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棠

楊永棠

楊永棠,男,(1903—1975),永嘉崑劇團小生演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永棠(1903—1975)字棣華,平陽縣江南楊家堡(今屬蒼南縣)人,永嘉崑劇團小生演員。14歲進“新品玉”昆班學戲,初拜蔡碎娒為師,學“白臉”行當。四年後出師。因其扮相俊雅,在他人勸說下改學小生,曾師承當時著名小生黃明生,後轉向前輩老藝人邱一峰(小生水)請教,在邱的悉心指導下學了幾本大戲,加上他刻苦自勵,勤奮不綴,進步甚快。觀眾評論說,永昆演員中能得小生水衣缽真傳者,唯有楊永棠一人。

藝術生涯

楊永棠在數十年藝術生涯中,曾參加如“同福”、“品玉”、“新錦福”、“江南春”、“一品春”等多個民間職業班社,他雖戲路較寬,熟悉各個行當,但仍以小生為主。且善於向其它兄弟劇種學習。對劇中人物的形象、風度、內在感情都有獨到而細緻的體會。擅演“狂生”(多為富家子弟,鼻子上有白粉塊,但與京劇中的小花臉有別)、“窮生”(多為貧家子弟,雖赤貧而不失儒家風範)、“痴生”(即半雌雄小生)等多種類型。如《繡襦記》中鄭元和;《風箏誤》中韓琪仲;《永團圓》中蔡文英;《金印記》中蘇秦;《西廂記》中張拱;《荊釵記》中王十朋;《桂花亭》中唐伯虎;《長生殿》中唐明皇;《獅吼記》中陳季常;《玉簪記》中潘必正等大戲和折子戲40多種角色,每個角色的塑造各不相同。尤其對《繡襦記·當巾賣興》中的鄭元和形象刻劃有獨到之處,在溫州地區影響很大,為新台基之必演劇目。戲班每到一地,觀眾總要問:“半雌雄小生來了沒有?”
鄭元和出身於書香門第,因晉京趕考途中綣戀名妓李亞仙,床頭金盡,被老鴇趕出院門。窮愁潦倒,寄寓於客棧之中,在與客店老兒的調侃中所表演的身段動作雖略嫌誇張,但書生風骨猶存。永棠所演此角,一身書卷氣,便使許多擅演此劇的小生演員難以望其項背。1982年,蘇州出版之《崑劇研究》曾發表李冰文章,如實記錄了楊永棠在《當巾》中的每一個表演細節。

逝世

60年代初,溫州戲校成立,聘請楊永棠為崑劇班教師,楊在校工作認真負責,深得同行和學員的好評。1973年病逝於家,終年72歲 。

崑曲演員(三)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