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東野語》

《齊東野語》

齊東野語—齊國東部地區鄉野鄙俗之語,孟子認為此地的傳言多屬不實。語本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比喻沒有憑證,荒誕不經,不足採信的言論。明˙孫仁儒˙東郭記˙第六出:「與君一話真成幸,抵多少丸僚斲郢,這的是齊東野語索分明。」

書名。宋周密撰,二十卷。考證古義,甚為典核,所記多南宋舊事,可補史傳之闕失。

齊東野語《孟子•萬章上》載孟子弟子鹹丘蒙(齊人)問及舜為天子,堯率諸侯北面稱臣之說是否屬實,孟子答道:“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

《齊東野語》記南宋舊事為多,如"張浚三戰本末"、"紹熙內禪"、"誅韓本末"、"端平人洛本末"、"端平襄州本末"、"胡明仲本末"、"李全"、"朱漢章本末"、"鄧友龍開邊"、"安丙矯詔"、"淳紹歲幣"、"岳武穆 ... 後以“齊東野語”比喻道聽途說、不足為憑之的荒唐說法。

基本信息

齊東野語
發 音 qí dōng yě yǔ

解釋
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為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釋 義

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為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齊東野語—齊國東部地區鄉野鄙俗之語,孟子認為此地的傳言多屬不實。語本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比喻沒有憑證,荒誕不經,不足採信的言論。明˙孫仁儒˙東郭記˙第六出:「與君一話真成幸,抵多少丸僚斲郢,這的是齊東野語索分明。」
出 處 《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
示 例 聽說明的方孝孺,就被永樂皇帝滅十族,其一是“師”,但也許是~,我沒有考查過這事的真偽。(魯迅《兩地書》二六)

典源

《齊東野語》,周密撰,凡20卷。
「齊東野語」一語出自《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意思是道聽途說、荒誕不經之語。周密在自序中:「表示自己不忘故國、故土之意。」
《齊東野語》專記南宋舊事,如:「胡明仲本末」、「李全」、「朱漢章本末」、「鄧友龍開邊」等可補《宋史》之不足,又記文壇掌故、文人軼事,許多故事如「洪端明入冥」、「吳季謙改秩」,「台妓嚴蕊」等成為後世小說、戲曲的重要素材。《陔余叢考》稱「周密所著《癸辛雜識》、《齊東野語》等書,在宋人說部中最可觀,洵能文之士也。」。
《齊東野語》
1983年中華書局有張茂鵬點校本。
《齊東野語》記南宋舊事為多,如“張浚三戰本末”、“紹熙內禪”、“誅韓本末”、“端平人洛本末”、“端平襄州本末”、“胡明仲本末”、“李全”、“朱漢章本末”、“鄧友龍開邊”、“安丙矯詔”、“淳紹歲幣”、“岳武穆逸事”、“巴陵本末”、“景定行公田”、“景定慧星”、“朱唐交奏本末”、“趙信國辭相”、“二張援襄”、“嘉定寶璽”、“張仲孚”等,都可以補史傳之闕,提供了一些歷史事實與歷史真象,可以彌補元代所修《宋史》的不足。
參考書目
魏麗娜:〈從《齊東野語》看周密的求實精神〉,《安徽文學》2008年12期

典故說明

《齊東野語》20卷,周密撰。作者字公謹,自號草窗,又號弁陽嘯翁、蕭齋、泗水潛夫、華不注山人、弁陽老人等。祖籍濟南。其曾祖泌,自濟南遷居吳興,至密四世。其家世代為官,本人在宋寶佑年間任義烏令;入元不仕,寓杭,居癸辛街,以南宋遺老自居,交遊很廣,故見聞甚博。是書用《齊東野語》之名,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書中所記,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很多可補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張援襄”等,都是很有價值的資料。本書以中華書局1983年張茂鵬點校本最為方便。
《齊東野語》記南宋舊事為多,如“張浚三戰本末”、“紹熙內禪”、“誅韓本末”、“端平人洛本末”、“端平襄州本末”、“胡明仲本末”、“李全”、“朱漢章本末”、“鄧友龍開邊”、“安丙矯詔”、“淳紹歲幣”、“岳武穆逸事”、“巴陵本末”、“景定行公田”、“景定慧星”、“朱唐交奏本末”、“趙信國辭相”、“二張援襄”、“嘉定寶璽”、“張仲孚”等,都可以補史傳之闕,提供了一些歷史事實與歷史真象,可以彌補元代所修《宋史》的不足。

內容簡介

齊東野語齊東野語

《齊東野語》又記文壇掌故、文人軼事。“詩用史論”標示詠史詩與史論的淵源關係,“作文自出機杼難”標明文學創作的獨創性,“詩用事”諷刺當時詩人以用典故多為博贍的傾向。放翁鍾情前室”記陸游與唐琬的婚姻悲劇,“台妓嚴蕊”記道學家朱熹的卑劣與陳亮的荒誕,“王魁傳”敘王俊明事跡以指斥民間王魁傳說為無稽之談。諸如此類,書中不少。《齊東野語》也有部分小說或故事,如“洪端明入冥”想像奇特、情節奇巧;“吳季謙改秩”記某盜殺人奪妻之事,對後世小說有影響。《齊東野語》考證古義,極詳細豐贍。

“避諱”一節詳列古代至宋之前避諱實例,“曝日”列舉古人負暄事例以說明“曝日”對人體的益處,“古今左右之辨”詳考“尚左”、“尚右”的風俗,“歷差失閏”詳考古代定閏的情況等等,顯示出周密的博學多才。《齊東野語》雜記醫藥、天文等等。“經驗方”等記醫理與藥方,“針砭”記針灸的功用。“算曆約法”記以數字推算一年節氣。總而言之,《齊東野語》內容豐富,持論公允,敘述歷史多能揭示歷史事件的真象,可以彌補正史的不足,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是中國古代筆記雜著中的精品。

目錄


卷一
孝宗聖政
溫泉寒火
段乾木
表答用先世語
蜜章密章
三蘇不取孔明
詩用史論
漢租最輕
真西山
書史載箕子比干不同:
梓人掄材
林復
汪端明
張定叟失出
放翁鍾情前室
卷二
張魏公三戰本末略
富平之戰
淮西之變
符離之師
卷三
紹熙內禪
誅韓本末
卷四
著四
避諱
方巨山爭體統一
曝日
經驗方
用事切當
楊府水渠
潘庭堅王實之
卷五
四皓名
作文自出幾予難
端平入洛
端平襄州本末
趙氏靈璧石
南�香山
李泌錢若水事相類
用事偶同
方翥
喬文惠晚景
趙伯美
二蘇�禮
卷六
紹興御府書畫式.
解頤
山陵使故事
胡明仲本末
詩用事
王魁傳
向氏粥田
祥瑞
杭學游士聚散
卷七
鴟夷子見黜
王敦之詐
贈雲貢雲
出師旗折
朱氏�德
畢將軍馬
君疇
謝惠國坐亡
洪端明入冥
野婆
王宣子討賊
卷八
言有入
張魏公二事
羅春伯政事
�峭
許公言口
士子訴試
趙德�誨後進
朱墨史
蘇大璋
徐漢玉
韓�奇卜
以賦羅相
小兒瘡痘
曹西士上竿詩
昌化章氏
吳季謙改秩
作邑啟事
齋不茹葷必變食
二李省詩
宗子請給
�安晚前�
趙僉判花字樣
一府三守
六么羽調
香炬錦茵
登聞鼓
�絕合離
熊子復
�時中得官
詩詞祖述
嘲覓�舉
卷九
形影身心詩
父執之禮
李全
公袞復讎
富春子
王宣子失告命
配�幽菽
疽�陽�
陳周士
秀王嗣襲
卷十
古今左右之辨
史記多誤
文章相�
楊太后
脫靴返棹二圖�
輕容方空
范公石湖
多蚊
俞侍郎執法
尹惟曉詞
都�
敬嚴�唐書
黃子由夫人
洪景盧自矜
吳郡王冷泉畫�
絹紙
談重薄命
椰酒菊酒
混成集
明真王真人

字舞
卷十一
黃德潤先見
譜牒難考
滕茂實
何宏中
姚孝錫
蜀娼詞
榿木
辦章
曹泳
朱漢章本末
陸務觀得罪
蘇師旦麻
雷變免相
高宗立儲
慈懿李後
道學
鄧友龍開邊
文莊論安丙矯詔
王沈�張說
協�牽強
沈君與
吳倜
御宴煙火
朱芮殺龍
卷十二
姜堯章自敘單丙文附
白石禊帖偏旁考
禊序不入�帖
�紹歲�
書籍之厄
雷書
賈相壽詞
事聖茹素
笏異
三教�贊
捕猿戒
火浣布
�差失閏
卷十二一
漢改秦�始置閏
綱目誤書
秦會之收諸將兵柄
才彥
韓通立傅
老蘇族譜記
中謝中賀
覆伏三字音�
岳武穆逸事
若干如乾
祠山應語
傅伯壽以啟擢用
林外
甄雲卿
西林道人
崔福
張�林叔弓
優語呂
譏不肖子
卷十四
館閣觀畫
�砭
巴陵本末
數奇
諫�諫果
姚�父雜文
繼母服
食牛報
卷十五
曲壯�本末
渾天儀地動儀
腹笥
龜溪二女貴
算�約法
玉照堂梅品
律�
張氏十詠�
耿聽�
周陸小詞
卷十亠八
三高亭記改本
昆命元龜辨�本末
詩道否泰
賈島佛
菊花新曲破
潘陳同母
省狀元同郡
金剛�
多藏之戒
理度議�
謝太后
北令邦
降仙
文�公滑稽
腹腴

性所不喜
黃門
馬塍藝花
卷十七
楊凝式僧淨端
奇對
笙炭
徐謂禮相術
鹹�三事
龔孟�策問
景定行公田
景定彗星
環花.
嚼�
姓名相戲
朱唐交奏本末
卷十八
畫寢
宜興梅�
莫子及泛海
薰風聯句
漢唐二祖少恩
史記無燕昭築台事
孟子三宿出畫
方大猷獻屋
長生酒
開運靖康之禍
近世名醫
前輩知人
趙信國辭相
琴繁聲為鄭衛
章氏玉杯
二張援襄
卷十九
嘉定寶�
鬼車烏
蘭亭詩
著書之難
安南國王
賈氏前兆
明堂不乘�
賈氏園池
子固類元章
陳用賓夢放翁詩
漢以前驚蟄為正月節
後夫人進御
有喪不舉茶�
清�居士詞
卷二十
岳武穆御軍
莫氏別室子
耆英諸會
紇石烈子仁
讀書聲
劉長卿詞
慶元開慶六士
文臣帶左右
馬梁家姬
山獺治箭毒
月忌
張功甫豪侈
台妓嚴�
�字義
舟人稱謂有據
張仲孚
隱語
趙涯
書種文種
溫公重望
陳孝女
後序

圖解

目錄:

《齊東野語》《齊東野語》
齊東野語0齊東野語0
齊東野語01齊東野語01
齊東野語02齊東野語02

卷一教宗聖政溫泉寒火段乾木表答用先世語蜜章密章三蘇不取孔明詩用史論漢租最輕真西山書史載箕子比干不同梓人掄材林復汪端明張定叟失出放翁鍾情前室

卷二張魏公三戰本末略富平之戰淮西之變符離之師

齊東野語03齊東野語03

卷三紹熙內禪誅韓本末

卷四避諱方巨山爭體統曝日經驗方用事切當楊府水渠潘庭堅王實之

齊東野語04齊東野語04
齊東野語05齊東野語05

卷五四皓名作文自出機杼難端平入洛端平襄州本末趙氏靈璧石南園香山李泌錢若水事相類用事偶同方翥喬文惠晚景趙伯美二蘇議禮……

齊東野語06齊東野語06

作者

周密 (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華不注山人,南宋文學家。祖籍濟南,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間為義烏縣(今年內屬浙江)令。入元不仕。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志雅堂要雜鈔》等雜著數十種。善書畫音律,能詩,尤好藏棄校書。其詞遠祖清真,近法姜夔,風格清雅秀潤,與吳文英並稱“二窗”,詞集名《頻洲漁笛譜》、《草窗詞》。

中國宋元間文學家。字公謹,號草窗,又號苹洲、四水潛夫等。原籍濟南,後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曾任義烏令等職,宋亡不仕。其詞講究格律,文字精美,詞風與吳文英(夢窗)齊名,並稱“二窗”。為宋末格律詞派的代表作家。早期多惆悵之作,如〔木蘭花慢〕《西湖十景》,韻美聲諧,中期以後轉為憂傷淒楚,多抒發思國懷鄉之情 ,如〔拜星月慢〕“膩葉陰清”、〔秋霽〕“重到西泠”、〔玉京秋〕“煙水闊”、〔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等。他善自度曲,也有過分追求形式美的傾向。著述頗豐。《齊東野語》可補史傳闕文,《武林舊事》掌故見聞廣博。另有《癸辛雜識》、《浩然齋雅談》。詞集《苹洲漁笛譜》,入《彊邨叢書》。《草窗詞》2卷。又編有南宋詞集《絕妙好詞》,輯132家作品,有《四部備要》本、中華書局排印本。

宋元筆記小說

“筆記小說”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寫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傳記、隨筆之類的著作,內容廣泛駁雜,舉凡天文地理、朝章國典、草木蟲魚、風俗民情、學術考證、鬼怪神仙、艷情傳奇、笑話奇談、逸事瑣聞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滿目,真是萬象包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