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蹲

家裡蹲

指一些因面對各種社會排斥而選擇自我封閉,過著足不出戶生活的青少年,他們認為自己難以在社會上擁有地位,故對社交冷感。家裡蹲通常仍與父母共住,或者將自己長時間閉於房間內。根據首次使用此詞的日本心理學家齋藤環發現。日本全國約有100萬名家裡蹲,大約占日本青少年一成,而且這些家裡蹲大多是家中長子。

基本信息

家裡蹲是指一些因面對各種社會排斥而選擇自我封閉,過著足不出戶生活的青少年,他們認為自己難以在社會上擁有地位,故對社交冷感。“家裡蹲”是一個社會現象,不同年齡組別的人士均可能會受到隱蔽問題困擾。

家裡蹲簡介

家裡蹲[ jiā lǐ dūn ] ,是指一些因面對各種社會排斥而選擇自我封閉,過著足不出戶生活的青少年,他們認為自己難以在社會上擁有地位,故對社交冷感。

家裡蹲通常仍與父母共住,或者將自己長時間閉於房間內。根據首次使用此詞的日本心理學家齋藤環發現。日本全國約有100萬名家裡蹲,大約占日本青少年一成,而且這些家裡蹲大多是家中長子。

語源

日本的齋藤環在早時候稱這類日本青年為“引きり”,直譯為“窩在…(家)…中不出”之意。

“家裡蹲”定義

“家裡蹲”是一個社會現象,不同年齡組別的人士均可能會受到隱蔽問題困擾。任何人士持續超過三個月有以下情況均可視之為受到“家裡蹲”問題困擾∶

與社會上的各項系統缺乏聯繫及沒有從事參與,包括工作、教育、培訓、朋友及社區,更嚴重者甚至是與家庭系統也缺乏聯繫。

人際交往薄弱、害怕或拒絕與人接觸或交談。

家裡蹲家裡蹲

面對不同的社會排斥,如貧窮、學校、勞動市場、社區、朋友、學校等。

家裡蹲的原因

日本以及東亞其他都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例如中國大陸的城市、香港、台灣、韓國等)的社會經常給予青少年一些壓力,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失敗、無用。這些壓力有很多的來源。

日本以及東亞先進地區的青少年最擔心的是在教育制度下的表現,東亞教育以填鴨式教育為主,加上傳統觀念認為學歷高才有出息,形成

升學主義,他們覺得家長和社會施予不少壓力。有一些極端例子指出這種壓力自幼稚園時期便開始產生,因為他們得要通過考試才能進入最好的幼稚園,繼而進入最好的國小、中學、高中以至大學。在日本,大多青少年在高中後會多花一年時間、甚至更多的時間(這些不附屬任何學校的學生,俗稱“浪人”),應付更好大學的入學試驗。聲譽越好的學校,成功進入的難度越高;中國聲譽好的學校競爭一樣很激烈。 當高中或大學畢業,他們要面對就業困難的問題。他們多數只能找一些兼職工作,這些工作收入不多,根本不能夠負擔個人及家庭開支,更遑論成家立室。

其他壓力來源還有因一些原因而受到同學的欺負又或者排擠,例如過肥、學業或體能表現、財富以及種族。有些人因為欺負別人而受到懲罰,這使他們的家庭帶來羞辱。

表現

任何人士持續超過三個月有以下情況均可視之為受到“家裡蹲”問題困擾∶
* 與社會上的各項系統缺乏聯繫及沒有從事參與,包括工作、教育、培訓、朋友及社區,更嚴重者甚至是與家庭系統也缺乏聯繫。
 * 人際交往薄弱、害怕或拒絕與人接觸或交談。
* 面對不同的社會排斥,如貧窮、學校、勞動市場、社區、朋友、學校等。

徵兆

如青少年/成人之日常行為、生活模式及情緒出現有以下徵兆,顯現將受“家裡蹲”問題困擾,包括:

個人動力

在社會上面對不同的社會排斥及挫敗,缺乏成功感及對前途感到迷惘

開始不喜歡/減少外出;逗留家中,以電腦、電視、書本、睡眠或個人嗜好為伴

不想上學、工作,甚至對個人以往感興趣的事也提不起勁

人際交往

減少/害怕/拒絕與人交談及見面

對身邊的朋友、家人和事逐漸不關心,甚至不聞不問

情緒

情緒低落及不穩定,不欲向別人表達個人感受及想法

遭冷落的表現

當他們感覺到外部的壓力,可能會害怕面對一些社交場合,他們會選擇逃避或自我防衛以減少外間所給予的壓力及傷害。典型的例子就是把自己關在臥室或其他房間好一段時間。他們多數都很少有朋友。而他們在白天的時候會抱頭大睡,到了晚上便會花時間看電視、玩電腦遊戲或上網瀏覽。

以這些方式拒絕參與社交場合或達到他們的期望使家裡蹲變成極端例子,又或者轉化成“寄生單身者”。這些人看見都是因為拒絕與社會接觸所造成的。

家裡蹲把自己關在房間前通常會受到社會的冷落,他們會表現得不快樂,沒有朋友,自己常常感覺到有種威脅在身旁,害羞以及少與人談話。他們經常在學校內遭到欺侮,又受到學校及家庭的壓力,最後被迫淪為家裡蹲。

家長的反應

家裡蹲常常被家人認為只是家事,有很多父母都會先觀望一段長時間才會去找尋社工或心理學家的協助。在東亞,大部份家庭主要由母親負責教育和照顧子女,所以父親常會將問題推卸到母親身上。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父母只是靜待一段時間作觀望,希望他們被稱為家裡蹲的子女情況會自然地有所改善,父母太多認為這是家裡蹲的必經之路,認為等待一段時間子女就會自然重投社會。但亦會有少數父母會強迫他們的子女去重投社會。

對日本家庭來說,家中有個家裡蹲往往是一件很尷尬的事,致令家醜不欲外揚。學校或社會工作者間會查問,但卻很少介入事件。近年來,由於媒體廣泛報導與關注,家裡蹲的案例被視為社會病態,且與精神病扯上關聯,因此帶來的羞恥感令不少家庭都將家裡有“家裡蹲”孩子的事儘量掩飾,令他們更遲為孩子尋求外界的協助。

治療

對於治療家裡蹲的方式主要分為日本的觀點、西方國家觀點。日本學者一般建議靜候他們重回社會;西方醫生會建議主動要求他們加入社區,在必要時強逼他們。

在過去數年,“家裡蹲支援”以各自的形式和理念在日本蓬勃起來。除此之外,一般來說會以兩種模式作治療。第一種是以提供心理治療予有關家裡蹲,這是由於大部分家裡蹲家屬對這個問題認識不深,從而過份緊張。另一種見解是把家裡蹲問題視為社會問題而非心理疾病(例如教育與就職脫節、校園暴力現象嚴重、全球化造成中低階工作外移)。除了正規醫療外,有關家裡蹲會被送住到跟其他治療中的家裡蹲共住,以便自日常生活中學習離開熟悉的家庭環境及恢復與人共處的技巧。同時這個方法可使他們明白不只自己是家裡蹲,事實證明亦較成功。

全球情況

雖然總括而言,這些都只能套用東亞地區,這些地方的教育政策給予學生很大的壓力。另一方面,西方青少年亦感受到外間所給予的壓力或者同儕間的欺負,這些情況與家裡蹲的情況差不多。最嚴重的情況就會釀成血案,例如美國科羅拉多州15人死亡、24人受傷的科倫拜校園事件。據日本心理學家估計,日本目前約有100萬個家裡蹲,最年幼的甚至只有13歲,有的已經關在房裡長達15年,男性占八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