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東[崑曲演員]

張衛東[崑曲演員]

張衛東,崑曲老生。滿洲正白旗霍羅氏後裔。北方崑曲劇院演員。張衛東曾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現為國家一級演員並從事崑曲教育工作被眾多高校聘為兼職教授。

基本信息

簡介

張衛東,男,1968年10月生於北京崑曲老生。滿洲正白旗霍羅氏後裔。為北方崑曲劇院演員,國家二級演員。

經歷

張衛東受家庭薰陶,自幼在北京崑曲研習社向吳鴻邁、周銓庵以及上海崑曲研習社樊伯炎學習老生、老外以及正旦、小生等行當,被文博大家朱家溍收為入室弟子。入北京戲曲學校崑曲班向陶小庭、侯玉山、鄭傳鑒等崑曲名宿習藝,曾得周萬江、張國泰、白士林甘明智、計鎮華、黃小午、張世錚等老師指導。擅演崑曲老生、末、外等劇目《千鍾戮·草詔·搜山·打車》、《一捧雪·祭姬》、《牧羊記·望鄉》、《琵琶記·掃松》、《蝴蝶夢·毀扇》、《浣紗記·寄子》、《繡儒記·打子》、《牡丹亭·學堂》、《長生殿·酒樓·罵賊·彈詞》、《鳴鳳記·寫本》以及全部《奇雙會》中李奇、《爛柯山》朱買臣等,曾主演創新劇目《飛奪瀘定橋》的老漢、《宦門子弟錯立身》的王恩深以及改編戲《琵琶記》中的蔡公。他扮相清俊,身段古樸,嗓音甜美。咬字唱法循規蹈矩且口齒清楚,善於理解劇中人物思想感情。1997年,曾為中國音樂學院為“華韻九芳”做專題崑曲講座,首創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崑曲選修課。曾編撰主持30集戲曲系列兒童片《小梨園》,在中央電視台兒童頻以及海外頻道道播放。2007年開始在北京廣播電台“茶餘飯後話北京”欄目播講崑腔、京劇知識數十集。

主要論文

作品有《北方崑曲最大的支派》、《單弦中的崑曲曲牌》、《北京子弟書中的崑曲傳奇》、《梨園行的來歷》、《正宗崑曲大廈將傾》、《今日京城古戲台》、《中國戲曲故事中的珍寶》以及北京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北京民俗類叢書《喜慶堂會》(合著)、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的《崑曲藝術課教程》等。

崑曲演員(三)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