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征在

顏征在

孔子的親生母親。

基本信息 

 孔子的親生母親。十七歲時嫁給六十六歲的叔梁紇為妾。其時叔梁紇妻子施氏生有九女,一妾生一子孟皮(又名伯尼,腳有毛病)。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家成為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征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征在卒。
孔子的親生母親。十七歲時嫁給六十六歲的叔梁紇為妾。其時叔梁紇妻子施氏生有九女,一妾生一子孟皮(又名伯尼,腳有毛病)。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家成為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征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征在卒。
話說孔子本是成湯後裔,經過武王伐紂,封武庚,封微子啟為成湯後裔,國號稱宋,入傳至孔父嘉,嘉生防叔,為避華氏禍亂,從宋國逃到魯國,就此世居曲阜。叔生伯夏,夏生叔梁紇,叔梁紇娶妻無子;復娶妾,生一愚魯跛足之子,名孟皮,字伯尼;後又娶顏征在,生下孔子。 這就引出了我要談論的第一個人物:一個不凡的女子,不凡的母親——顏征在。 無論傳說孔子的出生是多么不平凡,但是從他的成長史來看,他的母親顏征在的的確確是個不凡的女性。 主要表現在教育孔子上。傳說孔子天資聰穎,父母教以稱呼說話,一遍即會,永遠不忘。你說孔子不幸被算命先生言中早年克父也罷,你說叔梁紇勇武一生卻生命陡然逝去也罷,叔梁紇的去世的確給顏征在母子帶來了巨大的不幸。孤兒寡母被迫離開孔家搬回曲阜故里居住。這時候,孔子的教育重任就完全落在了母親顏征在身上,這就逐漸顯現出孔母的家教之優。 一、顏征在深諳學習的最好導師在於興趣。由於孔子住的地方與宗府相離不遠,所以每到祭禮,顏征在都會想辦法讓孔子前往參觀,所以,孔子自小就對祭禮看得爛熟,並自己尋找利用一切可利用之物來模仿祭禮過家家,也有上香、獻爵、奠酒、行禮、讀祝、燔柴。一個人的獨角戲玩得津津有味,始終不厭倦。顏征在看在眼裡,喜在心裡,知道自己在這個時候應該助他一臂之力。 怎么助呢? 顏征在先是從語言上有意想明確引導兒子的某種發展方向,於是笑著說:“你天天戲弄俎豆來消遣,難道想學會了禮制,去做禮官不成?”這可的確是打開了孔子幼小的心靈之窗,萌發了想要學習的強烈欲望。顏征在的第一步成功地做到了。 二、顏征在的教學理念簡直是先進了兩千年。顏征在很害怕孔子在學習之前很渴望,學習後又失去學習興趣。所以,欲檎故縱,故意放出話來:真正作了學生就不可以再貪玩了。這既讓孔子沒有了偷懶的退路,又更加激起了孔子對學習的嚮往。在這個基礎上,顏征在又在教學工具的使用和教學模式的研究上狠下功夫,利用一些手頭可用的工具,從感性上加深認識。並且,顏征在一次性交給孔子的內容並不求多,孔子總是在輕輕鬆鬆中就感覺自己把母親教給的東西全掌握了,而且還有一種吃不飽的感覺。這就完成了一種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三、介紹名師,開闊孔子的視野。孔子的求知慾望非常強烈,顏征在已經感到自己的知識遠遠不夠兒子的需求,可是在當時,一個婦道人家,首先想到的是要兒子的學習視野更開闊之後,接下來想的是先使用最方便的資源。於是,顏征在向父親顏襄求救。 這又引出孔子家教中又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孔子的外祖父顏襄。 顏襄是當時一位博古通今的學者,素來喜歡這個天資聰穎,好學不倦的外孫,於是收下了這最後一位弟子,傾儘自己的才學教授,並從大處引導:“做人:君子有三思,一是年少不勤學,年長一無所能;二是年老不講學,死後無人紀念;三是有財不布施,窮了無人救助。在出世上:若將來能出仕,居高位,掌國政,應當遠宗堯舜的道理,近守文武的法則,順著天時,察看地理,小則可以教民安樂。大則可以平治天下,自可是頂天立地的大聖人。”直至顏襄去世。由此,孔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完全確立起來。 良好的家教使得一個大聖人的思想的雛形在少年時已經具備了。

關於顏氏

孔子的媽媽顏徵在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宗教精神一位女子,生在一個本來就缺少宗教精神的國度,實在是件悲哀的事情,正所謂:“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故而在文末附上兩張圖片:一是題曰“祈禱者”的現代雕塑;二是拉斐爾筆下的聖母。
孔子的媽媽名字叫顏徵在,在顏家排行第三。“徵”是“宮、商、角、徵、羽”五音中的第四音,“屬火,事之象”。“徵者,祉也,萬物大盛蕃祉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