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撥療法

指撥療法是依照“以痛為腧,不痛用力”的原則,在穴位上進行手指平推和撥法(簡稱指撥法)以治療傷痛病症的一種治療方法。

簡介

指撥療法(英文名FingerPokingandMovingTuiNaTherapy)是依照“以痛為腧,不痛用力”的原則,在穴位上進行手指平推和撥法(簡稱指撥法)以治療傷痛病症的一種治療方法

基本內容

基本手法

1.拇指平推法:這是指撥法的主要手法。用拇指指腹緊按住已轉為不疼痛的原“痛點”,用輕柔、均勻的指力,作以向外、向下方向為主的平行推動法。主要適用於以因痙攣為主的疼痛。

2.扣撥法:以拇指或食指在一定部位上,用輕柔、均勻指力,按一定方向做如扣手槍板機狀的動作,如以食指在頸部“頸臂穴”作向外、向下方向之扣撥,以治療“手麻”。以拇指用稍重指力在腰臀部作“十”字狀滑動扣撥,以治療位置較深的腰腿痛等。

操作方法

指撥推拿的基本特點是“以痛為腧,不痛用力”。施術時,先囑病人指明痛點的所在部位,醫生一手用手指指腹按住痛點,另一手握住病人肢體作拔伸、鏇轉等活動,或囑病人作彎腰、抬腿、踏步等動作;直至痛處由疼痛轉變為按壓不痛或稍覺疼痛時,醫生用按住原痛點的手指指腹向下、向外輕柔地平推及扣撥數下;然後再囑病人稍為活動一下,以找出新的疼痛點,再按照前法繼續施術。如此反覆多次,直至疼痛及活動障礙消失或顯著減輕時為止。最後,在原痛點處貼敷膠布或膏藥,或用繃帶作軟固定。

適應證

指撥療法適用於落枕、肩關節周圍炎、肩背酸痛、腕指腱鞘炎、扭傷挫傷、手指麻木、顳下頜關節痛風濕痹痛等。

臨床套用

一、落枕

患者正坐,醫者站於其背後。囑患者緩慢轉動頭頸,至疼痛明顯時,醫生拇指按於患者頸部“痛點”,將患者頭部作上下仰俯活動,使“痛點”轉化為“不痛點”後,再作向外、向下方向的拇指平推。平推數下後,囑患者頭部轉回原位,然後再囑患者緩慢轉動頭頸,找出新的“痛點”,以上法作拇指平推法。如此反覆多次,直至頸部活動基本恢復正常,痛點消失或明顯減輕為止。

術後囑患者減少頸部活動,原疼痛部位可用一小塊橡皮膏布固定,切忌用外力隨意按捺患側頸部。

二、肩關節周圍炎

患者取立位,醫者站在患側一方,囑患者上臂作上舉、後彎、外展或外鏇等動作,找出明顯痛點後,即保持此體位不動。醫者以拇指按住其“痛點”,將患肢適當轉動:上舉疼痛者,即於上舉疼痛時將患肢作內鏇或外鏇;外鏇疼痛者,於疼痛體位作內鏇;後彎疼痛者,即於疼痛之體位鏇轉患肢,務必使“痛點”轉化為“不痛點”後,施以向外、向下方向的拇指平推手法。然後囑患者復原,重複上述動作,找出新“痛點”,再按上法予以推拿,直至疼痛減輕或消失為止。

術後囑患者減少肩部活動,並忌以外力隨意按捺原痛處。

三、腕踝關節扭傷

腕關節扭傷患者取坐位或立位,醫者站其對面;踝關節扭傷者取坐位,醫者坐其對面。囑患者作腕或踝關節活動,至最痛時保持體位不動。然後醫者以一手之拇指按壓住腕、踝關節的“痛點”,另一手則捏住患者的手指或手掌、腳趾或腳掌作順勢拔伸:若“痛點”疼痛緩解,即可作向外、向下方向的拇指平推法;若疼痛雖減而未除,則可再輔以適度的腕或踝關節內鏇或外鏇,使“痛點”轉為“不痛點”後,再施以向外、向下方向的拇指平推手法。平推數下後,矚患者再作腕、踝關節活動,找出新的“痛點”,再按上法治療。如疼痛消失,則在順勢拔伸後,用橡皮膏固定原痛處。切忌用外力隨意按捺原痛處。

四、腰痛

患者取立位,醫者站其背後。囑患者作部前俯、後仰、側彎等動作直至出現疼痛後,即保持此體位不動。醫者以拇指按住痛點,並囑患者於此體位作相反方向的運動,或施以緩慢的鏇轉。例如,前俯疼痛者可在按住“痛點”後,囑略向後仰或再加腰部側彎或斜鏇;如後仰有“痛點”者,可在按住“痛點”後,矚略向前俯或再加腰部側彎或斜鏇;如腰部向右側彎有“痛點”者,可在按住“痛點”後,矚作腰部向左側彎或斜鏇;等等。總之,務必使“痛點”轉化為“不痛點”。在“痛點”轉化為“不痛點”後,根據不同部位予以指撥。如痛點位於腰背部足太陽膀胱經第1、第2側線外側者,常可向外、向下作拇指平推法。如痛點位於腰背部華佗夾脊穴一線,即相當於豎脊肌、骶髂韌帶處有明顯壓痛者,常可先作向內、向下方向的拇指平指平推法,減輕或解除疼痛後,再作向外、向下方向的拇指平推法。如痛點固定於骶髂關節處,其位置較深者,常須用稍重指力,向深部作拇指或食指扣撥法。如疼痛依然如故時,則可進一步配合抬腿踏步動作,在運動過程中,向關節深部作拇指“十”字狀扣撥滑動,如此反覆多次,直至減輕或解除疼痛為止。慢性外傷性腰痛以及有近骨處固定痛點的患者,運用指撥推拿法治療,更加要有耐心,要反覆進行,往往可在指下獲得“撕帛感”,腰痛即可減輕,甚至於完全消除。在作指撥推拿術後,要囑病人減少腰部活動,並切忌隨意用外力按捺原痛處。一般可在局部加貼膏藥以固定患處,減少其活動度。

禁忌症

感染性疾病腫瘤,以及肌膚破損、燙傷、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採用本療法。

注意事項

1.痛點轉移現象是指撥推拿療法的重要觀察指標,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必須根據轉移的痛點,因勢利導,進行治療。

2.指撥推拿後進行適當固定,要囑患者減少局部活動,並切忌再用外力隨意按捺原痛點處。

按語

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由於外力損傷、用力或體位不當、過度疲勞、感受寒濕等因素,而使經絡不通、氣血瘀滯,常引起肢體酸痛麻木等症,以致關節活動受限,其中疼痛往往是主要的症狀。通過以痛為腧,局部指撥推拿,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不痛用力”的指撥法是在“以痛為腧”的基礎上進行的,即在痛點轉變成不痛時才進行平推扣撥。因此,要求醫者善於抓住這個時機,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相關詞條

各種中醫常見療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