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風暴》

《蘋果風暴》

重點介紹了蘋果公司的歷史及現狀、技術創新、公司策略、市場行銷、企業文化、經營管理及未來的發展。

基本信息

看點

蘋果風暴蘋果風暴

本書階段性地描述蘋果的過去,分析蘋果的問題和最終解決問題的經過,拋磚引玉,讓讀者在閱讀中更加明朗化地了解蘋果公司及賈伯斯的方方面面。不僅描寫蘋果公司的商業模式,也探討賈伯斯的管理手段,同時還聯想中國企業在商業模式上可以借鑑什麼。

本書共有七章,重點介紹了蘋果公司的歷史及現狀、技術創新、公司策略、市場行銷、企業文化、經營管理及未來的發展,部分內容讀者或多或少已經閱讀或得知,本書進行了更加系統性地整理,加上非專業或冬粉性的探討,讀者可以輕鬆地閱讀。

內容簡介

2010年5月26日,蘋果以2221億美元市值超越微軟,榮登全球最大科技公司的寶座。簡直讓人不可思議。蘋果憑什麼能超越“巨無霸”微軟?

也許正如賈伯斯所說:“這輩子沒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絕倫。”蘋果正是以自己對品位與美的獨特理解,在時尚的風潮中執著前行。人們之所以高度關注蘋果和蘋果的產品,是因為在他們看來,蘋果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它的一舉一動都能打動人心,撼人靈魂。

本書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蘋果的世界。在這裡,你會近距離體驗到蘋果成功背後的機遇與挫折、人才與管理理念、文化與盛世危言等。儘管未來蘋果可能仍會面臨很多困難與挑戰。但不論如何,蘋果始終會和我們在一起。

作者簡介

美國威靈投資公司董事長/美中聯合商會會長1978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1988年獲碩士學位,之後定居美國;2003年獲美國休斯頓大學MBA學位;2000年開始從事多個項目運營。現為美國威靈投資公司(WellinInvestmentInc)董事長、美國機構投資者諮詢公司(InstitionalInvestorsConsultingCompany)管理董事、多元環球商務投資有限公司(VGBInvestmentLLC)副總裁、德州藥業公司(TexpharmInc)總裁、百鷹醫療系統有限公司(BywinMedisysInc)副總裁、長聯能源資本公司(CLECapitalInc)執行董事。

媒體推薦

我此生最尊重的人不是我自己,也不是巴菲特,而是我視為此生唯一勁敵的史蒂夫·賈伯斯。

——比爾·蓋茨
蘋果的老大史蒂夫·賈伯斯當選為09年度“最有價值的CEO”,美國應該再多1000個像他這樣的人。

——美國財經周刊《巴倫》雜誌
授予賈伯斯“10年來最優秀的CEO”,因為賈伯斯已經把蘋果打造成一個開創性的技術領先者和矽谷最有價值的公司。

——美國《財富》雜誌2010年3月
全世界商界只有兩個人跌倒了能重新爬起來,一個是中國的史玉柱,另一個就是美國的賈伯斯。

——馬雲
蘋果的產品總被視為藝術品,而它們的創造者——蘋果的員工們。也頗有藝術家的特質,每個工程師都是天才,都個性十足。我在蘋果工作時,儘量壓抑住自己的好奇,克制住每件事都要自己過問的衝動,充分信任員工,給員工一定範圍的自由。我深信,這才是真正有藝術的管理。

——李開復

寫作背景

讀完《蘋果風暴》,有兩點我印象特別深刻:第一,比爾·蓋茨史蒂夫·賈伯斯究竟誰笑到了最後?如何看待他們的恩恩怨怨?第二,賈伯斯可以複製嗎?如何複製?

關於第一個問題,蓋茨和賈伯斯誰贏得了戰爭,《時代》周刊有一個很好的總結:“在某種意義上,賈伯斯是蓋茨的對抗者:他是個硬體大師,而不是個軟體大師;他是個開拓者,而不是個跟隨者;他是個創造者,而不是個克隆者;他是個打破舊習的倡議者,而不是行業標準的統治者。”應該說,不同的時代成就了比爾·蓋茨和史蒂夫·賈伯斯兩個英雄,雖然二者作為IT行業的開拓者,幾乎同時出道。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IT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讓更多的人擁有電腦,讓每台電腦擁有更多的功能,因此,微軟和英特爾的“水平生產模式”最大程度地推動了技術創新,他們最先獲得了成功。今天,當幾乎人人都擁有了電腦,而且“摩爾定律”運行了35年之後,硬體成本已降至極低的情況下,擁有一款與眾不同的iPod、iPhone、iPad已成為更吸引人的事情,賈伯斯的“精品路線”和“體驗經濟”終於蓋過了微軟的“平民路線”和“規模經濟”。我更關注的是另一方面,“企業的成功永遠是人的成功”,離開了蓋茨的微軟和擁有著賈伯斯的蘋果是否已經無法競爭了?

從商業成功的角度來說,賈伯斯已經超越了比爾·蓋茨。但2008年,比爾·蓋茨正式退出微軟公司,並把580億美元個人財產悉數捐給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希望通過實踐他所謂的“創新的資本主義”來繼續改變世界,實現了從商人向慈善家的華麗轉身。賈伯斯贏得了一次好像“沒有對手的戰爭”,從這個意義來說,也許賈伯斯超越蓋茨的意義似乎淡了不少。當賈伯斯在幾十年後成功地成為世界第一的“英雄”時,蓋茨或許已邁開了走向“聖人”的步伐。有人猜測,賈伯斯一定為此懊惱不已,但反觀賈伯斯的“佛性”,我更願意猜測,賈伯斯正在自我檢討當年因“少年得志”而太過驕傲,以至於先勝後敗的經歷,正在體味著今天“大器晚成”的厚重和自我超越的喜悅。

關於第二個問題,賈伯斯可以複製嗎?答案是肯定的,本書從產品策略角度舉了聯想樂Phone的例子,我再從人才策略和價值觀方面舉兩個事例,說明賈伯斯是傑出的,但並不是唯一的。企業的管理者都認為,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但對於企業中不合格的人才,應當堅決地請出去。中國企業家張瑞敏說:“縱容落後,就是對企業最大的不負責任。”柳傳志先生也說過:“害怕得罪人,就會得罪工作。”同樣,賈伯斯的用人法則是:“當你發現有些員工並非最優秀的人才而不得不開除他們時,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這就是我的工作——開除一些不合格的人,我一直都非常討厭以仁慈的方式做這件事情。”

再如。在對待“自我實現”的價值觀問題上,賈伯斯強調:“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里。”而《做最好的自己》已經是微軟前中國區總裁、Google前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先生一本書的名字;不久前,我為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的中文版自傳《價值觀的力量》撰寫了推薦序。eBay一直以價值觀為力量“做最好的自己”,它要做最好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梅格·惠特曼說,eBay一直堅持相信人性本善、行動導向、真誠正直、崇尚節約、專心致志等價值觀,這與蘋果對品位的追求、對產品的專注、對標準的苛求、對客戶的尊重的價值觀是完全一致的。

關於企業人物及歷史的書籍

《蘇寧》
《怡和洋行》
《本土雄心》
《看得見的手》
《黃光裕傳奇》
《小企業也能活100年》
《人生大敗局》
《沒有不可能》
《公司政治局》
《跨國風雲》
《解讀順馳》
《家得寶傳奇》
《解讀花旗銀行》
《再造宏碁》
《科龍變局》
《企業1000年》
《海信史》
《美國銀行》
《跨越柯達在中國》
《塞氏企業傳奇》
《迪斯尼戰爭》
《績效之鹿》
《製藥世家默克》
《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
《革命與生意:辛亥革命中的商業與商人命運》
《沃爾瑪王朝》
《沉浮》
《中國的大企業》
《誰為晚餐買單》
《汽車和我》
《非常行銷》
《豐田傳》
《聯想局》
《雙劍合璧》
《四國演義》
《狼性管理在華為》
《夢想金山》
《索尼的私人生活》
《走出華為》
《德意志銀行》
《移民企業家:上海工業家在香港》
《解構德隆》
《規模與範圍》
《洋務運動史》
《任正非談國際化經營》
《國美與蘇寧》
《解讀中關村一號IT賣場得秘密》
《大敗局》
《聯想風雲》
《壹百度2:人生可以走直線》
《艱難的輝煌》
《廣信廣匯》
《華為真相》
《蘋果風暴》
《管理的歷史與現狀》
《宗慶後與娃哈哈》
《黃光裕如是說》
《蒙牛內幕》
《蘇寧成長的真諦》
《希望永行》
《海底撈你學不會》
《巨人不死密碼》
《微軟內幕》
《華為的世界》
《背水一戰》
《鐵三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