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儲備

中國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foreignexchange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是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6.72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13年1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38,213.15億美元。2014年6月19日,國家外管局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中國一季度外匯儲備總額增至3.94萬億美元。

基本信息

中國外匯儲備水平

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據估計,美元資產占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導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表示,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反映出兩個問題:第一,中國經濟結構內部嚴重失衡,必須儘快糾正;第二,人民幣現在還不是國際貨幣。

“我們國家日益膨脹的外匯儲備根本就不是財富的象徵,這個外匯儲備超過了一定程度之後,它越大,就說明我們國家經濟結構失衡越嚴重,不是好事兒,所以在談外匯儲備的時候,首要問題是如何縮小繼續膨脹的外匯儲備,第二才是外匯儲備如何保值。”許小平說。

狀況發展

儲備狀況

中國外匯儲備 配圖中國外匯儲備 配圖

中國外匯儲備(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作為國家資產,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部分實際業務操作由中國銀行進行。

2010年12月國家外匯儲備28473.38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億美元。

中國外匯儲備--2010年單位:億美元

月份 數額
1 24152.21
2 24245.91
3 24470.84
4 24905.12
5 24395.06
6 24542.75
7 25388.94
8 25478.38
9 26483.03
10 27608.99
11 27678.09
12 28473.38

發展情況

2009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21316億美元,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另外,6月M2同比增長28.46%,創下1996年5月份以來新高,而M1同比增長24.79%,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2009年7月15日的數據,2009年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實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大金融對經濟成長的支持力度,貨幣信貸快速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

國家外匯儲備增長17.84%

2009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56.89萬億元,同比增長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2.7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為19.32萬億元,同比增長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6.09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餘額為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1.46%。上半年淨回籠現金578億元,同比多回籠639億元(同期淨投放61億元)。

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加速融入全球經濟,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國際收支持續大額順差,對國民經濟影響日益增強,加之西方經濟持續低迷,促使外國直接投資大幅度增加,全年增量超過500億美元。2001年全年外匯儲備淨增466億美元,外匯儲備量突破2000億美元居於世界第二位。伴隨著入世後外匯儲備規模的較快增長,2001年,外匯儲備經營以規範化、專業化和國際化為目標,建立了投資基準經營管理模式和風險管理框架,完善了大規模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的體制機制。

與此同時,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高速增長,總值超過6000億美元。此外,美元利率的下降使得人民幣利率水平高於美元,進一步促進了外匯的流入。因此,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推動下,中國的外匯儲備出現大幅增長,2006年2月底更是達到8536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的8501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一。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長34.44%

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7.74萬億元,同比增長34.44%,增幅比上年末高15.71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3.83個百分點。上半年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7.37萬億元,同比多增4.92萬億元。從分部門情況看:居民戶貸款增加10607億元,同比多增599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65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955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63096億元,同比多增4318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319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1771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7065億元。6月份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53萬億元,同比多增1.20萬億元。

6月末金融機構外匯貸款餘額為2954億美元,同比增長8.08%,上半年外匯各項貸款增加517億美元,同比少增36億美元。其中,6月份外匯各項貸款增加372億美元,同比多增358億美元。

本外幣並表後,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為39.76萬億元,同比增長32.78%。上半年新增本外幣各項貸款7.72萬億元,同比多增4.99萬億元。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增長29.02%

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56.63萬億元,同比增長29.02%,增幅比上年末高9.29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2.34個百分點。上半年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9.99萬億元,同比多增5.02萬億元。從分部門情況看:居民戶存款增加31719億元,同比多增9754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58723億元,同比多增42403億元;財政存款增加6883億元,同比少增3351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中,企業存款增加52934億元,同比多增37665億元。6月份當月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2.00萬億元,同比多增1.23萬億元。

6月末外匯各項存款餘額2081億美元,同比增長16.01%,上半年外匯各項存款增加154億美元,同比少增33億美元。其中,6月份外匯各項存款增加21億美元,同比少增30億美元。

本外幣並表後,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58.05萬億元,同比增長28.65%。上半年新增本外幣各項存款10.09萬億元,同比多增5.07萬億元。

銀行間市場利率保持較低水平

6月份銀行間市場人民幣交易累計成交13.72萬億元,日均成交6236億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長50.2%,同比多成交2083億元。

6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0.91%,比上月高0.06個百分點,比同期低2.16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0.91%,比上月高0.06個百分點,比同期低2.17個百分點。

國家外匯儲備增長17.84%

2009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21316億美元,同比增長17.84%。上半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1856億美元,同比少增950億美元。6月份外匯儲備增加421億美元,同比多增302億美元。6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8319元人民幣。

結構形式

結構原因

中國外匯儲備 配圖中國外匯儲備 配圖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幣種構成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屬於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占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導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具體形式

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使用

第一種是通過外匯儲備規模的減少實現部分外匯儲備的市場化的民間運用。基本思路是中央銀行向公眾賣出外匯儲備,收回人民幣,賣出的外匯儲備留在公眾手中,由專業公司、部門或民間自主進行管理運作。比如,鼓勵企業用自己的人民幣買入外匯,進口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戰略性物資,而購買外匯的價格可以根據國家戰略需要的緊急和重要程度予以不同程度的優惠。再如,可以推動建立“戰略物資投資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的方式從私人部門募集資金來買外匯,然後由戰略物資投資公司自主進行有關經營。對戰略物資未來價格有不同看法的人可自由選擇,誰看“多”就去買投資公司的股票,誰看“空”就不買甚至可以賣空股票。

第二是對屬於非財政性資金的外匯儲備部分,合理拓寬投資渠道。基本思路是在保持外匯儲備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採取更為積極的投資組合策略,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保守的投資是歐美的主權債和金融債,相對積極的投資會涉及其他信用評級一般的證券,更為積極的投資可涉及企業股權和不動產。在進行投資組合拓展時,要借鑑國際經驗,謹慎選擇。列舉幾個重視程度不夠的資產運用方式。比如,1996年我國曾由外匯指定銀行將外匯儲備貸款給商業機構,現在可以考慮再次這么做,以減少同時高利借債和低利投資美國國債的損失。再如,考慮到開發中國家不滿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程式和條件,可拿出部分儲備對其發放貸款。再如,可考慮將部分外匯儲備轉為央行其他資產,通過注資等方式支持金融改革,並探索擴大投資領域的可能。但是各類投資是由央行直接操作還是委託操作,則需要權衡優劣,做好籌劃。

第三是對屬於財政性資金的外匯儲備部分,探索進行財政性使用,可以消費或者劃撥。基本思路是讓央行“鑄幣稅”性質的外匯儲備轉化為財政資金。操作辦法有兩種。一、中央銀行向公眾出售外匯儲備(雖然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公眾持有外匯儲備的意願下降,但公眾為了資產多元化目的,仍然會對外匯有需求),然後用所得購買財政部發行的國債,財政部獲得人民幣資金,作為財政資金花掉,但這一辦法要保證不會出現二次結匯;二、中央銀行直接用外匯購買財政部發行的特種國債,財政部由此得到的外匯,可作為財政資金花掉。我國在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政府投入相對較低,財政可以利用得到的外匯進口相關物資和設備。

第四是財政性地使用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部分直接表現為財政收入,可以當作財政資金使用。

使用事件

非常規

2004年1月,國務院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以充實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資本金。工商銀行要通過運用外匯儲備150億美元補充資本金。這兩次注資行為不屬於外匯儲備的常規運用範疇,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執行人的角色。

相關知識

我國從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國人民銀行按季向社會公布貨幣供應量統計監測指標。參照國際通用原則,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將我國貨幣供應量指標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M2:M1+城鄉居居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外幣存款+信託類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等。

其中,M1 是通常所說的狹義貨幣量,流動性較強;M2 是廣義貨幣量,M2與M1,的差額是準貨幣,流動性較弱;M3 是考慮到金融創新的現狀而設立的,暫未測算。

延伸閱讀:股市反轉的風向標:M1-M2

在一般情況下,M1和M2增速應當保持平衡,也就是在收入增加、貨幣供應量擴大的環境下,企業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這也符合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中對三大動機的解釋。

如果M1增速大於M2,意味著企業的活期存款增速大於定期存款增速,企業和居民交易活躍,微觀主體盈利能力較強,經濟景氣度上升。如果M1增速小於M2,表明企業和居民選擇將資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銀行,微觀個體盈利能力下降,未來可選擇的投資機會有限,多餘的資金開始從實體經濟中沉澱下來,經濟運行回落。 (本文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

遇冷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公布了2012年度世界各國央行的黃金儲備排行榜。2012年度,中國央行未新增黃金儲備。

在這個最新排行榜中,中國黃金儲備維持在1054噸未變,排名世界各國央行的第5位,似乎排位還不低。然換一些更真實的視角——黃金儲備占該國外匯儲備的比例,則令人觸目驚心。中國黃金占外儲的比例僅為1.6%,其僅為全球央行平均水平11.6%的0.138;僅是現代金融業發源地歐洲平均水平的0.0257;是美國的近1/50。其比例在全球黃金儲備前40名國家中倒數第一,倒數第二少的印尼為3.1%。

況且,中國黃金占外儲1.6%的比例,主要靠黃金漲價而來——2000年中國外匯儲備總額為1655億美元,黃金為600噸;2011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總額為31810億美元,黃金為1054噸——即外匯儲備增加了1822%,但黃金僅增加了75.6%,外儲增幅是黃金量增幅的24.1倍。

外儲當局對於黃金儲備,還有石油、銅等大宗商品儲備素來不積極。早在2005年7月,中國民間學者就建議大規模增加黃金儲備至3000-5000噸,才能與中國大國地位相匹配;2009年3月,通過百位經濟學家調研,其中75.7%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應該增加黃金儲備;71.4%的經濟學家反對繼續增持美國國債。曾任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的夏斌先生也多次呼籲增加黃金儲備。

中國外匯儲備 配圖中國外匯儲備 配圖

然而,在中國越來越多的貨幣、金融和經濟專家達成越來越廣泛的共識,越來越強烈呼籲增加黃金儲備時;在國際金價從2005年的7月的每盎司429美元漲到2011年9月的1920美元,充分證明了黃金的保值能力時;在美聯儲兩度量化寬鬆對美元直接注水,美國基礎貨幣發行急速攀升,在歐元區債務危機越演越烈的情況下,中國外匯儲備當局不斷增加美元和歐元債券資產,冷遇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資產,實在令人費解。

時至今日,美國已連續兩輪實施量化寬鬆,在沒有國債擔保的情況下直接印刷鈔票(購買國債),已經打破了信用紙幣的最後底線;2011年8月,美國國債114年來遭遇首次降級;2012年春,美國國債與GDP的比例已經超過100%,進入高風險區;美國國會預算委員會(CBO)測算美國2020年國債總額將達到25萬億美元,僅付息就要求GDP增速達4%——這是不可能達到的,即美國根本無法對美元還本付息;歐元區債務危機越演越烈,在愛爾蘭和希臘已經國債違約,葡萄牙、西班牙和義大利也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在全球投資者越來越多買入黃金以規避紙幣風險的情況下。中國外匯儲備操作對於黃金依然冷漠排斥。

面臨風險

歐美等已開發國家近幾年來猛開印鈔機大量投放貨幣,例如美國持續不斷的量化寬鬆政策,歐洲保持的超低利率和無限量購買國債政策等等。專家指出,歐美量化寬鬆政策的實質是大量增發貨幣,此舉對中國而言不僅增加了輸入性通脹壓力,還令龐大的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風險。

美歐現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將使美元歐元貶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購買力下降,資產遭受損失。

專家建議,針對新的形勢,我國央行應該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及時調整外匯儲備資產結構,逐步減持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元債券,鼓勵商業銀行向央行申請外匯貸款,用於支持國內企業擴大對歐洲、美國的直接投資和高科技產品進口,從而為世界經濟擺脫困境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