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墁錄》

《畫墁錄》

《畫墁錄》,宋張舜民撰寫的筆記小說。

基本信息

文章選讀

仁宗廟,有侯傑者,踏弩六石,拜官。世謂侯之六石。元豐團教太保長卻,為陳留弩,踏六石者,不數也。七石以上,方著籍。弓平射一石七斗,為應格。建中靖國,予為定州,各散保州兵士,射三石七斗,取捨從容矣。循州如人五七斗者。予嘗行瀧外百家鎮溫湯,即哥舒別業也。寺有小碣石,色藍者大。中十四年,崇信孫梁記著。
天佑元年,渭州空同山寺所藏李茂貞牒。天佑十年,河東不稟,朱梁正朔所不得,行不為正統,朱梁系唐史氏之識淺矣。元祐末,宣仁聖烈太后上賓遼人,遣使弔祭。遼使囘至滑州,死。刳其中央,以頭內孔中植其足,又取葉數百,披掐遍體,以疏別造轂車,方能行。次年春,予被差,報謝入蕃,見其轍路深尺余,此蕃國貴人禮也。賤者則燔之以歸,耶律之羓尚矣。
李譯諫議知鳳翔,卒有。蝴蝶之祥,自殯所,以至府宇蔽映,無下足處。府官尊卑,接武不相辨,揮拂不開,踐踏成泥,其大者如扇,喪行逾日,方散。至今岐人能言之。丁晉公南遷,過潭州雲山海會寺,供僧致獼猴無數,滿山谷林木皆折,不可致詰也。
西域之蕃,處中國以至夏契丹交馳罔,不在鄰郭,今青唐是也。貨到,每十槖駞稅一,如是積六十年,寳貨不貲,唯真珠翡翠以櫃金玉,犀象埋之土中。元豐末年,官軍下青唐,皆為兵將所有,縣官十不一二。王瞻以馬駝真珠,每線長六尺,象犀輩為麄重,棄之不取也。中塗有旨,捜檢凡戰兵所挾,投之黃河。唯環慶一官,露兩袒大語曰:“我殺人得之,有死而已。”吏不敢問。王瞻在房陵,賣金皆佛臂,脆金不精,土人不售。一日出一手,斷之納諸煎器,鼓槖久之,既出,金在掌而手完如,故瞻匠大駭,而至今呼瞻為歌利王。

《畫墁錄》畫墁錄》

彭汝礪,饒州人,治平狀元,熈寧中為江西運判,妻寗氏。適有曽氏子監洪州鹽米倉,卒於官。其妻飬明宋氏有色,彭意欲納之,而方服未暇也。後十二年,竟如初志。宋氏有姿色,彭委順不暇,或曰宋氏中間曽歸一朝官,而彭不知。紹聖中,彭典九江,病革將逝,命索筆人,以為必有偈頌,乃曰:“宿世寃家,五年夫婦,從今而徃,不打這鼔。”投筆而逝。
長安今府宇,即唐尚書省也。府院即吏部也。府錄廳前石幢,即郎官題名石也。張長史書序,筆畫整楷,如張君作字,詭恠顛倒,不可名狀。至為楷法,整若軍陣,乃為能事之極,無所不可。
波唐善詞曲,始為楚州職官。胡知州楷差打蝗蟲,唐方少年負氣,不堪其後,作蝗蟲三疊,且曰不是這下輩無禮,都縁是我自家遭逄。楷大怒,科其帶禁軍隨行,坐贓三十年。至熈寧,魏公札子特旨,改官辟充大名府簽判。作霜飛葉雲,願早作歸來計之語。介甫大怒,矢言曰:“誰教你及河大決!”曹村凡豫事者,皆獲免,其惟唐沖替久之。王廣淵以鄉閭之素,辟渭州簽判,作雨中花云:“有誰念我如今霜鬢,逺赴邉堠。”廣淵聞之,亦怒責歌者。唐欝不自安,竟卒於官。先自曲初成,識者曰:“唐不歸矣。”以其有身在碧雲西畔,情隨隴水東流之語,已而果然。
元祐末,宇文昌齡命稱聘契丹皇城。使張璪價焉。張頺齡樞府難其行,璪哀請故,事死於北。朝廷恩數甚渥,北方棺銀裝校三百兩。既行,璪飲冷食生,無忌。昌齡戒之,不納。既至遼境,益甚。昌齡頗患之。禁從者無供。璪怒罵不足,果病。噤不納粥藥,至十許日,一行人病之,既而三病,三愈竟不復。命登對進前,上面哂之,退語近臣曰張:“璪生還,奈何詣政堂?”諸公大笑。昌齡直,被他害殺。每夜使人防視,若有些好惡,只是自家不了。至其家,婦孫睥睨,阿翁剗地,又卻來也。
文德殿祖廟儀,鸞司蕭屏上,以皮條系一牌,上刻行室二字,余曰天子正衙,而謂之行室社弦。大卿囘此,有司之失也。命作銜。在所同行,曰夲事見他社出自法雲。凡自外詔京者,官既降,告付合門札萬,夲官必曰可依,條交割夲職。公事乗馬發來,赴闕子在都司,以此白宰相。凡州縣監司行遣文字,當著依條令札坐聖旨,是(闕)口(闕)。猶曰依條,恐非也。宰執唯唯,即持指揮去。二字不期。歲久,復著所謂,官抑不如曹抑也。韓魏公慶厯初,自副樞出知陽州,至使,相凡十四年。
開元禮不著凶禮,以為預凶事。凡朝廷大故,倉卒裁處,絕無所考。據柳子言之詳矣。唐定邉事三十年,國史無一字言之。以諱國惡,傳燈錄不著,二祖償償宿債此,皆切要因縁,俗學所諱。
熈寧中,蕭註上殿,神宗曰:“臣僚中孰貴?”注曰:“文彥博。”又問其次,曰:“王安石。”上曰何謂?注曰:“牛形人,任重而道逺。”上面之既退,語近侍曰:“兼注衍。”
許相文節張公,嘉祐中長憲台言,事無所避。一日神宗慰之曰:“卿孤寒,凡言照管。”公再拜對曰:“臣非孤寒,陛下乃孤寒。”上曰:“何也?”曰:“臣家有妻孥,外有親戚友,陛下惟中宮二人而已。豈非孤寒?”上罷,入內。光憲覺上色不怡,進早膳,躊躇。光憲啟問上,以公語道之。光憲揮灑,上亦隨睷,自爾立賢之意遂決。州東王文公寢疾,真廟屢訪醫者視之,仍不得,輙歸。如是半年。一日王氏以訃聞,而醫者語人曰:“半年廝系絆,與一服藥,且大家廝離。” 前輩雖介冑士,有執一不移之節。有裴鎮崇班者,晉公之後。監華州赤水鎮酒,段少連領漕事,廵過督其職事。命去幞頭,既而曰:“且與幞頭,以待再求點檢。”裴曰:“此幞頭是受官日朝廷所命之服,運判既命去之,不敢擅裹,須候朝廷指揮。”自爾露頭治事,凡出入見客,以至迎送,露頭穿執者三年。朝廷亦聞之有旨,段少連不合去,命官巾幞罰食,裴即日復冠,人方之貢禹。 

作者介紹

張舜民,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芸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陝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後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後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宋元筆記小說

“筆記小說”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寫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傳記、隨筆之類的著作,內容廣泛駁雜,舉凡天文地理、朝章國典、草木蟲魚、風俗民情、學術考證、鬼怪神仙、艷情傳奇、笑話奇談、逸事瑣聞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滿目,真是萬象包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