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鎮[重慶市合川區二郎鎮]

二郎鎮[重慶市合川區二郎鎮]

二郎鎮是個消歧義詞條,作為中國鄉鎮名稱主要有:重慶市合川區的二郎鎮,位於合川區西北部,素有“一腳踏四縣”之美譽,是通往鄰縣的交通運輸基地之一,是周邊十二個鎮、鄉的商貿中心;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的二郎鎮,位於皖鄂兩省四縣的結合部;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二郎鎮,位於古藺縣東北部,座落在赤水河畔,地處川黔兩省三縣交匯處。。

基本信息

重慶市合川區二郎鎮

鄉鎮概況

二郎鎮合川二郎鎮地理位置
二郎鎮位於合川西北部,距合川市區60公里。東與四川省武勝縣接壤,西北與蓬溪縣相連,南與潼南縣毗鄰,素有“五馬歸槽”和油鹽場之稱,是周邊十二個鎮鄉商業貿易中心城鎮,幅員面積38.1平方公里,轄11個村,1個居委會,85個合作社,總人口25361人,人口出生率9‰,人口自然增長率0.2‰,人口密度686人/平方公里。集鎮建成區面積1.27平方公里,規劃區常住人口8657人,城鎮化率11.49%。

二郎鎮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5326人,其中農業人口22591人,非農業人口2735人,規劃區內常住人口8200人,人口出生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3‰。該鎮共有19個黨支部,其中流動黨支部1個,黨員617人。地區生產總值10905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6398萬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5174萬元,固定資產投資85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54元。財政收入91.32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6.66萬元。財政供養機關幹部82人(含退休25人)、定補93人、低保63人、五保160人,特困戶547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800人,參合率65.2%。該鎮的美酒河、天地寶洞、二郎神睡佛、石筍石林等自然景觀風景迷人,形成釀酒原料、蔬菜、畜牧、水果、中藥材等六大生產基地,其中商品牛羊列為省、國家項目基地。

歷史沿革

二郎鎮原名二郎場,始建於清代中期,原屬合州定遠縣轄;清康熙八年(1669年),撤銷定遠縣,屬合州直轄;雍正六年(1728年),二郎場屬合州來蘇里轄;民國20年(1931年),建立二郎鎮,屬合川縣第七區轄;民國30年(1941年),二郎撤鎮建鄉;1952年7月,分原第八區設定二郎區,區公所駐二郎鄉;1991年12月,建立二郎鎮。

基礎設施

二郎鎮合川區二郎鎮石林
二檬路、半龍路、二勝路、五里路、王興路縱橫二郎鎮境內,該鎮有640千瓦的水電站和3000千瓦的熱電廠,已建成1500人次/日的客運中心站和年產60萬立方米石油燃氣站以及年吞吐2萬噸的水運碼頭,4000平方米的二郎神賓館,無煙煤儲量達350萬噸,啟動架設35公里35KV線路和變電站,光纜貫通鎮區,建有電訊GMS並聯通數字行動電話,2000門程控電話連通國內外,村村通廣播,戶戶安裝了閉路電視。該鎮有中學1所,在校生1500人;國小2所,在校生180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文化站1個,設有茶園、歌廳、網咖電影院醫院1所,衛生技術員23人。二郎鎮現有大型市場2個,其中綜合農貿市場占地10畝,攤位300多個,年交易額達3600多萬元。集市人數達5萬人/次,商業網點40個,餐飲業網點41個,服務網點40個;並有1.2HA的倉儲設施。木材銷售市場購銷兩旺,木器加工產值達800多萬元,鎮上還有大米加工、豬鬃加工、釀酒、榨油等產業,為拉動二郎鎮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發展狀況

二郎鎮是川黔聞名的物資集散地,商業網點星羅棋布,日貿易額達40萬元左右。行政管理、商貿、金融、文教、衛生政法等集鎮基礎和服務設施配套齊全,已建成20M寬,100M長的大街和1500米長的環城街道,形成八大功能小區,擁有農、商、畜三大專業市場,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擁有各類企業600家,二郎神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赤河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築建材公司、美酒河旅遊開發公司等。國民生產總值達1.47億元,其中鄉鎮企業1億元,財政收入5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0元。該鎮2008年實現GDP7737萬元,比2007年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49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346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64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150萬元,增長12%。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173.5萬元,年末各項存款餘額達到6800萬元。年出欄肥豬7450頭,完成退耕還林2500畝,糧食總產達到9845噸,比上年增長9.6%,農業總產值實現2749萬元,比上年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6%,達到1852元。個體工商戶311戶,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1713萬元。工商各稅完成45.75萬元,比上年增長12.7%。

交通區位

二郎鎮赤水河
二郎鎮地處川南邊陲,赤水河之濱,緊臨合川區渝西經濟發展主軸——212國道,與合川區主城距63公里,四周與武勝、潼南、蓬溪接壤,商業輻射四縣(區)12個鎮鄉,半徑20公里,20餘萬人,形成合川區相對獨立的邊貿發展空間,初步形成了合川西北商貿、物質集散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地區中心。該鎮多方籌資、黨員幹部捐資的方式籌集資金18萬元,修建了二郎到潼南檬子鎮的出境公路,各村都鋪設了水泥道路,現該鎮境內村村社社通公路,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環境優美。

農副產業

該鎮共有耕地面積21305畝,林地6200畝,建成了萬畝優質糧油基地,其中優質水稻6000畝、油菜4000畝,糧食年總產量8800噸,成片栽植優質200畝,優質薄殼核桃600畝。鎮內2座中小型水庫,年水產品總量1100噸;年出欄土雞、鴨370噸,養鴨3000隻以上大戶20戶,禽蛋加工專業戶2戶,素有“二郎鴨鄉”之美名。二郎鎮積極引導農戶養蠶,該鎮春繭產量達3萬多公斤,總產值40多萬元,鎮蠶繭養殖戶平均收入增加120多元。該鎮農業以水稻、玉米、油菜為主,多種經營以生豬、蠶桑、梨、家禽養殖和特色水果為主。

教育醫療

二郎鎮重慶市合川區二郎中學
二郎鎮有合川區屬中學一所,教師70人,在校生1697人,教育教學質量在合川鎮鄉、學校中名列前茅,2006年二郎中學聯招上線188人,學科競賽獲國家、重慶、合川級獎66人,列合川鎮鄉第一名,創歷史新高。國小兩所,在職教師97人,在校生1772人,輻射蓬溪群利、潼南寶龍、武勝農村等地。在全區國小畢業統考中語文、數學人平均成績居全區第一名。二郎鎮現有醫院兩個,敬老院1個,其中合川人民醫院投資700萬元,占地19畝的二郎分院已經建成,年門診人數達3萬人次,是地區中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醫院

安徽省宿松縣二郎鎮

二郎鎮安徽省宿松縣二郎鎮
二郎鎮位於皖鄂兩省四縣(蘄春、黃梅、太湖)的結合部,北依大別山,南鄰縣城,東與太湖相望,西與黃梅相連。地勢以淺山、丘陵、平畈為梯次呈現,該鎮轄8個行政村,有人口3.1萬,鎮區面積58平方公里。二郎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年平均雨量為1286毫米。年平均氣溫16.6攝氏度,年平均無霜期為253天,日照時數為2018.7小時,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適宜種水稻棉花、油菜、蔬菜。二郎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產有磷、金、銅、鐵、錳、鎳、蛇紋石石英石等多種金屬礦產。

二郎集鎮歷史悠久,自古就是商賈雲集之處,是宿松縣西北部最活躍的商品集散地。集鎮輻射人口20萬人。集鎮既有古老特色的歷史老街,又有已開發的兩縱一橫的新街。二郎鎮因多種文化在此匯集,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距二郎古鎮方圓一公里範圍內“寺廟庵堂宮觀”一應俱全,“戲院酒樓茶館”應有盡有。唐著名高僧弘忍、道信率徒在這條古道上弘法,使這裡留下了“二郎河邊雙井寺、五祖山下一天門”的佳話。宿松十景之中有兩景。“古寺燃燈,雙井夜月”都在二郎。二郎是黃梅戲的發祥地,黃梅戲經典劇目《打豬草》、《過界嶺》的故事就發生於此。

改革開放以來,二郎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日新月異,鎮村面貌一新,投資環境日趨完美。2008年鎮內已落戶中小型集體、私營企業30餘家,經濟效益良好,發展勢頭強勁。

二郎鎮宿松縣二郎鎮地理位置
交通區位

公路:新建的高標準宿兩公路貫穿全境,距105國道9公里,距縣城及滬蓉高速公路15公里,距安慶130公里,九江80公里,合肥230公里,武漢220公里,南昌240公里。鐵路:距宿松火車站9公里,可直達深圳、廣州、福州、南昌、合肥、蚌埠。航空:至南昌機場車程100分鐘,至合肥、武漢機場車程150分鐘。港口:黃金水道——長江在宿松流程63公里,距宿松港口車程60分鐘,宿松建有深水碼頭三座,汽車輪渡一座,年吞吐量50萬噸,距九江、安慶口岸50-100公里。

基礎設施

二郎鎮基礎設施齊全,其中:教育事業步入快車道,現有完小20所,國中2報,師資力量雄厚,校園環境優美;電力供應充足,華東電網覆蓋全鎮;移動、聯通手機網路覆蓋全鎮,並實現了電話交換程控機帶,傳輸數字帶和綜合業務寬頻網;醫院、農行、信用社、文化站、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全部配套,日供水5000噸的自來水廠屬外商投資企業已落戶二郎。

二郎鎮宿松縣二郎鎮董畈水庫
礦產資源

二郎鎮是礦產大鎮,地下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品質優良,多種礦種采、冶、用歷史悠久。磷灰石:含P2O515-30%,多數為20-24%,酸不溶物30-45%,儲量大於2400萬噸,主要分布於銅鈴村、三沖村地下-70米至430米之間一帶,礦體厚度在5-20米之間。蛇紋石:墨綠色、細小緻密、含MgO34。16-38。33%CaO0.21-0.81%,SiO238.56%儲量豐富,主要分布於茯苓村一帶。金礦:含Au6.5g/T,礦石儲量230000噸,Au儲量為1490kg,gf1998年5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黃金開採批准證書”和“採礦許可證”。主要分布於界嶺村。錳礦:主要為軟錳,次為硬錳礦,Mn17.2-63%,Fe5.78-10.07%,SiO27.75-12.02%,儲量豐富。花崗岩、鐵、矽灰石均有一定規模,具備開發開採價值。

經濟發展

二郎鎮有山場1940公頃,水面50公頃,境內有二郎、銅鈴兩條大河,盛產優質水稻、油菜棉花。境內有宿松“三大糧倉”之一的茯嶺畈,國家優質輕工原料絲瓜絡生產基地,其產品在沿海省、市供不應求,並遠銷歐美等已開發國家,2002年市場銷售價90元/kg。豬、羊、鴨等養殖業蓬勃發展並具備一定的規模。

二郎鎮從地方特色經濟上尋找突破口,切實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呈現出良好的富民前景。 二郎鎮山地丘陵地貌和特殊的土壤條件,適合油茶種植。該鎮以界嶺村為中心發展油茶產業,逐步向附近的三沖、銅鈴等村擴張,以形成二郎鎮“界嶺經濟板塊”,走產業富民的路子。為做大油茶產業,2007年,該鎮以界嶺村為龍頭,申報爭取了全省“一村一品”的100家示範村,其中油茶品種在安徽省僅此一家。在此基礎上,該鎮組建了油茶協會,實行公司化運作,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對原有茶園和小老樹進行改造,對原有荒山和荒嶺進行復墾,從省農科院購買三年掛果的油茶新一代品種,進行全面種植。該鎮已發展油茶麵積1000多畝。同時,該鎮還積極實施產業鏈延伸工程,引進油茶深加工項目。種植油茶有投資少、產值高、管理簡單、收益期長等優點,只需一次性投資每畝800元左右。

四川省古藺縣二郎鎮

二郎鎮古藺縣二郎鎮
鎮情概況

該鎮幅員面積87平方公里,4.5萬人,轄15個村,2個社區。鎮內各項基礎建設比較完善,企業門類比較齊全。鄉鎮企業有釀酒、彩印、採煤、發電等廠(礦),農業主產水稻高粱。該鎮有大小工業企業202家,其中煤業6處,年產量40餘萬噸;規模運輸企業3家;規模釀酒業8家。2007年完成生產總值(GDP)8.011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實現68972萬元;財政稅收134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3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18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97元,比上年增加190元。實現招商引資6850萬元。該鎮是中國名酒——郎酒生產基地,是紅軍長征二、四渡赤水的主戰場,是省級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省綜治模範鎮、是全國100個著名文化鄉鎮之一,是古藺的工業重鎮,工業總產值占全縣三分之一。

交通區位

古藺縣二郎鎮位於古藺縣東北部,座落在赤水河畔,地處川黔兩省三縣交匯處,與貴州習水縣一橋相通,與國酒茅台故里仁懷市隔河相望,鎮政府所在地距瀘州170公里,距古藺縣城46.8公里,出川、入黔、去渝均為高等級水泥公路,是四川省出海最便捷南通道之咽喉。信息網路覆蓋全鎮,交通便捷、信息暢通。

建制轄區

二郎鎮古藺縣二郎古鎮
四川古藺縣二郎鎮,中國名酒郎酒酒廠所在地。原名二郎鄉,1958年改復陶公社,1984年復二郎鄉,1987年將二郎、新華、復陶3鄉合併建二郎鎮。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73公里。與貴州習水市隔河相望,有習水大橋溝通兩岸。面積87平方公里,人口3.9萬。轄蘭村、石筍、交塘 、水塘、水泉、魚塘、翁坪、火石、黃荊壩、龍井、石留、新寨、天府、龍灘、白楊、清水、沙土、復陶、大嶺、中和、鹽和、文明、瓦窖、華連、瀘山、水邊、民勝、坪上、玉林、茶園、鐵索橋、窩凼32個村委會和二郎居委會。

歷史文化

赤水河畔的川南古鎮古藺縣二郎鎮,屬先秦時代“夜郎”的疆域。2000年前,古夜郎人就已開始釀酒。二郎鎮地處川黔交通要道,與貴州名酒產地茅台隔赤水河相望,相隔不過幾十里。北宋年間,二郎鎮一帶釀出了優質大曲——“鳳曲法酒”。明代赤水河畔出現了釀酒的“回沙工藝”。清代二郎鎮已有大小酒坊、糟房20餘家,酒師、酒工數以百計,除生產著名的“鳳曲法酒”外,還釀造各種麯酒、白酒果酒和雜糧酒。

人文景觀

二郎鎮位於四川省盆地南部邊緣,古藺的東南部,座落在赤水河之濱,是全國100個著名鄉鎮之一。紅軍二、四渡的渡口和紅軍開倉分鹽的舊址就在二郎鎮。該鎮人文景點眾多,主要有:美酒河風景區,位於赤水河北岸,最低海拔325m,最高海拔1370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5°C,平均降水760mm,雨量充沛,溫度適宜,冬暖夏涼,無霜期較長。二郎美酒河山青水秀,植被茂盛,堪稱“小三峽”,集奇、險、峭、峻、秀為一體,川鹽入黔的古鹽道也保存完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美酒河摩岩石刻,世界最長的石刻龍建築群,國際漂

二郎鎮二郎鎮風景
流、攀岩基地,石公對石婆,“小三峽”都是該景區的著名景點。還有天寶洞地寶洞景區。

基礎建設

魚燕公路是二郎鎮塞口寺至燕兒窩長兩公里的機耕道,整個路段狹窄兇險,晴通雨阻,安全隱患十分突出。2008年,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魚塘村五組按照計畫,徹底整治魚燕公路,投入改造資金50萬元將該公路加寬1.7米,降坡0.8公里,新建支路1.2公里。馮家莊182人,黃山堡78人參加了工程改造。

產業規劃

1、做強釀酒業。抓住郎酒“50工程”機遇,依託郎酒發展醬酒。樹立醬酒品牌,扶持發展地方醬酒生產基地,使醬酒年產量達5000噸。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成立二郎鎮酒業發展協會,實現“資源共享,技術共享,信息共享”,提升酒業綜合發展競爭力,形成富有戰鬥力的酒業發展集群。引導重點企業抓好技術改造和增資擴營,積極推進企業體制創新,走股份合作制道路。推行“上爭、外引、內挖”的招商引資政策,加大“回引”工作力度,扶持外出務工農民帶技術、帶資金回鄉創業。

2、發展支柱產業。制定和組織實施引導扶持企業發展工作計畫,培植新建設的8家酒業。加大對紅軍杯酒業、郎鄉酒業、利興包裝廠的扶持力度,培植以酒類附屬產業為主導的支柱產業。發展包裝業、運輸業等。引導重點企業抓好技術改造和增資擴營,積極推進企業體制創新。

二郎鎮古藺郎酒
3、拓展酒業附屬產業。依託郎酒品牌,實施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增加酒業附加值。發展包裝業、印刷業、運輸業等酒業附屬產業,延伸產業鏈。拓展利新、綠神、四渡、好好包裝企業業務範圍,提升產品競爭力,成立包裝材料生產及二次成品加工基地。

4、壯大民營經濟。實施強強聯合,以龍頭優勢輻射帶動民營經濟整體水平的迅速提升。通過採取典型引路、示範帶動、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勵支持更多的農戶介入務工經商,壯大民營經濟群體規模。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小業戶群體的發展,激勵中小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5、鞏固採礦業。對現有6間合法煤礦實施技改和擴能,確保年開採量達60萬噸,實現原煤生產能力翻番目標。

鄉鎮發展

瀘州市古藺縣二郎鎮立足區域特色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充分就業,積極開展充分就業鄉鎮創建工作,呈現區域經濟長足發展,促就業充分的良性互動態勢。二郎鎮依託郎酒業的擴張和礦產資源開發,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