差異化。肉雜鳥雞就失掉了自己的立足點,人們直接養快大雞好了,沒有必要去養肉雜鳥雞。讓養雞戶選擇肉雜鳥雞,讓消費者認同肉雜鳥雞,是由於肉雜鳥雞同快大雞不一樣。

1.0kg以下規格的白條雞產品值錢好賣,但在飼養過程中,所占比例僅有25%左右。在營養標準較高的情況下,飼養日齡超過35天,商品雞體重就會超過1kg,產品成為肉白條,不值錢也不好賣了。但是,為追求小規格,強行縮短飼養日齡,養雞戶很難接受。因為35日齡正處在生長高峰期,養雞戶不願意在高峰期時出欄。肉雜鳥雞的飼養日齡過短,只有三十幾天,還沒有到達高峰期就該出欄了,養殖戶不願意接受。但是飼養日齡過長,雞的體重超過1公斤,價格就下來了。

肉雜鳥雞需要創新飼養模式,既能夠涵蓋生長高峰期的較長飼養日齡,還能保證小規格的品種有60%以上的較大比例。解決體重與日齡的矛盾,可以通過降低飼養標準的方法來解決。飼餵營養標準低同時成本價格也低的發酵蛋白飼料,可以實現延長飼養日齡,又能將體重控制在1公斤以內(屠宰後胴體重)。

我們建議降低飼料營養標準,實現較低的飼料成本。用低營養標準低價格的飼料養商品雞。可以實現通過低營養標準的料來降低,將飼養日齡延長為6--7周齡,可以覆蓋整個飼養高峰期。還能夠保證小規格既的比例達到60%以上。為推動小規格肉雜鳥雞的發展,需要利用價格槓桿,鼓勵農戶飼養小規格肉雜鳥雞。協調屠宰場實行毛雞收購規格差價,讓按不同體重動態調群飼養,分期分批出欄屠宰,使0.5—0.9kg/只小規格雞比例達到60%以上。

借鑑養豬發酵床的做法,利用糠麩雞糞做培養基原料,接種有益發酵菌種,在暖棚內適宜溫濕度條件下,使用塑膠袋發酵生產菌體蛋白飼料,並用來飼餵肉雜鳥雞。筆者試驗表明,飼餵階段發現,雞群表現採食量提高,能增進消化率,抗病率加強,幾乎沒有出現腸道疾病,菌體蛋白飼料能很大程度上替代部分飼料。生產發酵菌體蛋白飼料,可以把養雞場變成飼料廠,讓雞糞增值。

對於肉雜鳥雞的營養標準問題,要為肉雜鳥雞量身定做,不要生搬硬套快大雞的標準,不要僵化地搞一個標準。這可以在飼料結構上作文章,通過調整飼料配方來提高或降低營養標準,飼料結構不同,營養標準就不同,飼料成本也不同。如果使用較低的營養標準飼料來延長飼養時間,成本也不會提高,飼養體重也不會過大。仍然能夠保證小體重雞達到一定比例。如果在飼養管理過程中隨時調群,對不同體重的商品雞採用不同營養的配方,還能夠提高小體重雞的比例。

現在,肉雜鳥雞在飼料營養方面沒有統一標準,這不是什麼大事,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為適應市場的波動變化,肉雜鳥雞的出欄時間不能固定僵化,需要彈性靈活。也需要調整飼料結構,需要有彈性靈活的飼料配方。搞一個統一的標準,是畫地為牢,是捆綁手腳,是照搬快大雞那一套,會把肉雜鳥雞變成快大雞。

(二)要從種蛋雞雛入手,在源頭上解決疫病問題

根據會議報導,“當前,肉雜鳥雞飼養過程中用藥多、用藥亂現象嚴重,有的地方每隻雞的用藥成本高達1~1.2元/只。雞苗質量良莠不齊,而且對於疾病的淨化、預防控制重視不夠,不僅給生產帶來隱患,而且也給管理部門帶來相當大的監管難度。”

筆者認為,這是一個系統性問題,需要採取體系化的方式來解決。監管不是萬能的,不能包治百病,而且管理部門介入之後,會使問題更加複雜化,不但於事無補,還會添亂壞事。

據筆者掌握的情況,肉雜鳥雞的疫病問題薄弱環節,主要存在雞雛方面,其次是飼養方式方面的問題。其中,雞雛質量差是首當其衝的問題。現在肉雞產業鏈已經解體,都是分散的市場化運作。肉雜鳥雞的種雞是商品蛋雞,在有肉雜鳥雞種蛋需求的時候,它才對母雞進行人工授精。這時候,商品蛋雞才搖身一變,成為肉雜鳥雞的母本種雞。

肉雜公雞是從白羽雞父母代種雞場購買的成品公雞,就是說,肉雜鳥雞種雞場平時並不飼養種用公雞,臨到用時現買,買的是成品公雞,買回來就能用。我國當前白羽雞父母代場數量眾多,父母代公雞很容易就買到,雞的人工受精技術已經普及,這一段產業鏈條很容易就形成了。

現在,肉雜鳥雞種蛋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商品,如赤峰地區的肉雜種蛋,大部分賣到山東等地。由於不是一體化運作,種雞場把種蛋賣出去就完事大吉,並不承擔後續的責任,既沒有服務義務,在出了質量問題也不負經濟責任。

這樣,肉雜鳥雞雛的質量每況愈下,肉雜鳥雞產業欲實現健康持續發展,必須要解決雞雛質量問題。在草原興發時代,肉雜鳥雞的種蛋是由商品蛋雞場戶負責生產,我們選擇2000隻規模左右的蛋雞場做合作夥伴,(規模太大管理不過來,規模太小公司的服務成本高)商品蛋雞要按種雞的免疫程式來執行,有效控制了縱向傳播的疾病。

同時,草原興發選擇飼養峪口海蘭雞的商品場做合作夥伴。因為,海蘭雞是世界名牌,它對祖代父母代進行了縱向傳播疾病的淨化工作,用它的商品代做肉雜鳥雞母本比較安全。同時,在提供種蛋的時段內,飼料按種雞料營養標準操作,由於合作場家提高了飼養成本,在種蛋收購價格上要予以補償。當時,每枚蛋提高一角錢,場方就很滿足。

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雞雛質量問題,肉雜鳥雞產業體系就是沙上建塔,無論發展速度多么快,無論規模多么大,遲早也會崩潰坍塌。山東地區是肉雜鳥雞的主產區,是肉雜鳥雞的支柱。山東省農科院家禽研究所是817肉雜鳥雞開拓者,現在不能認為已經大功告成,不可以到此為止,而且使命艱巨任重道遠,還要繼續帶領行業前進。

研討會提出,目前,對於“817”肉雜鳥雞的制種過程,目前市場上沒有通行的做法,導致產品質量難以保證,養殖效益也不穩定。為了整個行業發展,下一步有必要把影響力和帶動作用強的企業作為種蛋雞雛生產主體,這是必要的。商品代蛋雞場同時也是肉雜鳥雞的種雞場,要求其按照種雞場的標準進行規範管理,才能夠提高肉雜鳥雞的生產性能,才能夠保證種蛋雞雛產品質量,才有利於穩定發展整個產業。

據報導,山東民和牧業目前存養蛋雞10萬隻,全部用於生產“817”肉雞,每年可生產817肉雜鳥雞苗2400~2500萬隻。筆者建議,山東省農科院家禽研究所要儘快與民和牧業結成合作夥伴關係。將技術介入山東民和的肉雜鳥雞苗生產,有民和牧業來提供種蛋雞雛。如果再發展幾家肉雜鳥雞蛋雛生產場,就會對山東的肉雜鳥雞產業產生支撐。

如果山東肉雜鳥雞的種蛋雞雛靠安徽提供,靠內蒙來供出現應。這些隨機的商業化的操作,種蛋雞雛質量是無法保證的。山東的肉雜鳥雞也會導致‘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命運,當然這是很可惜的。因為靠散兵游勇來生產肉雜鳥雞種蛋雞雛,兵敗在質量問題上是遲早的事,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

產業發展建議

把‘817’ 塑造成一個中國特色肉雞產業體系分支

肉雜鳥雞發展已成氣候,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階段,應抓住機遇構建肉雜鳥雞產業體系,這應該成為產業發展的主題。山東省農科院家禽研究所作為“817”肉雜鳥雞的原創單位,要儘快制定肉雜鳥雞產業發展的技術路線和組織路線。因為,肉雜鳥雞在缺乏體系框架的情況下,就會長期陷入盲人摸象的狀態,不利於肉雜鳥雞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山東家禽所作為家禽研究機構,應儘快開通“817”肉雜鳥雞網站,在網上進行“817”肉雜鳥雞技術推廣。在沒有人提供技術服務,在缺乏技術指導的情況下,養殖戶就只好憑經驗來養雞了。這怨不得農民,這是科研部門的失職。有人指責農民對雞病研究很少,隨意給雞用藥。筆者認為,這件事不是農民的職責,這應該是科研技術服務部門的事。不讓養殖戶憑自己的經驗隨便養雞的前提,是技術部門不掉鏈子不失職。

山東家禽所不能認為推出了‘817’就大功告成,應該繼續提供全程配套服務,即使人力財力不足,無法進行現場指導,也應該推出自己的網站,在網上進行指導諮詢和服務,對科研部門來講,這並不苛刻。山東家禽所要把‘817’肉雜鳥雞培育成一條產業鏈,塑造成一個中國特色的產業體系,而不是把817僅僅局限於一個品種或配套系。

把‘817’塑造成一個中國特色的肉雞產業體系,更有經濟價值,也更有社會價值,當然也更有學術價值。817給山東家禽所提供了介入並主導肉雜鳥雞產業鏈的機遇,山東家禽所不要停留在這個階段,要深度介入肉雜鳥雞產業鏈,提供‘817’肉雜鳥雞商品代的飼養方法,營養標準、飼料配方,防疫程式。

山東是肉雜鳥雞的主產區,不論是建設中國小肉食雞之鄉也好,還是做817肉雜鳥雞領導者也好,都要介入主導種蛋雞雛生產環節,對種蛋雞雛生產實行標準化規範化運作,以保證蛋雛產品質量,只要種蛋雞雛不出問題,肉雜鳥雞就能養下去,養雞戶的水平即使差一點,也不會有太大閃失,肉雜鳥雞產業就不會坍塌崩潰。

由於現在產業鏈各環節是分散化的,完全是市場化運作,由於一體化運作交易成本太高,由某個大企業進行全產業鏈的掌控不太現實,產業龍頭當地政府只有抓關鍵環節,其他環節可以市場化運作,也可以虛擬一體化運作,只要種蛋雞雛環節必須由龍頭掌控,方能保證不出大的問題,方能保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肉雜鳥雞要確立生態化發展方向,選擇低碳的生產方式,‘817’應該向生態型肉雜鳥雞轉型。肉雜鳥雞生態化既是調結構,也是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肉雜鳥雞的升級換代。並能夠占領低碳經濟的制高點,同美國主導的白羽型快大雞實行差異化競爭,確立中國特色肉雞產業的國際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