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痛

參加比較劇烈的運動以後,局部肌肉有時產生酸痛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通常認為與肌肉內部的能量代謝有關係。肌肉的收縮需要能量;而能量是靠肌肉組織中肌糖元的分解來提供的。在氧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如肌肉在靜息狀態時,肌糖元可以經過丙酮酸直接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能量。但是當人進行劇烈運動時,肌糖元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使肌肉暫時處於相對缺氧狀態,此時肌糖元可以經過丙酮酸轉化為乳酸積存於肌肉內。

基本信息

拼音

suāntòng

引證解釋

1.悲痛。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六》:“城中老母嬰兒,口以萬數,兵火大縱,可為酸痛。”南朝宋謝靈運《廬陵王誄》:“發酸痛於仁詔,令寵贈於哀心。”巴金《家》二四:“近來雖然淚少了,可是心卻常常酸痛,好像眼淚都流在心裡似的。”
2.酸麻疼痛。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酸棗》:“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痛溼痹。”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狐夢》:“移時,轉置二娘懷中,曰:‘壓我脛股酸痛!’”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他這胳臂好比晴雨表,只要一酸痛,就知道要颳風下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