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半沙條鯊

小口半沙條鯊

體延長而呈圓柱形。頭不往兩側延伸;眼前後延長而呈卵圓形,長度約為高度的1.9倍;具瞬膜。具噴水孔。唇溝一般長。鼻孔不與口相連;前鼻瓣呈短葉,唯不似須狀。分布於東大西洋及印度-西太平洋之熱帶或溫帶暖水域。

基本信息

小口半沙條鯊

基本信息

科名:Hemigaleidae

半沙條鯊科
科俗名:Weaselsharks

中文科名:半沙條鯊科

地理分布:分布於東大西洋及印度-西太平洋之熱帶或溫帶暖水域。

小口半沙條鯊小口半沙條鯊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圓柱形。頭不往兩側延伸;眼前後延長而呈卵圓形,長度約為高度的1.9倍;具瞬膜。具噴水孔。唇溝一般長。鼻孔不與口相連;前鼻瓣呈短葉,唯不似須狀。齒大小不一,齒尖尖窄或寬,通常具小齒尖,上下頜齒形明顯不同,上頜齒扁如刀狀,下頜齒尖如叉;後方不為梳狀。背鰭兩個,無硬棘,第一背鰭遠短於尾鰭,基底位於腹鰭之前;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起點幾相對;臀鰭基底一般較短;尾鰭狹表,尾椎軸上揚;尾鰭下葉強而有力;上葉背緣呈波浪狀。腸內具螺旋瓣4-6枚。以往被歸入白眼鮫科,現獨立成一科,全世界計4屬7種(Nelson,2006)。

棲所生態

棲息於近海沿岸或大陸棚小至中大型鯊魚。最大體長可達240厘米(為半鋸鯊Hemipristiselongatus的紀錄)。主要捕食棘皮動物、頭足類及魚類。本科鯊魚為胎生,具卵囊胎盤,一般一胎可產下4-14隻小鯊魚。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三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