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靜[特教教師]

崔靜[特教教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崔靜,女,邢台特教學校律動教師、民進會員,全國模範教師。

基本信息

簡介

邢台特殊教育學校律動教師崔靜,在聾啞教育這塊貧瘠而深沉的土地上已經耕耘十三個春秋。在平凡的崗位上,她用青春恪守著對特教事業無悔的承諾:“傾一腔熱血鑄人類靈魂,引萬丈清泉為缺損圓夢”。特殊教育工作者從事著崇高的事業,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強烈的愛心,要充滿感情去做工作。為消除學生心理上的障礙,塑造他們健康的心理和崇高的靈魂,每天課餘她與孩子們談心、嬉戲、歡笑。每次演出前排練,不管過年過節和孩子同吃同住。有一次,一個調皮搗亂的學生不小心摔了個跟斗,鮮血直流。她看到後,急忙脫下自己的衣服給他包上並立即送往醫院,回來後又餵藥、又端飯。她的真誠打動了這名聾生,從此這個孩子像換了個人似的,在班上表現非常好。有個來自偏遠農村的貧困學生,長時間回不了家,她就從家裡拿來衣服讓學生穿,並每天多帶一份飯給他吃。賈亞楠同學在一次舞蹈訓練中暈倒了,崔靜老師馬上帶她到醫院檢查。化驗結果是低血糖,需要營養,她便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錢給學生買營養品,並細心照顧。亞楠的媽媽知道情況後,緊握住崔靜老師的手說:“你就像孩子們的媽媽,有這樣的老師我們一百個放心!”漸漸地,學生和老師親密起來。面對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她腦子裡已沒有了“殘疾”這個概念,反而覺得他們是那樣的懂事,那樣的美麗。

人是有感情的,對學生無私的愛,孩子們記在心裡。一天下班後,崔老師感覺身體不適,只想趴在桌子上休息一會,等孩子們打掃完衛生再去排練,可不知不覺睡著了。醒後,發現牆上外衣不知何時披到了身上,桌上還有一杯水和一張小條:崔老師,多注意身體,我們自己去練習。有意思的是,崔老師的生日,不知道怎么讓學年知道了,孩子們用自己稚拙的手藝製作出生日賀卡,並在賀卡上歪歪扭扭的寫道:我們好愛你——崔老師。多懂事的孩子呀!一個失去母親的女生,剛從語訓課上學會說“媽媽”,找到她悄悄地說:“崔老師,我喊你媽—媽—,行嗎?”望著她渴望母愛的眼神,當時還沒有結婚的小崔含著眼淚連連點頭,一把把她抱在懷中。

辛苦教學

作為一名優秀的特教老師,僅有一顆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掌握特殊育理論和紮實的專業知識技能。所以十幾年來她一直認真鑽研著聾校律動課的教育教學。為了了解所教學科最新動態,以便於知識結構的不斷更新,她常向藝術界前輩學習,從不錯過每一次提高自己的學習機會。2002年省殘聯舉行培訓班,崔靜丟下年僅五個月的孩子獨自在外學習了四十多天。在教學過程中,她非常重視課堂教學,努力上好每一節律動課。課前先在鏡子前把所教內容練上好多次,為的是給學生最到位、最規範的示範。聾生沒有聽力,她就手把手地從一點一滴訓練抓起。每教一種奏,就製作一批代表不同節奏的紙卡、花朵,並用不同的形狀和顏色表示不同的音值,再把這些花朵按照一定的節奏排列起來。這樣學生就可以直觀感受到節奏的存在,在老師指導下通過擊掌的方式表達出來。即便如此,有的還要練上幾十次、幾百次。她心中只有這樣的信念:一定要將自己擊掌的聲音傳到學生的心裡。就這樣雙手被擊得麻木,回家吃飯時,筷子怎么也拿不起,才發現手掌已腫得老高。媽媽見狀,心疼得摸著崔靜的手說:“咱換個工作吧,別再受這份罪了。”她笑而不語,內心反倒為學生掌握了課堂上所教的節奏而感到欣慰。低年級的學生對音樂的旋律很難理解,她別出心裁地讓學生摸著錄音機,自己跟著旋律跳舞,用自身的舞蹈動作把旋律表現出來。學生一個一個地摸,她就一遍一遍地跳,只要學生不理解,她絕不停下來。這樣雖然累得全身酸痛,但看到孩子們用手語告訴老師:“我們知道了”的時候,所有的汗水和辛苦瞬間都化作了自我分享成功的喜悅。

成立舞蹈隊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崔靜老師就讓他們參與各種演出,把他們學習、生活中最美的語言用律動語言展現給觀眾。同時樹立生存的自信,1992年,崔靜老師克服各種困難成立了學校舞蹈隊。自成立那天起,十多個春夏秋冬舞蹈隊的訓練雷打不動。不要說生病,就是懷孕期間也從未間斷學生們的訓練。記得2001年,她一面享受著快當媽媽的喜悅,一面接到了參加匯演的通知。為了保證學生成功演出,她用笨重的身體來給學生們做示範,就連跳躍和地上的翻滾等動作也沒有放過。休產假期間有了演出任務,崔老師二話沒說提前來到學校為學生編排舞蹈。從編排、訓練到演出服裝的設計、製作她都親自完成。學生們由於聽力障礙,學習舞蹈時非常吃力,不是理解不正確,就是動作不協調,一個動作往往要重複幾十遍。每天下來,她常常累得骨頭都快散架了,但看見孩子在有練功鏡前欣賞自己舞姿時,臉上那種得意的表情,所有的勞累都煙消雲散了。

藝術是需要不斷創新的,只有不斷創新大家才會接受。2004為了備戰河北省第五屆殘疾人匯演,崔靜想了別人想都不敢想的,做了別人更不敢做的事情——大膽地策劃編排了一個聾啞人非常難跳的舞蹈——踢踏舞。踢踏舞不僅要求舞者要有強烈準確的節奏感,還要求腳腕要有力度和靈活性,這個要求對正常人來說都比較難接受,對於聾啞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她又一次向自己發起了挑戰。由於時間緊,加上平時學生還要上課,於是放學後,晚上及節假日就成了他們的主要訓練時間。這些日子,她幾乎整天泡在學校。緊張而繁重的訓練把鐵姑娘累病了,她暗暗告誡自己不能倒下,如果倒下了,學生將失去參賽的機會。崔老師平時上課,中午輸液,下午和晚上排練,孩子們看到帶病堅持工作的老師,訓練更加認真和刻苦了。她的腳腕腫了,孩子們的腳腕也腫了,老師不吭聲,懂事的孩子們也不吭聲,崔老師哭了,孩子們也哭了……這個舞蹈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中獲創作獎和二等獎。“苦心人,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在崔老師和學生付出百倍努力和汗水之後,一節節律動課變成了孩子們的興趣課,一個個優美的舞蹈像插上了翅膀飛進了千萬人的雙眸之中。在外地演出時,當觀眾得知在舞台上伴隨著音樂的旋律翩翩起舞的少女的是聾啞孩子時,他們禁不住潸然淚下。

收穫幸福

崔靜同志輔導的聾人舞蹈《春天有你更美麗》參加全國藝術匯演,獲得一等獎;她創作並且輔導聾人舞蹈《快樂踢踏》在河北省殘疾人藝術匯演時獲創作獎、表演二等獎;2001年榮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先後被評為市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紅旗手”、“邢台市先進女職工”;2005年教師節,又榮獲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邢台市首屆十大傑出園丁”稱號 。

“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獲得者

截至2009年,我國有從事特殊教育的教職工近4.8萬人,其中,專任教師近3.8萬人。與普通教育教師相比,特教教師面對的是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聽和智力有障礙的殘疾孩子,必須要有百倍的愛心、千倍的耐心。他們付出的往往不僅僅是腦力,同時還有體力,更有耐力。現在讓我們來走進榮獲2011年“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的200名優秀特殊教育教師的世界。
杜春雲
馬紅英
劉海涵
胡永民
程伊明
哈麗旦·芒蘇爾
張興梅
侯金秀
楊雅玲
崔玉蓮
付雪松
梁立剛
付文萍
王毅[特教教師]
陳芳群
李方方
張玫艷
張玉惠
王婷英
強巴赤烈
賈曉華
趙家華
吉思妞
薛穎
王華艷
丁莉萍
唐彬[特教教師]
駱德琴
施支全
楊悉
向琦
王匿
黃興蘭
趙曉玲
秦世廣
楊家君
李亭亭
李明香
吳平[特教教師]
朱彬[特教教師]
葉霞
雷志明
周萬明
侯殿梅
陳浩然[特教教師]
代光英
陳紅華
林英[特教教師]
譚燕燕
莫志紅
楊葉池
張敏[特教教師]
張寧[特教教師]
包榮春
潘梅英
林觀蘭
林瑯
張丹[特教教師]
張春[特教教師]
古祿安
馮偉君
王萍萍
宋志生
肖楚虻
李立文
韓高峰
董健[特教教師]
劉阿林
王得義
潘離
高學寨
楊小玲
劉雪晨
李平[特教教師]
李麗[特教教師]
勾敏
路曉紅
董改青
曹昭義
孟繁玲
陳曉東[特教教師]
邵志創
李晨[特教教師]
吳守剛
朱紅民
白冬梅
董素萍
蔡厚鎮
高東霞
郗修貴
趙霞[特教教師]
喬曉峰
李娜[山東特教教師]
張少寧
孫俊華
劉素華[特教教師]
王建平[特教教師]
劉志敏[特教教師]
叢旭日
亢雅琴
王方許
尹連春
黃濤[特教教師]
彭曉亮
鐘聲芳
鍾菊鳳
崔靜[特教教師]
蔡景燦
黃建蘭
黃小玲[特教教師]
柯惠珍
陳祝儀
張華珠
吳書發
莊維佺
高玲玲
唐仲莎
陳珍玉
郭梅英
張傳軒
鄭小靜
劉亞軍[特教教師]
尹珺
蔣輝軍
盛素芸
肖雪萍
陳正紅
陳小珊
陸愛娟
楊洪傑
何貞妹
米潔
葛小國
姜斌
陳志華[特教教師]
陳志蘭
邵寶興
沈劍輝
李亞[特教教師]
李紅[特教教師]
張一青
祁耀華
劉長江[特教教師]
王均勇
練宏
花旭紅
崔保倉
吳蓓芬
王建民[特教教師]
馬慎毅
於素芹
李雪梅[特教教師]
李曉華[特教教師]
李娜[黑龍江特教教師]
安秀鳳
孫宏宇
沈冬梅[特教教師]
朱秀煥
孫聯群
費繼彤
石曉妹
李志雲
付曉
梁旭
楊亞平
杜紅
張慶武
李鳳賢
王新平
劉文霞
馬靈芝
於文
盛斌
肖建國
鄒海燕
李永樂
鄒湘
劉冰冰
徐學民
莊愛玲
盧洪波
顧定倩
陳君
周茂華
張大為
王雯
蔣洪梅
胡新生
謝駿
宋振華
李雯
張堯
楊曉華
李禎
劉泰
楊樹山
陸建芬
任慧
朱永久
呂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