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巨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

基本信息

概念

外匯儲備,又稱外匯存底,是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貨幣當局持有並可隨時兌換他國貨幣的資產,通常以美元計算。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指以外匯計價的總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影響。但是,外匯儲備往往不是淨資產,不能視為可供國民直接分享的國家財富。
外匯儲備餘額(外匯存底)常被誤為是經濟力的重要指標,但發行強勢貨幣的國家,如美國,並不需要太多外匯儲備,因其貨幣可在國際外匯市場中流通;反而一些貨幣不在國際間流通的開發中國家,出於經濟發展的考量,或政治上的需要,需要握有大量外匯儲備以因應國際市場及政治情勢的波動。此外,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外匯儲備的多寡,也受其貨幣政策的影響。

組成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

主要用途

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儲備比例

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係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現狀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所持有的用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維持該國貨幣匯率穩定的國際間普遍接受的外國貨幣,是國際儲備的一部分。國際儲備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的普通提款權和特別提款權。外匯儲備在儲備資產中最為重要。
回顧中國外匯儲備的發展變化:1996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此後四年,儲備上升相對平穩。自2000年起,中國外匯儲備呈快速增長趨勢。2005年末增至8188.72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06年2月,中國外匯儲備達8537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大持有國。截至2010年3月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已達24470.84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一位。

截至2014年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已達3.95萬億美元,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就在咫尺之間。

外匯問題

(一)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過大,提高機會成本:高額外匯儲備使機會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資本的有效使用率。外匯儲備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國銀行的,如果不是用於儲蓄而用於對外投資的話,可以用於進口或投資,那么收益率則要遠遠高於儲蓄收益,這樣就構成了外匯儲蓄的機會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匯儲備,就有更多的機會成本。

(二)高漲的外匯儲備影響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外匯儲備變動是貨幣供給的重要渠道。一國的貨幣供應量是由中央銀行發行,再通過各種渠道向市場投放的貨幣數量。外匯占款是中央銀行持有外匯儲備所對應的貨幣投放。同時,外匯儲備占款具有高能貨幣的性質,通過乘數效應可以對貨幣供應產生成倍的放大作用。當中國國際收支持續出現順差時,外匯市場上供過於求
(三)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1994年初,中國實行了單一匯率制度,在對資本與金融項目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對經常項目實施強制的結售匯制度。該制度規定,除了允許部分外商投資企業開設外匯現匯賬戶外,對中資企業實行強制結匯,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除少數非貿易非經營性收入外,都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而外匯指定銀行的結算周轉頭寸等都是有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實際情況核定的,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外匯市場最大的買入者。隨著中國連續貿易順差,中國人民銀行只能購買超額的外匯,這就造成了基礎貨幣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貨幣乘數的作用,形成過分寬裕的貨幣供給,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人民銀行對國內的巨觀經濟進行調控。
(四)中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著巨大的匯率風險:從國際金融體系角度觀察,中國外匯儲備快速上升,但結構仍以美元為主。這使得中國經濟成長已有成果和未來命運承受著巨大的匯率風險,特別是美元匯率風險。
五)結構相對單一,增大了儲備風險:當今,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較大,每當美元貶值或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時,中國外匯儲備都會隨之貶值,從而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也將十分激烈,因此匯率風險增大。另外,一國大量地持有另一國的貨幣資產,勢必會帶來一定的政治風險。假使中美關係惡化,中國很可能面臨持有的美元資產被凍結的風險,使中國的外匯儲備遭受重大損失。
(六)巨額外匯儲備給人民幣帶來巨大的升值壓力,使央行需要使用更多的手段來維持幣值的穩定:持續擴大的國際收支順差,造成了外匯市場供求關係的明顯失衡,在中國的外匯管理體制和匯率政策操作下,其結果就是外匯儲備的不斷積累,這使人民幣處於不斷增大的升值壓力下。事實上,儘管人民幣升值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經濟利益的矛盾和衝突,但必須承認,經常項目與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存在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形成的關鍵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幣的升值勢必給中國的出口帶來不利影響,從而對促進就業和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外匯排名

據2009年4月底數據,中國大陸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經濟體第一,日本居第二,俄羅斯居第三。

具體形式

(圖)外匯儲備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外匯儲備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係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

基本功能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巨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係,促進巨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巨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承受代價

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誌,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開發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損害了經濟成長的潛力

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中國經濟成長的潛力。

2、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

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也將嚴重縮水。

3、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

中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閒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削弱了巨觀調控的效果

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巨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巨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

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

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有形經濟資源流失

大量囤積外匯,會引起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無論是出口創匯還是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都會形成對本國有形經濟資源的購買能力,造成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

8、通貨膨脹

推高本國貨幣的通貨膨脹,資源的流失和大量發行本國貨幣所換來得外匯如果不能實現購買,則會推動國內通貨膨脹的持續上揚。

9、迫使國內生產企業倒閉

出口創匯不能回購資源,在國內以發行本國貨幣虛增企業利潤來實現,實質上是生產企業的出口成本以通貨膨脹消化,長期運做,使所有生產企業總體上收不抵支,使這些企業所持有的生產資料轉化為外匯儲備的貨幣形態,造成倒閉,而以企業經濟贏利為基礎而生存的銀行也會因企業的倒閉使放出的貸款不能收回而發生倒閉。

10、產生巨額的匯兌損失

由於這些損失需要通過本國貨幣的無保證發行獲得,由工商企業和銀行系統消化,迫使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間資本公擔,我國大批國企和國有獨資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因為企業無法獨立承擔央行大量囤積外匯產生的匯兌損失,不得不吸收民間資金共擔損失以苟延殘喘。實質上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本質屬於國有獨資製造企業和銀行的變相破產形式。
給外匯發行國通過大量發行鈔票,稀釋其貨幣購買力,掠奪持匯國的財富以逃避債務創造條件。這是形成我國中央銀行的匯兌損失的主要原因。

11、蒸發本國貨幣的積蓄

大量通貨膨脹本身是中央銀行稀釋本國貨幣購買力的表現,但中央銀行在稀釋購買力時沒有補貼持幣人等比的新增貨幣,從而使百姓財富蒸發。

12、本國貨幣主權喪失

螞蟻搬家式的將本國貨幣的發行準備移出國外,造成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大量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是以所謂的單向等價交換為特徵實現,即使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而外匯發行國將換得的人民幣購買我國商品輸入其國家,銷售後補足外匯的發行準備,回籠該國貨幣買削其債務。而本國因囤積外匯不能回籠資源,造成大量無準備的貨幣發行,從而喪失對本國貨幣的節制,任其通貨膨脹,這意味著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

管理原則

原則

外匯儲備外匯儲備
1、保持外匯儲備的貨幣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

2、根據進口商品、勞務和其它支付需要,確定各種貨幣的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

3、在確定儲備貨幣資產的形式時,既要考慮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也要考慮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

4、密切注意儲備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調整不同幣種儲備資產的比例。

原則歸納

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可以歸納為“安全、靈活、保值、增值”。第一位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礎。但由於儲備資產是支付工具,應該隨時能變現,因此必須具有靈活性,這兩者缺一不可。這裡所說的安全,不僅是貨幣匯率、利率風險的防範,更重要的是變現、流通、兌換風險的防範。因此,為減少儲備資產風險,在考慮對外支付的情況下,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手段,把儲備當作金融資產進行管理和運營。在保值的基礎上,不僅要獲取基本利息的收益,還要努力爭取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實現儲備資產的增值。

經營原則
各國政府管理和經營外匯儲備,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個原則。
安全性
是指外匯儲備應存放在政治穩定、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和信譽高的銀行,並時刻注意這些國家和銀行的政治和經營動向;要選擇風險小、幣值相對穩定的幣種,並密切注視這些貨幣發行國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狀況,預測匯率的走勢,及時調整幣種結構,減少匯率和利率風險;還要投資於比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譽高的國家債券,或由國家擔保的機構債券等。
流動性
是指保證外匯儲備能隨時兌現和用於支付,並做到以最低成本實現兌付。各國在安排外匯資產時,應根據該國對一定時間內外匯收支狀況的預測,並考慮應付突發事件,合理安排投資的期限組合。現金和國庫券流動性較強,其次是中期國庫券、長期公債。
盈利性
是指在保證安全和流動的前提下,通過對市場走勢的分析預測,確定科學的投資組合,抓住市場機會,進行資產投資和交易,使儲備資產增值
但是,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風險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資產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動性強的資產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國在經營外匯儲備時,往往各有側重。比如富國多重視流動性,以隨時干預外匯市場或用於對外支付,小國和資源貧乏國家多看重價值增值和財富積累。一般來說,應儘可能兼顧這三項原則,採用投資組合的策略,“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實行外匯儲備的多元化經營,降低風險,實現增值。

因此,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是:“安全、靈活、保值、增值”。第一位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礎。但由於儲備資產是支付工具,應該隨時能變現,因此必須具有靈活性,這兩者缺一不可。

當然,這裡所說的安全,不僅是貨幣匯率、利率風險的防範,更重要的是變現、流通、兌換風險的防範。因此,為減少儲備資產風險,在考慮對外支付的情況下,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手段,把儲備當作金融資產進行管理和運營。在保值的基礎上,不僅僅要獲取基本利息的收益,還要努力爭取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實現儲備資產的增值。

中國外匯儲備

中國外匯儲備(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機構債券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2007年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1357億美元,同比多增795億美元,一季度的外匯儲備增加額已經接近2006年全年外匯儲備增加額的55%。截至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達12020億美元,同比增長37.36%。

截止2008年4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到1.76萬億美元,比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的總和還多。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對環球網記者說,這個數字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世界主要7大工業國(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簡稱G7)的總和。

截至2011年末,中國外匯儲備達31811.48億美元。全年外匯儲備增加3338億美元。其中,第四季度淨減少206億美元。截至2012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3050億美元。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淨增加1238.52億美元。

歷年數據

時間 數額(億美元) 時間 數額(億美元) 時間 數額(億美元) 時間 數額(億美元)
2012年1月 32536.31 2011年1月 29316.74 2010年1月 24152.21 2009年1月 19134.56
2012年2月 33096.57
2011年2月 29913.86 2010年2月 24245.91 2009年2月 19120.66
2012年3月 33049.71
2011年3月 30446.74 2010年3月 24470.84 2009年3月 19537.41
2012年4月 32989.13
2011年4月 31458.43 2010年4月 24905.12 2009年4月 20088.8
2012年5月 32061.09
2011年5月 31659.97 2010年5月 24395.06 2009年5月 20894.91
2012年6月 32400.05
2011年6月 31974.91 2010年6月 24542.75 2009年6月 21316.06
2012年7月 32399.52
2011年7月 32452.83 2010年7月 25388.94 2009年7月 21746.18
2012年8月 32729.01
2011年8月 32624.99 2010年8月 25478.38 2009年8月 22108.27
2012年9月 32850.95
2011年9月 32016.83 2010年9月 26483.03 2009年9月 22725.95
2012年10月 32850.95
2011年10月 32737.96 2010年10月 27608.99 2009年10月 23282.72
2012年11月 32976.71
2011年11月 32209.07 2010年11月 27678.09 2009年11月 23887.88
2012年12月 33115.89
2011年12月 31811.48 2010年12月 28473.38 2009年12月 23991.52

演變史

據估計,1899年官方世界外匯儲備64%主要為英鎊。到了1913年改值下降到48%。正如下面圖表所示的,縱觀外匯儲備史,我們不難發現外匯儲備的變化基點為100年,而作為全球外匯儲備的美元也從1999年的72%下降到目前的62%。外匯儲備的變化趨勢沒有永遠。
下面的圓形圖展示了官方從1999年開始世界外匯儲備變動狀況。

資金安全

監管機構介紹:

英國金融監管局FCA簡介

作為英國的金融服務監管機構,FCA的法定目標是制定規則,廣泛調查和權利執法,董事會制定了整體政策,但是日常決策和管理工作人員是執行委員會的根本職責。FCA的力量和目標是通過金融服務和市場法案2000(FSMA),也旨在促進高效、有序和公平的金融市場和遵循FCA良好的監管原則。

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簡介

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AustralianSecurities&InvestmentsCommission)是澳大利亞政府下設的金融行業監管機構,也是全球最受認可的金融監管機構之一。ASIC根據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法案》設立,其主要職能包括對澳大利亞整個金融市場執行監督、調查、管理等工作,對受其監管的金融機構定期進行審計,並接受投資者的監督和投訴。ASIC要求各金融機構嚴格遵守ASIC規定的資金安全條例和操作規範,如果有違規行為,將受到ASIC的嚴厲處罰,甚至被吊銷經營牌照或被法院起訴。ASIC的監管體系一直以來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嚴格、最健全、最能保護投資者權益的金融監管體系。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BA)、中國銀行澳洲分行(BOC)、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AETOS資本集團等均在ASIC的監管之下為全球投資者提供金融服務。

與匯率相關的經濟知識

盤點與匯率相關的知識,例如詞條外匯、國際收支、貨幣貶值等詞條,完善詞條內容,使詞條升高分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