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樓鎮

古樓鎮

古樓鎮位於重慶市合川區西北部,距主城區24公里,國道212線、嘉陵江穿境而過。幅員面積63.71平方公里,耕地29536畝,其中田17731畝,土11805畝。轄15個行政村,1個社區,鄉村戶數11943戶,人口39863人,其中農業人口36672人。通車裡程53.6公里,通航水域7.8公里。

基本信息

城鎮建設

古樓鎮古樓鎮
古樓鎮按照“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建設枇杷花生水產強鎮,打造枇杷經濟生態區”的發展思路,建成了三交界至安塘“十里”枇杷走廊。全鎮枇杷發展到143萬株,枇杷掛果樹105萬株,產果3500噸,產值1750萬元,人均收入437元,已形成枇杷經濟生態區雛形;以秤山、龍窩、搖金等村為重點,規劃建設3000畝優質花生基地,推廣花生地膜覆蓋新技術達到2000畝;發揮東風水庫、白岩水庫、施家溝水庫水資源優質,規劃建設1000畝水產養殖基地,積極引導養殖戶科學養殖水產品。
圍繞培育場鎮產業支撐這個中心,新啟動了三星街兩大片區和七間三七路口片區建設,完善了場鎮部分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一條300米街道,完成場鎮人行道彩磚鋪設、下水道工程和街道綠化,提升了場鎮檔次和形象。新建天子村、蟥岩村、騎龍村等通達、通暢工程10公里,解決民眾出行難問題。
積極引進重慶雙斧鋼銼廠、重慶預豐紡織公司落戶古樓,兩家規模企業正常生產,預計產值6000萬元,稅收200萬元。大力支持明陽頁岩彩瓦廠和兩家紅泥花生廠,使其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帶動全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發展思路

古樓鎮古樓鎮
古樓鎮以貫徹區委十二屆五次全委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動力,及時調整思路,增添措施,為2008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夯實基礎。

為了確保2008年開好頭,起好步,古樓鎮按照區委十二屆五次全委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的要求,確定2008年的發展思路是:以“科教興鎮、商貿活鎮、工業強鎮、特色立鎮”為發展戰略,以“五個始終堅持”為發展動力,以共建和諧古樓為發展載體,以建設高效服務型政府為發展保障,加速推進由農業大鎮向工業強鎮、由傳統農業鎮向現代農業鎮的戰略轉移,強力打造“枇杷經濟生態園、機械紡織工業園、休閒旅遊觀光園”三大品牌,全面推進經濟和社會建設,使全鎮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社會事業明顯進步,努力開創構建和諧古樓的新局面。

工作措施是:重點扶持雙斧公司由加工天然氣表殼向生產天然氣表發展,使其年產值達到4千萬元;繼續推進枇杷生態區建設,以省道110線為依託,在場鎮、山林村騎龍村逐步形成水果批零市場。

黨政建設

古樓鎮古樓鎮
古樓鎮黨政部門作為農村基層組織,紮根農村、貼近農民,既是黨中央惠農政策的貫徹執行者,又是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實施者。因此,如何發揮鄉鎮黨政部門“統”的功能、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是新農村建設成敗的關鍵因素

1.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建設新農村打牢物質基礎。沒有生產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沒有經濟基礎。堅持以發展生產來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堅持以發展來促進其它方面的進步。要把發展生產的立足點放在激發農民民眾創業的積極性上,增強其發展意識,提高其發展的能力,形成人人幹事創業、爭當致富能手的濃厚氛圍。

2.引導農民民眾在建設新農村中發揮主體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既是發展主體,又是受益主體。發展的力量來源於農民民眾,發展的成果也必須惠及最廣大農民民眾。只有使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我們必須把不斷提高農民民眾的生活水平作為第一大事,採取切實措施,在生產發展的同時解決好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使老百姓過得安心、過得放心、過得開心、過得舒心。要通過我們的努力,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造福百姓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不斷提高農民民眾的健康指數、快樂指數和幸福指數。

3.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的是要抓好“五個一”工程,即一個好的帶頭人、一個好的領導班子、一個好的發展思路、一個好的創業氛圍、一套好的扶持政策

4.加強民主管理,尊重農民意願。把尊重農民意願作為第一原則,要把農民民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要尊重民眾的首創精神,善於總結推廣他們在實踐中創造的新經驗;革除一切束縛農民創業的體制弊端,營造農民自主創業的寬鬆環境;要加強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要讓農民知情,使農民認同,使建設新農村的過程成為農民民眾參與發展、共享成果、實現價值的過程。古樓鎮在新農村建設中,啟動民主程式,採取了“4+2”工作法,就是一個很好的創舉。既尊重了農民意願,又紮實地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不移地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去,把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社會事業

古樓鎮古樓鎮
科普教育蓬勃開展,教育事業向前發展,教研科研再創歷史新高。古樓國中今年畢業考試全科合格率較去年上升了7個百分點。學校硬體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通過多方努力,爭取到的重慶市僑心工程項目——由愛國華僑鄧明鑑捐贈15萬、政府配套修建的古樓國小僑心綜合大樓現已完工。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新建規範化衛生室5個。全鎮五保人員入院率85%,完成新增五保報批工作,核實了農村困難戶、特困戶,切實保證了弱勢群體合法權益。

古樓資源豐富,價格低廉,蘊藏著無窮的商機。古樓鎮黨委、政府本著地方發展、業主受益、少取多予的原則,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水平,實施優惠政策,全面對外開放,誠與各界有識之士合作,投資開發古樓這片熱土,同時也歡迎各界朋友來古樓觀光,感受“古樓枇杷采果節”的無窮樂趣。

相關措施

古樓鎮古樓鎮
一是強化教育培訓,全面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素質。古樓鎮充分發揮黨校的培訓陣地作用,整合縣煤炭、計生、扶貧、農辦等培訓資源,通過組織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學習班、研討班、報告會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鄉鎮黨政領導幹部思想政治素質,以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在任前培訓中,集中進行一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譽觀的再教育,開展“人生怎樣才有意義”的專題討論。通過學習討論,使鄉鎮班子成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全心全意為民眾服務,真心實意為民眾辦事,真正使黨的民眾觀點和民眾路線落到實處。同時,還通過集中培訓、以會帶訓等方式組織鄉鎮黨政領到外省、外縣和本縣鄉鎮互相參觀學習,開闊視野,增強本領

二是完善制度,在議事決策上求規範。各鄉鎮建立和完善了《鄉鎮黨委議事決策規則》,界定了黨委會、黨政聯席會議的召開時間、參加範圍、議事內容和議事程式,規定了重大問題的決策程式等。決策中充分體現了“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重大問題集體討論決定,如遇緊急情況,必須由個人作出決定時,事後迅速向黨委報告。各鄉鎮黨委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按照規定的程式進行決策,有效提高了決策水平。

三是建立激勵評價機制,實現發展業績公認化。在全縣各鄉鎮推行鄉鎮黨代會常任制,建立了“述、評、考”的三步式實績考核模式和“上評下、下評上”制度。每年組織鄉鎮機關幹部、鄉鎮所屬企事業單位和社區(村)負責人對鄉鎮黨政班子的工作實績、工作作風、開拓精神等進行評議,讓民眾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中擁有重要評價權。年度考核中,縣成立了由組織、紀檢、人大等部門組成的鄉鎮考核工作小組,對各鄉鎮重點工作目標和共性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同時,嚴格落實考核獎懲機制,建立實績檔案,把考核的實績檔案將作為縣委討論決定幹部任免的重要依據,對在年度考核中優秀鄉鎮和優秀鄉鎮領導幹部進行通報表彰,並上浮年度考核獎,對考核後列的鄉鎮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連續末位的進行淘汰。

四是加強監督機制,堅持從嚴治理。縣紀委、縣委組織部與其它相關部門建立了幹部監督聯席會議制度,在鄉鎮聘請了32名義務廉政監督員,進一步加強鄉鎮內部監督管理。縣紀委逐步探索對鄉鎮領導幹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管理機制,努力構築家庭、社會監督體系,制約幹部的行為。縣委組織部規範幹部考察程式,推行了幹部考察責任追究制。同時,深化鄉鎮政務公開,不定期組織人員進行回訪,採取有效方式,廣泛徵求意見,及時掌握動態,以利於對症下藥,認真監督整改。

重慶鄉鎮(三)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