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光尾鯊

中間光尾鯊

中間光尾鯊,體柔軟、延長;前部平扁,後部側扁,向後漸細狹。頭寬而平扁,其長稍短於全長1/4;尾細長側扁,尾部長稍小於頭和軀幹長;唇褶發達,上下唇褶約等長。牙細小密列,上下頜同型,無正中牙;噴水孔呈卵圓形,位於眼后角下後方;鰓孔5個,鰓膜後緣中央無小尖突,最後2個鰓孔位於胸鰭基底上方;盾鱗具3棘突、3棱突。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體柔軟、延長;前部平扁,後部側扁,向後漸細狹。頭寬而平扁,其長稍短於全長1/4。尾細長側扁,尾部長稍小於頭和軀幹長。吻平扁,較短,口前吻長小於口寬,為全長9.0~9.4%,背腹面中央有縱帶狀羅倫管開孔多行。眼較小,為全長2.7~3.1%,橢圓形,眼徑明顯小於鼻間距,背位,具瞬褶,眼間距約為眼徑2.1~2.7倍。鼻孔頗大,斜列,其長明顯大於眼徑,幾等於鼻間隔,距口遠較距吻端為近。口較寬,弧形,口寬約為口長4倍,口閉時牙暴露,口腔黏膜灰黑色。唇褶發達,上下唇褶約等長。牙細小密列,上下頜同型,無正中牙,上頜每側30牙,下頜每側28牙,具3~5齒頭。噴水孔呈卵圓形,位於眼后角下後方。鰓孔5個,前3個稍大、約與眼徑等長,後2個小於眼徑,鰓膜後緣中央無小尖突,

中間光尾鯊中間光尾鯊
最後2個鰓孔位於胸鰭基底上方。盾鱗具3棘突、3棱突。

背鰭小,2個,後位。第一背鰭前緣略凸,後緣圓鈍,上角鈍尖,下角廣圓,位於腹鰭基底中部上方,第二背鰭近長方形,前後緣幾直,上、下角廣圓,稍大於第一背鰭,基底後端較臀鰭基底後端稍前或幾相對,鰭的末端超越臀鰭末端;兩背鰭間距約等於第二背鰭基底,明顯小於口寬。尾鰭較小,約為全長2/7,尾椎軸不上翹,上葉低平而長,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中部與後部間具1缺刻,後部與上葉相連,末端圓突。臀鰭基底長;約為全長1/7,約等於吻端至噴水孔距,約為全長15.1~17.2%,後端幾與尾鰭下葉前端相連。腹鰭與臀鰭之間距離約為口前吻長1/2,外角鈍圓,里角尖突,雄體鰭腳圓柱形,後端尖突彎向腹面。胸鰭小,前緣幾直,外角方突,里角圓鈍,胸鰭至腹鰭間距小於吻端至第一鰓孔間距,約等於吻端至噴水孔間距,胸鰭外緣長約等於吻端至眼中部間距。

產地與特徵

本種與南海產駝背光尾鯊Apristurus gibbosus Meng,Chu et Li不同點在於眼後背方不隆起,後者為眼後背方斜行隆起頗高,兩背鰭間距小於口寬,後者大於口寬。與東南太平洋智利等產的Apristurus nasutus de Buen不同點在於兩背鰭間距小於口前吻長,後者大於口前吻長,胸鰭外緣長約等於吻端至眼中部間距,後者約等於吻端至噴水孔間距。與大西洋Delaware灣產的Apristurus profundorum (Goode et Bean)不同點在於尾鰭無擴大鱗嵴,後者具之,第一背鰭較第二背鰭粘,後者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