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元寶

大宋元寶

大宋元寶是宋理宗寶慶年間(1225-1227年)所鑄之非年號錢。面文楷書,鏇讀;有小平、折二兩種。為中國古錢幣之一,品種較銅錢豐富。

基本信息

簡介

(圖)大宋元寶宋元寶

宋理宗寶慶年間(1225-1227年)所鑄之非年號錢。面文楷書,鏇讀;有小平、折二兩種。背文記年自“元”至“三”;亦有光背者。鐵錢有小平、折三兩種。小平背文有記地、記年及紀監如“漢”、“定”、“春元”等。折三背文為“定三”、“西三”、“泉三”等;品種較銅錢豐富。

辨偽

偽“大宋元寶”背“泉一”,青銅質,古舊色,有煙苔和火氣。大宋折二鐵錢有“泉二”及紀地,紀監,又紀值錢。小平錢無此紀地又紀值錢,且文字肉軟,錢型嫌大,不像宋時之物,當為明末清初戲作。

真偽對照圖真偽對照圖

相關信息

大宋元寶大宋元寶

中國歷史上正統的、強盛的、強大的朝代,一般不用“大”字作朝代的定冠詞。如漢、唐、宋、明、清極其典型。大漢、大唐、大宋、大元、大清、大明、大清的使用,在本代一般不用於強盛之時,即使官方使用也是相對衰弱的時刻方才使用,且在錢幣上體現的極其明顯。

“大漢”在西漢與東漢幾乎是沒有這個用法的,通稱為“漢”,在當朝代是沒有西漢、東漢的說法的。即使是蜀漢,也稱之為漢。
在錢文上首先用“大”字的,明顯是王莽的“大泉五十”。其後是孫權的“大泉五千”。最早以國號和年號為錢文的是赫連勃勃的“大夏真興”,最早在國號前加大字的正是前述這個匈奴人建立的“大夏”。
統一的漢朝是漢民族最為得意的、值得謳歌的輝煌歷史,故“大漢”在影視中提及最多。錢幣上在“大漢銅幣”是“光復中華”之後的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的江西省鑄造的錢幣。其實此實的“大漢”弱不禁風。
其後是“大唐”,在整個唐代的錢幣上是沒有這個提法的,所謂“大唐通寶”、“大唐鎮庫”也是五代十國的南唐一朝有此夢想。可惜最終南唐亡於宋。

大宋元寶大宋元寶

再是“大宋”的提法,在錢幣上整個北宋沒有這個概念。1208-1224年宋寧宗為了統戰,為了對金國的漢民族的子民的懷柔,在嘉定年間鑄造了“聖宋元寶”搞統戰。1225-1227年其子繼位改元為“寶慶”之後,鑄造“大宋元寶”,其目的既是避免鑄造“寶慶元寶”,同時也以此統戰金國子民南歸為宋。這時候的宋朝其實也是只有東南半壁河山而已,幾乎壓縮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南方地區,現在的雲貴高原當時還主要屬於大理國的勢力範圍。
大明寶鈔”在明代一直通行,但大明通寶這個錢文只是在崇禎皇帝時才出現,這已經是臨近亡國之時,才有“大明通寶”的錢文來激勵國人。
“大清”也是在步入晚年的清朝才使用較多,在清代居於向階段,直至康乾盛世時也較少使用“大清”。而在三夏鹹豐、同治與光緒時,特別是宣統快覆亡時,大清國也才使用較多。
大遼天慶、大元通寶這類錢文的出現,也不是最為強盛之時,而是步入下坡路才出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