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彎曲

鼻中隔彎曲

鼻中隔彎曲,也叫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離中線向一側或兩則彎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礙或產生症狀者,但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無功能障礙,可不要處理。常見的病因包括包括:外傷,發育異常,鼻腔內腫瘤異物壓迫等。主要症狀為:交替性或持續性鼻塞,頭痛,鼻出血及流膿涕等。事實上鼻中隔完全正直者甚少,常有不同程度的偏斜,且上述各種形態可同時存在。如無功能障礙的鼻中隔偏曲稱為“生理性鼻中隔偏曲”;如發生功能障礙,對鼻中隔偏曲可採用鼻中隔偏曲矯正術。

基本信息

概述

凡鼻中隔偏離中線向一側或兩則彎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礙或產生症狀者,均稱鼻中隔偏曲(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事實上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無功能障礙,可不作診斷和處理。

病因

鼻中隔彎曲鼻中隔彎曲
1.鼻外傷
多發生在兒童期,外傷史多遺忘,因組成鼻中隔的各個部分尚在發育階段,故兒童期鼻部症狀多不明顯。隨著年齡增長,鼻中隔各部分的增長和骨化而出現鼻中隔偏曲。成人鼻外傷也可發生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軟骨脫位。如鼻中隔軟骨段均發生偏斜並偏向一側則形成歪鼻。鼻外傷常並發鼻中隔軟骨脫位,甚至軟骨骨折,如不及時復位,可遺留鼻中隔偏曲。
2.發育異常
鼻中隔在胚胎期由幾塊軟骨組成。在發育生長和骨化過程中,若骨與軟骨發育不均衡或骨與骨之間生長不均衡,則形成畸形或偏曲;在相互接縫處形成骨棘或嵴。常見的原因有腺樣體肥大導致長期張口呼吸,日久發生硬齶高拱,縮短鼻腔頂部與鼻腔底部的距離,使鼻中隔發育受限而發生鼻中隔偏曲;營養不良影響鼻中隔發育和骨化,也可發生鼻中隔偏曲。
3.遺傳
鼻中隔偏曲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
4.壓迫因素
鼻腔、鼻竇內腫瘤、巨大鼻息肉也可推壓使鼻中隔偏向一側。

臨床表現

1.鼻塞
為最常見症狀具有交替性或持續性,向一側偏曲者,常為單側鼻塞;向雙側偏曲者如S型偏曲,則鼻塞多為雙側。但一側偏曲者如對側出現了下鼻甲代償性肥大,也可出現雙側鼻塞。如患急性鼻炎則鼻塞更重。
2.鼻出血
為常有症狀。發生在偏曲的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頂尖部,此處黏膜薄,常受氣流和塵埃刺激,易發生糜爛而出血。
3.頭痛
如偏曲部位壓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引起同側反射性頭痛,主要因分布於鼻腔黏膜的三叉神經末梢受刺激所引起。鼻塞重,頭痛加重。鼻腔滴用血管收縮劑或套用表面麻醉劑後,則頭痛減輕或消失。
4.鄰近器官受累症狀
如高位鼻中隔偏曲妨礙鼻竇引流,可誘發化膿性鼻竇炎或真菌感染。如影響咽鼓管通氣引流,則可引起耳鳴、耳閉。長期鼻塞、張口呼吸,易發生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並可在睡眠時發生嚴重鼾聲。
5.嗅覺障礙
鼻中隔高位偏曲,阻塞嗅裂,使空氣中嗅素不能到達嗅區,可產生呼吸性嗅覺減退。如嗅區長期閉塞,同時並發鼻竇感染,嗅神經末梢長期受炎性刺激,亦可發生退行性病變。

手術條件

1、鼻中隔偏曲引起長期持續性鼻塞者。
2、鼻中隔高位偏曲影響鼻竇引流,引起慢性鼻竇炎者。
3、因中隔偏曲致反覆鼻出血或分泌性中耳炎者。
4、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頭痛,經保守治療無效者。
5、有鼻中隔明顯偏曲的血管運動性鼻炎(結構性鼻炎)。
6、花粉症、常年性鼻炎或支氣管哮喘患者有嚴重的鼻中隔偏曲,經其它方法治療無效者。

術前檢查

1、鼻腔內窺鏡檢查可明確鼻中隔偏曲情況。
2、X線照片可觀察到鼻中隔與鼻腔的關係、鼻竇病變情況。
3、鼻腔鼻竇CT掃描。
診斷:鼻腔檢查見鼻中隔有嵴突或棘突,或是“C”、“S”等不同偏曲。

手術過程

1、麻醉及患者體位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2.切口於鼻中隔偏曲凹面一側,將鼻小柱向對側牽拉,在中隔軟骨游離緣的鼻前庭皮膚處自上而下切開,上自鼻背,下至前鼻棘,

鼻中隔彎曲鼻中隔彎曲
使鼻中隔前緣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3、自切口向後分離鼻中隔凹面側的軟組織和底部粘骨膜,充分暴露切口側的鼻中隔支架。
4、將中隔軟骨在鼻背緣與鼻側軟骨離斷,自中隔軟骨後上及後下底部與骨質交界處分別切除一窄條(3~4mm寬)中隔軟骨,使整箇中隔軟骨只附著於對側未被剝離的辦組織上。
5、如果鼻中隔骨部支架也有偏曲,可經中隔軟骨離斷的後緣伸入中隔剝離子,分離對側鼻中隔骨部的黏膜,然後以中隔咬骨鉗切除篩骨垂直板、梨骨等處的偏曲部分。
6、鼻中隔軟骨彎曲於中隔軟骨凹陷最顯著部分,在凹面側軟骨表面作數條深切口,但不得切透對側粘軟骨膜,切口長度應幾乎達到整個軟骨凹陷邊緣,也可在切口之間切除1mm寬的軟骨條。經此處理後的中隔軟骨所具有的彈力將允許軟骨處於平直,將其推回中線即可。
7、檢查雙側鼻腔,看是否還有偏曲部分,如還有剩餘偏曲部分,應重新撐開切口進行處理。
8、切口縫合,雙側鼻腔用凡士林紗條等壓填塞,24小時後抽出紗條,其他處理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

修補步驟

1.直接縫合法:穿孔直徑一般不超過5mm,切除穿孔邊緣瘢痕組織,使形成新鮮創面,自創緣向周圍分離粘-軟骨(骨)膜,面積是穿孔的兩倍以上,後拉攏縫合。

鼻中隔彎曲鼻中隔彎曲

2.黏膜片移位縫合:適於穿孔約10mm者。①首先形成新的創面,先在一側穿孔的前方弧形切開粘-軟骨膜,游離縫合在同側穿孔的後緣;然後在對側反向粘-軟骨膜游離縫合。或於一側穿孔後上方與穿孔邊緣平行做魚鉤形切開,向前移位縫合,封閉穿孔。②於穿孔邊緣選擇一適宜位置取一圓形黏膜片,直徑大於穿孔3~5mm,並留蒂於穿孔邊緣,後翻轉縫合於形成的穿孔新創面上。
3.穿孔較大者可採用鼻甲帶蒂黏膜修補:先用小尖刀切除穿孔邊緣約1mm,形成漏斗形創面,在相對的一側中鼻甲或下鼻甲上作一比穿孔稍大的環形黏膜切口,剝離黏膜一周,中央作蒂。將圓形黏膜經穿孔在對側輔成黏膜瓣,碘仿紗條填壓,使中隔略移位。1周后取出,使形成粘連,粘連不足者,進一步刮新創面並壓迫;2~3周后,若粘連完全,血供良好,即斷蒂復位中隔。
4.移植片加固修補法:亦適用於較大穿孔:取適宜大小筋膜或自體軟骨片一塊備用,於右側穿孔之前作弧形切口,通過穿孔作雙側粘-軟骨(骨膜)下較廣泛分離。在左側近鼻頂和近鼻底的減張切口並縫合穿孔部。將移植物平坦塞入左側粘-軟骨膜與中隔軟骨之間,封閉穿孔。在右側鼻底做黏膜瓣,移於右側穿孔前緣作加固縫合。
5.碘仿紗條雙側鼻腔對稱順序填壓,結束手術。

併發症

1、鼻中隔穿孔:多發生因為剝離黏膜時,鼻中隔嵴及棘處黏膜菲薄,張力較高,黏膜破裂所致。有鼻腔炎症存在時,即使單側撕裂也可能導致穿孔。若雙側黏膜撕裂,可將取出的軟骨置於兩側裂口之間,可能起到防止穿孔的作用。
2、鼻中隔血腫:系鼻中隔黏膜囊內積血。術後抽出鼻腔填塞物後若發現鼻中隔兩側有半圓形隆起,質地柔軟,患者鼻塞,雖滴用麻黃素生理鹽水也不改善,穿刺可抽出血性液體,可以診斷。小血腫可自行吸收,較大血腫須予切開引流。 
3、鼻中隔膿腫:多由於鼻中隔血腫繼發細菌感染所致,須予切開引流、抗感染治療。
4、塌鼻:由於鼻中隔是外鼻的重要支撐,在去除或移動鼻中隔骨及軟骨時,就會出現塌鼻的風險。鼻中隔膿腫造成軟骨液化壞死,也可發生此類畸形。 
5、顱內併發症:少見。篩骨垂直板與腦板相連,老年人及骨質疏鬆者,可能出現腦板破裂,造成腦脊液漏。鼻中隔膿腫可能向上波及到顱內,引起顱內感染。

治療措施

①健康的鼻黏膜。術前應仔細檢查鼻腔,改善鼻黏膜狀況,有炎症者應積極治療而不要急於手術,嗜菸酒者應忌菸酒一個月以上,穿孔緣的潰瘍、糜爛,更應積極治療。
②合理的切口選擇。選擇切口的原則是便於操作,以保證修補所用瓣膜能完好對位和張弛有度的縫合。如選用唇齦溝切口,尚應注意口腔及牙體有否感染性疾病。
③覆蓋穿孔的組織瓣膜有良好的營養供給,因而要求組織瓣膜有足夠的寬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