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裕傳奇》

《黃光裕傳奇》

《黃光裕傳奇》由劉鴻雁編寫的一部描寫商界大鱷黃光裕傳奇一生的書籍。出版社:華夏出版社,出版時間:2006年2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離鄉北上闖京城無中生有把商經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 《後漢書》
1985年,年僅16歲的黃光裕遠走他鄉,闖世界去了。
當時,黃光裕心中的目標比較模糊,他只是想出去闖一闖,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同時,他也想早一點自立,他想自己養活自己,即使不能出人頭地,他也想憑藉自己勤勞的雙手混出個樣子來,別讓人家瞧不起,他就是懷著這樣一種樸素的信念,踏上了背井離鄉的艱難險途,同時也就踏上了一條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創業之路。
起初,黃光裕到內蒙古一帶做貿易,雖然做成了幾筆生意,也賺了一點錢。但他並不滿足,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他在內蒙古呆了不到一年便下決心離開——他要尋找更大的商機。可是,離開內蒙,再到哪裡去闖蕩呢?
黃光裕便找來一張地圖,反覆比較了好幾遍,他覺得北京最大,而且是首都,他決定前往這個城市去打探一下,看看有什麼商業機會。
這真是:人有大志在,何處不翻飛。
乘著火車,一路顛簸,黃光裕隻身來到了首都北京——國美商業帝國的奠基地。
當黃光裕疲憊地走出火車站的時候,已經是夜晚時分了,因為急於找個地方歇息,他便在出站口叫了一輛三輪車,讓蹬車的師傅帶他找個近一點的旅店,這位三輪車夫倒是很賣力氣,拉著他跑了將近一個多鐘頭的路,才在一家旅館的門前停住了車,車費自然便宜不了,黃光裕也沒跟他計較,就進店歇息了。可是,當他第二天醒來,出門一瞧,嘿,這不就在火車站的正對面嘛。原來呀,昨晚的那位三輪車夫為了多掙幾毛錢的車費,就拉著黃光裕兜了好大的一個圈子。
來到京城,黃光裕並沒有為昨晚遭受的矇騙而耿耿於懷,他的心思一直都放在“做買賣”上面,再說,他早已被眼前這座大都市的繁華所吸引,他覺得北京的人流太多了,市場太大了,這才是個適合做買賣的地方呢。他似乎找到了一種感覺,他決心要在這裡長期地紮根,他要把這裡當成做買賣的基地。
經過一番尋覓和打探,他發現了一處剛好閒置的門面房——位於珠市口東大街420號的國美服裝店,這是一個服裝廠的門市部,一個上下加起來尚不足一百平方米的二層小樓,雖說地角稍微偏僻了點,人流也不太多,但是臨街,做買賣還是可以的。於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哥倆便把這個門面承租了下來。
這是黃光裕在北京創業的第一站,雖然起早貪黑地都很賣力,可是買賣做得卻實在不怎么樣。這原因呢,一是做服裝買賣的人太多了,滿大街的店鋪當中,光服裝店就占據了一大半。二是服裝生意看似簡單,其實環節非常複雜,貨若進的少了,根本賺不了幾個錢;貨若進的多了,一不小心,貨就會砸在手裡,賣又賣不出,退又退不了,季節一過,價格就跌;款式一變,舊式樣就得淘汰。其三是他對經營服裝的業務並不在行,什麼色彩呀,布料呀,款式呀什麼的,都知之甚少,加之地角偏僻,買賣做得異常艱難。
黃光裕是個有心的人,由於服裝店的生意蕭條,平時沒有多少事情可做,他就經常跑到街面上去轉悠,看看別人家的生意是怎么做的。經過一段時期的考察,黃光裕瞄上了家電銷售這一行。他發現,凡是做家用電器的買賣,生意都很火。不論大店小鋪,只要櫃檯里有電器可賣,家家戶戶的生意都挺興旺。那年頭,可是百分之百的賣方市場呀,只要你能夠進得到貨,甭管多貴的家用電器,保準有人買。隨著全社會改革開放的一步步推進,中國老百姓的口袋裡開始有錢了。不斷增長的文化和物質需求由於生產力的落後還遠遠得不到滿足,供不應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那個時候,誰掌握了貨源,誰就等於掌握了現錢。你想啊,在這種背景之下的電器生意能不好做嗎?
黃光裕敏銳地發現了這個極具擴張性的市場機遇,而且,馬上就付諸行動了。他們把庫存的服裝一規整,立馬改行經營家用電器了。
這個店鋪還是位於珠市口的這家偏巷小店,名字還叫原來的名字——國美。
“國美電器”這個名字很好聽,也比較大氣,怎么瞧都覺得似曾相識。細心的人一琢磨,咳,把“美國”一顛倒,可不就是“國美”嘛。
國美電器的開張日期也頗有講究——一九八七年的元旦。這“八七”的諧音就是“發起”——“發家起步”的意思。
那么,這“一九”的意思呢?“一九”的諧音就是“要久”——長盛不衰呀。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這“要久”——長盛不衰的信念,黃光裕連買的腳踏車都選擇“永久”牌的呢。那么,這“元旦”二字又該作何解釋呢?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呀。國美這是鐵定了要開創一番新的局面。”
以上這些信息,當然只是一種巧合而已。不過,它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某種暗示,所有指向,無不預言著國美後來必成大業的發展勢頭。
當然,人們最關心的還是國美創業的真實經歷,而不是這種似是而非的假說和猜測。
那么,國美究竟是怎樣“發家起步”的呢?
在創業初期,黃光裕並不富裕。他“發家起步”計畫的第一步才剛剛邁出,就讓資金的門檻給狠狠地絆了一跤。
當時,黃光裕憑藉一年半打拚賺到的一點錢和從銀行貸到的幾萬塊資金,開始了他們的第二次創業,等跑完了各種註冊手續,再裝修一下店面,真正可以用於進貨的流動資金也就所剩無幾了。
“貨不全,不賣錢。”這是商業界的金科玉律,黃光裕雖然只是初涉商海,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他們的創業卻遇到了一個瓶頸——資金嚴重短缺。於是,“國美”的牌匾剛剛掛上店鋪的門臉兒,就不得不尷尬地面對這一嚴峻而又現實的問題了。
沒有充裕的資金,到哪裡去搞那么多的貨來支撐店面呢?眼看著已經進入臘月,商業的黃金季節就在眼前,可是,櫃檯里卻是空空蕩蕩的,這根本就無法吸引顧客上門。再說,即使有顧客登門,也沒有商品可賣呀。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既沒有顧客,又沒有商品可賣的商店,那還怎么賺錢呀?
也許有人會說:“為何不去找批發商賒銷一些貨物來賣呢?”這話要是擱到現在說,或許是能夠成立的。但在當時,那可是百分之百的賣方市場。你就是拿著現錢能夠進到貨就已經不錯了,根本就別想什麼賒賬的事。再者說,國美當時只是家很不起眼的小商店,而且是剛剛起步,在批發商那裡還沒有威信,手裡又沒有充足的資金,批發商是根本不可能給國美鋪貨的,當然更談不上什麼賒銷了。

關於企業人物及歷史的書籍

《蘇寧》
《怡和洋行》
《本土雄心》
《看得見的手》
《黃光裕傳奇》
《小企業也能活100年》
《人生大敗局》
《沒有不可能》
《公司政治局》
《跨國風雲》
《解讀順馳》
《家得寶傳奇》
《解讀花旗銀行》
《再造宏碁》
《科龍變局》
《企業1000年》
《海信史》
《美國銀行》
《跨越柯達在中國》
《塞氏企業傳奇》
《迪斯尼戰爭》
《績效之鹿》
《製藥世家默克》
《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
《革命與生意:辛亥革命中的商業與商人命運》
《沃爾瑪王朝》
《沉浮》
《中國的大企業》
《誰為晚餐買單》
《汽車和我》
《非常行銷》
《豐田傳》
《聯想局》
《雙劍合璧》
《四國演義》
《狼性管理在華為》
《夢想金山》
《索尼的私人生活》
《走出華為》
《德意志銀行》
《移民企業家:上海工業家在香港》
《解構德隆》
《規模與範圍》
《洋務運動史》
《任正非談國際化經營》
《國美與蘇寧》
《解讀中關村一號IT賣場得秘密》
《大敗局》
《聯想風雲》
《壹百度2:人生可以走直線》
《艱難的輝煌》
《廣信廣匯》
《華為真相》
《蘋果風暴》
《管理的歷史與現狀》
《宗慶後與娃哈哈》
《黃光裕如是說》
《蒙牛內幕》
《蘇寧成長的真諦》
《希望永行》
《海底撈你學不會》
《巨人不死密碼》
《微軟內幕》
《華為的世界》
《背水一戰》
《鐵三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