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樓街道[河北]

古樓街道[河北]
古樓街道[河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樓街道辦事處成立於1983年1月,地處泊頭市區西南部。東依解放橋至運河以西,\n北依解放西路以南。轄區面積約6平方公里,有居民9千多戶,人口2.6萬,其中回族9193人,占轄區總人口的35%。

河北鼓樓街道

(圖)古樓街道古樓

位置

區轄
茶店街、古樓街、米市街、清真街、鹽店街、解放街、新華街、寺西街、糧食市街、西關街、火柴廠街、煤廠街、光明街、勝利南街、勝利北街、上下店街、劉莊南街、劉莊北街、解放西街、斜街、躍進街共21個居委會。辦事處駐地勝利南街2號

下屬單位

古樓街道黨委下屬一個機關黨支部,21個居委會黨支部和一個社情民意聯絡員黨支部。設有武裝部、民政所、司法所、派出所、社會保障所和計生站六個部門。

榮耀
古樓街道轄區有素有華北第一寺之稱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泊頭清真寺,有我黨在北京解放前設立的華北城市工作部舊址,有亞洲第一火柴廠泊頭火柴廠,有全省重點中學泊頭第一中學及泊頭市第二中學和全市重點國小光明國小、新華國小、西關國小。市中醫院、市水務局、市衛生局等市直單位也坐落在轄區內。全市商貿中心泊頭市信譽樓也位於轄區內的繁華地帶。

古樓街道辦事處於1998年獲滄州市委、市政府“安全街辦處”榮譽稱號;2004年黨政班子年終考核被評為優秀單位和黨員教育管理先進單位稱號。

南京鼓樓街道

(圖)古樓街道古樓街區

歷史
鼓樓區歷史源遠流長,是南京城區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五六千年前就有許多處原始村落存在。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打敗越軍後,在石頭山置金陵邑,此為鼓樓區境第一個行政建置,也是南京城區建置之始。秦始皇贏政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東巡,途經金陵,改金陵邑為秣陵縣,並增設江乘縣。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吳侯孫權自京口(今鎮江)移治秣陵,次年改秣陵為建業。晉改建業為秣陵、建鄴、建康,南朝均都於此。隋唐降低建康政治地位,由郡降為州,再降為縣,興廢無常,名稱多變。現區境自五代楊吳天祐十四年(917年)至清末,始終為江寧、上元兩縣管轄。明初,築南京城牆,區境主體部分圈入內城,其餘部分也在外廓之內。

始建

鼓樓建區始於民國22年(1933年)3月,始稱南京市第六區,當時所轄範圍,漢口路以南和草場門以西不在現區內。民國28年,偽維新政府時南界始推至漢中路。民國34年,玄武湖一帶劃入區境,區域範圍擴大。解放後,1950年成立新五區時,中央路以東及玄武湖全部劃出。1960年,實行人民公社政社合一體制時,城區帶郊區,棲霞人民公社的燕子磯鎮、邁皋橋鎮、曉莊農(林)場及下關人民公社的小市鎮劃歸鼓樓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後陸續交還棲霞區或市管。

位置

鼓樓區位於南京城區西北部,長江下流南岸。東與玄武區為鄰;南與白下區、建鄴區接壤;西與建鄴區的江心洲隔水相望;北與下關區相連。是江蘇省委、省政府機關所在地。總面積26.62平方千米。2007年統計總人口68.83萬人。

區劃

寧海路街道華僑路街道湖南路街道中央門街道挹江門街道、江東街道、莫愁湖街道。共有95個社區居委會、2個村委會。

事件

2007年,南京市政府決定對建鄴區、鼓樓區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將建鄴區興隆街道辦事處江東村委會劃歸鼓樓區江東街道辦事處管理。行政區劃調整後,兩區此段行政區域界線走向為:自漢中門大街中心線與清河路交會處起,折向西南沿清河路中心線至規劃的集慶門大街中心線,折向東沿規劃的集慶門大街西段中心線至規劃的燕山路北段中心線,折向北沿規劃的燕山路北段中心線至漢中門大街中心線。行政區劃調整後,鼓樓區行政區域面積26.62平方千米,人口68.83萬人,轄7個街道辦事處;江東街道辦事處面積5.21平方千米,人口10.12萬人,管理12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建鄴區興隆街道辦事處面積7.03平方千米,人口2.54萬人,管理7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

陝西鼓樓街道

轄區

鼓樓街道辦事處轄8個居委會,即紅昌樓居委會、米糧市頂居委會、普惠泉居委會、東嶽廟居委會、鴛鴦湖居委會、城陛廟灘居委會、凱歌樓居委會、長虹北路居委會;42個居民小組。

福州鼓樓街道

(圖)古樓街道古樓街道

位置
鼓樓區位於福州市市區西北部。北以外福鐵路、東以晉安河與晉安區為界;
南面以瓊河、東西河、斗池路、上浦路為界,與台江區鑲鄰;西面以閩江為界,與倉山區隔江鑲望;西北與閩侯縣相鄰。總面積35.7平方千米。總人口56萬人(2004年)。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

轄區

9個街道、1個鎮:鼓東街道鼓西街道、溫泉街道、東街街道、南街街道、安泰街道、華大街道、水部街道五鳳街道、洪山鎮。

事件

1946年1月福州建市時即置鼓樓區,與大根區並列市轄區。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後,仍為市轄區,設區公所;
1951年改設區人民政府;1955年改稱區人民委員會;
1968年9月更名為紅衛區,
1978年4月恢復鼓樓區
1955年11月,設鼓東、鼓西、華大、新民4個街道辦事處。
1956年5月,撤銷大根區,併入鼓樓區,所轄東街、南街、安泰、道山、水部、河西、東門7個街道辦事處歸鼓樓區管轄。
1957年12月,撤銷新民街道辦事處,併入華大街道辦事處;撤銷道山街道辦事處,分並於安泰、南街街道辦事處;撤銷河西街道辦事處,分並於東街、東門街道辦事處
1970年2月,郊區洪山公社併入紅衛公社,連同新店公社劃歸紅衛區。
1975年5月,新店公社復歸郊區。7月,紅衛公社劃歸蔬菜區。
1981年10月,增設五四街道辦事處。
1986年11月,增設王莊新村街道辦事處。
1995年10月27日,國務院(國函[1995]102號)批覆同意調整福州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域,其中:(1)鼓樓區轄水部、安泰、東街、鼓東、鼓西、華大、南街7個街道辦事處,五四街道的思兒亭、湯邊2個居委會,東門街道的東大、溫泉、金湯、瓊河、東水、瓊新、河西、河東、東湖、澳橋、湯門11個居委會,從原郊區劃入的洪山鎮和新店鎮的義井、湖前2個居委會,從台江區劃入的茶亭街道的斗中、西營里、福中、九福庵4個居委會。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2)將王莊新村、東門、五四3個街道辦事處和水部街道的紫陽、紫新、砌池、絲綢廠、福馬5個居委會劃歸晉安區管轄。
1996年1月,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後,鼓樓區從原郊區劃入洪山鎮及新店鎮的湖前村委會,從台江區劃入茶亭街道辦事處的斗中、西營里、福中、九福庵4個居委會;劃出晉安河以東的五四、王莊新村2個街道辦事處及原東門街道辦事處的塔頭、桂香、康山、琯尾、晉安、浦一、浦二、浦三、浦四9個居委會和水部街道辦事處的紫陽、砌池、絲綢廠、紫新、福新5個居委會歸晉安區;劃出瓊河、東西河以南水部街道辦事處的龍庭、狀元2個居委會歸台江區;劃出鼓西街道辦事處的農大居委會歸倉山區;撤銷東門街道辦事處,設立溫泉街道辦事處;增設五鳳街道辦事處。
2000年,鼓樓區轄9個街道、1個鎮:華大街道、鼓東街道、鼓西街道、南街街道、安泰街道、東街街道、水部街道、溫泉街道、五鳳街道、洪山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59858人,其中:鼓東街道 39267人、鼓西街道 54435人、溫泉街道 48391人、東街街道 28924人、南街街道 54169人、安泰街道 33166人、華大街道 66557人、水部街道 34546人、五鳳街道 79406人、洪山鎮 120997人
2001年,鼓樓區轄東街、五鳳、華大、鼓西、鼓東、溫泉、南街、安泰、水部9個街道辦事處和洪山鎮,設76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

安徽鼓樓街道

(圖)古樓街道古樓街道廣場

位置

位於老城區,宋朝時為順昌,明清時代為潁州,1945年變為阜陽縣城關鎮,
1958年改為大隅口,北關兩個公社。1979年成立縣級阜陽市時,合併為阜陽市西市區,1992年縣市合併後更為阜陽市鼓樓區公所,1996年2月撤地建市時更名為潁州區鼓樓辦事處,鼓樓辦事處北臨泉河,東靠東城牆,西處西城河,南處阜臨路,南北長5KM,總面積2.22KM2,年均氣溫14.8℃,最高溫度41.4℃(1953年6月),最低氣溫-20.4℃(1969年2月5日)。

轄區

9個社區居委會,13000餘戶,42000餘戶。絕大多數為漢民,少數回民居住在光華街、青雲兩個社區居委會。轄區內共有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5所,全日制國小4所,幼稚園4所,擁有教師1000餘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以上。

榮譽

共有企業12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5家,省級明星企業4個,年社會總產值5.69億元。2003年入庫稅金達600餘萬元,名列潁州區前茅。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產值超億元先進鄉鎮”、1998年名列全省百強鄉鎮第98位,並多次被原阜陽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強鄉鎮”稱號。

寧波鼓樓街道

(圖)古樓街道古樓街道位置

位置

鼓樓街道地處海曙區中心,東臨三江口,西瀕餘姚江,南接中山路,北至望京路。街道面積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萬,轄區6個社區居委會。街道系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古建築
鼓樓街道歷史悠久。境內有始建於長慶元年的鼓樓-海曙樓,街道內有全國重點文物張蒼水故居,有建於唐代鹹通塔,有建於明代的白衣寺、桂花廳、吳宅等十幾處市、區級文保點等等。
現代建築
鼓樓街道地處寧波市最繁華的地段。寧波新華聯商廈、長發商廈、紅幫百貨等全市規模最大的綜合商場,文昌、新興等涉外星級賓館幾乎都集中在區內,市農行、工行、交行等主要金融機構都設在轄區。

北京密雲鼓樓街道

(圖)古樓街道古樓街道位置

位置

轄區四至範圍是:東至新東路以東和檀東路以東,與檀營地區辦事處和穆家峪鎮接壤;南至潮河中心線,與河南寨鎮接壤;西至白河中心線,與果園街道辦事處和密雲鎮接壤;北至京承鐵路中心線,與檀營地區辦事處和密雲鎮接壤。總面積13.06平方公里,有23個社區居委會,現實住居民43046戶,124582口人,共有基層黨總支12個,黨支部65個,黨員2376人。駐區企事業單位4363個。

轄區

轄24個社區(長安社區、白檀社區、檀城社區、鼓樓社區、鼓樓南區社區、賓陽里社區、賓陽北里社區、賓陽西里社區、北源里社區、東菜園社區、行宮社區、石橋社區、沿湖社區、車站路社區、車站路南區社區、檀州家園社區、花園社區、雲秀花園社區、賓陽社區、太揚家園社區、行宮南區社區、亞瀾灣社區、向陽西區社區、向陽東區社區)。

太原杏花嶺鼓樓街道

位置

鼓樓街道位於東緝虎營65號,地處市中心,是省政府所在地。南與迎澤區柳巷、廟前街道接壤,東至三牆中與杏花嶺、壩陵橋街道毗鄰,西至坡子街、三橋街、新建路、與三橋街道相連,北至城坊東西街、與巨輪相接。

轄區

所轄面積1.6平方公里,大小街巷53條,常住人口29624人,駐地單位246個。全街共有10個社區居委會,社區居委會幹部51人,辦事處下設黨建辦、行政辦、城建辦、社區建設辦、經濟發展辦;五個中心:城建管理服務中心,社區建設管理服務中心,經濟服務中心,綜合治理協調服務中心,社會就業保障中心。
榮譽

鼓樓街道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城建管理為重點,居委會建設為基礎,精神文明建設為動力,保一方平安為已任,黨的建設做保證,使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經濟快速發展,稅收連續三年名列全區各街道辦事處之首;城建工作成績卓著,多次獲得市區表彰;社區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紮實有效,在全市首家開辦了社區法制培訓學校;計畫生育工作被評為市、區"優秀單位"、"紅旗單位";雙擁工作被評為市、區"優秀單位";精神文明建設年年被評為文明單位和區文明標兵單位;黨建工作多次被評為市、區先進黨委。《適應新形勢,探索新途徑,切實加強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榮獲市委組織部理論研討文章二等獎;社區教育文化工作轟轟烈烈,活躍了居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區建設穩步推進,居務公開成為全省的榜樣和典範。辦事處曾被省政府授予"明星街道"稱號,被國家民政部授予"民政工作全優街道"等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