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智慧》

《西方的智慧》一書是英國當代著名哲學家羅素關於西方哲學史的簡寫讀本。從書名可見,羅素把哲學理解為智慧的學問,這是自古希臘以來西方對哲學的傳統理解方式。

基本信息

書本簡介

《西方的智慧》《西方的智慧》

本書的目的在於試圖對從泰勒士到維根斯坦的西方哲學史作一總覽,並且附上一些本書得以展開的相關歷史背景的提示。為了幫助這種說明,書中收集了一部分人物、地點、文獻的圖片,這些圖片大都以幾保的方式,把通常文字表述的哲學觀點在圖表中傳遞出來。

對哲學的描述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進行。其一就是完全依靠敘述,展示某人說過什麼,某人又如何受其影響。其二就是在敘述中加上議論,以便揭示哲學討論如何得以展開。本書採納的就是第二種方式。或許還應該補充一點,這樣做不應當使讀者誤解:僅僅因為某位思想家的觀點不夠完善,就對他不屑一顧了。

寫作《西方的智慧》時,羅素已年逾八旬,可以說,這是一個智慧老人一生研讀西方文明的結晶,因而,有人恰當地將此書視為學習西方文化的入門書。

內容內涵

這本書的作者也是一位相當偉大的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在《西方的智慧》問世之前,羅素寫過一本大部頭的哲學名著《西方哲學史》,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樣的鴻篇巨著讀起來是艱難的,羅素本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對《西方哲學史》進行了通俗化,就誕生了《西方的智慧》。

與其它哲學史不同,《西方的智慧》更著眼於闡述西方哲學發展的前因後果,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休謨、黑格爾、馬克思這一系列偉人無疑是西方哲學的亮點,應當成為關注的焦點,但同樣應當注意的是,這些人的思想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每個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走得更高的。沒有黑暗時代的經院哲學,可能就不會有作為西方哲學里程碑的休謨,沒有休謨就不會產生康德,沒有康德黑格爾的辯證法就無從說起,沒有黑格爾辯證法的揚棄,馬克思就不可能提出辯證唯物主義,羅素非常清楚地闡明了這種歷史的順承關係,使人看到的西方哲學不僅僅是一個個亮點,而是一條延綿的長河。

儘管是一本通俗的著作,羅素也並不拒絕深刻。可以看出,對每一種流派的哲學觀點,羅素都有相當的認識,不僅如此,羅素還將深刻的思想用通俗的語言闡述出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羅素還加入了大量的表明哲學思想的圖片,使讀者的理解更加直觀。讀《西方的智慧》,讀者不僅僅是在讀西方的哲學史,同樣是在學習諸多思想家深刻的思想。

《西方的智慧》是一本哲學著作,但它還包容了歷史科學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內容。羅素認為,政治歷史是哲學的大背景,是這樣的環境孕育了思想,因而作者將歷史的來龍去脈闡述得非常清楚,讀者心中也不會是孤零零的哲學史,而是一幅有環境有背景的哲學發展的長卷。科學思想和經濟思想也是西方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羅素也看到了這一點,因此他花了相當的篇幅來闡述在科學與經濟領域的發展,但側重方向並不是科學與經濟發展本身,而是著眼於成就背後的思想以及對哲學的推動。讀者看到的可能會是一個在思想層面的西方歷史全景圖。

作為一個哲學大家,羅素的包容是讓人欽佩的,儘管書中的評論難免會有作者思想的烙印,但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努力把真實展獻給讀者,對各種流派的思想,首先客觀地鋪陳出來,再加上作者的評價,使讀者在兩個層面上理解哲學的思想。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西方文化,那么請你最先讀一下羅素的《西方的智慧》。相信你由此可以進入西方文化的殿堂,並且可以走得更遠。

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先後執教於劍橋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在哲學、數學等方面的精深造詣和突出成就使他成為20世紀最重要、也是最具影響的思想大師,並於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羅素一生著述極多,其中最著名的著作有《哲學問題》、《哲學原理》、《西方哲學史》、《西方的智慧》、《心有教育》等。作為一個哲學家,羅素的著作博大精深,充滿了睿與溫馨。愛因斯坦曾說過:“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書本目錄


開篇
蘇格拉底之前
雅典
希臘化時代
早期基督教
· · · · · · (更多)

開篇
蘇格拉底之前
雅典
希臘化時代
早期基督教
經院哲學
近代哲學的興起
不列顛經驗主義
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
功利主義及其以後
當代
結束語
譯名對照表
譯者後記

相關評價

在我們的時代里對這個世界最有影響的文化可以說是由希臘文化羅馬文化直接順承下來的歐洲西方文化,作為現代人,要了解我們的時代,必須了解西方文化。而哲學是文化的核心內容,它常常帶動著文化其它分支的發展,不懂得西方哲學,是不會懂得文化的。但如果讀過康德,讀過黑格爾,讀過薩特這一系列大家的巨著之後就會發現,這些是何等的艱澀,或許我們需要的只是窺入西方文化的門徑,羅素的《西方的智慧》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級讀本。

盤點中外哲學、宗教書籍

中外哲學、宗教書籍是思想境界的基礎,是人生思考和做人基礎,本任務盤點中外哲學、宗教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