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退錄》

《賓退錄》

《賓退錄》,十卷本,宋代趙與旹撰寫的筆記類著作。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兵退錄兵退錄

《賓退錄》·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宋趙與旹撰。中國南宋杭州地區書棚刻南宋趙與所撰的筆記類著作。趙與字行之,宋宗室,以《宋史》宗室世系考之,當為太祖七世孫,《宋史》無傳。書中陳崇禮序,稱其從慈湖先生問學,當系宋儒楊簡門人。此書匯集平日見聞及與賓客所談論的內容,賓退後筆錄成編,故名《賓退錄》。書中考證經史,辨析典故,大半精核,所記兩宋人物掌故亦多翔實可信。據書中作者後序,書成於嘉定十七年(1224)。 此書半葉10行,行18字,白口,左右雙邊,共10卷。書中語涉朝廷皆空格,宋諱玄、徵、朗、匡、貞、桓、慎、敦、,又軒轅二字皆缺筆。字型版式與南宋書棚本相同。前人著錄此書有朱尊家影宋抄本,卷末有“臨安府睦親坊南陳宅經籍鋪印”一行,傅增湘所見明抄本及何焯校舊抄本也有此一行。王國維《兩浙古刊本考》著錄南宋臨安陳宅經籍鋪所刻有《賓退錄》,可證此即陳氏經籍鋪所刻世稱書棚本。按臨安陳宅、尹宅諸經籍鋪刻本傳於後者,多唐、宋人小集,子部書唯此本與《畫繼》、《續幽怪錄》等數種。卷末有“元統二年八月日重裝于樂志齋吳下張雯”二行,下鈐“張氏子昭”墨文方印。鐵琴銅劍樓舊藏元抄本《簡齋詩外集》一卷,亦有張子昭印元鄭元《僑吳集》張子昭墓志銘,稱吳人張雯字子昭,其先浚儀人,祖父世居吳,遂為吳人。少嗜學,家臨市衢,構樓蓄書。自經傳子史,下逮稗官百家之言無不備。日翻閱研究,年六十四,卒於至正十六年(1356)。據此雯當生於至元三十年(1293)常熟翁氏舊藏明抄本《征南錄》,系據張雯藏本傳錄。卷中過錄張雯題識二行,“至正四年歲在甲申四月七日浚儀張雯書於吳門樂志齋家塾”,與《賓退錄》題識,正可對照。書中還有光霽、子、古杭光霽周緒子書、志雅齋等印,其款式印色及鈐印位置當在張雯之前。此書民國初年出現於北京琉璃廠書肆,為傅增湘收得。後轉讓蔣汝藻,由蔣歸入商務印書館涵芬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涵芬樓藏書捐獻國家,今藏北京圖書館。

作者介紹

趙與旹,字行之。(案:寶祐五年陳崇禮作是書序,稱其字曰德行,與墓志銘不同,或有兩字,亦未可知,謹附識於此。)以《宋史·宗室世系》考之,蓋太祖七世孫也。《宋史》無傳,《志乘》亦不載其名。惟趙孟堅《彝齋文編》有從伯故麗水丞趙公墓銘曰,有宋通直趙君行之之墓,在安吉州歸安縣鄉山之原。君以敏悟之資,秀出璇源。方弱冠,已薦取應舉。寧考登寶位,補官右選,調筦庫之任,於婺、於泰於衢者三。又監御前軍器所,司行在草料場。踸踔西階,逾三十年。未嘗一日忘科舉業也。故自丁卯迄乙卯,以鎖廳舉而試者亦三。春闈率不偶,積階至忠翊。今上皇帝賚賜,予換文階。舊制,宗姓換階視見服官品,忠翊則應得京秩。新制裁革,回視初薦,僅循從事丞處之麗水。君平昔游際貴達,方將汲引,而君疾不可復起矣。年五十七,紹定四年十一月終。上章告謝,尋通直命下,弗之覿也云云。其敘與時生平最詳。惟墓志銘之首稱其子孟珤乞銘於某,以丙戌進士同登,則與旹當為理宗寶慶二年進士。而乃稱其春闈不偶,殆與孟珤同登進士歟?(案:孟珤亦非丙戌進士,此文下注代作二字,當為所代之人也。)是書前後皆有與旹題識。

宋元筆記小說

“筆記小說”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寫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傳記、隨筆之類的著作,內容廣泛駁雜,舉凡天文地理、朝章國典、草木蟲魚、風俗民情、學術考證、鬼怪神仙、艷情傳奇、笑話奇談、逸事瑣聞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滿目,真是萬象包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