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談國際化經營》

《任正非談國際化經營》

《任正非談國際化經營》是暢銷《華為真相》作者最新力作,華為CEO任正非國際化經營思想精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華為執行長任正非先生,堪稱中國企業界邁向國際化的傑出領袖。他領導下的華為公司從一家海外銷售額僅僅0.53億美元的中國公司,在短短18年時間內,迅速成長為接近100億美元的中國籍跨國公司,成為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化的標桿。任正非創立和提出的國際化框架下的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思想,如“小勝在智,大勝在德”、“進了華為就是進了墳墓”、“滿足客戶需求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群體接班”、“靜水潛流的企業文化”等等,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企業界。他所具有的卓越領導力和永不枯竭的創新精神,已成為中國企業家的學習樣本。
任正非談國際化經營》首次清晰地梳理了任正非在實施國際化戰略中,對企業文化、人才戰略、財務與資本管理、經營策略等的思索和實踐,真實披露了任正非領導華為在國際化道路上曲折探索的心路歷程,全面反映了任正非對中國企業邁向國際化的獨創戰略思維。這也是迄今唯一一本綜合反映任正非國際化經營思想的精華之作。

目錄

第一章華為的國際化邏輯
淚灑五洲,汗流歐美亞非拉
不能等沒有問題時才去進攻
屢敗屢戰
我們已無退路,後面就是莫斯科!
第二章華為的海外攻伐秘籍
從粵港起步
必須讓用戶發揮綜合效益
把碉堡建到每一個前沿陣地去
華為的“諾亞方舟”
東方不亮西方亮
時間金錢持久比拼
從銷售型向行銷型轉變
跟著外交路線進行跨國行銷
歐洲連下幾城
富豪俱樂部門票
贏得競爭對手的尊重
沒有什麼不可能
我只見給我市場的人
一波三折
沙漠找“綠洲”
第三章華為的國際化管理套路
後任正非時代
世界上最難的改革是革自己的命
“是、事、試”考核幹部
群體接班?
華為接班人只能從內部產生
國際市場迅速突破的基礎
反對民主推薦,反對競爭上崗
培養超越自己的接班人
決策從賢不從眾
隊伍不要散掉就有機會
第四章與基金博弈——收購港灣真相
少年得志
第二次握手
不是尾聲
第五章靜水潛流的華為文化——國際化背景下的華為企業文化
漂泊的華為人
用什麼安慰你疲憊的心
擯棄低俗生活
發揮特長比彌補弱點更重要
適應而後改變
慘痛代價
靜水潛流
艱苦奮鬥
搬石頭還是修教堂
做從沒得到過授勳的英雄
淡化“華為”色彩
高績效的服務文化
第六章不要名牌學校前幾名學生——華為的國際化人才戰略
不要名牌學校前幾名學生
胸懷有多大,天就有多大
英雄與領袖的不同
煉獄
評價關鍵事件行為
華為人並非生來就是“狼”
跑得慢的會被吃掉
如何發現優秀員工
維護現有體系運行
真正的學習型組織
唯思想創造才有價值
報酬待遇向優秀員工傾斜
第七章華為的“糧草”
財務管理與資本的國際化
出售非核心資產
“糧草”先行
解決財務管理技術難題
巨大投入與控制成本平衡
資本國際化
第八章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友——合作夥伴的國際化
我是拉賓的學生
馬可尼之戰
華為為什麼
後來者愛立信
利益均沾
華為Com的前世今生
競爭對手也要手拉手
拿來主義與自主研髮結合
世界眼中的華為
第九章華為永遠不會拋棄基本法——經營思路的國際化
沒有了“狼性”就不再是華為
華為企業基因密碼
華為基本法:拋棄還是繼承?
“進華為就是進了墳墓”
把產品當作自己的兒子
依靠創新晉升世界級
附錄華為國際化大事年表
後記

前言

中國邁向知識經濟的腳步
從微觀角度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大致可以歸納為兩方面:一是傳統國有企業向現代企業轉變;二是誕生非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則為非國有企業的代表者。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不能不研究中國的非國有企業;研究中國的非國有企業,不能不研究中國的民營企業。
就經濟發展水平而言,中國內地尚處於以第二產業為主的“工業經濟”向以第三產業為主的“服務經濟”的轉變階段,用中國政府的話來說仍屬於“發展中經濟”。
然而,在世紀之交,全球經濟的最先進部分已開始邁入了知識經濟階段。我將之定義為“以知識為一般生產要素的經濟”。知識是人類與生俱來、不斷進步的認識和實踐的總和,可分為“非物化知識”與“物化知識”。人類社會既有的三大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都是知識,但是,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物化”和“非物化”的知識才找到“數碼”作為一般表現和共同平台。
數碼”對於知識的意義,猶如貨幣對於商品。正如比爾·蓋茨(BillGates)在“TheRoadAhead”(《擁抱未來》,王美音譯,台灣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版,第48頁。)一書中所說:“個人計算機用二位數字儲存文字,雷射唱片用二位數字儲存音樂,而銀行的提款機也用二位數字儲存金錢。任何的信息在進入計算機之前都必須轉換成二位形式,機器和數字裝置再把信息轉換回原來的、有用的形式。”如果說貨幣使人類經濟活動找到共同計量單位(價格)和便利交易的工具,那么,“數碼”使所有經濟活動(商品、服務、資本和人員交往、交易)以及貨幣本身及其功能都轉換成同一形式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又以迅速還原千姿百態的經濟活動的本來面貌而保持各種交往或交易的生動性。在一極,“數碼”使人類的經濟活動更抽象,以至於有人稱人類經濟正演變成“符號經濟”(SymbolEconomy)或“位經濟”(BitEconomy);在另一極,“數碼”較之信用貨幣僅能抽象表達經濟活動,能夠恢復經濟活動的具象。
王安先生把比爾·蓋茨(BIllGates)的“Business&TheSpeedofThought”的中文書名譯作《數位神經系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可謂一語道破了知識經濟的真諦——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InformationandCommicationTech—nology,簡稱ICT)是知識經濟的基礎技術和核心技術;現代信息和通訊行業是知識經濟的核心行業;知識經濟意味著以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來改造既有各行業又創立新行業。
儘管中國作為開發中國家距離知識經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最近10多年來,中國的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以及現代信息和通訊行業取得了顯著發展。正因為中國離知識經濟目標尚有顯著差距,所以,中國的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以及現代信息和通訊行業必須重點或優先發展,而所取得的成就也彌足珍貴。
無論是從微觀角度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還是從經濟發展水平角度追蹤中國經濟前進軌跡,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都是非常值得研究、值得褒揚的。華為是中國民營企業的佼佼者,其總裁任正非是中國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的一位開拓者,是中國現代信息和通訊行業的一個領軍人。華為短短10多年的發展進程,留下了不少足以為人稱道的故事。
在《任正非談國際化經營》一書中,知名財經記者程東升以其對新聞的敏銳性和對時代脈搏的準確把握,所記述的華為國際化故事,固然只是提供了關於華為的一個側影和縮影,但讀者可以從自己關心的視角獲得不同的教益。關心中國企業改革的讀者,可以從本書隱約感觸中國民營企業雖沒有傳統體制包袱、卻必須努力擺脫傳統體制環境羈絆的苦辣,更能夠從本書領略中國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奮勇拼搏的風采。關心中國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以及現代信息和通訊行業發展的讀者,可以從本書看到中國現代信息和通訊領域的先驅者們是如何殫精竭慮地克服種種困難,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本書的最大特色是梳理了華為走向世界的經驗。經濟全球化是知識經濟的本質特點。經濟“數位化”在本質上是無國界的。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創造覆蓋全球的“無形大市場”,使經濟迅速全球化,並趨向於全球一體化。比爾·蓋茨說得好:“信息高速公路”的比喻不妥,“這個比喻把重點放在硬設備而非實際的套用上。”“我個人認為‘終極市場’(ultimatemarket)這個比喻更能貼切地形容即將發生的各種活動。自地攤以至購物中心,市場一直是人類社會的基礎,而我相信‘終極市場,終將成為未來世界百貨業的中心。它將成為我們大家銷售、交易、投資、議價、尋寶、辯論、交友和消遣的地方。當你聽到‘信息高速公路’,而不是看到一條真正的公路時,試著將它想像成一市場或交易所。”(《擁抱未來》,王美音譯,台灣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版,第48頁。)走在經濟全球化前列的企業,理當較之其他企業更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特色。即便如本書作者在後記中所說“華為所處的國內外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華為不可以複製”,但是,華為的國際化經驗仍具有可供借鑑的價值。人們借鑑華為的經驗,不是要複製華為,而是要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汲取被華為的成功所驗證了的那些元素。
程東升是一位青年記者。我同他並不相熟,願意為他的著作撰寫序言,是為其著作的主旨所打動,也與我本人的研究領域有頗大關係。作為20多年來一直在香港關注世界和中國發展的一位研究者,我願意同東升以及所有朋友們一道,為祖國的昌盛而竭盡綿力,為祖國的昌盛而鼓與呼。
2007年7月22日香港
(周八駿:中國首批以國際金融為研究專業的經濟學博士之一。現任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光大控股研究部執行董事,香港特別行政區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港澳研究中心常任理事。自1992年以來,周八駿為香港中文大學、浸會大學、香港大學、理工大學、城市大學以及香港若干重要中資機構等舉辦了逾百個培訓班,開設關於香港經濟和社會、中國改革開放等多個領域的課程或講座。)

關於企業人物及歷史的書籍

《蘇寧》
《怡和洋行》
《本土雄心》
《看得見的手》
《黃光裕傳奇》
《小企業也能活100年》
《人生大敗局》
《沒有不可能》
《公司政治局》
《跨國風雲》
《解讀順馳》
《家得寶傳奇》
《解讀花旗銀行》
《再造宏碁》
《科龍變局》
《企業1000年》
《海信史》
《美國銀行》
《跨越柯達在中國》
《塞氏企業傳奇》
《迪斯尼戰爭》
《績效之鹿》
《製藥世家默克》
《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
《革命與生意:辛亥革命中的商業與商人命運》
《沃爾瑪王朝》
《沉浮》
《中國的大企業》
《誰為晚餐買單》
《汽車和我》
《非常行銷》
《豐田傳》
《聯想局》
《雙劍合璧》
《四國演義》
《狼性管理在華為》
《夢想金山》
《索尼的私人生活》
《走出華為》
《德意志銀行》
《移民企業家:上海工業家在香港》
《解構德隆》
《規模與範圍》
《洋務運動史》
《任正非談國際化經營》
《國美與蘇寧》
《解讀中關村一號IT賣場得秘密》
《大敗局》
《聯想風雲》
《壹百度2:人生可以走直線》
《艱難的輝煌》
《廣信廣匯》
《華為真相》
《蘋果風暴》
《管理的歷史與現狀》
《宗慶後與娃哈哈》
《黃光裕如是說》
《蒙牛內幕》
《蘇寧成長的真諦》
《希望永行》
《海底撈你學不會》
《巨人不死密碼》
《微軟內幕》
《華為的世界》
《背水一戰》
《鐵三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