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氏蜥鯊

依氏蜥鯊

伊氏鋸尾鯊(學名:Galeus eastmani),又稱依氏蜥鮫、依氏蜥鯊,俗名沙條,為軟骨魚綱真鯊目貓鯊科鋸尾鯊屬的一種。為小型底棲性魚類,常出現於沙泥地、石礫灘,甚至礁岩區,以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等為食。卵生。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日本對馬海峽以及舟山外海等海域深處,南部可能達到菲律賓和越南。

基本信息

特徵

依氏蜥鯊依氏蜥鯊

體細長。頭平扁。尾部細長側扁,尾鰭基無凹窪。吻中長。眼大,橢圓形,具瞬褶。鼻孔寬大,鼻孔至吻端距離小於眼徑。口寬大,弧形,口閉時齒暴露。唇褶發達。齒細小而多,7齒頭型,多行在使用。噴水孔小。鰓孔5個,狹小。背鰭2個,小型,大小和形狀相同。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後端相對;尾鰭狹長,大於全長1/4,尾鰭上緣具2縱行列鋸齒狀大鱗,尾椎軸低平;臀鰭低長,基底長長於腹鰭至臀鰭基底間距;腹鰭比背鰭大;胸鰭寬而圓形。體褐色,背面和上側面具暗褐色雲狀橫斑8—9條;兩背鰭和尾鰭後端、臀鰭、腹鰭均白色;尾鰭下葉中部暗褐色;胸鰭褐色。底棲小型鯊。卵生。

分布

本魚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日本對馬海峽以及舟山外海等海域深處,南部可能達到菲律賓越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

生態

為小型底棲性魚類,常出現於沙泥地石礫灘,甚至礁岩區,以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等為食。卵生。

深度

水深10-200米。

經濟利用

食用魚,剝皮後,紅燒或煮薑絲湯皆宜,亦可醃製成沙魚煙。魚體小型者,充當下雜魚。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三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