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鎮

復興鎮

復興鎮是個消歧義詞條,中國鄉鎮名稱叫復興鎮的有很多,本文介紹的有: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復興鎮,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復興鎮,四川省宜賓市高縣復興鎮,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復興鎮,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復興鎮,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復興鎮,重慶市忠縣復興鎮,重慶市北碚區復興鎮,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復興鎮,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復興鎮,貴州省赤水市復興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復興鎮。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復興鎮。

基本信息

吉林省汪清縣復興鎮

復興鎮汪清縣復興鎮地圖位置
基本介紹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復興鎮位於汪清縣城東部,距縣城88公里。東部和南部與琿春市毗連,北部與黑龍江東寧接壤。南北縱長61公里,東西橫距52公里,全境1183平方公里。轄區10個行政村,總戶數3790戶,總人口12296人。復興鎮被國家和吉林省命名為中國農民畫之鄉、象帽舞之鄉和吉林省現代民間繪畫之鄉。復興鎮內有兩條河流,綏芬河綏芬河水系,發源於境內東部的盤嶺北麓,由南向北流經復興鎮、羅子溝鎮之後進入黑龍江省東寧縣,全長250公里,境內流長97.8公里,流域面積2,459平方公里。琿春河:琿春河屬圖們江水系,發源於汪清縣東南部盤嶺山脈北側,經復興鎮杜荒子村流入琿春市。境內全長32公里,流域面積293平方公里。

復興鎮高山氣候明顯,年平均無霜期102天,常年有效積溫1840攝氏度。地表土壤以白漿土、腐殖土和黑土居多,土質較為肥沃。該鎮有耕地1388公頃,均為旱田。農作物以小麥大豆馬鈴薯為主,還有穀子、玉米、向日葵等,經濟作物有人參水飛薊

自然資源

復興鎮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是木材、黃金及土特產重點產區。該鎮境內有林地113975公頃,汪清林業局建有所屬國營林場6個。轄區內現有木製產品加工廠六個。礦產資源以黃金著名,分布廣,儲量多,新華礦業、鑫興礦業落

復興鎮汪清縣復興鎮人代會議
戶本境。另外,據勘測復興鎮的煤礦、銅礦儲量也非常豐富。復興鎮境內各種野生土特產遍及山野,有山參、黨參黃芪、細辛等名貴藥材,還有木耳蘑菇蕨菜刺嫩芽、松籽、榛籽等土特產品。為了促進特色產業的發展,2007年,鎮裡投資550萬元興建了建築面積為1500平方米,年生產能力為600至800噸的冷藏廠。

經濟發展

復興鎮供銷社藥材生產基地:該鎮創辦了藥材專業生產合作社並主動參與農業產業化,在為“三農”服務中,走出一條農民增收之路。2002年他們以汪清縣建設萬畝藥材基地為契機,把基地轉為更加緊密型的藥材專業生產合作社形式,帶動復興鎮的藥材生產逐步走上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軌道。合作社共有藥材種植戶87戶,種植面積60多公頃,主要種植防風白朮黃芪細辛等8個品種,實現年產值40萬元。在為農民服務中,合作社的業務也有了進展,實現了與藥農共同發展的目的。

地栽木耳:汪清縣復興鎮六道村地栽木耳產業在村食用菌生產協會的帶動下,成為該村村的支柱產業。六道村食用菌協會成立於2006年,現擁有會員56人,是集信息諮詢、技術服務、指導生產與銷售、向有關部門反映協會各項情況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地栽木耳種植農戶占該村總戶數的80%以上,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該村地栽木耳的種植量已突破200萬袋左右。地栽木耳產業正由六道村輻射全鎮其它村屯,也將逐步成為復興鎮的支柱產業。

復興鎮汪清縣復興鎮養殖業
該鎮建有集中飼養牛舍1100平方米,青儲窖14座,圍欄草場1000餘公頃,黃牛年出欄5000多頭,存欄5000頭。該鎮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中藥材生產,各類中藥材種植留存面積已達571.8公頃。建立了“防風”和“北蒼朮”兩個中藥材基地,當年可發展蒼朮20公頃,防風11.8公頃。細辛黃芪龍膽草貝母等中藥材穩步發展。同時,積極調整食用菌生產模式,引導農民發展代料木耳。

復興農場:復興農場始建於1956年,座落在吉林省東北部的長白山脈之內。這裡盛產長白山野生山菜和野生食用菌名操國內外,農場建場50年來,已積累了6000萬元的不動資本和380萬元的固定資產,已成為種植,生產,加工,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農墾企業。項目總投資287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370萬元,流動資金投資500萬元,銷售收入3048萬元,稅金468萬元,利潤總額1020萬元,所得稅336萬元。

江蘇省楚州區復興鎮

復興鎮江蘇省楚州區復興鎮衛星地圖
基本介紹

江蘇省楚州區復興鎮地處兩市(淮安、鹽城)兩縣區(阜寧、楚州)交界處,北倚蘇北灌溉總渠,328省道穿境而過,是淮安市楚州區的東大門,該鎮共轄11個村居小組,7100戶、3.9萬人口。

基礎設施

復興鎮完成8條36.16公里四級路面;按照區政府部署和復興鎮實際情況,對該鎮原有的20所完小合併,建成11所完小,投資100多萬元新建復興第二國小、復興初級中學、新建中心國小教學樓;通過對廣電站經營機制進行改革,有線電視迅速發展,投資100多萬元,有線光纜鋪設至11個村居,2004年新增擁護500戶;該鎮改水工程全面實施,2004年引進外地大戶投資新打水井六口,11個村居,村村用上自來水,自來水到戶率達80%,新增受益人口1.4萬人。

復興鎮楚江區復興鎮民居
經濟發展

復興鎮黨委政府按照“重點工作求突破,整體目標上台階”為目標,團結和帶領全鎮廣大幹群奮發圖強,三個文明建設取得可喜成績,2004年該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0140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10%,財政收入完成317.49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01%,農民人均收入完成3810元,招商引資工作名列全區第二,在綜合目標考核中,復興鎮由全區第17位進位至全區排列13位,榮獲綜合目標三等獎。由浙江客商韓奎林投資1.12億元,在楚州工業園區用地126畝,興建的江蘇日月星家紡項目,是楚州區第二個進園區的億元項目,該項目的引進,有力地促進楚州傳統針紡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楚州針紡產品的檔次和競爭力,對楚州工業園區的整規模產生較大影響。該項目吸納500名員工,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利稅320萬元以上。

四川省宜賓市高縣復興鎮

復興鎮宜賓市復興鎮地圖位置
四川省宜賓市復興鎮地處四川省宜賓市高縣縣城東北部,幅員面積58.1平方公里,屬深丘山區鎮,山地、丘陵、平壩分別占總面積的45%、40%、15%。常年春夏兩季主導風向是東南風,平均降雨量2300毫米。森林面積1766.7公頃,覆蓋率達35%以上,空氣清新,復興鎮是天然的“氧吧”。復興鎮下轄10個行政村,79個生產組,一個街道居委會,該鎮總人口17475人,其中農業人口17036人,非農業人口439人,城鎮實際人口5610人。

鄉鎮概況

復興鎮森林資源豐富,地下有儲量較多的煙煤。水庫、池塘分布廣、數量多,儲水量大,其中有宜賓市最大的淡水湖泊--七仙湖,相傳,七仙姑七仙湖曾下凡在此沐浴,因而位於高縣復興鎮境內的七仙湖從此得名,復興鎮也因而被譽為“七仙湖鄉”。復興鎮之所以被譽為“湖鄉”,還有一個原因是鎮境內水庫、池塘分布廣、數量多,儲水量大。其中,七仙湖是宜賓市最大的淡水湖泊,風景秀麗,綠樹成蔭,是度假、休閒、娛樂勝地,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建有華宇山莊白合度假村,設施齊備。群樂公園依靠天然的山丘、環境優雅、空氣新鮮、是民眾休閒的好地方。

農業主要以糧食生產為主,已形成了蠶、茶、果、畜四大支柱產業,其中復興鎮的名優茶遠近聞名,板栗核桃產量多,品質好。工業主要以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為主,主要從事茶中加工、建築等;第三產業主要是餐飲、文化娛樂及其他等。

復興鎮復興鎮七仙湖
復興鎮有國中1所,國小8所,在校學生2070人,教師144人。有醫院、衛生院1個,醫生30人,病床15張。該鎮已開通程控電話、中國移動通訊網路、中國聯通通訊網路、光纖電視,水電設施齊備。長雲公路橫貫全鎮,交通較為便利。

機構設定

復興鎮黨委政府下設黨政辦、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與計生辦、財政所。直屬事業單位有:農業服務中心、宣傳文化中心、勞動人事保障中心、計畫生育服務中心。

歷史沿革

復興鎮清代屬慶符縣安定鄉。民國15年(1926)置復興鄉。因場三遷,復於此興場故名。民國24年改聯保。民國29年10月復為鄉。1951年2月,分置復興鄉、馬到鄉、五一鄉。1953年12月,撤馬到鄉分別併入復興鄉、沙河鄉。1956年2月五一鄉併入。1958年10月建復興公社。1960年1月,隨慶符縣併入高縣。1984年改鄉。1992年9月撤區建鎮。

復興鎮宜賓市高縣復興鎮
農業經濟

復興鎮以糧食生產為主,已形成了蠶、茶、果、畜四大支柱產業,其中復興鎮的名優茶遠近聞名,板栗、核桃產量多,品質好。2002年2003年,糧食總產量分別為9712噸、9540噸,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為3507萬元、6542萬元,第一產業分別為2180萬元、2117萬元,財政收入分別為183萬元、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297元、2296元。

工業經濟

復興鎮的工業經濟主要以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為主,主要從事茶中加工、建築等,第三產業主要是餐飲、文化娛樂及其他等。2002年2003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分別為2972萬元、3002萬元。2003年,工業總產值2030萬元。2004年,工業總產值萬元。

四川省冕寧縣復興鎮

復興鎮蠶桑種植

涼山州冕寧縣復興鎮位於四川省冕寧縣境中部安寧河谷地,總面積60.47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海拔1697米,距縣城18公里,轄建設、紅星、明春、水城、響石、花果、果園、中心、白土9個行政村及馬房溝居委會,共58個村民小組,主要有漢、藏、彝三個民族,有農業戶4296戶18722人,其中漢族17752人。耕地面積14973畝。全鎮以農業為主,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籽。糧食總產量8248噸,農業總產值5224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735萬元。

經濟作物主要有烤菸、蠶桑、櫻桃、桃子等,水果產量居冕寧縣第一,達2810噸,占該縣總產量的15%。其中櫻桃年產量達1051噸,以顆大、色鮮、味甜著稱,遠銷成、渝、昆等地。縣道冕(寧)先(鋒)公路縱貫全境。境內有縣屬各類學校共5所,衛生院、供(變)電站、郵政局、電信局、蠶繭站、林業站、地稅所、工商所、信用社、供銷社、派出所等行政和企事業單位;其中縣屬紅星電站,裝機容量3750千瓦;有大牲畜交易市場1個。

鎮政府復興鎮號稱冕寧第一場,是巨龍片區四鄉一鎮農業副產品交易中心,涉及7萬多人,逢集日趕集的人多約三、四萬人,商貿繁榮。復興鎮2001年被冕寧縣縣委、縣政府評為“協稅護稅先進單位”、“農機安全生產三等獎”、“創先爭優活動中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縣委、縣政府評為“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先進基層黨組織”、“迎新春龍獅歌舞大賽三等獎”;2004年被州委、州政府、縣委、縣政府評為“涼山州

復興鎮冕寧縣復興鎮十里櫻桃長廊
防治非典型肺炎先進集體”、“畜牧春防三等獎”、“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先進單位”;2005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保先活動先進基層黨組織”、“烤菸生產先進集體”、“畜牧春防二等獎”。

基礎設施

復興鎮擁有裝機3.2萬千瓦的金洞子電站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方興稀土深加工企業一個,水果基地盛產櫻桃水蜜桃,有占地面積300多畝稀土集中工業園區,鎮內通信設施良好,無通信死角,光纖網路覆蓋全鎮。

特色產業

復興鎮有 “十里櫻桃走廊 之稱。該鎮有水果面積7600 畝,產量160萬斤,產值540萬元。其中櫻桃面積4800畝,產量140萬公斤。復興鎮櫻桃以果皮鮮紅、肉質嫩滑、 甘甜多汁、味道鮮美而享譽涼山,遠銷西昌、成都、重慶、昆明、攀枝花等地,年產值達420萬元。

四川省射洪縣復興鎮

復興鎮射洪縣復興鎮地圖位置
四川省射洪縣復興鎮俗稱“牛啃土”,距縣城39千米,據川中名勝金華山17千米,幅員面積52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2431畝,總人口2.7萬,總戶數7700戶。主要農副產品有棉花小麥玉米、水稻、紅苕、油菜、生豬、蠶繭、禽蛋、蔬菜等。復興鎮在1992年9月撤區並鄉建鎮時,將原虎楊、安樂二鄉併入該鎮。該鎮位於射洪縣北端,東與鹽亭接壤,西同三台交界。除本集鎮外,還有博古、安樂兩個下屬場鎮。共有21個行政村,199個村名小組。

自然資源

該鎮地處川中深丘地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31毫米,年均氣溫17.2℃,極端最高溫37.2℃,年均日照時數1297.6小時,無霜期285天,最多為328天,年均霧日44個,土質多為褐色粘土,以中性、微酸性為主,粘泥適中,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石英沙、膨潤土、煤和天然氣。水利上,有可蓄水300多萬立方米的大龍山水庫和其他8座水庫,水面年產魚1.5萬公斤。該鎮森林覆蓋率達30%,主要用材林有柏、松、榿木、桉樹等,薪炭林有黃荊、馬桑、洋槐等,經濟林木有桑、梨、桃、李、柑桔枇杷油桐等,其中李樹有10多萬株。該鎮主要野生動物有野兔、錦雞黃鸝喜鵲等近20種。

復興鎮射洪縣復興鎮衛星地圖
經濟狀況

2001年該鎮國內生產總值3.6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7942萬元,第二產業14200萬元,第三產業13959萬元,形成了建築建材、家具蔬菜加工、養殖等產業門類。糧食總產16239噸,生豬出欄2.7萬頭。集市貿易成交總額1.5億元,商品零售總額2.1億元。財稅收入實現175.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44元。在該鎮企業打工的300人,工資總額150萬元;外出務工6500人,主要在成都、深圳、西藏、雲南、新疆、西安等地從事建築、商貿、餐飲等行業,收入總額達1745萬元。

該鎮以糧、棉、油、豬、蠶、禽、蛋、菜等為支柱產業,養殖業在結構調整中快步發展,從種源、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養殖場(大戶)予以護持,使之上規模、上檔次、增效益。該鎮有年出欄2000頭豬的大型養成殖場1個,出欄5000隻的養雞場2個、出欄2000隻的養兔場1個,有各類養殖大戶1200餘戶,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40%以上。

鄉鎮建設

復興鎮集鎮建城區面積達2.4億平方千米,有集鎮人口8521人,有日供水2400噸的自來水廠1座,35KV變電站1座。集鎮8條街道已全部硬化,2360戶居民用上了天然氣。鎮道32千米已全部黑色化,有電信支局1個,程控電話850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

鎮內有縣級高中1所,鎮級中學1所,國小4所,入學率100%,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有合格的鎮衛生院3所,村甲級醫療站7個,醫療點14個。敬老院1個,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占鎮人口10%。

人文景觀

“牛王會”是復興負有盛名的地方性節日,相傳,復興鎮在明朝成化年間興場之時,人們出於對牛的崇拜,便在金鳳山立廟祭祀,每年農曆3月18日,復興人都將舉行盛大廟會活動,以祈農耕順利,五穀豐登。一年一度的“牛王會”已成為該鎮商貿和民眾文化活動相結合的綜合性節日,商貿成交總額達100萬元以上。

重慶市忠縣復興鎮

復興鎮忠縣復興鎮政務工作
重慶市忠縣復興鎮位於長江南岸,位於忠縣石柱縣交界處,為忠縣的南大門,區位優勢明顯:距縣城以東12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國道石遂路橫貫全鎮,長達14公里,黃金水道順穿全境,通航里程達25公里。轄7個村(59個村民小組)、2個居委會(12個居民小組)。該鎮共5660戶,總人口16575人,其中農業戶4512戶、農業人口14204人。耕地面積17400畝,人均耕地1.23畝。其中城鎮面積2.43平方公里,城鎮人口0.43萬人,城鎮化率為43.4%。

經濟發展

忠縣復興鎮政府採用了“七個結合”的方式,發展該鎮的非公有制經濟:一是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突出抓好養殖大戶的扶持和培育,2003年幫助養殖戶爭取貸款328萬元,本年度該鎮出欄生豬8806頭、肉牛1200頭,雞鴨6.1萬隻,產魚114噸。二是與退耕還林相結合。該鎮共發展花椒香椿、無公害蔬菜、優質大豆、優質油菜等各類經濟作物12050畝。三是與城鎮化相結合。在新集鎮集中規劃了交易、商貿兩大中心和牲畜、竹木、文化、行政服務、工業5個小區。四是與活躍邊貿集鎮相結合。充分利用與石柱縣沿溪鎮一橋相聯的區位優勢,積極開展邊貿活動。五是與旅遊業發展相結合。著眼“假日經濟”,大力發展“農家樂”等旅遊配套產業。六是與招商引資相結合。抓住各種機會,突出做好招商引資文章。該鎮引進建築公司在鎮上修建了松樹包老年公寓。七是與消滅無標準生產相結合。積極幫助企業建立產品標準,抓好標準登記註冊,不斷完善標準化管理工作制度,提高企業的產品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復興鎮忠縣復興鎮天子殿
2005年,該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84億元,本級財政收入186.4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億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達1.0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3元。復興是忠縣與石柱兩縣的交界處,周圍毗鄰東溪、石柱坡口、黎場、王場、沿溪等鎮,是重要的商貿物流集散地,境內的小商品交易市場、農產品市場輻射兩縣7個多鄉鎮。

旅遊資源豐富

該鎮有秀美奇特的人文景觀,攀上長江南岸的羊鳴山,可將忠州貌盡收眼底。站在森林密茂的雙寨頂,可觀復興鎮全貌。羊鳴山上有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遠古文明的“天子殿”、“六角塔”遺址,長江邊上有“烈女灘”石刻、福爾岩摩岩雕像,水口寺“樹根橋”獨具風騷:有八路軍英雄連長程榮美烈士墓地,有抗美援朝劉君高周玉林題詞,還有“犀牛股骨化石”和“屍倉嶺漢墓群”。

商業環境

該鎮黨委、政府努力構建“政府帶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全民推動”的招商引資新格局,鼓勵和支持各投資企業到復興,並力保洽談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建成一批。復興鎮借移民場鎮搬遷和西部大開發、三峽大移民之契機,強力打造招商引資環境,大力加強硬環境建設,構建了“四橫四縱”的城鎮骨架,完成了農網改造,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啟動建設了復興鎮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廠工程,重點發展天然氣精細化工和日用化工。

重慶市北碚區復興鎮

復興鎮西農專家教授到北碚區復興指導果樹技術
基本情況

復興鎮位於重慶市北碚區東部,幅員65.39平方公里,轄12個村212個村民小組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5801人,其中農業人口33447人,非農業人口2354人,耕地面積25953畝。農業方面主產水稻、玉米兼產小麥、胡豆豌豆、大麥、高粱、小米、紅苕、豆類、洋芋等穀類,出產柑桔、柚子、桃、李、杏、梨、棗子等水果,養殖業以養生豬為主,兼養牛、羊、雞、鴨、鵝、兔等,2004年全鎮糧食總產13430噸。

復興鎮的農業結構模式基本上還是一套沿用幾十年的老模式,農民種植稻穀、小麥滿足基本口糧,種植玉米、紅苕等餵養生豬,利用山坪塘、小型水庫養白鰱、草魚、鯽魚等大眾魚,利用承包地、荒山栽植廣柑、桃、李等傳統水果。復興鎮的農業結構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農村經濟結構單一,整個農產品的特點不突出。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以及重慶市農業稅的全面取消,復興鎮的農業出現了轉機。農民從傳統的農業中走出來,新的農業產業結構模式開始形成。

經濟特色

復興鎮的黑水灘河是一大自然資源,有一養殖大戶巴渝農業開發公司在河中高密度養殖特色魚類,有江團、叉尾魚、俄羅斯鱘等,這些特色魚類具有檔次高、品種稀缺的特點,價格是普通魚類的幾倍至幾十倍。該復興鎮流水養魚基地被認定為全市無公害漁業示範基地。復興鎮還推廣了1萬畝優質水稻和一千畝再生稻的種植。

內蒙古五原縣復興鎮

復興鎮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復興鎮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復興鎮地處五原縣中西部。該鎮總面積15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88萬畝,轄8個村委會,4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560人,其中鎮區常住人口4160人。復興鎮交通便捷,110國道橫貫東西,劉塔公路南北穿行,各村組都有等級砂路與110國道、劉塔公路相通,交通四通八達,地理位置獨特而優越。

基礎設施

復興鎮是一座古老而文明的集鎮,鎮區所在地鄔家地歷史上曾是商賈雲集之地,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該鎮硬化、綠化了主街道兩側,實現了通電、通水、通有線電視。規劃建設了廣場和農副產品集貿市場,現有黨政機關、學校金融、衛生、各類工商企業、個體工商戶50餘家,使古老的集鎮煥發出勃勃生機。

主要產業

復興鎮物產豐富,盛產小麥玉米葵花籽瓜、甜菜和各類菜子。花油葵產量在1600--1800萬斤,籽瓜籽120--150萬斤,西甜瓜2000--2500萬斤,甜菜2000萬斤。

貴州省湄潭縣復興鎮

復興鎮復興鎮兩路口村農民文化廣場
貴州省湄潭縣復興鎮位於貴州省湄潭縣城的北面,距離湄潭縣城約34公里途經永興。距永興約14公里,復興鎮上地肥沃,環境優美。該鎮現轄11個行政村86個村民組,總人口3.7萬人,9660餘戶人家,鎮域面積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3.7萬畝。在耕地面積中,退耕還林面積4128畝,其中茶葉915畝,荒山3213畝。有貫穿復興的河流一條,鎮的財政收入到2004年是174.4萬元,工業產值175萬元,農業總產值2851萬元,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洋芋等、經濟作物有烤菸、桑園、茶園、果園等。

基礎設施

復興鎮鎮內交通發達,村村通公路,該鎮有一棟政府辦公樓、一所衛生院,2間中學,12所國小,一共有265名教職工。復興鎮在兩路口村建沼汽280口,改善了農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改了村容村貌;開發湄江湖旅遊資源、打造生態旅遊示範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復興一-楊家坪一-團山的村級公路,復興一-馬山的公路規劃與征地測量基本結束,村級辦公陣地建設;已實施有8個村的辦公樓改造工程;農電網改造工程完成了3028戶;修建了能容納30人的敬老院一棟;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工程已完成,共建11個接收站點。

經濟發展

復興鎮黨政幹部做到分工合理,各盡所能、兢兢業業、形成一個堅強有力的堡壘,對幹部職工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責任上牆,按章辦事。該鎮始終抓住經濟增長為目標,大力調整產二比結構,發展農村經濟,退耕還林還茶工作,已完成4218畝,其中:經果林2413畝、用材林800畝、茶園915畝,保護了生態環境,增加了農民民眾的經濟收入。該鎮發展了存欄生豬在5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115戶,存欄生豬在1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有401戶,養殖專業村有2個。復興鎮2004年至2006年著力打造了隨陽山茶葉示範帶,從永興茶場到水壩,茶園一萬畝。2006年到2007年又重點打造了觀音閣茶葉示範帶,從水壩到萬壽,茶園一萬畝,此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時帶動了大橋、茅台、楊家坪8個茶葉示範村。隨陽山村通過茶葉示範帶的建設,已實現了全村人均2畝茶,全村人均經濟純收入從2004年的1700元增到2006年的3500元。

貴州省赤水市復興鎮

復興鎮赤水市復興鎮地理位置
赤水市復興鎮文化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捷。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仁懷廳治所設於復興場,因而素有千年古鎮之稱。復興場還是“川鹽進黔”的主要口岸之一,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1935年1月,中央紅軍在這裡與川軍發生激戰。2005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28600萬元,為年計畫的229.17%;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5.2萬元,為年計畫的136.3%;計畫生育率達95.71%,人口自然增長率0.95%,城鎮化率26%;全鎮社會穩定。

工業園區

復興鎮工業園區始建於2003年,位於該鎮長江村、太和村和新興社區的三角地帶,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園區西臨赤水河,習赤公路、沙復公路貫穿其間,水陸交通方便;具備了“通信、水、電、路”四通。復興工業園區自設立以來,已有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兩家;本土中小型企業五家。2005年,園區創造國民生產總值17000元,占全鎮國民生產總值的70%。實現利稅近千萬元。2006年,復興鎮鎮政府已同貴陽某公司簽約,投資1500萬元創辦外向型企業開發赤水竹筍資源。

小鎮特色

復興鎮是一個集紅色文化、竹文化及鹽文化為一體的小鎮。有一條長1000米,寬28米平坦筆直的大街,這標誌著全鎮小城鎮建設的成果,集鎮占地面積達到2平方公里。建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明清建築的古鎮老街、古樸典雅的江西會館、川鹽入黔的鹽文化遺址、東漢岸墓群等在這裡受到保護,具有現代理念的紅軍雕塑,復興國小建築群等。

貴州省望謨縣復興鎮

鄉鎮概況

復興鎮復興鎮望謨科技示範園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復興鎮為望謨縣轄鎮,是該縣人民政府駐地,在縣境中部偏西,面積248平方公里,人口2.74萬,其中布依、苗、壯、侗、瑤等民族占85.7%,轄4居委會、31村委會。海拔550米。清設王母汛,古名王母,系布依語譯音,意為王府聖地。1932年置王母鎮,1940年始為縣治,更名復興鎮,1958年撤鎮建復興公社,後改城關公社,1984年析置復興鎮及洛郎、平洞、平繞鄉,1992年合併置復興鎮。解放路、東風路、新橋路為商業集中地。該有製糖、鐵木合作、印刷、醬油、水泥等廠。冊獨、安望公路在此交會。該鎮產甘蔗香蕉,有中國小21所。

基礎建設

該鎮各村在擁有水、電、路、電視電話的基礎上,實施了“改廁、改灶、改圈和道路硬化、河邊綠化、庭院美化、街道淨化、房子亮化”等新農村建設項目。該鎮在鞏固平洞村“生態家園示範點”的基礎上,將敢賴村、弄納村、納朝村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示範點,圍繞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村規民約、改善基礎設施,抓好生態建設、調整產業結構、建設五好支部、帶領民眾致富等內容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推動新農村的建設步伐;將鎮衛生院、計生指導站作為文明單位示範點,通過開展“學八榮八恥、創誠信單位”活動,解決工作上的冷硬、拖沓現

復興鎮望謨縣復興鎮刺繡
象,提高了服務質量;將二小、四小、壩康國小作為文明校園示範點,完善制度、美化校園,關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特色產業

望謨縣復興鎮平繞村是一個布依族村落,也是紡織和刺繡手工活發展和保存較完整的村。平繞村共有340多農戶1390多人,村里布依族婦女幾乎都是紡織和刺繡的能手,平均每戶農戶在農閒時節都繡花鞋、紡織土床單等製品到市場上出售,一年每戶在這方面都掙個上千元的收入。刺繡是布依族婦女擅長的傳統工藝。婦女們常把自己精緻的刺繡品(包括衣襟、袖口、花邊、繡花鞋、帳沿、枕套、圍腰、背帶等)作為珍貴禮物或美好的象徵。

安徽省宿松縣復興鎮

復興鎮宿松縣復興鎮地圖位置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復興鎮位於宿松縣東南五十公里處,東臨望江縣,北連黃大湖,南濱長江與江西彭澤隔江相望,西隔十五分鐘的車程就是湖北小池鎮,這裡俗稱“吳頭楚尾”,是一個有著百餘年歷史的商埠重鎮,是皖西南農村經濟、交通文化中心。

鄉鎮概況

復興鎮鎮區與華農總場機關相連,鎮區面積6.7平方公里,鎮區人口3.1萬,該鎮總面積105平方公里,人口6.5萬,轄3個社區7個行政村,省農墾總公司華陽河總場、省司法廳九城勞改農場、省河道管理局、九江長江海事、市地方海事、市港口局等駐鎮省市單位達10餘家。國家3A風景區著名佛教文化勝地“小孤山”座落在本鎮。1983年經省政府批准為“建制鎮”。1999年被安徽省省政府確定為“中心建制鎮”,2003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中心鎮”。

復興鎮鎮黨委下轄46個黨支部,1166名黨員。2005年初外出務工黨員95名。已在黨員流入地較集中廣東省東莞、福建省石獅組建了流動黨支部。復興鎮鎮區人口15924人,鎮域面積8732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233公頃,鎮區面積350公頃,是遠近聞名的農業大鎮,其主要農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大豆、玉米、花生、紅薯、馬鈴薯等。該鎮20世紀80年代初就被定為國家優質棉出口基地,因此素有“棉鄉”美譽,生產的“冠球”牌優質棉遠銷海內外。棉花加工、油脂加工是本鎮的支柱產業。鎮域內有江岸線40公里,是長江流域有名的天然避風港和深水港,並有3000噸級深水碼頭及輪渡碼頭;公路縱橫交錯,上至九江、武漢,下達安慶、南京、京九鐵路銅九鐵路滬蓉高速景九景速公路等插肩而過。

歷史背景

復興鎮宿松縣復興鎮境內小孤山
宿松縣復興鎮古屬九江,史稱“潯鎮”,又因清朝“洋人”駐紮,也稱“復洋鎮”。解放前就是商業繁華之地,店鋪林立、夜市通霄,八大商號,遠近聞名,素有“小香港”之稱。解放後,百貨、醫藥、食品等國家三級批發站應有盡有、商貿流通異常活躍。一批國有二輕企業如輕工機械、棉花加工、紡織、服裝造紙、製藥應運而生,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度輝煌,這些都奠定了復興鎮商貿重鎮的基礎。

交通狀況

宿松縣復興鎮濱江依湖的區位使水上運輸尤有特色,5000米的濱江岸線能停靠5000噸級的海輪,大小碼頭有30多個,安九公路(安慶至九江)橫穿東西,距九江市45公里,距安慶市80公里,是安徽省通往湖北省江西省的要道之一。

基礎設施

該鎮電視台、文化館、電影院、新華書店俱全,有2所完中、4所國中、16所國小、4家醫院。另外,較完備的供電、通訊設施,較發達的客貨運輸,為復興鎮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濟發展

該鎮棉花油菜交易量大、面廣,有1110多個商業網點遍布全鎮,門市房面積有9萬多平方米,2007年全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現5.1億元,是皖西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該鎮在安徽省發改委的指導下,完成了《臨江產業園規劃》,把復興鎮定位為安徽沿江城市群西部門戶新城,把臨江產業園作為安徽臨江產業發展軸上的西部龍頭來建設,鎮內有華農總場、九城勞改農場、平安聯運、怡豐紡織、華鑫油脂、潤申棉業、東陽磁材等省市屬及較大企業10餘家。

湖南省保靖縣復興鎮

鄉鎮概況

復興鎮保靖縣復興鎮普溪村農家住宅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復興鎮位於保靖縣東南部,武陵山脈中部,保靖與花垣兩縣城之間,209國道縱貫全鎮,素有“保靖南大門”之稱。該鎮總面積79.8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共86個村民小組,3383戶15501人。復興鎮地勢東高西低,中低山地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水系發達,光照充足。鎮內盛產柑桔板栗獼猴桃等小水果和武雪山羊、“四點花”肉鴨等畜禽產品。

基礎設施

該鎮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用於扶持基礎設施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投資50萬元,加快復興、茶市、雙溶灘等工業小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鎮黨委、鎮政府積極建設復興自來水廠、茶雙公路硬化等工業基礎設施項目。該鎮境內有2箇中型水電站,1個220KV、1 個110KV、3個35KV的變電網路。有各類工業企業2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家。鎮內文化教育郵電通訊、醫療衛生等各方麵條件逐年改善。

經濟發展

復興鎮保靖縣復興鎮和平村國小
復興鎮突出“工業強鎮、產業富鎮、商貿活鎮、科技興鎮”的發展思路,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使該鎮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全面進步,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該鎮GDP達2.58億元,創利稅2600萬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復興鎮工業小區新增了錠、電解錳等6條生產線,引進企業6家,完成投資9100萬元。

該鎮政府為確保勞務輸出效果,促進勞務經濟發展:成立勞務輸出領導小組,配備好辦公人員;保障經費開支,確保勞務輸出工作的正常開展;建立勞務輸出供求信息網路體系,形成覆蓋各村,高效快捷,服務規範的勞動力信息網,使勞動保障站成為勞務信息發布和勞務轉移的“主戰場”;拓展多種勞務輸出渠道,按照近期“外主內輔”和遠期“內主外輔”的原則實現勞動力轉移,同時加強市場主體培育,鼓勵專業組織、公民個人、中介機構合法組織勞動力轉移;為外出務工人員辦理各種證照,建立信息反饋制度,設立熱線電話等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