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諾米星

小諾米星

小諾米星,中文別名:小諾米星、硫酸小諾黴素、相模黴素、小諾黴素,英文別名:Micronomicin、Sanfemycin、Santemycin,藥物類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小單孢菌及其變異株所產生的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常用其硫酸鹽,為白色粉末,無臭,幾無味,易溶於水,不溶於常見有機溶劑中。水溶液的pH約為6.5,室溫下穩定。

藥物藥理

小諾米星分子式

小單孢菌及其變異株所產生的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抗菌譜近似慶大黴素,與其他的氨基糖甙的交叉耐藥性較輕。本品的特點是對氨基糖甙乙醯轉移酶AAC(6`)穩定。此能使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黴素核糖素慶大黴素C1a等純化。故本品對產生該酶的耐藥菌可有效。藥物動力學性質與慶大黴素接近,肌注60mg、120mg,第0-2小時尿中濃度最高分別可達100μg/ml和300μg/ml,第2-4小時則分別為60μg/ml和160μg/ml。廣泛地分布於種種體液組織中,但在腦脊液膽汁中濃度低。

藥理作用

小諾米星小諾黴素口服溶液

小諾米星的作用機制與其他氨基糖甙類相同。其抗菌譜廣,對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腸桿菌科細菌(如大腸桿克雷伯桿菌屬腸桿菌屬等)以及綠膿桿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其抗菌作用與慶大黴素相近。本品對各組鏈球腸球菌屬作用差,厭氧菌對其耐藥。小諾米星對產生AAC(6')鈍化酶的細菌仍具抗菌活性。本品與羧苄西哌拉西林頭孢哌酮β內醯胺類聯合有協同作用。抗菌譜近似慶大黴素,與其他的氨基糖苷的交叉耐藥性較輕。本品的特點是對氨基糖苷乙醯轉移酶AAC(6′)穩定。

功用作用

此酶能使卡那黴素、阿米卡星核糖黴素慶大黴素等鈍化。故本品對產生該酶的耐藥菌可有效。藥物動力學性質與慶大黴素接近,肌注60mg、120mg,第0~2小時尿中濃度最高分別可達100μg/ml和300μg/ml,第2~4小時則分別為60μg/ml和160μg/ml。廣泛地分布於各種體液和組織中,但在腦脊液和膽汁中,濃度低。主要用於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變形桿菌、腸桿菌屬、沙雷桿菌、綠膿桿菌等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腹腔以及外傷感染,也可用於敗血症

藥動學

小諾米星小諾米星針劑

小諾米星肌注後吸收良好,單次肌注120mg後30min時的血藥峰濃度可達7.2mg/L;單次靜滴120mg後血藥峰濃度為8.8mg/L。平均血清半減期為1.69~2.63h。本品主要由腎臟排出,給藥後8h內尿中回收率可達80%。腎功能減退時,尿排泄量減少。多次給藥後體內無積蓄傾向。本品可通過胎盤屏障,羊水臍帶血中的藥物濃度可為母體血藥濃度的1/2。乳汁中的藥物濃度為母體血中者的15%。

適應症

主要用於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變形桿菌腸桿菌屬沙雷桿菌綠膿桿菌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呼吸道尿道腹腔以及外傷感染,也可用於敗血症

本品主要用於由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肺炎桿菌、綠膿桿菌等所致的各種感染如敗血症、燒傷或手術後繼發感染、肺炎、肺膿腫、膽道感染、尿路感染及生殖系統感染等。對某些葡萄球菌感染亦有效。

藥物相互作用

本品與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及頭孢哌酮等β內醯胺類聯合具協同作用。與麻醉劑肌肉鬆弛劑合用可致呼吸抑制,用應慎重。;與強利尿劑合用可加重本品的腎毒性,不與依他尼酸及呋塞米等強利尿劑並用;與酸性溶液混合可降低本品抗菌活性。匆與右鏇糖酐並用,以免增加毒性。避免與羧苄西林磺苄西林混合注射或同瓶滴注,以免降低本品活性。

用法用量

成人每日120~240mg,分2~3次肌注或靜滴,靜滴者藥物溶於9%氯化鈉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恆速滴注;兒童每日3~4mg/kg,分2~3次給藥。療程一般不超過14日。

劑型與規格

針劑:30mg(3萬u)/支,80mg(8萬u)/支,120mg(12萬u)/支。

製劑

注射液:每支60mg(2ml)。

不良反應

小諾米星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鈉注射液

個別人有過敏性休克.可引起損害,血尿.少數病人可致肝功能及血象改變.耳毒性可使聽覺受影響.可有神經肌肉阻滯,出現神經中毒症狀.引起注射局部疼痛及噁心,嘔吐,胃腸不適等消化道反應.

本品不良反應少見,總發生率為2.81%。對第8對腦神經損害的發生率為0.98%,表現為眩暈耳鳴重聽以及耳閉塞感等,療程超過14日者發生率高。皮疹痞癢紅斑發熱等過敏反應及肝、腎損害偶見。

禁忌症

有氨基糖甙類過敏者禁用。肝、腎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減量給藥。

引起小兒驚厥1例

小諾米星是80年代中期上市的第3代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抗菌譜廣,殺菌力強,內臟分布好[1],成人肌內注射後30min達血藥濃度高峰,2.5h,兒童3~4mg/(kg·d)分2~3次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2]。耳、腎毒性在氨基糖苷類中僅大於核糖黴素,國外報導毒性發生率只有慶大黴素的1/4[1],但引起小兒驚厥筆者未見報導,現報導1例如下。

小諾米星小諾米星(小諾黴素)注射液
病人,女性,6a。1997年6月10日上午因腹瀉蛋花樣稀便1d在村醫療室診治。體檢:T37.8℃,R30次/min,輕度脫水貌,心、肺(-),肝、脾未及,神經系統(-);血白細胞5.0×109/L,N為0.40,L為0.60;大便鏡檢:白細胞少許,脂肪球( )。診斷為腹瀉。給肌內注射小諾米星30mg(江西製藥廠生產,批號970418),0.5h後發生驚厥,急送我院救治。查體:體溫37.5℃,脈搏104次/min,神志不清,面色蒼白,嘴唇發紫,四肢僵直,抽搐。診斷為腹瀉及驚厥,原因待查。立即吸氧,苯巴比妥0.1g,im,即刻,並急查血K 為3.5mmol/L,Na 為134mmol/L,Cl-為110mmol/L,Ca2 為2.8mmol/L約10min後抽搐停止,神志轉清醒。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10%氯化鈉注射液20mL 10%氯化鉀10mL 地塞米松5mg 維生素C1g靜脈滴注。症狀逐漸減輕,2h後恢復正常。d2復用小諾米星(無錫市第四製藥廠生產,批號950704)30mg,im,0.5h後又出現驚厥。治療同上,2h後驚厥消失。後改用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 氨苄西林1.5g,iv,gtt,qd。d4病癒出院。
討論
本例小兒生長發育良好,智力正常,既往無類似驚厥史。2次驚厥均在肌內注射小諾米星後0.5h內發生。驚厥時無發熱,電解質正常。驚厥的發生時間與小諾米星的血藥峰值時間相符合。停用小諾米星後改用其他藥物治療,再沒有發生驚厥。由此可斷定驚厥症狀由小諾米星引起。作用機制不詳。文獻[3]有關慶大黴素對腦毒性記載,作用機制是否與之類似,有待探討,在此提請臨床用小諾米星時要慎重,一旦出現驚厥,絕不可再用,以免出現嚴重後果。

藥物過敏一例

患兒男,4歲,以發熱、咳嗽2d為主訴,於2001年4月5日9時來本院就診。體檢:T37.8℃、P96次·min-1、R26次·min-1、咽部充血,雙可聞及少許不固定於濕羅音,不大。診為急性支氣管炎。擬給予小諾米星(小諾黴素)30mg、頭孢氨苄維生素C撲熱息痛非那根糖漿(未服)等治療。在小諾黴素肌注後5min,患兒突然出現四肢頻繁抽搐,兩眼上翻,口吐白沫,口唇指端紫紺,腹式呼吸,立刻皮下注射腎上腺素0.1mg,吸氧,肌注地塞米松5mg,異丙嗪12.5mg,並建立靜脈通道,靜滴維持液約5min後,患兒口唇指端開始轉紅,呼吸平穩,P122次·min-1,抽搐停止,雙眼緊閉似睡狀,0.5h後,患兒大聲啼哭,四肢活動自如,應家屬要求停止吸氧及輸液,臨床觀察1h後出院,隨訪7d,未發現異常。
專家討論
該患兒無注射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史及藥物過敏史,也無高熱驚厥史和癲癇病史,肌注前未用其他口服藥,肌注後即發生過敏性休克症狀,按過敏性休克處理有效,故考慮為小諾黴素過敏反應所致。小諾黴素長期或大量套用可能引起毒性及腎臟毒性,少數患者可出現皮疹等變態反應,但發生過敏性休克的病例臨床少見,提示臨床注意。

醫療分析

小諾米星小諾黴素(小諾米星)注射液
小諾米星 (micronomicin)屬於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抗菌譜近似慶大黴素,與其他的氨基糖苷的交叉耐藥性較輕。本品的特點是對氨基糖苷乙醯轉移酶AAC(6′)穩定(此酶能使卡那黴素、阿米卡星、核糖黴素、慶大黴素等鈍化),故本品對產生該酶的耐藥菌可有效。臨床主要用於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感染,由於其抗菌譜廣、殺菌力強、無須皮試等優點,臨床套用日俱增多。本文通過檢索近10年的不良反應報導並進行分析,探討小諾黴素發生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及預防措施,為臨床合理套用提供參考。

資料與方法

檢索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中國醫院數字圖書館》國內公開發行的各種醫藥學期刊,剔除綜述、譯文中混有的以及重複報導病例,共收集小諾黴素不良反應報導47篇,共55例。按患者性別、年齡、給藥途徑及ADR類型等進行統計分析,探討不良反應發生的有關特徵。

結果

ADR與患者性別及年齡的關係在5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經統計學檢驗ADR發生與性別差異無顯著性(P>0.05),由此可見,小諾黴素ADR的發生與性別無關。55例患者中年齡為8d~65歲,平均年齡23.5歲,其中50歲患者4例(7.28%)。

用藥情況及頻次55例不良反應中有28例為靜脈滴注,占50.91%,肌肉注射25例,占45.45%,外用為2例,占3.64%。

既往ADR史55例中,有既往ADR史12例(21.82%),主要對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與磺胺類藥物過敏。

不良反應發生時間與轉歸55例不良反應中,不良反應發生時間最短為1min,最長時間為用藥後7d,大多數病例發生在給藥後30min;死亡病例3例,死亡率約為5.45%(其中2例為過敏性休克,1例為急性腎功能衰竭);1例患者發生嚴重的耳毒性,其他51例患者經及時對症治療好轉。

不良反應涉及的系統及頻數對全部不良反應病例按類型進行統計分析。

專家討論

小諾米星的ADR表現小諾黴素引起的ADR主要為變態反應、神經肌肉阻滯以及腎功能衰竭,其中過敏性休克發生率最高,小諾黴素致過敏性休克24例,其發生率占全部病例的43.64%,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齡6歲~65歲,平均年齡34歲,<20歲5例,20歲~50歲16例,>50歲3例,肌肉注射給藥13例,靜脈滴注11例,給藥劑量在60mg~180mg,過敏性休克發生時間多發生在給藥後10min左右,1例病例經搶救無效死亡。

小諾米星的ADR各個年齡組的發生機率55例患者中以輕壯年組(20歲~50歲)最高,占56.36%,可能與該組人數多,用藥機會大有關。其次是兒童青少年組(<20歲),占36.36%,兒童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可能是由於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時期,其解剖、生理生化、物質和能量代謝、病理生理、免疫反應、神經發育等都未完善,如小兒肝功能發育未完善,藥物經肝臟轉化效果差;腎功能發育未完善,經腎臟排泄的藥物易引起積蓄;血腦屏障發育未完善,藥物易進入大腦而引起神經系統症狀等,因此小兒對藥物的耐受性、反應性等均比成人的差。所以,小兒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就比成人的大。

小諾米星神經肌肉阻滯--神經結構圖
小諾米星的ADR與神經肌肉阻滯55例不良反應報告中,神經肌肉阻滯的發生率為18.18%,僅次於變態反應,居第2位。小諾黴素是氨基苷類抗生素,各種氨基苷類抗生素均可引起神經肌肉阻滯麻痹作用,其神經肌肉阻滯作用,與劑量、給藥途徑、靜脈滴注速度過快,同時套用肌松劑及全身麻醉藥等有關,在重症肌無力及低血鈣患者尤易發生。其神經肌肉阻滯作用的機制為:氨基苷類藥物能與突觸前膜上的鈣結合部位結合,而乙醯膽鹼的釋放需Ca2 參與,所以結合後抑制突觸前膜乙醯膽鹼釋放並阻斷突觸乙醯膽鹼受體,而出現神經肌肉麻痹現象。套用小諾黴素發生的神經肌肉阻滯現象可立即輸入劑,因為鈣離子與氨基糖苷類藥物競爭結合部位,從而阻斷的Ach從神經末稍釋放,給予鈣劑或(和)新斯的明後能使上述症狀緩解。

小諾米星的ADR與功能衰竭55例患者中有8例(14.55%)患者出現腎功能衰竭,且8例患者均為兒童,一般認為小諾黴素較安全,在基層醫院使用廣泛,小諾黴素腎毒性損害範圍主要限於近曲小管,小諾黴素在體內以原有形式經腎小球濾過,並通過近球小管管腔及管壁排除,一部分蓄積在近曲小管上皮,引起上皮細胞刷狀緣的損害,含有髓樣小體的溶酶體不斷增加,並且體積增大,隨後其他細胞小器發生病變,最終導致細胞壞死。因此,小諾黴素不要濫用,應嚴格掌握其適應證,必須使用時,也應根據體重計算藥物計量,分次給予,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小諾米星的ADR與耳毒性小諾黴素3例耳毒性不良反應中有1例嚴重病例導致耳聾,小諾黴素耳毒性可分為:前庭功能損害,有眩暈、噁心、嘔吐、球震顫和平衡障礙;耳蝸神經損害,表現為聽力減退或耳聾,其程度和發生率與劑量及療程大致成正相關,早期變化為可逆的,但超越一定程度時,此種變化即不可逆轉毒性反應,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觀察耳鳴、眩暈等早期症狀的出現,進行聽力監測,並根據患者的腎功能調整給藥方案,有條件時應定期監測血藥濃度,以調整用量。應避免與利尿劑或其他耳毒性藥物合用,療程一般不宜超過14d;如病情需要延長療程時應定期作電測聽前庭功能試驗。

臨床合理套用

小諾米星本藥物應避免與速尿片連用
為了減少毒性反應和耐藥菌的產生,最大程度地發揮療效,臨床上應注意合理用藥。具體總結為以下幾點:不用作輕中度感染和門診一線用藥;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引起先天性耳聾,孕婦避免使用;腎功能減退者應採取較小治療量;新生兒和嬰幼兒應慎用,因為藥物在內耳停留時間更長;療程不宜超過2周,套用時應監測聽力、尿常規及腎功能、前庭功能,有條件的應監測血藥濃度;出現藥源性毒性反應,應立即停藥,可套用血管擴張藥、能量合劑、多種維生素和鈣劑等治療;儘量避免與加重毒性作用的藥物聯用,如呋塞米(速尿)、頭孢噻吩、萬古黴素紅黴素肌松藥、兩性黴素B、鹼性藥物(碳酸氫鈉氨茶鹼)等;加強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停換藥。必要時需作血藥濃度測定,實行個體化給藥,避免局部給藥,根據藥敏試驗選擇適當的抗生素。

氨基糖苷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