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紋狗鯊

條紋狗鯊

條紋狗鯊(chiloscyllium plagiosttm)俗稱斑竹鯊、犬鯊,屬軟骨魚綱、鬚鯊目、鬚鯊科、斑竹鯊屬,常見於南海和東海南部,是南海具有代表性的肉食性軟骨魚類之一,也是鯊魚中個體較小的暖水性種類。條紋斑竹鯊肌肉蛋白含量高,既有食用價值,也有藥用價值,同時是觀賞魚類之一,市場價值高,是值得開發的海水魚類養殖新品種。

基本信息

魚種檔案

條紋狗鯊條紋狗鯊
中文種名條紋狗鯊
學名Chiloscylliumplagiosum
台灣俗名狗沙、沙條、斑竹狗鮫
大陸名條紋斑竹鯊
科中文名長尾鬚鯊科

型態特徵

體呈圓柱形或稍平扁;體側具一隆脊;頭側不具皮瓣。吻窄圓。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鼻孔下側位,鼻孔緣具短而尖凸之須;具鼻褶;具口鼻溝。噴水孔中大,約等於眼徑。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重迭,內鰓不具濾器。口裂小,腹位,近於平直。齒具中央齒尖,側邊小齒尖或有或無。背鰭2個,小而上角鈍圓,後端平直,下角不尖突,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末端相對或稍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腹鰭與臀鰭間;胸鰭與腹鰭略小,同大或胸鰭略大;臀鰭小,起點遠於第二背鰭后角之後,基底長短於尾鰭下葉基底長,而與尾鰭下葉之起點僅以一窄凹窪分隔,其間距遠短於臀鰭基底長;尾鰭上葉略往上揚,上葉略發達,腹緣明顯;尾鰭下葉低平而延長,但前部不突出,後部具缺刻。體呈灰褐色,體側具12-13條暗色橫紋,體側及各鰭另具許多淡色之斑點。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海礁砂混合且海藻繁生的海床。行動緩慢。生態習性不甚清楚,可能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卵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度斯里蘭卡新加坡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中國台灣菲律賓日本等。台灣分布於北部及西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主要以底拖網或沈底刺網捕獲,一般被利用加工為鯊魚醃或製成魚槳、魚丸等,大型水族館偶有展示。

人工繁育

一、親魚來源
選購體質健壯,活力較強,生長性能及肥滿度好,具有典型生物學特性,體表完好,色澤鮮艷,無病無傷的天然條紋斑竹鯊共80尾做為親魚,其中雌魚50尾,雄魚30尾,平均體長74cm,平均體重2.2kg。
二、場地條件
湛江市昇達養殖有限公司順達蝦苗場育苗車間內長方形水泥池(4m×5m×1.6m)、室外水泥池及養殖池。配備有電力、加溫、增氧、進排水系統、水管、網片等設備。餌料生物為牡蠣、沙蠶、蟹、小雜魚蝦、魷魚等。藥品包括高錳酸鉀聚維酮碘漂白粉等。
對於水泥池,先用鹽酸(稀釋到5%濃度)將池壁、池底、加溫設施和增氧設備等軟、硬體清洗乾淨,再用清水沖洗;對於孵化池,先用高錳酸鉀250ppm徹底消毒處理,再用清水沖洗乾淨。條紋斑竹鯊有隱居的習性,故在親魚培育池、育苗池中均需放置一定的水管、瓦罐等供親魚、幼魚躲藏與棲息。
水源為經過過濾的清新海水,比重在1.016以上,pH8.4左右。繁養殖用水先用漂白粉消毒,使用時有效氯含量達0.5ppm以上,曝氣處理24小時後使用,再加入EDTA-2Na鹽4ppm~6ppm,用以絡合重金屬元素。
三、親魚培育
1.暫養親魚收購回來以後,在繁殖工作前要對親魚進行暫養。清洗好4個水泥池,並在池中放置一定的水管,將80尾親魚用高錳酸鉀150ppm消毒3分鐘~5分鐘,分為4組放養。根據親魚攝食情況決定投餵量,一般為體重的2%~6%,每天投餵1次,多吃多投喂,少吃少投喂,以利於親魚脂肪的積累和性腺發育。每周用聚維酮碘5ppm消毒池水1次;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和活性有益微生物製劑;每天對暫養池進行吸污,根據水質情況每隔2天~3天適量換水。
2.強化培育暫養到親魚恢復正常攝食1周后,體質漸強,即可合理搭配性比放入親魚池進行強化培育。可將親魚以雌雄比例5∶3分3個池飼養,並在每個池中放置一些塑膠管等雜物供親魚棲息、隱藏之用。日常投餵量為親魚總體重的2%~6%,投餵經過處理的牡蠣、魷魚、沙蠶、蟹肉、小雜魚、蚯蚓等,每日1餐,多吃多投喂,少吃少投餵。為保證水質清新和環境舒適,需要經常吸污,一般2天~3天換水1次,換水量視具體情況決定。避免強烈光照,保持親魚池寧靜,防止親魚受驚。控制水溫在27℃~31℃範圍之內。充氣是保證池水具有充足溶解氧的必要條件,以給親魚較好的生存環境,一般保證池水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在親魚強化培育過程中,病害防治應始終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定期選用效果好、無藥殘、比較環保的漁藥進行預防,如絡合碘製劑、微生物製劑等,以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保持池水有益微生態系的穩定,同時在飼料中添加各種維生素,以增強親魚體質。
四、人工繁殖
1.交配產卵控制好光線、水溫、鹽度、水質等環境因子,並配以優質飼料,在人工誘導下,親魚在強化培育30天左右開始自然交配,交配活動一般在晚上9點左右進行。在安靜環境下,雄性個體與雌性個體相互嬉戲,雄性個體主動以各種姿勢迅速與雌性個體完成交配。應在產卵池中設定水管、網片等雜物(受精卵的附著物)。條紋斑竹鯊在前後輸卵管之間有一特殊的結構:卵鞘腺,卵經過此處會被包裹一層堅韌的卵鞘,這應是條紋斑竹鯊防止其卵在漫長的孵化期間被其他生物吞食而形成的對後代的一種保護措施。在卵鞘腺中的卵並沒有馬上被排出,而是在後輸卵管中積聚起來,在此過程中,親魚的腹部會慢慢膨大,因此,我們很容易區分哪一些親魚將要產卵。將待產親魚移到產卵池,做好接產準備工作,在人工誘導的情況下輔以光照、水溫、水流等外部非生物環境的刺激,親魚將把卵產在準備好的水管、網片等附著物上。條紋斑竹鯊的卵裹上卵鞘後如此之大,以至在產卵過程中親魚衝刺、跳躍等現象經常發生。
2.孵化親魚產出的卵要用網片馬上收集,避免被其它待產親魚在產卵過程中的過激行為破壞。採集的卵放在另外的專門孵化池中孵化。孵化池中要設定一定的網片,將採集的卵放在網片上或黏附在充氣管等物體上,受精卵放置密度為30粒/平方米~50粒/平方米。
日常管理中,要開動氣管充氣,保證溶解氧在5mg/L以上;保持微流水狀態並少量換水,每次換水1/3~1/5,每天換水2次~3次,以防止水質變壞;經常將受精卵加以翻動,並檢查受精卵的狀態,防止霉變;控制水溫在27℃~31℃範圍。
條紋斑竹鯊受精卵孵化的時間很漫長,在清新水質、適宜水溫的條件下,仔魚30多天后將相繼從卵鞘中孵出,出生後的仔魚仍有大塊卵黃相連,全長約11cm~15cm。仔魚出鞘時間不相同,最短時間30多天,最長60多天,此時需要投餵一定的生物餌料作為開口餌料。
五、苗種培育
初孵仔魚即可在水中歡快遊動,頭頸部吊著大塊卵黃,卵黃略呈淺黃色,圓形或橢圓形,體積較大,直徑約1.8cm~2.5cm。初孵仔魚即表現出很強的母性遺傳特徵,其體色、花紋與親魚極其相似,從外觀上基本可以辨認親子關係。初孵仔魚已具備了攝食能力。
1.仔魚布池苗種孵出的時間不統一,若等到大批量的產出後再行另池培育顯然對仔魚的生長發育不利,因此,出鞘後的仔魚即可轉移到育苗池中進行培育,這就造成了同一育苗池中仔魚的大小差別比較大,也給養殖工作增加了麻煩。按照批次和魚苗出生時間大致確定在同一池子培育,一般每池放養80尾~120尾左右的仔魚即停止放入,保持水深50cm左右。
2.飼料在培育過程中,餵養的飼料有生物餌料和經過處理的魷魚、沙蠶、蟹肉、小雜魚、蚯蚓等。由於同池的魚苗孵化時間有時相差月余,大小不等,餵養時特別注意各種餌料生物的搭配使用,基本在前1.5個月時間裡各種餌料生物都要投喂,以保證各階段仔魚的營養需求。
3.管理育苗用水經過二級過濾,比重1.016~1.022,pH8.0~8.4,水溫控制在27℃~31℃,溶解氧5mg/L以上。及時充氣,經常吸污,2天~3天換水1次,保證水質清新。定期用絡合碘製劑、微生物製劑等進行病害預防,投餵的飼料中要添加各種維生素。
六、成魚養殖
1.池塘清整徹底清整池塘可以為魚苗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是提高魚苗的生長速度和養殖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在上一次養殖乾塘後做好清淤、修繕等工作,曝曬數日後用生石灰100kg/畝清塘消毒,並在池塘中放置一定的水管、瓦罐等供幼魚躲藏和棲息。
2.肥水清塘後,在魚苗放養前5天~7天注入經過過濾的海水,施肥,為大量繁殖各種藻類提供營養基礎,並保持水質的穩定性。
3.魚苗放養選擇魚苗培育池中個體較大、活力強、無損傷的幼魚進行放養,分3批放入池塘。第一批放養時間為2004年8月20日,魚苗平均全長18.5cm,平均體重52.1g,數量108尾;第二批放養時間為2004年10月15日,魚苗平均全長19.6cm,平均體重75.8g,數量106尾;第三批放養時間為2004年11月1日,魚苗平均全長31.0cm,平均體重120.0g,數量97尾。幼魚放養後,開始按照總體重的5%進行投喂,投餵經過處理的魷魚、沙蠶、蟹肉、小雜魚、蚯蚓、小規格南美白對蝦等,並按照實際攝食量投喂,1日1餐,注意定時、定點。
4.日常管理在池塘中裝置增氧機1台,每日中午開啟1小時,晚間後半夜視具體情況開啟1小時~2小時,保證池水溶解氧在5mg/L以上。投餵飼料1小時後檢查攝食情況,以1.5小時內吃完較好,沒有吃完的飼料用虹吸法吸出,以防污染池水。每日檢測池水的氨態氮、亞硝酸鹽、H2S、溶解氧等,以掌握水質變化,及時做出處理。根據需要添水或換水,定期添加有益微生物製劑如光合細菌等,保證池塘微生態系的穩定平衡。病害防治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在添加微生物調控水質的同時可以根據需要用高效低毒的絡合碘製劑進行池水消毒。
七、養殖結果
親魚共產卵6批,獲得受精卵750粒。孵化出仔魚650條,孵化率達86%。出鞘後的仔魚經過標粗(中間暫養)後在對蝦養殖池塘中生長良好,第一批條紋斑竹鯊放入蝦塘養殖6個月左右時間後平均體長達45cm,平均體重530g。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三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