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編者秦榆以《論語》中孔子的言論為根本架構,以現實生活為原料,為現代人歸納出了十道“大餐”,對孔子思想對現代人的積極作用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描寫和論述。孔聖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時精通易經《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國古代突破對自然山水宗教式態度的第一人,我愛大自然更愛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災難、地震、龍捲風、恐龍的滅絕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風水,提出了“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的著名美學命題。

基本信息

圖書詳情

ISBN:978-7-80175-513-1
圖書信息圖書信息

作者:秦榆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B
印張:20.000印張
開本:1/16
印刷用紙規格:710*1000
頁數:320頁
印刷色:雙色
定價:¥35.00元
適讀年齡/年級:國中,高中,職專,大學,考研,自考
適讀對象:生活用書

簡介

孔子及其學說為什麼能產生這么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他的魅力到底在哪裡?他的學說與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又有著怎樣的聯繫?面對這一系列問題,歷來就有人給出過許多不同的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不同。但事實上,這些答案有的真知灼見但並不系統,有的系統完備但卻又缺乏可讀性,有的可讀性高卻是以誤讀為基礎。當然,好的解讀也是很多,但卻往往沒有與現代人的生活現實掛鈎,讓人難以產生親近感。有鑒於此,《孔子學院》編者通過對孔子及其學說的深入研究。在經過多方的請教學習後,以《論語》中孔子的言論為根本架構,以現實生活為原料。為現代人歸納出了十道“大餐”,並以對孔子的其人其書介紹為開盤,對孔子思想對現代人的積極作用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描寫和論述。《孔子學院》涵蓋量廣,從各方面討論孔子及其學說對現代人的積極作用。

章節目錄

第一章兩千年來知識分子的楷模——孔子和他的《論語》
孔子其人其書
《論語》中的“仁”和“禮”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與世界同在
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
第二章內智外愚——孔子的做人絕學
做人需要技巧,內智不妨外愚
利而不露能自保
凡事無可無不可
施展才能要看時機和環境
不要賣弄你的小聰明
做人誠信第一
做人不可無志氣
要知道自己能吃幾兩乾飯
聽取別人意見,能很好地保護自己
做人要知進退,但進退的主動權要握在自己手中
做人的原則不能丟
第三章一以貫之的忠恕之道——孔子與中的智慧
學會寬恕,才能懂得交往
君子當**之美
別把他人不當回事
不要割斷與別人的聯繫
交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哪個山頭唱哪個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不能雪中送炭,就不要雪上加霜
不念舊惡,退後一步天地寬
多批評自己,少責怪他人
有美德才會有朋友
信任是可以融化萬物的陽光
第四章成大事也有捷徑——孔子做學問與做事的訣竅
牛皮不要亂吹,在行動上見功夫
三思而後行不見得對
切莫畫地為牢、故步自封
有耕耘才會有收穫
具備博而又專的才能
磨刀也可不誤砍柴
不要在一時的過錯中糾纏不清
做事,抓住時機最重要
患得患失,取捨皆失
拒絕拖延和抱怨
做大事者,以“勤”經營天下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做事要懂“包”字訣
第五章練就火眼金睛——孔子如何看待小人
巧言令色——偽君子的形象
君子重的是義,小人重的是利
見義不為者,非君子也
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真金要靠火來煉,在關鍵時刻去認識一個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
小人是地雷,踩上就會爆炸
和小人保持距離
第六章中庸之道,過猶不及——孔子的思想與現代人追求成功的心態
成功需要積極的自我反省
態度決定一切
不要有過多的貪慾
信自己莫信鬼神
失意在所難免,且把心放寬
急功近利要不得
勇於探索,為了理想奮鬥不息
成功離不開堅持
成功時得意可以,但萬莫傲而忘形
成功在於勇敢爭取
第七章口才決定成敗——孔子關於說與不說的學問
好的口才可以避免禍端
不必強爭,萬事“理”為先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不該說的千萬別亂說
把握好說話的時機
說三分話,詞能達意即可
不能口無遮攔,胡亂說話
口才決定成敗
說話不要太直接,曲徑方可通幽
第八章開開心心的生活——孔子的思想與現代人生活的態度
開心常伴,自在生活
管好自己的生命時間
富貴如浮雲,美名傳千世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生活優越時更須寧簡勿奢
好色不見得就是錯
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棄權利如棄敝屣
能知足,方能常樂
該放棄時不要斤斤計較
什麼是真正的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第九章以德服人。以禮待人——孔子談做官的學問
能打江山,更要能坐江山
敢於納諫,兼聽則明
危機之時要沉得住氣
以德服人,天下歸順
“撕掉”一紙文憑,讓有能力者居上
不要錯失機遇,敢於表現自我
和諧是一種境界
適度寬容你的下屬
與屬下患難與共,同甘共苦
尊五美,摒四惡
第十章讀書要掌握方法——孔子的教育思想與學習的法門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勤于思考,學而不思則罔
不知為不知,敢於說不知道
好學者,恆心最重要
興趣和快樂是最好的老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習宜早不宜遲
學以致用,將知識運用於實踐
第十一章管好你的家庭——孔子的智慧與現代家庭的和諧
現代人更應謹守孝道
父母在世時“游”要有方
選擇一個好的住宅
教子有方,萬不可拔苗助長
形成良好的家風
要正確處理家庭矛盾
建立一溫馨和諧的家庭

孔子簡介 

孔子孔子
孔子:子姓,以孔為氏,名丘,字仲尼。“子”,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在春秋戰國時期,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稱為“子”,而且都希望別人稱自己為“子”,因為“子”還是一種爵位,所謂“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獲得別人以“子”相稱的,一般是兩種人:要么在社會上公信力較高的,如“老師”;要么就是較有道德的貴族;孔子、老子屬於前者。而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是“至聖”,孟子是“外王”據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後裔,故為子姓。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於宋(夏邑)。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後,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叔梁紇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叔梁紇晚年與年輕女子顏徵在生下孔子。孔子的偉大思想與孔子母親有很大關係,其母顏征在和他的外祖父顏襄對孔子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於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懷下孔子,又因孔子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伯”為老大,“仲”為第二,“叔”為第三,“季”為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來排序,就以孟、仲、叔、季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長的(大哥或大姐)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之後,孔子家境變得相當貧寒。由於身處亂世,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孔子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為各國高官棟樑。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作《春秋》。《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賽級犬艾瑞克。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學院簡介

孔子學院標識孔子學院標識
孔子學院,即孔子學堂(ConfuciusInstitute),它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學,而是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與國學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機構,一般都是下設在國外的大學和研究院之類的教育機構里。孔子學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提供規範、權威的現代漢語教材;提供最正規、最主要的漢語教學渠道。孔子學院總部(ConfuciusInstituteHeadquarters)設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掛牌。境外的孔子學院都是其分支機構,主要採用中外合作的形式開辦。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選擇孔子作為漢語教學品牌是中國孔子學院的標識
傳統文化復興的標誌。為推廣漢語文化,中國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簡稱為“漢辦”,孔子學院就是由“漢辦”承辦的。它秉承孔子“和為貴”、“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動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宗旨。中國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孔子學院的建設發展,許多孔子學院的授牌掛牌儀式都有國家相關領導人參加,2009年習近平副主席親自參與掛牌儀式的就有3個,未來中國向世界出口的最有影響力的產品不是衣服鞋子彩電汽車等有形物,而是中國文化及國學。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以來,已有接近300家孔子學院遍布全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美國及歐洲最多),成為推廣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及國學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孔子學院》雜誌內容簡介

《孔子學院》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CN11-5658/C),中國教育部主管、國家漢辦暨孔子學院總部主辦的綜合類文化期刊。系法漢對照,專向歐美國家公開發行。本雜誌為一本介紹中國語言和中國文化的的普及型刊物。雜誌宗旨是發揚中國歷史文化、社會變遷、風土人情,促進孔子學院建設與漢語國際教育事業,以及中國企業文化,為推動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和交融作貢獻。
2009年3月,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主辦的綜合性刊物《孔子學院》正式面向全球出版發行。國務委員、孔子學院總部理事會主席劉延東為期刊致發刊詞。按照規劃,每年出版6期,每期的選題要在2個月之前確定,根據時間表和選題內容進行組稿、採訪、翻譯和編排。設定專題報導、孔子學院、人物專訪等資訊型欄目,同時還設立中國漫步、中國國粹、書海泛舟、中國詩詞、中國書畫、中國美食等文化型欄目,這些欄目和孔子學院的教學以及文化活動將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吸引讀者的關注。

盤點中外哲學、宗教書籍

中外哲學、宗教書籍是思想境界的基礎,是人生思考和做人基礎,本任務盤點中外哲學、宗教書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