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長

張益長,河北省玉田縣人。北方昆弋班名角。

基本信息

簡介

張益長(1882—1939) ,北方昆弋班名角,工武生。原名蔭山,河北省玉田縣人。

經歷

幼入本縣益合班習藝,長期隨班演於京東鄉鎮。1909年與王益友等入北京肅王府復出安慶班,為主要演員。約於1916年前後,住玉田縣同和班。1917年隨班入京,演於廣興園。後在京東復組同和班,為領班人之一。嗣搭榮慶社與玉田基順合班。1939年再入侯永奎、馬祥麟復組之榮慶社,在天津大水災後身染時疫而死。平生工武生、老生。登場不惜力氣,慷慨激昂,生氣淋漓,自成風格。京劇大師梅蘭芳盛讚復出安慶班人才薈萃,列舉十數名演藝能手,張氏即為其中之一。死後津滬報刊紛紛載文哀悼、惋惜,稱其為晚期榮慶社之中堅,侯永奎之“良配”。有弟子石小山,工短打武生,為京東北昆後起之秀。

所擅劇目

有《打虎》、《快活林》、《蜈蚣嶺》、《三擋》、《華容道》、《祝家莊》、《鐵冠圖》等。

崑曲演員(三)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