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選集》

《馮友蘭選集》

《馮友蘭選集》是《吉林人民出版社》的“北大哲學門經典文萃”的一本圖書。由馮友蘭先生著作。

基本信息

圖書詳情

叢書名稱:北大哲學門經典文萃
圖書圖片圖書圖片

ISBN:978-7-206-04677-3
作者:馮友蘭
出版日期:2005年5月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B26
印張:29.750印張
開本:1/16
印刷用紙規格:720*970
頁數:476頁
印刷色:單色
定價:¥38.00元
適讀年齡/年級:綜合
適讀對象:生活用書

章節目錄

前言
著作篇
新唯識論(文言文本)
 (一)明宗
 (二)唯識
 (三)轉變
 新唯識論(語體文體)
(一)功能上
(二)功能下
(三)成物上
(四)成物下
 讀經示要
(一)經為常道不可不讀(節選)
(二)讀經應取之態度(節選)
 新唯識論(刪定本)
(一)刪定記
(二)明心上
(三)明心下
(四)附錄
 原儒
(一)緒言
(二)原內聖(節選)
 體用論
(一)明變
論文篇
一文化與哲學
二論東方哲學與西方科學
三科學真理與玄學真理
復性書院開講示諸生
五論玄學方法
六中國哲學與西洋科學
七略談新論要旨
九為諸生授新唯識論開講詞
十與郭沫若論中國哲學
十一談百家爭鳴
附錄:論著要目
編者後記

簡介

本書回顧這些20世紀哲學經典之成就的取得,有兩點十分突出;第一,現代中國哲學的哲學研究,無不以西方哲學及其發展歷史為參照的背景。從歐美留學歸國的學者自不必說,即使最具傳統特色的學者如梁漱溟、熊十力,他們的哲學問題意識也都愛到西方哲學觀念的深刻影響,西方哲學是人類智慧中理性分析和建構的精緻代表,西方哲學的形態雖屬特殊,但其中不少問題的討論是具有普遍性的。西方哲學的論述雖然不是哲學所以為哲學的根本規定,但西方哲學已經成為現代哲學學科的基礎,學習西方哲學可以為研究其他哲學提供具有普遍意義的重要方法。而深入了解西方哲學可以為研究其他哲學提供具有普遍意義的重要方法,而深入了解西方哲學和世界其他哲學,將促進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哲學傳統。第二,現代中國的哲學體系的創製必須與中國傳統哲學的資源建立積極的關連。正如陳寅恪所說,“竊疑中國自今日以後,即使能忠實輸入北美或東歐之思想,其結果亦當等於玄奘唯識之學”,在吾國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終歸於歇絕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統,有所創穫者,必須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此二種相反而相成之態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舊途徑,而兩千年吾民族與他民族思想接觸史之所昭示者也。”熊十力的新易學、染漱溟的新儒學、馮友蘭的新理學、賀麟的新心學、金岳霖的新實在論、張岱年的新唯物論,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自覺地與中國古典哲學相接應,與中國文化傳統的實際相結合,20世紀在構建哲學體系上卓有成就的中國哲學家皆是如此。
本系列的編選儘量以突出其哲學思想為主,名著和名篇並重。編選力圖與已有選集有所不同,體現出編者獨到的選讀眼光和安排構思,從而使得本系列在突顯這些學者對20世紀中國哲學創作與研究貢獻的同時,亦以提供本系列編者的獨到解讀為特色。
近20年來,我國大陸學術界對現當代新儒學的研究,成就斐然。這一研究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而開始的。門戶打開以後,海外學者,首先是海外華裔學者,繼而是境外港台兩地學者紛紛來內地講學,接著,他們的論文、著作陸續被引進。這當然只是外緣。內在的原因,則是內地學者反思“五四”以來至“文化大革命”對傳統文化,對本民族文化遺產的傷害,重新思考傳統與現代的關係。

盤點中外哲學、宗教書籍

中外哲學、宗教書籍是思想境界的基礎,是人生思考和做人基礎,本任務盤點中外哲學、宗教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