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榮鎮

永榮鎮

永榮鎮是國畫大師陳子莊故鄉,位於重慶市永川區西部邊陲,美麗富饒的英山山脈尾,是重慶“一小時經濟圈”與川黔經濟、旅遊發展連線點,永川通往榮昌、四川瀘州的交通要塞。距永川主城區30公里,離成渝高速路口9公里。幅員面積43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兩個居委會,人口2.2萬。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永榮鎮永榮鎮
永榮鎮內有國中1所,中心國小2所;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3座;鄉鎮休閒健身園和影劇院各1個,農貿市場3個,汽車站2個,日供水600噸的自來水廠1個,3.5萬千伏安變電站1座,雙河-永川-朱沱-石蟆一級公路貫穿全境。衛生、郵電、信合、移動等公共社全服務齊全。永榮鎮農業以發展茶葉、撐綠竹種植、山羊養殖為主導,以塘堰養魚、仔豬和家禽飼養為重點,永榮翠芽在2005年度中國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上,榮獲華茗杯全國名茶評比金獎,2006年永榮綠茶獲全國工業生產許可QS508314010018認證。現茶葉種植面積5080畝,撐綠竹種植面積2500畝,塘堰養魚1500畝,年出欄山羊10000頭,仔豬2萬頭。
永榮鎮工業以礦產資源開採、深加工和生產型項目為主。礦產資源儲量豐富,盛產優質煤、石灰石和頁岩。年產原煤25萬噸,石灰石16萬立方米。境內有年產32萬噸原煤的韋家溝煤礦和20萬噸機焦的永福煤焦有限公司,年產500噸綠茶的永榮制茶廠,日產20萬匹矸磚的民峰矸磚廠等23非公有制企業。
永榮鎮是永川區的教育名鎮,每年向重慶市重點高中輸送學生50餘名;永榮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國畫大師“東方梵谷”--陳子莊的故鄉;永榮有聞名巴渝的小安溪河,發源於巧奪天工的白龍洞;永榮,山清水秀、林翠茶綠,風光旖旎,民風淳樸。永榮鎮作為永川的工業重鎮、文化名鎮、川渝合作的前沿陣地,交通健全,基礎設施完善,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給永榮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具備了迎接新一輪發展的良好條件。永榮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大,投資生產快,效益高。煤炭可采儲量1500萬噸,石灰石可采儲量370萬立方米。

永榮有淳厚的人文文化,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巍然聳立的萬壽山,碧映山水的白龍湖,充滿神奇色彩的鐵凝墳,雲霧繚繞的雲谷寺國畫大師陳子莊的故鄉,具有得天獨厚的投資環境。永榮農業產業開發潛力大,規劃建成1萬畝優質茶葉基地,1萬頭山羊、1萬頭三元雜交豬養殖基地,5千畝優質果林基地,5千畝理文公司原料竹供應基地。

農業建設

永榮鎮永榮鎮
當細如針芒的茶葉經清澈的山泉水一衝,隨即茶尖倒立、懸在水中。隨著升騰的蒸氣,清新的茶香便彌散開來。輕輕地抿一口,頓覺馥郁浸喉,一身倦意一掃而去。這時下墜的茶葉已將杯底鋪成了草坪狀。永川市永榮茶廠廠長田朝樹正用“永榮翠芽”來招待遠到的客人。他說“永榮翠芽”在永川市2007年舉辦的國際茶文化旅遊節名優茶評比中獲得了金獎。

“像這種茶葉,現已賣到1600元一公斤。單他這個廠(永榮茶廠)2007年賣出2噸優質茶就收入160萬元。全鎮近5000畝(其中投產茶4000畝)茶的產量已達到了1400噸,年產值可達400萬元以上。除了新勝茶場外,永榮鎮的茶葉種植面積為永川第一是當之無愧。”談到種茶給永榮鎮帶來的收益和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時,永榮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馮科興奮不已。

地處永川、榮昌、瀘縣三縣交界的永榮鎮,陰山山脈橫貫全境,常年多霧天氣,為永榮鎮的茶葉生產和品質提供了“先天”條件,加上永榮鎮悠久的種茶歷史,種植和制茶技術也日益精良,也為永榮鎮茶葉發展儲備了“後天”優勢。永榮鎮先後通過財政投入、最佳化品種、引進業主等措施,讓茶農和政府同念“茶經”,使全鎮茶葉生產日益擴大,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產業。

“十五”期間,針對茶樹品種老化、結構不合理的現狀,永榮鎮制定了詳細的無公害茶葉產業化工程規劃。永榮鎮緊緊依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制定了逐年發展茶葉的規劃,主要以雙河口水庫周圍村社為基地和雙(雙河口)永(永榮)公路為軸線,以現有茶園為基礎逐步向外延伸,把永榮鎮雲谷、子莊、白雲寺、東嶽等村的零星茶園連線成了一個“大茶園”,使全鎮茶葉面積從3000多畝發展到了現在的近5000畝。

要做大茶產業,沒有好的茶品種就無異於建“空中樓閣”。為此,永榮鎮針對茶葉品種單一、沒有特色,不能提供優質綠茶生產原料的實際,提出了從改換老品種和引進新品種兩個方面改變全鎮茶葉品質現狀要求。茶葉貴在鮮。為了使永榮的茶葉比沿海的浙江等省的茶葉搶先上市,永榮鎮積極引導茶農巧打時間差,力爭在“早”字上下功夫。首先,永榮鎮加大了對品種改良的支持力度,購回了能提前半個月到一個月採摘的平陽特早、蒙山131和福鼎大白等新、名、優品種1300萬株,發給茶農種植。由於茶葉改良茶農的前期投入較大,為解決茶農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永榮鎮就將引回的新品種向茶農以“按揭”的形式送給業主或茶農種植,等到茶樹投產後再從交售的茶葉中扣除苗款。永榮鎮先後向茶農發放“按揭”資金就達63.42萬元,對茶樹品種的改良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由此永榮鎮茶葉種植呈現出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茶樹種植30畝以上的就有70多戶,100畝也有10戶,涉及茶農4000多人。同時,在鎮政府結構調整的大力倡導下,永榮鎮茶農也對原有老茶園實施了深度修剪和改造,不僅使永榮鎮原來的2000多畝老茶園重新煥發出了生機,而且以名、優茶為特點的茶產業在永榮鎮逐步形成。2003年,永榮鎮被我市納入10萬畝優質茶葉產業化項目生產基地。

“永榮鎮的茶產業能如此迅速發展,還得益於引進了業主制和政府一貫的支持。”在永榮鎮雙河口水庫大壩上,馮科指著霧氣迷濛中的遠山說,“那就是業主許林包的1200畝荒山,他將投資50萬元在這裡種植茶樹。”用業主制發展茶產業是永榮鎮的一大特點。由於茶農種植分散,其資金、技術等都難以與大市場對接,近幾年,永榮鎮著重從引進業主發展茶產業。除原有永榮茶廠業主田朝樹外,先後引進了許林等10多家業主發展種茶業,其面積和產量都已占到了全鎮種茶麵積的60%。同時,為扶持茶產業的發展,從2003年起,還出台了對新種植茶葉每畝給予100元的補助政策。鎮政府已先後兌現獎勵資金21萬元。由於品種的更新、業主的帶動、加工附加值的不斷提高,永榮鎮茶產業逐步形成了“農戶+基地+公司”的運作模式,產茶麵積已由原來的3000畝發展到了5000畝,產茶量也從原來不及千噸上升到了2007年的1400噸,茶葉年產值達到了400萬元以上。茶的品質也得到了大大提高,永榮鎮生產的毛峰毛尖碧螺春和茗茶已暢銷全國。永榮茶廠生產的大部分紅茶還跨出了國門,遠銷東南亞等地。

黨政建設

永榮鎮永榮鎮
為了充分發揚民主,傾聽民眾呼聲,讓社會各界人士為發展經濟獻計獻策,鄉政府早在2001年就全面推行了政務公開,將本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財政收支、重點工程和項目、職能部門辦事程式、涉農收費等情況通過政務公開欄等形式向社會公開,傾聽民眾意見,接受人民民眾的監督。之後幾年間,又先後在全鄉逐步推行了村務、廠務公開。2007年2月份,鄉黨委一班人在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推動黨內外民主,加強黨內外監督,改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進一步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全面推行了鄉黨委的黨務公開制度,在鄉政府大門外設定了黨務公開欄,設定了黨務公開意見箱,公開了接待電話,建立了信訪接待制度,將本鄉黨政領導工作分工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分工、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定執行情況、領導幹部述職述廉民眾滿意率、後備幹部考察預告、擬發展黨員、民主評議黨員、處分黨員、機關作風建設辦法、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目標、涉農收費等情況通過黨務公開欄向社會公開,增加了黨委工作的透明度,促進了軟環境建設。開展黨務公開以來,雖然時間較短,但已初步顯示了明顯的效果:一是拓寬了民眾監督渠道,讓民眾知道黨委的重大決策與重要工作情況,有效地調動了廣大幹群的積極性。二是通過對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情況、述職述廉民眾滿意率情況的公示,對領導幹部本人及基層幹部的觸動較大。三是通過機關作風建設方面情況的公示,對加強機關建設,樹立機關幹部良好形象也起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四是通過經濟工作目標任務和“力爭雙率先,奮力兩步走”目標的公示,激發了全鄉廣大幹群“團結為先、發展為要、開拓創新、富民強鄉、爭創一流,”的工作熱情和強大動力。

相關措施

永榮鎮永榮鎮
永榮鎮乾縣認真貫徹省市關於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意見》精神,堅持新修和改造提高並重,建設與管理同步,精心組織,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早安排,早動手,於6月14日迅速在石牛鄉五星村,漠西鄉北塄村鋪開基本農田建設會戰場面。

一是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就向縣上制定下發了《抓住有利時機,大力開展夏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通知》,層層召開會議安排部署。並由主管副縣長帶領水利、土地部門立即深入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區鄉鎮,具體協調安排基本農田建設工作,水利局迅速組織人員分組深入各鄉鎮和重點村組,落實了任務,提早預留了田塊。

二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重點,講求實效,以山系或溝坡為單元,沿等高線進行規劃,實行山、水、田、林、路、草、園綜合管理,並以新修基本農田為重點。夏收前,組織專業技術幹部深入鄉村全面踏勘摸底,在北部十一個鄉鎮規劃落實新修基本農田面積10000畝,夏收剛結束,立即抽調技術幹部進行實地測量,施工放線,實測土地3處,其中千畝會戰工地2處,500畝以上會戰工地1處,面積3200畝。

三是加強管理,全面實施。08年的基本農田項目,全面實行招投標制,並採取人機結合,以機械施工為主,人工進行整平、修埂的辦法,以村會戰,突擊一月,全面完成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任務。出動機械台(輛)迅速在石牛鄉五星村、漠西鄉北塄村,鋪開了兩個千畝會戰場面,計畫趕2009年7月底,高標準、高質量全面完成施工任務。

四是狠抓質量,注重效益。在基本農田建設的質量上,我們實行質量三級驗收制度,鄉、村設立施工質量監督員,水利局給每個工地進駐質量監督指導技術幹部,進行業務技術指導,工程完工後,先由質量監督員、水利局駐工地技術幹部初驗合格後,再提請縣基本農田建設領導小組驗收,層層嚴把工程質量關,確保工程質量標準和效益。

重慶鄉鎮(三)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